最近關於美國政府七千億美元救市的話題,不僅在美國國會,而且在整個世界炒的沸沸揚揚:政治家隨其翩翩起舞,經濟學家隨其高談闊論,股市債市隨其高低震蕩,人的心情隨其忽冷忽熱。美國曆來是玩世界的主兒,這回一不小心,讓石油和戰爭把自己給玩兒了進去。即便如此,當今的美國,無論你是愛還是恨,都擋不住其世界霸主的地位:稍微傷風感冒,全世界跟著打噴嚏,如果拿捏得不好,沒準人家沒事兒了,你這邊得了肺炎也說不準。
內行看門道兒,外行看熱鬧。咱平民百姓呢,即不懂經濟,也不懂政治,就隻有看熱鬧的份兒了。不知道是忽悠呢,還是有人調侃,據說有人詢問美國財政部,這七千億是怎麽算出來的,為什麽七千億就能挽救美國經濟於危難之中?美國財政部某官員答曰:七千億其實僅僅是要的一個數字,目的是要用一個盡可能龐大的數字,來增強人們對市場的信心:政府有的是錢,要多少有多少,從而達到穩定經濟的目的。
忽悠也好,調侃也罷,不無道理。美國作為民主國家,每一分錢算計的都很仔細,每年的政府預算,都算計的很到位,曾經出現過幾次預算通不過,政府要關門的窘事兒。而這次七千億的方案,據說當初隻有三幾張紙,後來追加到一百多頁,也是國會討論時附加條款而增加的。要知道,當年小克同誌拉鏈門的調查報告,都印刷了厚厚的好多本;如今七千億的方案,僅僅三幾張紙就把美國人民給打發了,不是忽悠,又是什麽呢?
再來看看妥協的一點,這其中的兩千五百億呢,現在可以動用;一千億呢,需要總統背書;剩下的一半呢,還要通過國會進一步協商。由此看來,這七千億,至少一半是忽悠吧。還別說,當今的美國經濟,還真的需要這麽忽悠。試想,如果不忽悠,老百姓對經濟和金融投資市場失去信心,別的不說,存錢的去擠兌,欠錢的還不上,幾乎所有銀行都要倒閉,股市鐵定崩盤,資本市場徹底玩完,那可真的是要打土豪分田地,重新開始建設社會主義了。
聽聽這句話:“財政部按照該法案授權所作的決定,為不可訴行為,由該機構自行做出,不受任何法院和行政部門的審查。”這樣的語言好像比專製國家的專製還要赤裸裸,可事實是,這正是美國財政部的律師按照部長的旨意起草的。好賴在人們的心目中,保爾森不是中國的財政部長,他不需要個人權力,更不需要金錢,他是全心全意為了挽救美國經濟,為納稅人和銀行家服務的,不然,許多人一定會把這一切和獨裁專製、和貪汙腐敗聯係在一起。
無論怎樣,美國的政治家和資本家心裏門兒清,誰也不會在這次經濟動蕩中袖手旁觀,每個人都在算計著如何表現自己。政治家要的是政治資本,無非是看對誰更有利;資本家要的是真金白銀,無非是看誰更有實力;可憐的普通納稅人和一般投資者,失去的是納稅的血汗錢和投資的血本無歸,更有全世界的諸多金融機構和夢想一夜暴富的人們,在美國高智商資本家玩的虛擬市場遊戲中,損失慘重。七千億是不是忽悠不知道,由於七千億方案一天沒過,全世界一天幾萬億蒸發了,你不服不行。
不管是七千億還是多少億,不管法案如何包裝,美國大佬說什麽就是什麽,說多少就是多少。國會暫時通不過,那是因為各方利益還沒有達成妥協,沒準一頓飯的功夫,就變了。昨天你要是拋了股票,今天你就虧大了。七千億雖說不是個小數目,但畢竟是用七千億去玩轉兩萬億甚至更多,美國經濟的黑洞到底有多深,誰也說不清。沒準通過了這七千億,美國人信心倍增,房價暴漲,股市狂飆,那政府什麽錢都不用花,反而能大賺了一把很有可能。
