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蜚聲國際的“中國鴿子樹”

(2007-03-15 11:48:46) 下一個


蜚聲國際的“中國鴿子樹” --- 珙桐




















1869年,一位一位叫岱維斯的法國神父生物學家(1871年戴維斯在寶興發現大熊貓,也是為麋鹿命拉丁種名的人)在四川省穆坪看到了一種奇特的樹木。時值開花季節,樹上那一對對白色花朵躲在碧玉般的綠葉中,隨風搖動,遠遠望去,仿佛是一群白鴿躲在枝頭,擺動著可愛的翅膀。當時,他被這種奇景迷住了。標本帶回法國,曾一度引起世界生物學界的廣泛關注,並命拉丁種名。自此以後,便引來歐洲許多植物學家,他們不畏艱險,深入到四川、湖北等地進行考察。1900年,英國英倫園藝公司派人來到寶興采集樹種,培植,1903年首先引種至英國,後又傳至其它國家,從此,便成為歐洲的重要觀賞樹木。被讚譽為“中國鴿子樹”。這就是我國特產的珙桐。現在人們習慣稱它為“鴿子樹”了。據說國際城市日內瓦,家家私人庭院中你也可以觀賞到這種樹冠開闊、滿樹遍開巨大白色“花朵”的風景樹。特別是在珙桐的盛花季節,一對對展翅待飛的“白鴿”不但給人以純潔、高雅和美的享受,也給人帶來寧靜、和平和友誼。美麗的“中國鴿子樹”的名字,也隨著它的傳播而享譽世界各地。1954年4月,周總理在日內瓦,適逢珙桐盛花時節,主人向他介紹庭院中潔白的鴿子花,當他了解到,珙桐的故鄉就是中國時,連連稱讚,感慨萬千,回國後特地囑咐林業工作者要研究和發展這種象征和平友好的中國鴿子樹。

  珙桐的花紫紅色,由多數雄花與一朵兩性花組成頂生的圓形頭狀花序,宛如一個長著“眼睛”和“嘴巴”的鴿子腦袋,花序基部兩片大而潔白的苞片,則像是白鴿的一對翅膀。其葉片很大,為闊卵形,邊緣有許多鋸齒。它的花序是球形的,上麵聚集著許多小花。那被讚賞的仿佛鴿子翅膀似的美麗花朵,其實是它的苞片,就長在花序的基部。4~5月間,當珙桐花開時,張張白色的苞片在綠葉叢中浮動,有如千萬隻白鴿棲息在樹梢枝頭,振翅欲飛。此情此景,可能就是“鴿子樹”綽號之由來。鴿子樹是一種落葉喬木,高可達30米,枝幹平滑,喜歡生長在海拔700~1600米的深山雲霧中,要求較大的空氣濕度。在我國,珙桐分布較廣,貴州的梵淨山、湖北的神農架、四川的峨眉山、湖南的張家界和天平山以及雲南省西北部等處都有生長,在桑植縣天平山海拔700米處,還發現了上千畝的珙桐純林,這也是目前發現的珙桐較集中的地方。在分布區內常常可以看到高達30米,直徑1米,樹齡在百年以上的大樹。每年暮春時節,上千畝的珙桐林萬花齊放,漫山雪白,蔚為壯觀。珙桐是特產於我國的珍稀樹種,為我國的一級保護植物,在植物分類上屬珙桐科,全科也隻此一種。早在100萬年以前,珙桐也曾經廣泛地分布在地球上,早在二、三萬年前第四紀冰川時期過後,地球上很多樹種都絕滅了,大部分地區的珙桐相繼絕滅,我國南方一些地區,由於地形複雜,在局部地方保留下一些古老的植物,珙桐就是那時幸存下來的,植物學家稱它為“林海中的珍珠”、“植物活化石”和“綠色熊貓”, 中國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關於鴿子樹,流傳著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據說,漢代王昭君出塞以後,嫁於匈奴的呼韓邪單於。她日夜思念故鄉,寫下了一封家書,托白鴿為她送去,白鴿不停地飛翔,越過了千山萬水,終於在一個寒冷的夜晚飛到了昭君故裏附近的萬朝山下,但經過長途飛行,它們已經萬分疲倦,便在一棵大珙桐樹上停下來,立時,被凍僵在枝頭,化成美麗潔白的花朵 ……。

