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補習語文的一點收獲

(2007-02-22 23:33:56) 下一個
ZT 中國傳統民風民俗集匯





關於“五行”



木主仁, 其性直, 其情和, 其味酸, 其色青. 木盛的人長得豐姿秀麗, 骨骼修長, 手足細膩, 口尖發美, 麵色青白. 為人有博愛惻隱之心, 慈祥愷悌之意,清高慷慨, 質樸無偽. 木衰之人則個子瘦長,

頭發稀少, 性格偏狹, 嫉妒不仁.木氣死絕之人則眉眼不正, 項長喉結, 肌肉幹燥, 為人鄙下吝嗇.



火主禮, 其性急, 其情恭, 其味苦, 其色赤. 火盛之人頭小腳長, 上尖下闊,濃眉小耳, 精神閃爍, 為人謙和恭敬, 純樸急躁. 火衰之人則黃瘦尖楞, 語言妄誕, 詭詐妒毒, 做事有始無終.



土主信, 其性重, 其情厚, 其味甘, 其色黃. 土盛之人圓腰廓鼻, 眉清木秀,口才聲重. 為人忠孝至誠, 度量寬厚, 言必行, 行必果. 土氣太過則頭腦僵化,愚拙不明, 內向好靜. 不及之人麵色憂滯,

麵扁鼻低, 為人狠毒乖戾, 不講信用,不通情理.



金主義, 其性剛, 其情烈, 其味辣, 其色白. 金盛之人骨肉相稱, 麵方白淨,眉高眼深, 體健神清. 為人剛毅果斷, 疏財仗義, 深知廉恥. 太過則有勇無謀,貪欲不仁. 不及則身材瘦小, 為人刻薄內毒,

喜淫好殺, 吝嗇貪婪.



水主智, 其性聰, 其情善, 其味鹹, 其色黑. 水旺之人麵黑有采, 語言清和,為人深思熟慮, 足智多謀, 學識過人. 太過則好說是非, 飄蕩貪淫. 不及則人物短小, 性情無常, 膽小無略, 行事反覆.





四柱五行宜從事的行業與方位



宜木者, 喜東方. 可從事木材, 木器, 家具, 裝潢, 木成品, 紙業, 種植,養花, 育樹苗, 敬神物品, 香料, 植物性素食品等經營和事業.



宜火者, 喜南方. 可從事放光, 照明, 光學, 高熱, 易燃, 油類, 酒精類,熱飲食, 食品, 理發, 化妝品, 人身裝飾品, 文藝, 文學, 文具, 文化學生, 文人, 作家, 寫作, 撰文, 教員, 校長, 秘

書, 出版, 公務, 正界等方麵的經營和事業.



宜土者, 喜中央之地, 本地. 可從事土產, 地產, 農村, 畜牧, 布匹, 服裝,紡織, 石料, 石灰, 山地, 水泥, 建築, 房產買賣, 雨衣, 雨傘, 築堤, 容水物品, 當鋪, 古董, 中間人, 律師, 管理,

買賣, 設計, 顧問, 喪業, 築墓, 墓地管理, 僧尼等方麵的經營和事業.



宜水者, 喜北方. 可從事航海, 冷溫不燃液體, 冰水, 魚類, 水產, 水利,冷藏, 冷凍, 打撈, 洗潔, 掃除, 流水, 港口, 泳池, 湖池塘, 浴池, 冷食物買賣, 飄遊, 奔波, 流動, 連續性, 易變化,

屬水性質, 音響性質, 清潔性質, 海上作業, 遷旅, 特技表演, 運動, 導遊, 旅行, 玩具, 魔術, 記者, 偵探, 旅社,滅火器具, 釣魚器具, 醫療業, 藥物經營, 醫生, 護士, 占卜等方麵的經營和工

作.



宜金者, 喜西方. 可從事精纖材或金屬工具材料, 堅硬, 決斷, 武術, 鑒定,總管, 汽車, 交通, 金融, 工程, 種子, 開礦, 民意代表, 伐木, 機械等方麵的經營和工作.



四柱五行生克中對應需補的髒腑和部位



木:肝與膽互為髒腑表裏, 又屬筋骨和四肢. 過旺或過衰, 較宜患肝, 膽,頭, 頸, 四肢, 關節, 筋脈, 眼, 神經等方麵的疾病.



火:心髒與小腸互為髒腑表裏, 又屬血脈及整個循環係統. 過旺或過衰, 較宜患小腸, 心髒, 肩, 血液, 經血, 臉部, 牙齒, 腹部, 舌部等方麵的疾病.



土:脾與胃互為髒腑表裏, 又屬腸及整個消化係統. 過旺或過衰, 較宜患脾, 胃, 肋, 背, 胸, 肺, 肚等方麵的疾病.



金:肺與大腸互為髒腑表裏, 又屬氣管及整個呼吸係統. 過旺或過衰, 較宜患大腸, 肺, 臍, 咳痰, 肝, 皮膚, 痔瘡, 鼻氣管等方麵的疾病.



水:腎與膀胱互為髒腑表裏, 又屬腦與泌尿係統. 過旺或過衰, 較宜患腎,膀胱, 脛, 足, 頭, 肝, 泌尿, 陰部, 腰部, 耳, 子宮, 疝氣等方麵的疾病.







關於“二十八星宿”





二十八星宿是中國古代天文學的重大創造,它把連續通過南中天的?星分為二十八群,各以一個字來命名:角、亢、氏、房、心、尾、箕、鬥、牛、女、虛、危、室、壁、奎、婁、胃、昂、畢、觜、參、井

、鬼、柳、星、張、翼、軫。



二十八星宿是沿著黃道和赤道之間來劃分;自古以來,人們都是依據它們的出沒和中天時刻來定一年四季二十四節氣。古人把二十八個部份歸為四個大星區,並冠以名:東方青龍、北方玄武、西方白虎、

南方朱雀,每一個方位星區七宿。



二十八星宿環繞在天體大氣?麵,周而複始的運轉不停,分別掌握著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天象,以分晝夜的變化,以及與陰陽氣數的變化,然而在古代堪輿學更以二八星宿分成四個方向「左青龍、右白虎、

前朱雀、後玄武的四象線」來定分野。



易經的四象是老陽、老陰、少陽、少陰,在風水學的四象學,就是「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經曰:「夫玄武拱北,朱雀峙南,青龍蟠東,白虎踞西,四勢本應四方之氣,而穴居位乎中央,

故得其柔順之氣則吉,反此則凶」。這四象之位,就是風水「前後左右」的地理位置。前後左右都是彼此平衡和諧,柔順而有生旺的氣氛,才有好地理。



對於所謂的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者,這是以坐北向南而言;如果是坐南向北,剛好相反,則是左白虎而右青龍、前玄武而後朱雀;因為青龍為東方屬木,白虎為西邊屬金,北方為玄武屬水,

南方為朱雀屬火,這是一定不移的。術師無論東西南北,開口總是左青龍、右白虎的,隻不過是習慣成自然而已。



古時人民為了方便於觀測日、月和五大行星[金、木、水、火、土的運轉,便將黃、赤道附近的星座選出二十八個做為標誌,合稱二十八星座、或二十八星宿,名稱是、角、亢、氏、房、心、尾、箕[這

七個星宿組成一個龍的形象、春分時節出現在東部的天空"故稱″東方青龍七宿,鬥、牛、女、虛、危、室、壁[這七個星宿形成一組龜蛇互纏的形象、春分時節出現在北部的天空"故稱″北方玄武七宿

,奎、樓、胃、昂、畢、嘴、參[這七星宿形成一個虎的形象、春分時節出現在西部的天空"故稱″西方白虎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這七個星宿又形成一組鳥的形象、春分時節出現在南部

天空"故稱″南方朱雀七宿;由以上七宿組成的一個動物的形象,合稱為四象、[四維、四獸;古代人民用這四象和二十八星宿中每象每宿的出沒和到達中天的時刻來判定季節的要法,現代堪輿師所用的工

具《羅盤》二十八星宿的五行就是從這裏定出來的,從以上的資料就可證明二十八星宿是一年五行的變化,不是現代農民曆裏麵所用的二十八天節氣的用法,古人聽天由命,麵向南方看方向節氣,所以才

有左東方青龍、右西方白虎、後北方玄武、前南方朱雀形象產生的結果。



太極就是本體,兩儀就是陰陽,在堪輿學叫做「左青龍」、「右白虎」,四象就是陰陽老少,在堪輿學叫作「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而一般人稱為龍虎邊之論是不對,隻是左右邊的代名詞

,並不是真有「龍」、「虎」,世俗的論說如:龍邊放水,虎邊不能開門、安廁,這是無稽之談、錯誤的說法。至於說龍邊代表男生,虎邊代表女生;左邊要高於右邊,也是不正確的論點,因古代尊陽抑

陰的心態。總之不論陰陽宅,總要左右平衡就好,門開左右皆可,依其氣地況而分門立向就可以了,不必迷信龍虎邊.