有人說美國政治衰退了,要走社會主義道路了,這是沒學過馬克思主義,馬克思當初說的就是物質豐富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才可以進步到社會主義,而且是在全世界的範圍內,愣是有人給發展了,結果呢,走了多少年社會主義還得再回頭惡補資本主義,甚至有的社會主義近似於封建主義;有人說美國超級資本家都破產了,經濟要崩潰了,那也是瞎掰,就是全世界經濟都崩盤了,美國仍然是世界的強國,因為美國人早就把美元的印刷紙幣和電子貨幣,轉換成真金白銀,灑在了美國大地上了。不要忘記,美國盡管用虛擬經濟忽悠了全世界,其本身實體經濟的基礎和科學技術的基礎,還是紮實的。你要是資本夠雄厚呢,搶在美國政府動手前,買點不值什麽錢的不良資產,若幹年後,沒準你就站在福布斯排行榜上了。
(隨筆而就,忽悠之談,各位看客不必太較真兒。歡迎拍磚指教,謝絕侮辱謾罵,所有侮辱謾罵,隸屬於發布者自己享用,恕不回複。謝謝大家!)
《溫家寶直麵CNN 積戈氏葉利欽普京於一身?(采訪視頻)》《追趕蘇美43年前 神七飛天震撼人心(組圖/視頻)》《以一個父親滴血的心 說給患結石病的孩子們聽》《毒奶粉官商勾結草菅人命 慘不忍睹觸目驚心(組圖)》《奇了怪了:奧運會和張藝謀 有人咋看咋不順眼(組圖)》《嬰幼兒喝三鹿奶 可知中南海高官喝什麽奶?(組圖)》《美夫人半夜回國捉奸在床 悲歡離合痛苦抉擇(組圖)》《三鹿毒奶粉事件:三位英雄三位昏官三個混蛋(組圖)》《中國特色的媒體監管 海外華人媒體反動不堪?(組圖)》《20年美國中國漂流記 那不斷失落的驕傲和榮耀(組圖)》《普通華人的移民故事:從一枚硬幣到財產千萬(組圖)》《哪裏才是享受?美國和中國夜生活之比較(組圖)》《勤勞致富的中國人PK某些酸不拉唧的美國人(組圖)》《超級享受:漂亮美國妹妹給我的駕座桑拿按摩(組圖)》《愛國就滾回中國?少拿出國回國和愛國說事兒 (組圖)》《可知北美下雪最多的地方:你見過冰雪城牆嗎?(組圖)》《夫妻必讀:男女關係 從實招來還是死也不說(組圖)》《國內友人訪美感慨:原來你們過著窮酸的日子(組圖)》《驚豔:無與倫比天仙美女 公然裸躺北美大地(組圖)》我的更多搏文〉〉〉(點擊直接進入,歡迎光臨寒舍,恭候批評指教)
從七千億計劃本身而看,大約每個美國人分攤2500美元,一家四口就是一萬美元。這還不計以後的追加借款。納稅人得到了什麽?大部分人隻是討論很小的利益比如降低主管的年薪紅利。其實真正的條件是華爾街和企業不能接受的。如果美國的企業真正到了一定要納稅人和政府拯救的時刻,納稅人應至少提出以下的條件:
1。資金接受對象是資不抵債頻臨破產的公司,銀行;這些機構得到注資後能繼續運行,在可預的未來能盈利。
2。通過注資到這些公司,納稅人收購公司的資產和壞賬並成為公司的最大股東;
3。對公司進行徹底盤查,將有錯誤,有責任的管理人員清出公司;由政府指定新管理層;重大決策由政府,納稅人以民主形式通過。執行官沒決策權隻有執行權。
4。這類公司的經營理念和企業文化要有根本的轉變;不能為提高公司的利潤而裁員,因為是納稅人拯救了公司並擁有公司,公司的社會責任大於一切。納稅人一旦擁有公司,裁員的決定是很難通過的。
5。公司的利潤大部分進入國庫因為納稅人是大股東;
6。當這些公司想變成私有化時,必須經過民主形式決定是否將公司私有化。也就是說,華爾街沒權利想收回就收回。
大家看看,這樣的公司還能在自由經濟中生存嗎?
