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台灣歌壇 (上)
時光的碎片擋不住瞬間的光華,經典的事物在千古泥塵中煥發光彩。讓我們乘著秋日微涼的晚風,踏上此次光影之旅。一起品位每一幅動人的畫麵,淺琢每一篇甘醇的文字,笑看每一場百變人生。大家晚上好,歡迎走進每周二晚間的《光影之旅》。
再見你的時候,我隻是淡淡一笑,好象什麽也沒有發生,就像記憶裏真的沒有發生過什麽。光影之旅—— 80年代台灣歌壇
歌曲。孟庭葦。《第二道彩虹》。
記得當年聽孟庭葦的《第二道彩虹》,覺得編配非常美。有時看卡通片,時不時就會回想起從前,想著待在家裏,城市中心有一麵很大的湖水都有噴泉,夏天從那裏經過就看見眼前一道彩虹,從湖中心劃上去,很美的樣子。年少時夏天暴雨之後,就會望著天空等彩虹。後來長大些發現,隻要望著湖邊,哪天有陽光,就會有彩虹。
歌曲。中島美嘉《雪の華》
冬天,花開得寂寞;冬天,難以開口。這似乎是以後的事,等風吹過,樹枝把春天接入——光影之旅,80年代台灣歌壇
最近開始說歌壇。台灣當代流行歌壇前十年,大約就是從80年代初期開始一直到90年代初期。說到了潘越雲,其實潘越雲的唱片和當時的已經走入末路的雲歌是有距離的。當然和當時起著引領作用的羅大佑又有所不同,非常具有古典韻味,也相當的惟美。她的個人第二張專輯唱片《天天天藍》已經完全凸現了她本人的唱功,極為地精彩,尤其是其中的《生別離》一曲,相當地受人鍾愛。這首《生別離》是按照當時台灣校園民謠時經常傳承的路線而有的歌詞,取自詩人席慕容的詩作,由人填詞而成。席慕容的《生別離》則來源於中國的《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而《古詩十九首》當中的《生別離》又來源於《楚辭》: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心相知。
歌曲。潘越雲。《生別離》。
很多故事都是這樣寫的,那些人,那些事,其實一直存在,終究不曾遠離。光影之旅——80年代台灣歌壇,細說從頭。
1983年6月份的時候,日本電視連續劇《阿信》在台灣播出,造成了極大的轟動,女性們由此開始審視各自在社會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記得很清楚,《阿信》在內地也曾經播映過,好象很長,印象中的阿信似乎非常地隱忍,是那種典型的賢良淑德的東方女性的形象。堅忍的美德吃苦耐勞,大約是這個樣子的。當時有人氣憤,難道所有的女子都該那個樣子嗎?實際上這部連續劇好象男性讚賞得更多一些,而女性常常在看完之後會反思一些。就在這一年,已經有了15年歌齡的蘇芮推出了她的首張國語唱片《搭錯車》,在唱片當中她打破了以往女歌手蒼白軟弱而且風花雪月甚至有些無病呻吟的既定形象,一身黑衣將她一貫在西洋音樂中演唱的激情相當充分地融入到國語作品裏麵。她的那種源自肺腑的呐喊所創造出來的撼動力不僅僅在當時的女歌手中絕無僅有,在當時的流行音樂界也是屬於先驅。
歌曲。蘇芮。《是否》。
《是否》。這是台灣影片[搭錯車]當中的插曲,它的創作者是羅大佑,蘇芮的第一張國語專輯《搭錯車》實際上是影片的原聲音樂,裏麵收錄的不全是歌曲,還有電影的配樂,縱觀一下這張原聲音樂的幕後的作曲人,包括有陳誌遠、李壽全、羅大佑、梁弘誌以及侯德建,都是在當時對音樂有屬於自己想法的年輕人,而時間表明,後來他們真正是最好的音樂人。這張唱片的成功不僅僅在於蘇芮爆發力的演唱,還相當多地來源於這些年輕人他們對音樂的想法和能力,很準確地表達了出來。侯德建來內地了以後,也帶來了[搭錯車]當中的音樂,當年陳琳把《酒幹倘賣無》唱得內地是轟轟烈烈的,所以後來聽到了蘇芮的原唱版本,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甚至不太能夠適應。
歌曲。蘇芮。《酒幹倘賣無》。
街燈將疲憊拉長,腳步把回憶叩響。光影之旅,用思緒觸摸黑夜的光亮。
歌曲。蘇芮。《請跟我來》。
1983年台灣歌壇掀起了黑色旋風,當然是國語歌壇,蘇芮是這個旋風的中心人物,但是絕對不能說隻有一個蘇芮,這場黑色革命的最重要任務,當然還是羅大佑,早在他的首張專輯唱片《之乎者也》裏麵,他已經把這種音樂方向預見性地呈現給樂壇,所以聽羅大佑的往後的一些唱片,每一張唱片中的前瞻性常常會讓人嚇出一身冷汗來。在83年羅大佑還有一張唱片出爐,那是他個人的第二張專輯《未來的主人翁》,在這張唱片當中,由於上一張的極大的成功,所以歌迷,包括羅大佑本人對第二張都有了極大的期望,裏麵有更多的社會責任感以及曆史的責任感,一幕一幕經過敏銳的觀察,剖析當時的台灣的社會現狀,還有他的那首標題歌曲《未來的主人翁》。
歌曲。羅大佑。《未來的主人翁》。
沉默的樹在黑夜慢慢成長,光影之旅在晚間陪你綻放。
歌曲。羅大佑。
83年台灣的國語歌壇被羅大佑和蘇芮黑色旋風席卷而去,但是到底還有其他的人不屬於這個陣營。這其他的人其實是與傳統陣營相對的,也就是民歌。縱觀一下,雖然民歌到了83年已經絕對沒落,到底還會有一些相對成功的歌手。民歌也有它們的自然蛻變的過程。
當年的風花雪月,抱著木吉他輕吟淺唱的年代已經過去,而多了一些編配,然而歌手也相對更加的專業一些,那種專業是指在天賦的嗓音和演唱方麵。83年民歌陣營當中最成功的歌手而且有強烈的個性化的聲音,她就是鄭怡。鄭怡是在民歌時代崛起的,當年她的那首《越情》早已深受到人們的喜愛,但直到83年推出的歌曲《小雨來的正是時候》,她那略帶純淨——應該說是原本純淨而且還略帶一點點民謠味兒的聲音,才真正地傳遍了大街小巷。
歌曲。鄭怡。《小雨來的正是時候》。
小蟲創作的《小雨來的正是時候》,之前鄭怡在《越情》當中已經將她清亮剔透的音色而且高音展露無遺。而在《小雨來的正是時候》這張唱片當中又再一次地強調了這一點,其實這張唱片當中有後來的多位創作者李宗盛、小蟲以及鄭華娟等等非常了不起的名字,而當年他們都才嶄露頭角,也就是民歌時代所孕育出來的一批音樂人。總是說台灣的校園民歌運動對台灣當代的流行歌壇是極為重要的,這首歌曲大多數人聽到的會是陳升演唱的版本,其實早前這首歌就由鄭怡和李宗盛唱過。《結束》。
歌曲。鄭怡、李宗盛《結束》。
感謝大家今天的這一個小時陪伴,光影之旅。播音劉穎恒、編輯嚴玉娟,我們下周二晚間再見。
歌曲。萬芳。《知道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