關於“生辰八字”





生辰八字或者說八字,其實是周易術語四柱的另一種說法。四柱是指人出生的時間、即年、月、日、時。在人用天幹和地支各出一字相配合分別來表示年、月、日、時,如甲子年、丙申月、辛醜日、壬寅

時等。每柱兩字,四柱共八字,所以算命又稱“測八字”。依照天幹、地支沂涵陰陽五行屬性之相生、相克的關係,推測人的體咎禍福。不過我們在這裏要講的不是如何“測八字”,而是如何算八字。

/>


四柱八字



四柱以指一人出生的年、月、日、時。四柱排立是指找出一個人的生辰八字。主要分四步進行。



排年柱



年柱, 即人出生的年份用幹支來表示. 注意上一年和下一年的分界線是以立春這一天的交節時刻劃分的, 而不是以正月初一劃分. 如某人陽曆2000年2月4日22點17分生, 由於陰曆2000年交立春是陽曆

2000年2月4日20點32分, 因此此人的年柱為2000年之庚辰,而非1999年之已卯.



排月柱



月柱, 即用幹支表示人出生之年月所處的節令. 注意月幹支不是以農曆每月初一為分界線, 而是以節令為準, 交節前為上個月的節令, 交節後為下個月的節令.

一月 寅月 二月 卯月 三月 辰月 四月 巳月

從立春到驚蟄 從驚蟄到清明 從清明到立夏 從立夏到芒種

五月 午月 六月 未月 七月 申月 八月 酉月

從芒種到小暑 從小暑到立秋 從立秋到白露 從白露到寒露

九月 戌月 十月 亥月 十一月 子月 十二月 醜月

從寒露到立冬 從立冬到大雪 從大雪到小寒 從小寒到立春



節令含義:



正月立春: "立"是開始的意思, 表示萬物複蘇的春天又開始了, 天氣將回暖, 萬物將更新, 是農事活動開始的標誌. 立春是公曆的2月4日或5日.

二月驚蟄: 春雷開始轟鳴, 驚醒了蟄伏在泥土裏冬眠的昆蟲和小動物, 過冬的蟲卵快要孵化了, 這個節氣表示春意漸濃, 氣溫升高. 驚蟄是公曆的3月6日或7日.

三月清明: 這個節氣表示氣溫已變暖, 草木萌動, 自然界出現一片清秀明朗的景象. 清明是公曆的4月5日或6日.

四月立夏: 這個節氣表示夏季開始, 炎熱的天氣將要來臨, 農事活動已進入夏季繁忙季節了. 立夏是公曆的5月6日或7日.

五月芒種: "芒"是指殼實尖端的細毛, 在北方是割麥種稻的時候, 也是耕種最忙的時節, 芒種是公曆的6月6日或7日.

六月小暑: 這個節氣表示已進入暑天, 炎熱逼人, 小暑是公曆的7月7日或8日.

七月立秋: 這個節氣表示炎熱的夏季將過, 天高氣爽的秋天開始. 立秋是公曆的8月8日或9日.

八月白露: 這個節氣表示天氣更涼, 空氣中的水氣夜晚常在草木等物體上凝結成白色的露珠, 白露是公曆的9月8日或9日.

九月寒露: 這個節氣表示冬季的開始, 預示氣候的寒涼程度將逐漸加劇, 寒露是公曆的10月8日或9日.

十月立冬: 這個節氣表示清爽的秋天將過, 寒冷的冬天開始, 立冬是公曆的11月7日或8日.

十一月大雪: 這個節氣表示降雪來得較大, 大雪是公曆的12月7日或8日.

十二月小寒: 這個節氣表示開始進入冬季最寒冷的季節, 會有霜凍, 小寒是公曆的1月5日或6日.



以下是年上起月表.



月/年 甲己 乙庚 丙辛 丁壬 戊癸

------------------------------

正月 丙寅 戊寅 庚寅 壬寅 甲寅

二月 丁卯 己卯 辛卯 癸卯 乙卯

三月 戊辰 庚辰 壬辰 甲辰 丙辰

四月 己巳 辛巳 癸巳 乙巳 丁巳

五月 庚午 壬午 甲午 丙午 戊午

六月 辛未 癸未 乙未 丁未 己未

七月 壬申 甲申 丙申 戊申 庚申

八月 癸酉 乙酉 丁酉 己酉 辛酉

九月 甲戌 丙戌 戊戌 庚戌 壬戌

十月 乙亥 丁亥 己亥 辛亥 癸亥

冬月 丙子 戊子 庚子 壬子 甲子

臘月 丁醜 己醜 辛醜 癸醜 乙醜



排日柱



從魯隱公三年(公元前722年)二月己巳日至今, 我國幹支記日從未間斷. 這是人類社會迄今所知的唯一最長的記日法.



日柱, 即用農曆的幹支代表人出生的那一天. 幹支記日每六十天一循環,由於大小月及平閏年不同的緣故, 日幹支需查找萬年曆.



另外,日與日的分界線是以子時來劃分的, 即十一點前是上一日的亥時, 過了十一點就是次日的子時. 而不要認為午夜十二點是一天的分界點.



排時柱



時柱, 用幹支表示人出生的時辰. 一個時辰在農曆記時中跨兩個小時,故一天共十二個時辰.



子時: 23點 --淩晨1 醜時: 1 點 --淩晨3

寅時: 3 點 --淩晨5 卯時: 5 點 --淩晨7

辰時: 7 點 --上午9 巳時: 9 點 --上午11

午時: 11點 --上午13 未時: 13點 --上午15

申時: 15點 --上午17 酉時: 17點 --上午19

戌時: 19點 --晚上21 亥時: 21點 --晚上23



日上起時表:



時/日 甲己 乙庚 丙辛 丁壬 戊癸

------------------------------

子 甲子 丙子 戊子 庚子 壬子

醜 乙醜 丁醜 己醜 辛醜 癸醜

寅 丙寅 戊寅 庚寅 壬寅 甲寅

卯 丁卯 己卯 辛卯 癸卯 乙卯

辰 戊辰 庚辰 壬辰 甲辰 丙辰

巳 己巳 辛巳 癸巳 乙巳 丁巳

午 庚午 壬午 甲午 丙午 戊午

未 辛未 癸未 乙未 丁未 己未

申 壬申 甲申 丙申 戊申 庚申

酉 癸酉 乙酉 丁酉 己酉 辛酉

戌 甲戌 丙戌 戊戌 庚戌 壬戌

亥 乙亥 丁亥 己亥 辛亥 癸亥



拿我的一位朋友舉例:朋友生於1984年8月27日,此年為甲子年(書中查到);按照立月柱歌訣可知:他的年天幹為甲,所以月以丙為首,所以他的立月柱為,癸酉;相應的他的日柱為癸巳(書中查到)

;而他的時立柱根據時立柱歌訣得知:癸巳為日幹時,以壬配子時,所以時柱應為戊辰。這樣就排出了他的生辰八字:“甲子 癸酉 癸巳 戊辰”。



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希望,寶寶一出生,就有了個準確的時間,年月日時,即古人常說的生辰八字,這八個字包含了一個人出生時的天體運行的基本狀態,也蘊含了一個人今後的命運。



要得到正確的出生時間,白天以日晷儀測量最準。鍾表時間是人為的平均時和地區標準時,必須依節氣(太陽黃經)計算“真太陽時差”與依出生地計算“地方經度時差”,才能得到真正的出生天文時間。




關於“太極圖”











黑白二色,代表陰陽兩方,天地兩部

黑白兩方的的界限就是劃分天地陰陽界的人部

白中黑點表示陽中有陰

黑方白點表示陰中有陽



太極圖是研究周易學原理的一張重要的圖象。太有至的意思;極有極限之義,就是至於極限,無有相匹之意。既包括了至極之理,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時空極限,放之則彌六合,卷之退藏於心。可以

大於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圓周和空間,也可以小於任意量而不等於零或無,以上是太極二字的含義。



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是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陰陽化合而生萬物。



宇宙有無限大,所以稱為太極,但是宇宙又是有形的,即有實質的內容。按易學的觀點,有形的東西來自於無形,所以無極而太極。太極這個實體是健運不息的,即宇宙在運動,動則產生陽氣,動到

一定程度,變出現相對靜止,靜則產生陰氣,如此一動一靜,陰陽之氣互為其根,運轉於無窮。



自然界也是如此,陰陽寒暑,四時的生長化收藏,即萬物的生長規律,無不包含陰陽五行。就人部陰陽而言“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陰陽交合,則化生萬物,萬物按此規律生生不已,故變化無窮。這

些內容提出了立天之道,立地之道,立人之道三綱領,也就是三才之道,所謂“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





怎樣看懂黃曆





一、什麽是黃曆?