今夜, 見周公前,有點手癢,打個招呼,憨哥真是全才嗬,經濟,政治也能熊侃一番,佩服.
好象記得,奧運記事後,憨哥曾大算掛筆.是已經複出了嗎?
Thanks for your support. I had warned people several times on this web and told them that it is wrong to buy so much of it before the scandal came out. But who am I. No one bothered listening. Those securities are based on the empty assets that have very much depreciated. America has no ability to pay back the huge debt. The 700 billion is not even enough for the banks to get running.
美國政府直接解救金融危機的後患
作者:亦文
一.華爾街的骨牌效應
2006年當美國房地產剛剛開始下跌時,我曾擔心美國房地產泡沫化將是美國經濟階段性衰退的先聲。但一直希望自己的看法是錯誤的,結果,但願不如所料的事,卻還是來了。
這次華爾街震蕩的原因看上去十分龐雜,說穿了最主要的就是過去十多年房貸過於寬鬆,房價下跌後,很多屋主或投資人付不出按月要向銀行償還的本金和利息。在房地產價格高漲的時候,買主不論自住還是投資,向銀行借貸,隻需付很少的頭款,有的甚至完全不需付頭款,當房地產下跌的幅度超過了屋主付出的頭款,借款人付不出貸款,銀行收回這些屋主或投資人的產業進行拍賣,也填補不了虧損。而這些問題重重的房貸,早就通過打包,裝飾,並通過專業的信用評估機構定級,泡製成各種金融產品,在各金融機構間出售。誰持有這類金融產品越多,誰為這類產品擔保的份額越大,誰的損失就越大。
今年3月16日被美國政府資助摩根大通收購的熊氏集團(Bear Stearns)和7月13日由美國聯邦政府直接貸款援救的房利美(Fannie Mae),以及房地美(Freddie Mac)就是因為手中握有太多這種打包的抵押貸款發生了問題,出現了嚴重虧損,導致流動資本困難,麵臨破產的危險。
也許,在熊氏集團的問題出現時,美國政府並沒料到金融業的問題會如此嚴重,想通過下不為例的方式,迅速解決問題。不料,4個月後,又出現了兩房的問題。兩房並沒有參與次級房貸的交易,它們持有的抵押貸款的級別比次級房貸要高,居然也出現問題,足以說明美國金融業的監控和管理部門把關不嚴。目前,美國的住房抵押貸款市場規模約為 12兆美元,而房利美和房地美持有大約5.3兆美元的抵押貸款債權,占整個市場規模的44%。如果這兩家公司破產,將造成全球性的震蕩。如此一來,美國政府不得不直接貸款,接管這兩家公司。當時,美國財政部長鮑爾森通過電視對外表明取得這兩家公司控製權的立場。他說,作出決定之前的幾周讓人筋疲力盡,這是我有生以來頭一次輾轉難眠。我並不讚成政府幹預,但總比無所作為好。
美國政府出錢幫助摩根大通收購熊氏集團和接管兩房的舉動,遭到了持自由資本主理念的議員、學者以及部份民眾的質疑和壓力。當美林證券(Merrill Lynch),李曼兄弟(Lehman Brother)和美國國際保險(AIG)又麵臨破產的問題浮出水麵後,聯準會和財政部一開始都曾表示政府不會直接插手援助,這些公司必須自己想辦法。