  還有過這樣一段美麗的傳說:傳說有位君主,隻有一位獨生女兒,取名白鴿公主。一天,公主在森林中打獵,被一條狠毒的蟒蛇死死纏住。正在危急關頭,一位名叫珙桐的青年獵手,用刀斬斷蟒蛇,奪回公主的性命。公主十分敬慕青年獵手的機智和勇敢。二人一見鍾情,山盟海誓,公主取下頭上的玉釵,從中間撅斷,彼此各執一半,作為信物,以表終身。公主回宮後,將來龍去脈告之父王,並懇請父王將自己許配給珙桐。不料此事遭到父王的堅決反對,他連夜派遣侍衛將珙桐射死在深山老林。消息終於傳到公主的耳裏,白鴿公主知道後,哭得死去活來。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她卸去豪華的宮妝,穿上潔白的衣裙,踉踉蹌蹌的逃出了高牆緊閉的後宮,來到珙桐遇難的地方,失聲痛哭。一直哭得淚珠成血,染紅了潔白的素裝。忽然,雷聲大作,暴雨傾盆,在公主眼前長出一株碧綠如玉的小樹,頃刻之間,小樹長成一棵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公主情不自地伸開雙臂撲向大樹。霎時間,大雨停了,雷聲息了,哭聲也聽不見了,隻見數不盡的潔白美麗的花朵掛滿了大樹的枝頭,花朵的形狀宛如活潑可愛的小白鴿,清香美麗,讓人不能不想起白鴿公主與青年珙桐淒美的愛情故事。後來,人們就把這種樹稱作珙桐,以紀念這對忠貞不渝的情人。

珙桐

學名 Davidia involucrata
英名 Dovetree
別名 水梨子、鴿子樹
界: 植物界
門: 種子植物門
亞門: 被子植物亞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目: 木蘭目
科: 珙桐科
屬: 珙桐屬
種: 珙桐

在植物分類學上,珙桐先屬藍果樹科,1954年獨立為珙桐科,僅有珙桐一屬,且僅有1種和1個變種,即珙桐和光葉珙桐。

形態特征 落葉喬木。葉互生,紙質,寬卵形,邊緣有尖鋸齒。花雜性,由多數雄花和一朵兩性花組成頂生頭狀花序。花期4月~5月。花形似鴿子展翅,白色的大苞片似鴿子的翅膀,暗紅色的頭狀花序如鴿子的頭部,綠黃芭的柱頭像鴿子的嘴喙,盛花時猶如滿樹群鴿棲息,被世界上譽稱為“中國鴿子樹”。核果肉質,橢圓形或矩狀卵形,表紫色,有黃褐色小斑點。果期9月~10月。


應用價值
珙桐為世界著名的珍貴觀賞樹,常植於池畔、溪旁及療養所、賓館、展覽館附近,並有和平的象征意義。材質沉重,是建築的上等用材,可製作家具和作雕刻材料。


生物學特性
珙桐屬落葉喬木,高15~25米,稀達30米,胸徑可達1米,樹皮深灰色或深褐色,當年生枝紫綠色、無毛多年生枝深褐色或深灰色。冬芽錐形,具4~5對卵形鱗片,常成覆瓦狀排列。葉紙質,無托葉,常密集於嫩枝的頂端,闊卵形或近於圓形,長9~15厘米,寬7~12厘米,先端銳尖,邊緣有三角形而尖端銳尖的粗鋸齒,葉柄長4~5厘米,稀達7厘米。兩性花與雄花同株,多數雄花與1個雌花或兩性花成近球形的頭狀花序,著生於嫩枝頂端,雄花環繞於其同位,基部具長圓卵形或長圓倒卵形花瓣狀的苞片2~3枚,長7~15厘米,寬3~5厘米,初係淡綠色,繼變為乳白色 後變為棕黃色而脫落。雄花無花萼及花瓣,有雄蕊1~7枚,雌花或兩性花具下位子房,6~10室,與花托合生,子房頂端具退 化的花被及短小的雄蕊,花柱粗壯,分成6~10枝,柱頭向外平展,每室有1枚胚珠,常下垂。果實為長卵圓形核果,長3~4厘米,直徑15~20毫米,外果皮很薄,中果皮肉質,內果皮骨質具溝紋,有種子3~5粒。4~5月開花,果期10月。
光葉珙桐的特點主要是葉背無毛,或嫩葉時葉脈上被稀疏的短柔毛及粗毛,有時背麵被白霜。珙桐與光葉珙桐一般8~10年開花結實,樹齡10年後生長迅速。其壽命長達800年左右,盛果期也很長,產果量達150公斤。
珙桐自然分布帶主要在我國西南部,海拔700~2500米的深山密林之中。尤以四川的峨眉山及雷波、馬邊等縣最為集中。湖北的神農架、貴州的梵淨山、湖南的張家界和天平山以及雲南的東北部等地也有零星分布。樹齡最高的達百年以上,由於它稀有而珍貴,廣大林業工作者又送上一個美名——“綠色熊貓”。
珙桐的種子種殼厚而堅硬且後熟期長,一般要2~3年才能破殼發芽,人工繁殖十分困難。加之珙桐生長的生態環境已遭破壞,數量正日趨減少。為了讓後人也能看到這種古老而美麗的植物,它已被列為國家一級珍稀保護樹種。
珙桐為中國特有。法國神父戴維1900年前在四川穆平(寶興)林區發現珙桐樹,很快引起了歐美植物學家的重視,紛紛來川尋找珙桐。由於外國人先發現並命名,故稱“中國鴿子樹”。1900年英倫園藝公司派遣植物學家威爾遜到中國搜集珙桐種子,1903年至1904年幾次將所采集的種子寄回英國繁殖。1925年我國老一輩植物學家陳嶸教授赴鄂西考察發現了珙桐,又在1927年夏季專程到四川調查,在穆平一帶采集珙桐種子寄往美國。20世紀50年代前日內瓦已引種我國的珙桐。1954年周恩來總理在日內瓦參加國際會議時,看見從我國引種的花開滿樹的珙桐,十分讚賞,回國後指示林業工作者一定要重視珙桐的研究和開發。經過40餘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大進展。現將我們在生產上總結的珙桐播種、扡插、嫁接育苗及引種馴化的技術闡述如下。