  依西方學者戴維.鄧肯(David Duncan)的說法,中國的太陰曆創製於堯帝,以月圓月缺間隔做量度單位,又畫分二十四節氣,主要的目的是提供農民播種收成的依據。但是,並不是隻有中國有農

民曆,在其它各國也有不同的農民曆或曆法,不論是東方或西方,農民曆都提供了實用的生活信息,基本上,農民曆不僅提供民眾查閱日子的好壞、婚嫁、搬家......,而且,還常會有一些八字解析或明

年生肖運勢,並且會隨著農民曆印製的版本不同,附帶會有一些星座、生活小常識......等,因此,黃曆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它是一種具有時效性的出版品。同時,也在農民曆中,反映了中西

方老百姓對於未來生命的祈願、期待及祝福。(羅奇,民90)。



  不過,在中國一般的說法,黃曆之所以名為黃曆者也,相傳是黃帝創製的曆法之故,即黃帝曆的簡稱。亦有人稱其為民曆、曆日、具注曆等。而又因為其製定四季、二十四節氣等的規則,主要是配合

古代農民的播種收成,所以又稱為農民曆。至於黃曆中的選擇宜忌之說,雖然早自秦漢即有,但主要是在唐代後,黃曆中才大量鋪注有關行事吉凶的內容。



二、陽曆、陰曆、黃曆、農曆的比較



我們常說新曆即是陽曆,而舊曆則是陰曆也是農曆,對於這種說法人們似乎深信不疑。事實上,新曆是一種陽曆確實無誤,但舊曆常被稱為陰曆或農曆則是值得商榷的說法。



  1.陽曆→是以地球繞行太陽之周期為本的曆法。

  地球自轉一次為一天。

  地球繞行太陽一周為一年,一年有365又1/4天。

  目前所謂的陽曆,一年有365或 366(閏年)天。

  一年12 等分均分為12個月,一個月有 30 或 31天(二月除外)。



  2.陰曆→則是以月球繞行地球之周期為本的曆法。

  地球自轉一次為一天。

  月球繞行地球一周為一個月,等於29 或 30天。

  目前所謂的陰曆,一年有12個月,354天,或13個月,383~384天(閏月)。



  3.黃曆→是清室頒布之曆法,包含了陰曆及二十四節氣,用以指導人民耕作。

  一般所謂的舊曆其實是黃曆,俗稱『農曆』或『農民曆』;

  但真正與耕作有關的,卻是黃曆中的『二十四節氣』。



三、黃曆的出版概述



  黃曆雖不是各大書局排行榜上的暢銷書--因其雖具書的形式,卻是「非主流出版品」,但相信很多人家裏都會有一本該年度的黃曆,甚至不隻一本。尤其現在近年底,一定有不少家庭已收到一些機構

所印製贈送的黃曆。



  很多人在婚喪喜慶、建築動工,甚或選舉登記等的擇日時,都會參考黃曆。事實上,它已經某種程度地製約了社會中的許多活動,對我們的影響性不言可喻。翻開現在的黃曆瞧瞧,會發現它除了黃曆

的部分,更像是一部生活小百科全書。內容可能包括了與術數相關的部分:如十二生肖運勢、星座運勢、算斤兩重、麵相手相解析、生男生女秘方、姓名筆劃吉凶等;也包括了一些生活常識:像是各地電

話區碼、郵政編碼、簡易急救法等。內容包羅萬象,甚至也有一些廣告,其實也具備了雜誌的特質。



  在前麵提到,黃曆影響國人至深,不過,現在雖然書局仍有販賣,一本大約一百元左右,但今日多數人取得黃曆的來源,應該還是以獲贈為多。但古代當然不是如此。



  由於製曆在古代是擁有最高政治權力的表征,而且更能帶來實質的豐厚利益,因此從唐代起,可說是變成了「國營出版事業」,皆由各朝的天文機構出版,如欽天監、司天監、司天台、太史局等。





  黃曆的長銷情形自古皆然,如以元文宗天曆元年為例,當年全國售賣的官印黃曆,就高達三百多萬本,平均每四戶人家即擁有一本,而政府賣曆的收入,更高達當年全國歲賦錢鈔部分的千分之五。

/>


四、怎樣看懂黃曆(先從認識幹支開始)



  幹支:就是「天幹」與「地支」。取義於樹木的幹枝,幹者,幹也;支者,枝也。



  1.十天幹



  所謂「天幹」,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個順序的排列符號,這十個符號意涵天地之間的順序。「天幹」因為有十個,所以又稱為「十天幹」,古時藉「十天幹」來記載日

子,後來演變成某些事物的先後次序,諸如:班級的甲班、乙班、丙班、丁班......,學業成績的甲、乙、丙、丁......,身體檢查體位的甲等、乙等、丙等、丁等......,這時甲、乙、丙、丁、戊、

己、庚、辛、壬、癸等於就是阿拉伯數字的1、2、3、4、5、6、7、8、9、10,或是英文字母的A、B、C、D、E、F、G、H、I、J。



  2.十二地支



  所謂「地支」,就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個順序的排列符號,這十二個符號也意涵天地之間的順序。「地支」因為有十二個,所以又稱為「十二地支」,古時藉

「十二地支」來記載月份,目前除了曆書之外,一般很少用到。



  3.六十甲子



  後來古人發現,單單用十天幹來記日,十二地支來記月,非但不夠用,而且容易混淆,於是把十天幹跟十二地支加以排列組合。即用天幹的「甲」配地支的「子」,成為「甲子」;用天幹的「乙」配

地支的「醜」,成為「乙醜」;用天幹的「丙」配地支的「寅」,成為「丙寅」,依此類推,最後得到了下麵六十個順序符號,依序為:甲子、乙醜、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醜、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醜、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醜、壬寅、癸

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醜、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這六十個符號從甲子依序到癸亥,周而複始,即通稱為「六十

甲子」,用來計算時間歲月。通常稱一甲子為六十年,亦源自於此。

4.年幹支、月幹支、日幹支、時幹支



  在《黃曆》裏麵,年、月、日、時等各種不同的時間,全都用六十甲子幹支來表示。根據《紀元通譜》的記載,黃帝於紀元前二六九八年(即黃帝元年)建國,與作亂的蚩尤戰於涿鹿之野,流血百裏

,仍舊平不了亂,於是黃帝齋戒祀天,天乃降幹支,黃帝用十幹圓布象天形,十二支方布象地形,斬殺蚩尤,諸候尊為天子。黃帝以風後為相,以力牧為將,並在紀元前二六九六年(即黃帝三年)命大撓

作甲子,容成造曆。



  從上可知,紀元前二六九六年年幹支為甲子,每六十年一輪,周而複始。一九八四年(民國七十三年)是第七十九輪的甲子年,依六十甲子順序排列下來,二00一年(民國九十年)當然是辛巳年,因

此在九十年《黃曆》的封麵,都會發現「歲次辛巳」的字樣。



  年幹支六十年循環一次,月幹支六十個月循環一次,五年一輪。月幹支出現在《黃曆》每月份的第一行,以民國九十年的《黃曆》為例,在「九十年國曆一月」的下麵,就會發現「為己醜月」的字樣

,那是延續「八十九年國曆十二月」的「為戊子月」而來的。當然「九十年國曆二月」就是「庚寅月」。月幹支六十個月循環一次,日幹支六十天循環一次。以民國九十年的《黃曆》為例,國曆一月一日

(即農曆十二月七日)為「甲子日」,那是延續八十九年國曆十二月三十一日(即農曆十二月六日)的「癸亥日」而來的。甲子日之後為乙醜日,因此九十年國曆一月二日就是乙醜日,依此順序類推,六

十天一輪,周而複始。日幹支六十天循環一次,時幹支六十時辰循環一次。一天有十二個時辰,因此時幹支六十時辰循環一次,也就是五天一輪。一天有二十四個小時,每兩個小時為一個時辰。從晚上十

一點開始,每兩個小時換一個時辰。



  11-1子時;1-3醜時;3-5寅時;5-7是卯時;7-9是辰時;9-11巳時;11-13是午時;13-15是未時;15-17申時;17-19酉時;19-21戌時;21-23亥時。

從過去學的數據來看,若從黃曆、善書、地圖、傳單、小冊子這些東西來看非主流與主流出版的定義,似乎有些爭議,如宗勳提到的,是要從人氣指數或銷售量來看?貿易與否來界定?或有其它的分類方

式?不論怎麽看,似乎都沒那麽絕對明確,但不可否認,這些在出版領域有著不可忽略的地位。那我就姑且先就其中一些我有興趣的部分來寫心得吧!