除美林證券自己找到了買主外,李曼兄弟在9月15日淩晨不得不宣布尋求美國破產法第十一章保護(Chapter 11)。當天,道指大跌504點,納斯達克跌81.36,史旦普500指數跌59點。隨後,歐亞股市也跟著大跌,全球金融業頓時陷入動蕩之中。在這種情形下,政府不得不再次充當救火隊員的角色,於9月16日與聯儲會協議向AIG貸款850億,換取該公司79.9%的股權,這也就意味著政府接管了這家公司。
但是,市場對政府的救護行為並不領情。9月17日,道指再泄450點;那指跌109.05點;斯坦普500指數跌57.2。由此引發全球對華爾街的信心危機,全球股市一度狂瀉,法國、英國、德國、日本、中國,無一幸免,俄羅斯一天跌了25%,不得不關閉股市,暫停交易。美國的貨幣基金,也出現了爆兌風潮,美國曆史最悠久的貨幣市場基金(Reserve Primary Fund),因投資裏曼兄弟公司大虧,投資人恐慌贖回,兩天流失400億。甚至連高盛,摩根和花旗等金融集團也傳出流動性不足的問題,投資者們都在考慮如何拋售手中的金融產品,減少虧損。一時間,曾被視為銅牆鐵壁的美國金融體係,麵臨著一觸即潰的嚴重危機。
美國財政部和聯儲會不得不一反過去遮遮掩掩的態度,加大政府的直接救援行為。9月19日,美國財政部,聯準會,民主黨和共和黨的相關領袖達成基本共識,將成立一個處理壞賬的結算信托公司(Resolution Trust corp.),代理政府收購金融機構的壞賬,保證投資者在貨幣市場,共同基金的利益,增加市場的流動資本。財政部已獲授權代理使用外匯穩定基金。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表示,政府接受後的房利美(FNM)和房地美(FRE)將增加采購抵押貸款支持的證券。20日聯儲會和美國政府要求國會批準一項總額達7000 億美元的金融救援計劃,來吸收所有銀行手中與房貸相關聯的壞賬。同時還要求把美國國債最高法定限額從現有的10.1兆美元提高到11.3兆美元,以阻止金融危機進一步惡化。財政部將擴大抵押貸款支持證券采購項目,來解決各金融機構的流動資金短缺問題。盡管美國國會兩黨議員的根據各自的理解和利益,對這一計劃還在討論之中,但9月25日,華盛頓互惠銀行不得不宣布破產的消息傳來,估計兩黨會很快達成共識。
二.政府挽救金融業的行為與理性的碰撞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聯儲會和美國政府采取直接幹預行動挽救金融業,目的是要消除美國金融危機引發的連鎖震蕩。避免一場類似於上個世紀30年代初那樣的世界性經濟危機發生。從現在的形勢來看,雖然政府的這一係列的行為是必要的,但是它與資本主義的基本理性卻是衝突的。
1.破壞了市場經濟中最基本的公平原則
美國經濟是一種典型的私有資本經濟,公平它賴以生存的基本原則。在資本的運作過程中,利潤歸資本的所有者和經營者,風險理應由資本的所有者和經營者承擔。如果這些人獲利歸己,風險歸政府,無異於把納稅人的錢用來補助經營失敗的資本所有者和經營者,對整個社會的納稅人而言,是不公平的。美國的金融業,這些年來,翻雲覆雨,左右逢源,從股市到房市來回炒作,製造了一個又一個泡沫,所獲利潤高於任何一個行業。這些大型金融公司的CEO,每年幾千萬,甚至上億年薪或紅利笑納入囊;股東們也獲利不菲。現在出了問題,卻要納稅人為他們的失敗買單。對此,就連美國國會財金委員會主席Barney Frank都看不下去了。稱這是一個很糟糕的錯誤,由政府購買金融業那些因決策人的錯誤導致的爛賬,將使這些從中獲取了數以萬計錢財的人得以脫身。(1)僅購買壞賬一項,按聯儲會和美國財政部向國會提出的初步計劃,每一個美國公民將承擔3276美元。這個數目僅僅是出發點,還不是問題的終結。