種子處理
珙桐的種子後熟期長,發芽十分困難,一般2~3年才開始破殼發芽,常常是未到發芽時間種子已爛,實際上基本不發芽,為了縮短發芽時間,播種前必須對種子進行處理。我們采用的毛種露天低溫催芽法可使種子的出芽時間縮短到一年以內,且發芽率達98%以上,做法是 將采收的珙桐毛種(包括中果皮、外果皮)不作任何處理,直接將其置於冬天寒冷的露天環境中,讓其自然冷凍,以加速其生理轉化,並於次年3月將毛種直接播入土中。注意:毛種堆放地氣溫據測定,如果在6.9℃時,發芽率約為98.3%。在-2.5℃時,發芽率可達99.3%。可見,氣溫越低發芽率越高。經上述辦法處理過的種子雖可縮短到一年內發芽,但依然存在管理上的麻煩,為減少播種後的管理,降低生產成本,在實際操作中一般采用露天挖坑埋藏法,對毛種再次進行催芽,直到冬天才將它取出播入土,此時不少堅硬的種子已開裂,播種2~3個月幼苗就可出土。具體做法是 在露天地上挖淺坑,將經露天低溫處理過的毛種倒入坑中,每25厘米覆土10厘米,一般情況不必采取人為措施,讓其日曬雨淋,如遇長時間幹旱則應適量灌些水,使毛種保持濕潤,埋種子處如有積水應及時排出。

播種
播種珙桐的土壤應選擇排水良好、濕潤而肥沃的沙壤土、中壤土,土壤酸堿度以酸性至中性為佳,切忌在幹旱、瘠薄的粘土中播種。播種前土壤要消毒,消毒主要用硫酸鏈黴素(72%)、代森鋅、多菌靈、托布津、福爾馬林等。播種時間 一般在3~4月播種,若經過露天埋藏的種子可在該年11月中下旬播入土,最遲不得超過次年1月。不管是春播或冬播,都不必去掉外果皮和中果皮,用毛種直接播入土即可。播種方法 一般采用條播,種子上麵覆土5厘米。播種後土壤要保持一定的濕度。不管冬播或春播,次年3月幼苗均可破土而出,在低海拔地區出芽更早些。

繁栽要點
可用播種、扡插及壓條繁殖。播種於10月采收新鮮果實,層積處理後,將種子用清水洗淨拌上草木灰或石灰,隨即播在3cm~5cm深的溝內。
幼苗階段需搭棚庇蔭並保持苗床濕潤。扡插宜用嫩枝作插穗,於5月~7月進行。高壓可於春季在一年生健壯枝條的基部進行。苗木移栽宜在落葉後或翌春芽苞萌動前進行。起苗時不可傷根皮和頂芽,對這長側根、側枝可以適當修剪,栽植時要求穴大底平,苗正根展,並灌足定根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庶士 回複 悄悄話 美麗的傳說美麗的樹!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