  世界潮流不停的變動向前,黃曆、善書這些東西不斷的被推向曆史,現代人多將之視為一種傳統、迷信、保守之類的表征,而身為七年級生的我也有些感慨,總會有種深刻的感受,認為那些東西,對

研究中國社會文化,太重要了!卻偏偏被所謂的主流流行一直淹沒過去。  我對善書沒什麽印象,想來是我不愛閱讀造成的結果,因為在寺廟中一直都有它的存在,而我卻壓根都不會想去拿來翻閱;但

我對黃曆就印象相當深刻,小時候常會在家裏看到有這樣的一本書,也沒多注意過,到了國中時期,因為好奇命理的我,無意間發現了黃曆裏麵也有一些算命、運勢可以自己去推算的部分,我便開始仔細

地去讀它,先是看看生肖流年,小小研究一下禁忌、風水,再來算算自己的、家人的八字多重?每年都做一樣的動作,因為每年總是會記不清楚去年看過的風水、算的八字結果,妙哉!



  另外順帶一提,現今有一項非主流出版品相當泛濫,就是傳單,舉凡房屋買賣、金錢借貸、色情交易、汽車貸款等等,尤其是政治宣傳的傳單最令我反胃!往往到了選舉,各式各樣的宣傳單就像是不

用錢般地大肆發放,對台灣政治反感的我因此更不想碰觸這方麵的東西。傳單在台灣似乎已經過度的泛濫,多到對於社會民眾沒有那麽實質上的幫助,甚至多到已對環境有所汙染,相當不符合經濟效益,

卻也束手無策吧。



善書



一、善書的定義



  1.是中國基層社會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遺產,反映出小傳統民眾文化的意識型態與價值趨向,從其中可以追溯出我國固有的宗教思想與處世哲學,探討著在傳統社會的文化機製下,民眾的行為模式。





  2.是民間「宗教」自身的產物,不是「民間」眾多信仰者之手。



  3.酒井忠夫在其名著《中國善書の研究》對於善書所下的定義可以充分說明宋光宇所謂的古典善書。他說:「所謂『善書』,就是勸善之書。」,「這種勸善,指的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得到的道德項目

,......善書就是為了勸善懲惡而印有民眾道德,以及有關聯的因果報應故事,在民間流通的通俗書本。它的內容是在三教合一的信仰之中,述說民眾道德的規範。其書籍的形式也和儒釋道三教經典不一

樣。其文體則是采用了故事式的記述,有時也用俗文,具有較大的大眾性格。」



  4.所謂「善書」,通常就是指由民間自行刊印的勸善書籍,其不以營利為目的,放在寺廟、車站、甚至醫院和街角,免費供人取閱,流通於基層社會,內容以勸人行善積德,具有著教育民眾與匡正世

風的功能。



二、善書的曆史 [5]



  1.敦煌寫本王梵誌詩



  其詩有勸世警俗的社會教化功能,並具有民歌性質,是詩人在外在情境壓力下所直抒內心的作品,且客觀地描述百姓鬱積心頭的內在情緒。



  「吾富有錢時,媳兒看我好。吾若脫衣裳,與吾迭袍澳。吾出經求去,送吾即上道。將錢入舍來,見吾滿麵笑。繞吾白鴿旋,恰似鸚鵡鳥。邂詬暫時貧,看吾即貌哨。人有七貧時,七富還相報。從財

不顧人,且看來時道。」



  2.太上感應篇



  是一本雜抄性質的書籍,其主要的文字內容以東晉時葛洪的《抱樸子》為藍本,參雜一些先秦諸子和儒家的文句,以通俗文字加以整理貫穿而成。不同於士大夫階級依儒家倫理行事,在古代的民間文

化傳統,是將古奧經書的義理重新整理,利用經史子集的嘉言懿訓配上通俗活潑的語言文字,流通於廣大的基層社會裏,成為庶民教育與民間信仰的重要寶典。可被稱為民間善書的龍頭,後出的善書在形

式與內容上幾乎是依該書模式編輯出來。



  3.太上清靜經



  全文不到四百字,所用語言文字相當精簡,反映出由儒釋道三家思想雜揉而成的形上義理架構與民眾宗教意識。在明清時代普遍地被刊印與流傳。透過對存在問題的關切,來維係百姓的心靈秩序與道

德修為。不但是道教的經典,也被其它民間宗教視為教典,幾乎被歸類在民間善書範圍內。



  「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由易傳的陰陽觀念引申出清濁與動靜的兩個創造萬物的基本動力,來說明大道生育萬物的情形





  4.菜根譚



  相傳為明代萬曆年間隱士洪自誠所著,文體為小品文,上下語句采對仗方式,全書充滿明哲保身的處世思想。在民間此書被當作善書看待,視為個人行為如何社會化的文化教導書。



  「福莫福於少事,禍莫禍於多心。」



  5.日據時代蘇澤養的新約龍華教及其經書



  屬於世俗化宗教,著重在基層生態的宗教信仰與社會利益。該教收錄效驗經書(仙佛寄口的傳道語)和民間流行的經文編輯成「著集效驗善文經書」。讀頌多遍,即能全家保平安,更可國泰又民安。





三、善書的類型



  1.以來源分類



  依善書的來源分成五類,即佛教經典、道教經典、儒家經典、民間宗教文獻、其它等。 民間宗教的文字性典籍有兩大類:一是善書、一是經典。



  「善書」,這等書近年來頗受研究者重視。其來源有扶鸞降筆寫的鸞書(不包括稱為經、懺的一類),有由非一般民間宗教信徒之「人」所自編、所自寫的冊子。由此其內容良莠參差不齊,或端正闡

教,或倡邪說,或編怪談;至於功能方麵,有多少信徒真會去閱讀它?是難以肯定的,可在民間宗教的諸般慶典及儀式中,「善書」沒有任何位置與功能,乃無庸置疑的。



  此外,善書的內容,往往有明顯的流派獨特性,派別的區隔使它無法深具普遍性。因而「善書」固與教義有關,卻在實際上很難全都代表民間宗教的真實普遍教義,即非其文化內涵之真正所在。

/>


  惟就來源而言,它有取自佛、道教的,有扶鸞降筆寫的,代表民間宗教之「佛、神、仙」宣說的教義,非如善書有部份是出於「人」的撰寫。就功能來看,它是民間宗教初一十五作課、神明聖誕或成

道日、節日、一切各類儀式中實際諷誦宣法的,為經常性的宗教活動之實際用品。對信徒來說,經典是皈依的對象,即〈三歸依〉文所說「歸依道寶,當願眾生,常侍天尊(指說經之神),永脫輪回!眾

等歸依經寶,當願眾生,生生世世,得聞正法!眾等歸依師寶,當願眾生,學最上乘,不落邪見!稽首聖眾!」極受信徒「尊敬」(雖也不一定閱讀)。



  最後,除了特殊組織的教派外,一般民間宗教宗教的經典之使用具有普遍性,即隻要供奉同一尊神明,無論廟宇在何處大抵皆使用同一神明的經典。由此經典即是民間宗教最具普遍性的教義,亦即是

其文化內涵的真正所在,而又非出於「民間」眾多信徒之手。



  本來佛經上以及我國曆代佛書及善書,都有很豐富的因果報應故事。但是許多人較少機會閱讀這些佛經與古書,既使讀了,也常因那是古人的記載,年代久遠,較少親切感,甚至懷疑它的真實性。其

實因果定律亙古不變,因果報應的實事,也是古今相同。



  民間宗教文獻是善書的主流。因此,大部分善書都和民間宗教有關,又可分為三類:神仙頒授、扶鸞著造、先賢著作。



  從魏晉南北朝開始,道教就開始用「神仙頒授」的方式產生道經。民間用這種方式產生的善書也不少,前述從宋朝一直流傳至今的《玉曆寶鈔》即是其中之一,及托言神祇頒授給一位道士而傳至人間

,主要內容是向一般俗民大眾講述哪些行為是不道德的該罰入地獄,如何才能避開地獄罪報,如何才能彌補已經犯下的罪過。神仙頒授其實也歸為扶鸞著造的一種。



  先賢所著的勸世文章,常被刊作善書。明表了凡所著的《了凡四訓》,就是流傳最廣的善書之一。民間宗教領袖的著作或語錄,也常被刊作善書,明末羅清(羅祖)的《五部六冊》,可能是無生老母