再者,聯儲會和美國政府在處理裏曼兄弟集團和美國國際保險這兩家公司的危機中,采取救大不救小的態度,本身就是對公平理念的反動。企業的大小,與人的能力大小一樣,不影響它們作為法人天生具有的平等地位。從公平的立場看,要麽都不救,要麽不論大小都救。救大不救小的做法,給經濟社會發出了一個錯誤的信息:在現代資本運作過程中資本的經營規模一旦大到影響到國計民生,它們就可以轉變成綁架社會的資本,達到隻管賺錢,無需承擔風險的境界。這是對企業規模壟斷的一種鼓勵。
2.削弱了企業與個人的風險機製
美國財政部和聯儲會提出援救金融業的計劃後,引發了國會和今年總統候選人之間的激烈辯論。既然政府可以出麵救華爾街的金融大亨,為什麽不救那些付不出房貸的成千上萬的個人和家庭?聯準會和財政部解救金融危機的方案其所以在國會沒能馬上通過,這是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這種說法從社會的公正性來看,不無道理。也是今年總統候選人擴大選票來源的煽情訴求。可以預料,將來國會通過的法案,一定會有一個相當大的金額用於救助這些付不出放貸的個人。
資本主義其所以比原旨的社會主義優越,就在於它的社會三個基本行為主體的風險機製。政府(執政黨)決策錯誤,給社會帶來危害或損失,執政黨就會落選;企業決策錯誤,損失超過它可以承受的程度,就要破產或關門;個人決策失誤,自己必須承擔虧損。這就使得社會的三個行為主體不得不盡可能的優化自己的行為,減少決策失誤和因此帶來的損失。風險機製下社會三個基本行為主體的這種優化行為的衝動,正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動力。當然,這並不是說,這三個行為主體就不會犯錯,但自食苦果,卻是下一輪優化行為的動因。
現在金融業的行為出現了失誤,許多公司和銀行虧損巨大,到了要破產的地步;許多個人在購買房屋或進行房地產投資時,超出了自己的實際能力,還不出銀行的借貸,按理說,這些公司和個人必須自己承擔責任。該破產的,應當破產,該拍賣的必須拍賣。這樣企業和個人才會記住教訓,才會去改進自己的行為。
政府出麵援救這些公司和個人,購買這些公司和銀行手中的壞賬,幫助付不出放貸的個人減免或延緩支付房貸的時間,會助長企業和個人對政府的依賴。一旦風險和損失均等化,企業和個人就沒有了壓力。實際上變相地鼓勵了企業和個人超越其本身所能承擔的風險去追求利潤,阻滯了風險機製對企業和個人行為的優化作用。
3.美國普通納稅成了為全球投資者買單的風險承受者
很長一段時間,很多人,特別是中國的左翼經濟學者總是抱怨美國的陰謀論,通過通貨膨脹,化解國債,自己欠帳,讓其他國家買單。通貨膨脹,無形中是起了這個作用,但很難說是一種陰謀。美國發行國債,金融業出售債券和金融產品是公開的,購買美國國債和金融業產品的國家和金融機構,決不是為了幫助美國,而是受利益驅使的投資行為。美國政府從來沒有強迫任何國家或金融機構溝購買其政府或私人金融公司的債券和其他金融產品。既然是投資,也就會有風險,通貨膨脹,投資的金融產品貶值或發行金融產品的公司倒閉,投資灰飛煙滅,都是明擺著有可能的。利潤曆來都是與風險交織在一起的。