信仰的始源,至今仍被刊作善書流傳。



  2.以文體分類



  善書約略分為七類:歌謠、說唱、散文、小說、對話、語錄及讖。不同的文體形式各有其不同的曆史傳承,與傳統社會的教化環境與文學創作形式有著密切的關係。



  歌謠類是善書的主流之一,此類善書篇幅通常不長,不能單獨成書,往往數種及印為一冊。說唱類則是指宗教性寶卷。寶卷是民間的講唱文學,被視為變文的嫡派子孫,以講唱因果報應與佛道故事的

宗教性文學作品。散文與韻文相對,扶鸞時神佛宣講義理,常使用散文,《太上感應篇》和《了凡四訓》即是以散文體寫成。小說類善書約可分為三類:仙佛行述、仙佛傳記及因果故事。扶鸞時,神佛開

示其成神經過,或講述因果故事,往往情節曲折,有如筆記小說。



  對話體善書始自扶鸞著造之「冥判」,或扶鸞時神佛解答疑難之紀錄。過去並不盛行,自台中聖賢堂的楊讚儒以扶鸞著造《地獄遊記》(1978年出版),已成為善書著造主流之一。楊讚儒以劇本式對

話講說道理、鋪陳故事,為著造善書開了一個快捷方式。語錄指民間宗教領袖的言行紀錄。讖指文意介於似通非通的文字。從前民間宗教經常以歌謠或讖反映民心,或表示其政治希望,現已極少流傳。

/>


  此外尚有詩、誥、讚、賦等,一般扶鸞著造的善書,大多各種文體雜陳,單獨一種文體所形成的善書反居少數。



  3.以目的分類



  朱瑞玲對善書刊行的目的,分成政治教化、宗教傳播、社會慈善、個人祈福等四類。



  宋光宇(1994)指出善書基本上是地方知識分子推動的社會教化活動,一方麵傳達了來自官方的教育理念,一方麵假借神明的力量在社會的基層推動教化的工作,成為民間訓練與實踐基本社會倫理的

地方。



  鸞堂以宗教的運動形態,積極地推動其所謂的「代天宣化」運動,以「作善書」的宗教儀式,來吸納民間各種文化資源,經由善書不斷地刊印與流通的形式,企圖獲得民眾的支持與認同,轉而也成為

民眾集體共有的價值意識,讓鸞堂成為民間新的精神中心,也達道了宗教傳播的目的。



  善書也與社會慈善活動以及社會救濟事業有著密切的關係,台灣善書的流行也得力於清代救濟事業的發展,彼此相交運作互為資源,善書提供了社會慈善活動所需要的文化心理與社會動力,社會救濟

事業則以財力帶動了善書教養理念的推動與宣揚。



四、台灣現行善書的特色與內容



  鸞堂是台灣民間信仰頗為興盛的宗教流派,又稱鸞門、聖堂、聖門、儒門,或稱儒宗神教、儒宗聖教、儒宗鸞教等。鸞堂標榜以儒為宗、以神為教,主祀恩主公。鸞堂最大的特色在於其扶乩闡教的鸞

生組織和宗教活動。扶鸞著書是鸞堂團體性的儀式活動,以傳達神諭的靈媒為核心,組合信徒共同參與神聖降壇因緣說法的神秘宗教體驗,在莊嚴隆重的儀式氣氛中,感染著神靈附體的悸動情緒。因此大

部分鸞堂以著造鸞文、刊印鸞書,為其代天宣化的神聖職責。鸞書的內容大多集中在儒釋道教化百姓的意識形態,進而調和三教內含的形上思想,成為民眾信仰行為與生活規範的最高指導方針。台灣光複

之後,鸞堂的宗教性發展更為普遍,鸞書的刊印蔚為風潮,逐漸成為民間鄉土宗教活動的主流。內容大約分成終極信仰、勸世化民、治身修道等三大類。



五、台灣現行善書的類型



1.遊記類鸞書  

采取冥遊方式,由降鸞仙師帶領正鸞拜訪受訪對象,書中以對答形式出現。

  

2.主題式善書 

此類善書在內容上會設定一主題加以發揮,如談「心性」、「修持」等;在形式上則包含「述」、「論」與「對答式」等。所謂「述」通常是仙師降鸞時,在某個論述主題中,會舉過去的一個例子來談。

所謂「論」則為仙師降鸞時,針對某個主題提出的論說。此類善書是明正堂扶鸞著作中最豐富的一種,共有十八種。

  

3.解事類善書  

此類善書為鸞生對鸞門或生活等各方麵有所疑惑,乃提出問題由仙佛解惑之鸞文匯集而成。 

 

4.幼教啟蒙類善書  

此類善書不僅在文字旁加上注音符號,其內容亦較淺顯,為針對孩童而著作之善書。是明正堂的一項改革。

  

5.行述案證類鸞書  

在善書中對神明在世行為之描述為「行述」,對鬼魂在世行為之描述稱「案證」。此類鸞書從神鬼過去之行為為例,闡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定理。

  

6.醫藥類善書  

此類善書大多為治外傷之用,明正堂在出版前曾請中醫師鑒定與校正。

  

7.玉律類善書  

玉律類善書的內容主要是地府陰律及功過律,換言之,即不離《玉曆寶鈔》及《功過格》之內容。 

 

8.家書類善書。

  

9.經咒類善書  

此類善書大多供請神或日常持咒、誦經之用。

  

10.雜論類善書  

此類善書混雜主題類及案證類善書的內容,論述較博雜,有論道德、談鬼神、談修道等。



六、善書實例《地獄遊記》參、黃 曆



  民國八十二年,申學庸女士甫上任文建會主委,在接受立委質詢時,曾被問及:哪一本書影響國人最深?她的回答即是『黃曆』。



  嗬,你說黃曆迷信,根據何在呢?其實仔細觀看黃曆內容,不也是中國老祖宗們生活經驗的結晶,啥時播種、啥時收成等等,今日視之,不也可行。體察生活,記錄生活,歸結其感覺,慢慢的演化出

一套屬於中國人特有的文化,可惜的是看的懂之人,幾稀啊!就如同旁人視中文係之人如......。到也可悲吶。

何謂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乃是依據地球(繞行太陽而產生)的四季變化而訂定。將春、夏、秋、冬四季之每一季均分為六個時段(亦即將一年均分為24個時段),每一時段之始為一個『節氣』,由『立春』始

,至『大寒』終,周而複始;每兩個『節氣』間大約相距15天。『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別為四季之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別為四季之中點。

  『二十四節氣』在『陰曆』裏,每年日期都不同。在『陽曆』裏,每一個月各有兩個節氣,每年日子幾乎固定,例如:立春大多在 2月4日,春分在3月21日,立夏在5月6日,夏至在6月21日,立秋在

8月8日,秋分在9月23日,立冬在11月8日,冬至在12月22日,相鄰二年之間相差不超過一天(詳下附表)。



七、教你看農民曆 新年討個好彩頭



  一元複始,萬象更新,返鄉的車潮、大團圓的年夜飯、長輩給的壓歲錢、門口新貼上的春聯,在在都傳達了過年的濃濃氣氛。除此之外,你可能忽略了,其實每次一到過年,坊間所出現的另一應景物

品──黃曆。



  黃曆,也就是民間所俗稱的「農民曆」或者「通書」。對於一般的知識分子來說,農民曆給他們的感受可能是相當為複雜的,一方麵口口聲聲說是無稽之談,不過是迷信罷了;但逢入宅搬家、婚訂嫁

娶之人生大事,卻十之八九的人又寧可信其有。所以我們可以說,大半數的人對於農民曆都是明斥暗信。事實上,黃曆是根據天象的運轉,精密運算之後,再由十天幹、十二地支配合成甲子,加上五行相

生相克、廿八星宿、廿四節氣等等所發展出來的一種曆法。甚至,我們也可以說它是屬於天文科學的一種運用。而黃曆之所以能夠流傳幾千年維持不墜,自然是有它的可用之處。



  在了解黃曆的運用之前,我們要先了解幾個基本的概念:



1.十二時辰



  一天廿四個小時,分成十二個時辰,每天從晚上的十一點開始算起,每二個小時為一個時辰,依序為:子時(2300--0100)、醜時(0100--0300)、寅時(0300--0500)、卯時(0500--0700)、辰時

(0700--0900)、已時(0900--1100)、午時(1100--1300)、未時(1300--1500)、申時(1500--1700)、酉時(1700--1900)、戌時(1900--2100)、亥時(2100--2300)。



2.幹支的運用



  為了計算時日的方便,古人以十天幹及十二地支交互應用,排定順序依次為甲子、乙醜、丙寅、丁卯、戊辰、己巳......等,每六十個單位為一輪,稱做一甲子(意即又一個甲子的循環)。因此,六