現在由美國政府直接出麵挽救瀕臨破產的金融公司,則是一個反例,外國投資者,盈利歸己,風險由美國的納稅人默默地負擔。在全球化的今天,美國政府接管的房地美,房利美,美國國際保險,他們出售的債券,出售或擔保的金融產品很大一部份掌握在外國投資機構或外國政府手中,如果政府不出麵救援,這些機構或國家的投資,也會血本無歸。政府接管這些公司,也就接管了這些公司的債務和責任。換言之,也就是美國納稅人要出錢來填補這些虧損的黑洞。最近,美國政府宣布回收銀行壞賬的計劃,進一步增加了美國普通納稅人承擔金融危機損失的份額。美國普通納稅人從來都不是華爾街或國外投資者們的主觀關照的對象,如果說他們在華爾街的金融活動中也曾享受過大環境帶來的好處的話,那畢竟是一種間接的受益。而現在卻要直接承受國內外投資者們的失敗。
從今年次級放貸出現問題以來,美國政府和聯儲會累計已投入9000億美元,這包括:融資摩根大通銀行收購熊氏集團的290億;接手房利美和房地美的 1000億;3000億美元融資聯邦住宅管理局;850億美元接管美國國際保險,以及在此前後向其他銀行注入的2800億。美國政府最近提出的7000億收購與房貸相關的銀行壞賬的計劃和提高政府負債的最高限額,至少包含了這樣一個暗示,這7000億美元隻是初步的預算,是為了能在國會能順利通過。事實上,聯儲會和財政部的專家都不相信這7000億足以解決問題。提高國債的上限也就是告訴納稅人,有可能要用到1兆到2兆美元。這些付出,將來政府到底能收回多少呢?現在隻怕連美國財政部長鮑森和聯儲會主席柏南基也搞不清楚。未來水落石出,有多少會算到普通納稅人的頭上呢?
也許曆史的經驗可以做一個參照。發生於上一周期的房貸危機(1986年-1995年),美國1000家銀行總計有5兆美元的壞賬。美國政府成立的收購壞賬代理(Resolution Trust Corp.)總計花費1.5兆來解決銀行呆滯壞賬問題,其中1.24兆最終落到了美國普通納稅人頭上,隻收回了2600億美元,占總投入的17.3%。這次的危機遠遠大於上次,美國政府陸續投入已經超過上次,政府投入的資金的回收率幾乎沒有超過上一輪危機的可能,美國普通納稅者的付出將遠遠超過上次。
三.美國經濟未來的走向
這次金融危機表明,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采納了許多金融自由化創新內容的現代金融體係缺乏製度規範。美國政府和聯儲會直接出麵急救,雖然可以保全美國乃至全球的金融係統不至於毀於一旦,但是,隨之而來的將是一場不可比避免的長痛。
無論下屆總統由民主黨的候選人還是共和黨人出任,至少在4年任期中,擺脫不了國家幹預經濟的做法。過去主導美國的經濟自由主義將在現實中暫失光彩。政府不得不在它援助和獲得控股的金融和保險公司的重組和運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用納稅人的錢從銀行業收購的與房地產有關聯的巨額呆滯壞賬,也需要政府去處理和消化。而且,政府幹預這個頭一開,就有刹不住車的可能。既然政府可以用納稅人的錢來解救,甚至直接接管某些大的金融公司,那麽當其他行業發生危機,政府到底要不要管?現在經濟不景氣,加上日本等國汽車業的強勢競爭,美國的通用,福特和克萊斯特三大汽車公司,都出現了嚴重虧損,也有維持不下去的跡象。這三大汽車公司的存亡,同樣關係到幾十萬雇員就業問題。三大汽車廠已向政府提出250億的資助。如果政府一路管下去,民眾將看到一個越來越大的政府。政府的支出也會不斷增長。本年度的國債完全有可能達到政府要求國會批準的最高法定限額的11.3兆,大大高於去年的水平。在這種情況下,錢從哪裏來?政府隻有兩條路可走,一是加稅;二是開動印刷機,用通貨膨脹,化解債務,增加貨幣供應;或者交錯進行,或者兩手兼用。盡管本月24日美國國會剛剛通過了1000億美元的減稅方案,但將來能否減得起還是個未知數。
不要指望房地產市場會很快複蘇。市場經濟是由看不見的手來調節的。當某一行業出現泡沫,如果投資人受利益的驅使,判斷失誤,不知進退,一旦泡沫爆破,許多公司和個人就會破產。該行業的投入就會減少,從事該行業的公司就要從新洗牌,有的破產,有的重組,供需之間趨向於均衡。從上個世紀末開始到2006年,美國以及世界各國的房地產市場幾乎翻了一番,個別城市如紐約,波士頓等大城市甚至翻了兩到三番,與此同時,美國的家庭和個人的收入並沒有相應的增長幅度。房地產價格的增長,靠的是市場上過於寬鬆的資本供給,以及金融業不計風險的放貸。盡管華爾街從 2006年起就不斷地抱怨房價下跌,房市交易不景氣,拖累了整個經濟,但事實上,房價並沒有跌到與消費者的收入相適應的水平。像紐約市房價還剛剛開始下跌,其周圍的長島地區僅跌了5%左右,即使大跌的地區,也還沒跌到與有實際支付能力的需求接近的水平。現在,政府向金融業注入資金,援助付不出房貸的個人減免或延緩支付放貸的時間,扭曲市場的自然調節,將阻滯房地產市場的健康複蘇:一方麵,手中握有大量壞房貸的金融公司和銀行,甚至房地產開發商,獲得了政府資金的注入,不必降低價格出售或拍賣收回的房地產,房市的價格下跌受到人為的阻力;另一方麵,這些注入資金不僅不能提高民眾的購買力,反而要從民眾的口袋裏掏錢出來,房地產市場的有效需求不增反減。一個有價無市,長時間得不到消化的房地產市場將來不知道又會給美國經濟帶來怎樣的震蕩。
失業率上升,個人債務加重,消費者支出將出現緊縮。這一波的金融危機,即使政府直接幹預,購買金融業的壞賬,減少了金融業的壓力,但這個行業的許多公司,經過的破產、重組、並購、接管等一係列折騰,還是要大幅削減雇員才能起死。美國金融部門,去年已裁掉15萬3千個工作機會,今年又裁去10萬3千個,加上最近的震蕩,裁員總額將超過去年的水平。一般來說,金融業一個工作機會,可以帶動其他行業兩個產生兩個工作機。金融業失去一個工作機會,相關行業也要流失兩個工作機會。美國勞工部的報告說,美國的失業率8月份已達6.1%。今年以來,美國已經有60多萬人失去了工作。經濟不景氣,失業率增加,加上納稅人必須分擔政府救援的開銷,美國民眾的債務將進一步增長。2007,美國各級政府和民眾欠債總額已達53兆,幾乎4倍於2007年美國的GDP總。平均每人欠債 175,154美元,每個四口之家欠700,616元,比2006年增長33,781元。(1)僅信用卡一項,平均每個家庭欠9,200元。儲蓄低,負債高,勢必影響消費者的支出。消費者支出占美國經濟總量的2/3,消費支出縮小,與消費支出相關的行業,特別是零售業將受到衝擊,可以預料,今年聖誕節後,我們將看到一波零售商破產的高潮。
80年代末,美國的房市泡沫和接踵而來的房貸危機,曾使美國經濟陷入衰退。後來靠著新興的高科技帶動才走出困境。但是,上一波高科技的未來收益早就被預算在股價中,提前消費掉了,有的甚至還超額消費了。從現在的情況看,更新,更有經濟前景的創新還沒有出現。所以,美國的房市,金融業,進而言之,美國的經濟要從這次的低穀中走出來,可能要比上次需要的時間更長,也更加困難。
但是,美國畢竟地大物博,人口數量適度,經濟和科技的基礎仍然雄踞世界之首。即使采用最近幾年通過出售未來的辦法來應對經濟危機或衰退,保障國家和民眾的消費需要,起碼還可以賣兩百年。對美國現在的問題不能不擔心,對美國的未來又不必過於擔心。
資料來源:
(1)Newsday: Close watch on your cash
(2)Grandfather Economic Report series
(3)CardWeb.com
仔細想想吧,你不服還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