十年為一輪,周而複始,去年為辛已年,今年就輪到壬午年,明年則為癸未年,而其中之子、醜、寅、卯,則相對於生肖之鼠、牛、虎、兔。同理,六十個月為一輪,正月為寅、二月為卯、三月為辰、四

月為巳....;應用於日支而言,當然也是六十天為一循環,周而複始。



  陰陽五行與方位:五行為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也相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又生木,如此地循環相生;反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又金,都是環環相扣。

而天幹和五行、方位有相關,舉例言,甲、乙屬木為青色,代表的是東方,旺在春季。而由於地支的方位關係,又衍生出四長旺、四正、四旺、三合、六合、六衝等等。看來有點霧煞煞,沒關係,總之這

些都是每天宜忌衝煞的參考,而且黃曆上已經寫得清清楚楚了。



  了解這些基本的概念之後,接下來要帶各位慢慢進入到我們老祖宗的智慧領域了。



  1.通用事項



  (1)一年運勢:



  首先打開黃曆的第一頁,我們應該注意的是:a.大利東西不利南方:這個平行八邊圖除了標示「利」與「不利」的方位之外,也標出「奏書」、「博士」、「力士」、「蠶士」等貴、善、惡、凶四個

年神的位置。善神所在位置可興修,惡神所在方向就不宜亂動。



  b.「歲時記事」:明年(民國93年)寫道「五(農曆元旦起第五天為辰日)龍治水,二(元旦起第二天盤辛日)日得辛,二牛耕地、大姑把蠶....」等等,用以推估今年的雨水、農作收成好壞等。龍

愈多就代表今年雨水量愈多。



  c.「黃帝地母經」:寫道「太歲甲申年,秋後雨水少....」,用以預測當年農作收成的好壞,及民間可能發生的大事,都是農業時代值得參考的內容。



  d.元旦開門焚香出行表:這是在新的一年開始時,好多人討吉利的最佳時機。黃曆上會清楚地告訴我們,什麽樣的動作要選在哪個吉時。



  e.安太歲:六十年為一輪,每一年有一當值的太歲神(如甲子年為金赤、乙醜年為陳泰、丙寅年為沉興....),由於太歲神位高權重,因此凡是當年碰到太歲年(即當年一、十三、廿五、卅七、四十

九、六十一、七十三、八十五及九十七歲的人),或是與太歲對衝的人(即當年七、十九、卅一、四十三、五十五、六十七、七十九、九十一歲的人),該年就要特別當心了,人說「太歲當頭座,無喜恐

有禍」,因此為祈求平平安安,順順利利,就必須要安奉太歲神了。黃曆上提供了必須安太歲的對象還有安奉的格式可供參考。



  (2)廿四個節氣:



  一年共分為廿四個節氣,依序是立春為節,雨水為氣;驚蟄為節,春分為氣;清明為節,穀雨為氣....。亦即總共有十二個節和十二個氣。而節氣除提供農家農耕時機、農作栽植種類的參考之外,也

表示了氣候的變化與季節的輪替。



  在命理上更重要的一個觀念,立春為正月節,也就是說,即使已經是農曆正月了,但如果還沒有過立春,就仍應該以十二月來看待;反之,如果過了立春,但還是屬於農曆十二月,就應該以下一年度

的正月來論斷。其它二月、三月、四月......,也都要以是否過了驚蟄、清明、立夏.......為依據。



  (3)每日衝煞:



  每六十天為一甲子的輪回,對於每天衝煞的對象而言,同樣地也是每六十天輪一次。每逢子日衝馬(必煞南方),醜日衝羊(必煞東方),寅日衝猴(煞北方),卯日衝雞(煞西方)依序類推。

/>


  (4)胎神的位置與方位:



  胎神是保護胎兒的神明,與胎兒的成長安危息息相關,因此胎神每日的位置所在,就不可以隨意敲打或移動對象,以免對胎兒不利,甚至造成孕婦的流產。胎神所在位置,事實上也是依據甲子,六十

天為一輪回,不用背,黃曆上就每天有寫。胎神所在位置共有門(特別是指孕婦的房門)、大門(整棵房子的大門)、磨(石磨)、廁(廁所)、廚(廚房)、灶(爐灶、瓦斯爐等)、爐(鍋、鼎)、倉

庫(儲藏室)、房(尤指孕婦房間和家具)、床(尤指孕婦所睡的床)、碓(舂米穀的設備)。而所謂的「外正東」,則指房屋外的東方;「房內東」,則是指房屋內的東方。胎神的說法自古流傳下來,

即使真假難辯,但家中有懷孕的人最好還是不要太鐵齒,注意為妙。



  2.用事擇日時



  (1)選吉日:



  哪一天宜嫁娶?宜搬家?什麽事能做?不能做?這是根據當值年神、月神、日神、五行生克刑衝、建除十二神等等所推衍出來的,各種吉神凶煞各有宜忌事項。



  舉例而言,根據《協紀辨方書》記載,天德合、月德合,是吉神,適合祭祀、祈福、上官赴任、結婚姻.......等;建除十二神則是建、除、滿、平、定、執、破、危、成、收、開、閉,如滿日宜開

市、立券交易、納財出貨等,而破日則宜求醫療病、破屋壞垣等事。



  此外,另有探病凶日、刀砧日也都常被應用到;這麽多的東西背不起來沒關係,因為農民曆都已經替我們匯整出來了,你隻要會翻閱就可以。



  (2)擇良辰:



  在選定吉日之後,接下來就要挑個良辰了,如果隻是挑個大概,《農民曆》上就已經載明「每日吉時」;但如果要再求精細,還要看我們用事為何,再來因事挑時。



  3.用事批注



  《農民曆》上每天的宜忌事項,雖然已經寫得清清楚楚,但有時候還是會讓人看得霧煞煞,一則古代用事內容跟現今已有些相同,二則寫得太過簡單,有看沒有懂。



  我們舉現代常會碰到的事為例,即「裁衣」,表示的是製作新郎新娘的禮服、或製作壽衣;「納財」,是貸款進貨、收帳討債等事宜;「出行」,指的是外出旅行觀光考察等;「立券」,指訂定各種

契約;「出火」,是移神位到他處安置;「理發」,則是新生嬰兒第一次剪發,或僧化剃渡削發。



  這些術語批注,有的《農民曆》有提供,有的或缺,如果對此不甚了解的人,在購買《農民曆》時就要特別注意挑選。



  4.特殊應用



  其實以上所論述的擇日、擇時,都還隻是一般通用,更嚴格來論,仍應當視用事的八字來選擇。



  (1)地支相衝



  子午衝、醜未衝、寅申衝、卯酉衝、辰戌衝、巳亥衝;所以一般若非必要,子命人(屬老鼠的人)不用午日、午時、醜命人(屬牛的人)不用申、日時,餘此類推。



  (2)地支三合



  申子辰、寅午戌、巳酉醜、亥卯未,各謂之「三合」。凡用事擇日、時能逢三合,一般有加分作用。如申命人能同時用子、辰時之日時,或配合子、辰之夥伴,皆有利於行事之順暢。 (3)另有 「五

合」(甲己合、乙庚合、丙辛合、丁壬合、戊癸合)、「六合」(子醜合、寅亥合、卯戌合、辰酉合、巳申合、午未合)等,其它尚有所謂的「刑」、「祿」、「貴人」等等,用法亦同。用事人如能逢三

合、五合、六合、貴人、祿,皆有加分倍乘效果;如逢刑、衝自然不利。



  一般人對於先賢流傳下來的農民曆,可能都抱持敬而遠之的態度,認為艱深難懂。而事實上,農民曆雖然有大智慧,卻也不必然是那麽深奧。運用農民曆主要的目的就在於趨吉避凶,而每一本農民曆

也都清楚地告訴我們,今天適合做什麽事?什麽事要避諱?選什麽時辰最好?什麽方位是吉是凶?衝煞為何?懂得看這些,一般日常生活中也就可以廣泛運用了,而每一個人的生活也就可以更加地平平順

順,大吉大利了。





古代“四象”: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我國古代把天空裏的恒星劃分成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區。所謂的“垣”就是“城牆”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征皇宮;“太微垣”象征行政機構;“天市垣”象征繁華街市。這三垣環繞著北極星呈三

角狀排列。在“三垣”外圍分布著“四象”:“東蒼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說,東方的星象如一條龍,西方的星象如一隻虎,南方的星象如一隻大鳥,北方的星象如龜和蛇。由於地球圍繞太陽

公轉,天空的星相也隨著季節轉換。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蒼龍顯現;春夏之交,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頭;秋冬之交,朱雀上升。





東方蒼龍







朱雀、玄武(黑色的龜蛇,武是龜蛇之意)、青龍、白虎又分別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宿,龍是東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這七宿的形狀又極似龍形,從他們的字義上就可以看出來,角

是龍的角,亢是頸項,氐是本,而是頸根,房是膀,是脅,心是心髒,尾是尾,箕是尾末。



還有在龍心的部分,有人稱之為‘大火’的,跟晴雨有關,又因為青龍屬木,所以也是木星當年的年太歲。而在道教興起之後,這些四靈也被冠上了人名,便於人類稱呼,青龍叫‘孟章’,白虎叫‘監兵’,朱

雀稱‘陵光’,玄武為‘執明’,而在眾多的朝代中也有一些君主取青龍來做自己的年號,如三國的魏明帝就是一例,而史記中也有關於夏朝是屬於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龍生於郊’的祥瑞之兆的記載。





農曆的二月初二,民間稱“二月二,龍抬頭”,象征著春回大地,萬物複蘇。天上“龍抬頭”的同時,春天也慢慢來到了人間,雨水也會多起來,大地返青,春耕從南到北陸續開始。民間諺語有:“二月二,

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之說,把二月初二定為“春龍節”。





西方白虎







白虎也是戰神、殺伐之神。白虎具有避邪、禳災、祈豐及懲惡的揚善、發財致富、喜結良緣等多種神力。而它是四靈之一,當然也是由星宿變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之中,位西方七宿:奎、婁、胃、昂、

畢、觜、參。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屬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從五行中說的了。



除了道教中的四靈包括了青龍白虎之外,連在風水師探勘墓地時,在地形前方左右兩邊突起的地形,可以當作墓穴的地方,都有獨特的稱號,稱之左青龍、右白虎,取其護衛之意,而在公堂中也有相同的

裝飾,在左右堂柱上繪有青龍百虎,以其鎮壓邪靈。而在道教興起之後,龍虎被借用為道家煉丹的術語,就是指"鉛汞、坎離、水火、陰陽",等的同意詞。而道家煉丹分內外(內丹煉氣,外丹煉丹藥,筆

者才疏學淺不敢十分確定),內丹是就陰陽五行而言,龍陽,生於離,離屬火,故雲‘龍從火裏出’,虎陰,生於坎,坎屬水,故雲‘虎向水邊生’,兩者結合之後,一陰一陽,互相調和,稱為道本,都是元

神、元精的代表。而另外一種說法是,性屬木,木代表東方,於卦為震,故比為青龍;情屬金,金代表西方,於卦為兌,金白色,故喻為白虎。金能夠克木,故情多損性,而用二八之真精氣,使之交合為

一,則金木無間,龍虎自伏而成丹,在人體中則以肝為龍、腎為虎,而外丹則仍取陰陽之意,以龍為鉛,虎為汞。



在古人心目中,老虎是可怕的東西,又是可敬的東西。可怕的是,它會食人畜。而可敬的是因其威猛無比,能夠避邪。而在一些古書中,如東漢.應劭的《風俗通義.祀典》:‘畫虎於門,鬼不敢入’,‘虎

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執摶挫銳,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惡遇,燒虎皮飲之。擊其爪,亦能辟惡。此其驗也。’古人還認為白虎是一種祥瑞:‘德至鳥獸。’



最初的西天星神是熊和貓頭鷹,但後因古羌族的圖騰在由熊變為龍的時候。而又到黃帝的向東發展時,龍的圖騰被帶到東方,跟‘東方蒼龍星座’合而為一,朱鳥則成了統一南方時鳳圖騰在天國的新居,因

兩大部族融合而終於成‘龍鳳呈祥’。作為古代圖騰是東鳳而西龍,作為星象則是東蒼龍而西朱鳥。到周朝以後,封建製度正式確立,五行思想也成熟,把天像重新劃分,朱鳥放到了南方,和祝融火神一起

崇拜了。而西方的就崇拜白虎。在部族鬥爭及遷移,西北方的龍向東移,東方的鳳向南移,南方的虎向北移,全國顯示一個大周轉的觀念運動。到漢代五行觀念成了統一的思想,再補出玄武完成‘四方之神

’的配套。



在古時《史記.天宮書》‘東宮蒼龍、南方朱鳥、西宮鹹池、北宮玄武。’在這裏的不是白虎,而是鹹池。而鹹池是主五穀的星,主秋季,因五穀是在秋天有收成的,所以就把它放在秋季,但它不是動物,如

何能和龍、鳥、龜配成四靈呢?在《正義》:‘鹹池三星在五車中,天演南,魚鳥所扥也。’所以在宋代己提出質疑:‘蒼龍、朱鳥、玄武、各總七宿而言之。至於鹹池,則別一星,自在二十八宿之外。鹹池

還有一個解釋,就是太陽洗浴之所。在《淮南子.天文篇》:‘日出於暘穀,浴於鹹池,拂於扶桑,是謂晨明’。可見鹹池原是羌人視為日出之處,鹹池也就是堿水湖,應是岷山地區的芋個湖泊,或是青海。

由此可證明原始人所崇拜的星宮天象尚沒有青龍白虎的觀念。在《禮記.禮運》所謂:‘麟鳳龜龍,謂之四靈。’把不屬於動物的鹹池換成麒麟。後世有四靈有麟、四象有虎的習慣。



又由於白虎是戰伐之神,所以有多位的猛將被說成為白虎星充扥世的,如:唐代大將羅成、薛仁貴父子等人。除此之外,白虎又被道教吸放,被神化起來,成為了各廟宇的門神。





南方朱雀







朱雀又可說是鳳凰或玄鳥。朱雀是四靈之一,也和其他三種一樣,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總稱:井、鬼、柳、星、張、翼、軫。聯想起來就是朱雀了。朱為赤色,像火,南方屬火,故名鳳凰。它

也有從火裏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鳥一樣,故又叫火鳳凰。



在古籍的記載中鳳是一種美麗的鳥類,而以它的歌聲與儀態為百鳥之王,它能給人間帶來祥瑞,同時也擁有‘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非醴泉不飲’的特殊靈性,而由於它是‘羽蟲’之長,所以和‘鱗蟲’之

長的龍在傳說中就漸漸成了一對,一個變化多端,一個德性美好,就成了民俗中相輔相成的一對,更由於龍象征著至陽,而原來也有陰陽之分的鳳(鳳為雄,雌為凰)在跟龍相對之後就漸漸的成為純陰的

代表了。



而鳳凰它的原形有很多種。如錦雞、孔雀、鷹鷲、鵠、玄鳥(燕子)等等...又有說是佛教大鵬金翅鳥變成的。鳳凰神話中說的鳳凰是有雞的腦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頸、魚的尾、有五色紋。又請鳳是有五

種品種,以顏色來分的:紅是鳳、青則是鸞鳥、白是天鵝、另有黃和紫的。



而玄鳥的說法就是從《詩經.商頌.玄鳥》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它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中,就是殷商說的後代說自己的先袓-契是由玄鳥生下來的,建立強大的商朝。因此玄鳥就

成了商人的始袓了。《史記.殷本記》也記了這段曆史:‘殷契、母曰簡狄,有絨氐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隨其卵,簡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 除了殷商之外,戰國時的秦,滿清的始

袓和朝鮮新羅的始袓也是和仙女吞食玄鳥卵有關的。不論玄鳥或是鳳凰,都是隨道教的發展,而把它由一隻雀鳥,或孔雀或山雞等等...先變成一個半人半禽的、傳人兵法的仙女到完全是人的仙女,都是隨

道教的發展的。



而在北京過去就有三座專祀玄女的廟宇,叫九天娘娘廟、玄女廟。在北方和南方的地方也都有玄女廟。





北方玄武







玄武是一種由龜和蛇組合成的一種靈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陰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對龜卜的形容:龜背是黑色的,龜卜就是請龜到冥間去詣問袓先,

將答案帶回來,以卜兆的形式顯給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烏龜。以後,玄冥的含義不斷地擴大。龜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龜),因而玄冥成了水神;烏龜長壽,玄冥成了長生不老的象征;最初的

冥間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它和其他三靈一樣,玄武也由天下二十八星宿變成的:鬥、牛、女、虛、危、室、壁。而古時後的人對玄武它的解釋有以下的數種,‘玄武’即龜。《禮記.曲禮上》雲:‘行,前朱鳥而後玄武...’‘玄武’乃

龜蛇。《楚辭.遠遊》洪興祖補注:‘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玄武’為蛇合體、龜與蛇交。



《文選》卷十五張衡《思玄賦》曰:‘玄武宿於殼中兮,騰蛇蜿蜒而自糾。’李善注雲:‘龜與蛇交曰玄武。’《後漢書.王梁傳》:‘《赤伏符》曰:‘王梁主衡作玄武。’’李賢注雲:‘亡武,北方之神,龜蛇

合體。’‘玄武’為水神、北方之神。《後漢書.王梁傳》:‘玄武,水神之名。’《重修緯書集成》卷六<河圖帝覽嬉>:‘北方玄武所生,...鎮北方,主風雨。’



但玄武被後世的道士們升級做北方的大帝“真武大帝”。有別於其他三靈。其他的青龍和白虎,隻做了山廟的門神,而朱鳥就成了又天玄女。



玄武在宋代身價培增,並被人格化。這與宋代各帝推波助瀾分不開。宋初太祖時,即有真武、天蓬等為天之大將的傳說。未真宗天禧元年,在軍營中發生了一件事。在《事物紀原》卷七載:‘營卒有見蛇者

,軍士因其建真武堂。二年閏四月,泉湧堂側,汲不竭,民疾疫者,飲之多愈。’真宗聽說此事,下詔就地建觀,賜名‘祥源’。這大約是中國最早的真武廟。



真武大帝的身世,後人多說是在隋煬帝時,玉帝將自己的三魂之一,化身投胎於掙樂國皇後,厭惡塵世,舍位入武當山上修行,成功飛升,鎮守北方,號曰:玄武 。





中國正規風水專用十大吉祥物





吉祥物有的“音吉祥”如葫蘆、音為“護祿”,有的“形吉祥”如富貴竹,節節高升,有的所代表的意義吉祥如麒麟,蝙蝠,古錢幣,喜字,文昌塔,馬上封候等,然而在實際生活中這些都有吉祥的含義和意義

,但是不能真正起到改變運氣運程和環境的作用。好比“葫蘆”,平時農村作為盛水的瓢,有的人還吃葫蘆,怎麽能起到吉祥作用呢,隻是心理暗示而已。經過十幾年經驗總結,真正能改變運程氣場的,非

道家法器桃木開光八卦鏡不可,道家一直被認為迷信,但是其法器的作用真不容忽視,也隻有這種東西能夠真正改變氣場,它存在幾千年一定有一定道理。這種吉祥物我們做為國禮送給德國,韓國朋友,

經過專家團的研製終於開發出《桃木開光八卦鏡係列法器》,並申請了專利,以前因為成本極高隻有在達官貴人家裏看的到,現在我們將成本大大降低,終於可以是使這種吉祥物品走進尋常百姓家,恩施

四方。



但是提醒大家吉祥物一定要在規定下安放,放錯了地方等於用錯了藥。在購買時不要相信個人,要相信正規機構,本吉祥物全部經過七七四十九天道場開光,並在背麵附以用朱砂在黃巾紙畫的道家道符,

隻限本院和各地的《中川易林吉祥物連鎖專賣店》銷售。



一號鏡:龍風鏡(主臥專用)



說明:直徑30cm,純桃木,夫妻感情的專用的吉祥物係列法器。

用途:為夫妻感情設計專用,防止家庭感情出現危機,婚外情,確保家庭和睦,不被第三者打擾,維持夫妻感情,合好如初。

安放:適合放於主臥室床頭。



二號鏡:平安瓶(廚房次臥)



說明:直徑28cm,純桃木,廚房次臥專用的吉祥物係列法器。

用途:為廚房次臥室專門設計,解決廚房處於凶位,進大門正對廚房,廁所正對廚房引起的健康問題,或者次臥位於凶位,主要是老人孩子風水比較差的臥室。

安放:正對廚房或者次臥室門安放。



三號鏡:獸頭(廁所專用)



說明:直徑26cm,純桃木,廁所房專用的吉祥物係列法器。

用途:為廁所專門設計,解決廁所占了吉星位,廁所正對大門臥室門問題。

安放:正對廁所門安放。



四號鏡:台式鏡(缺角專用)



說明:直徑32cm, 純桃木,缺角專用的吉祥物係列法器。

用途:為缺角專門設計,解決缺東北角、西北角、吉祥位置缺的角。

安放:正對缺角位置安放。



五號鏡:中國節(不規則專用)



說明:直徑29cm, 純桃木,不規則專用的吉祥物係列法器。

用途:為不規則專門設計,解決房子不是正南正北,形狀怪異,引起的運氣反複問題。

安放:正對大門放於客廳為好。



六號鏡:富貴魚(送禮專用)



說明:直徑26cm, 純桃木,送禮專用的吉祥物係列法器。

用途:富貴魚,連年有餘,為家人帶來富貴吉祥和平安健康,最合適的贈送禮品。

安放:在客廳安放為好,正對主人臥室。



七號鏡:大錢幣(家庭聚財)



說明:直徑45cm, 純桃木,家庭聚財專用的吉祥物係列法器。

用途:為家庭聚財專門設計,解決家庭收入日益減少不穩定,破財流失錢財問題。

安放:在主臥室正對床位。



八號鏡:小雙龍(公司聚財)



說明:直徑35cm, 純桃木,公司聚財專用的吉祥物係列法器。

用途:為公司、店鋪聚財專門設計,解決公司付出多勞動多,而收入少不穩定,步步難行等問題。

安放:在總負責人辦公室,正對總負責人座位。



九號鏡:大雙龍(公司最常用聚財法器)



說明:直徑38cm, 重15斤,純桃木,是目前最精致的吉祥物係列法器。

用於:為寫字樓、辦公樓、行政職務部門、中小型公司資產在1千萬以內專業設計,

用途:主要用於集團公司和行政職務等場合來藏風聚氣,會聚人氣,人氣就是財氣、事業騰達、財源滾滾,節節高升。

安放:放於公司單位大廳內,正對大門為好聚集金源,召喚錢財、行運高升。



十號鏡:神龍戲水(特大號)



說明:直徑110—130cm,重70斤,純桃木,是目前最大的吉祥物係列法器。

用於:集團公司、工廠、廠礦、商場、星級賓館、酒店、娛樂場、大家庭等大型建築物企業單位。

用途:目的是化解瀝氣,會聚人氣,確保平安,生意興隆。

安放:本吉祥物為特製專供,各地均不直接銷售,請在專家指導下安放。

特殊:是目前能量氣場影響力最大的,製作開光需要一個多月,真正時來運轉,路路暢通。





以下情況專家建議擺放為妙:



  1、在大廈接近一座比自己高大的建築物,形成—嶠煞,則主人易受欺騙,事業前進艱難,不易成功。



  2、公司或宅前對著一條筆直的馬路,形成—槍煞,犯之則員工或家人健康日漸衰退,甚至會遭血光之災,益慎之。



  3、公司或宅院背後正對著一條直的馬路,—形成衝背煞,犯之則常為小人纏繞,得不到上司的賞識,難以晉升和發展。



  4、宅旁有一條直的馬路斜衝著本宅—形成斜槍煞,左斜槍傷青龍,主傷男丁。右斜槍傷白虎,主傷女性。



  5、由三條馬路或四條馬路相交而成,如一把剪刀“剪”著所在位置—形成剪刀煞,主破財、損丁、意外傷害於主人極其不利。



  6、住宅非常接近高速公路—形成割腳煞主宅內主人運氣反複,財帛難聚。



  7、如果有一天橋反弓向著宅地或公司—形成鐮刀煞,則主易生血光之災或運氣反複,不得安穩。



  8、馬路如刀般割著本宅—形成刀斬煞,雖比鐮刀煞較輕,但犯之亦主傷人、多意外。



  9、大廈四方皆有道路包圍—形成井字煞,主運氣反複,財來財去難於聚集,生意、前途等反麵困難多。



  10、公司門麵前或宅前對著電燈柱、交通指示牌、大樹等,形成—穿心煞,犯之主易血光之災、多病痛、多官災及是非。



  11、住宅附近見電視塔、發射塔或尖狀的物體,形成—火煞,多有血光之災、火災等以外發生,而且健康差,多病。



  12、住宅接近工廠大廈,而工廠有很多煙囪,形成—衝天煞,犯之主多病痛,多意外受傷。



  13、住宅接近壇場,殯儀館,醫院等陰煞之地,形成—獨陰煞,主宅內人多暗病、運氣差、常做噩夢。



  14、公司或宅前麵對一所大廈,其外牆全是由鏡,玻璃等組成,鏡子等受陽光照射後反射光線到屋內,

    形成—反光煞,則 主人脾氣暴躁,是非多,易生血光之災。



  15、公司或家宅前見一些建築物頂部成三角形,形成—金字煞,主血光之災。



  16、公司或家宅的窗前見對麵大廈一處凸出形,形成—擎拳煞,屋內人必定胸部多病,易生血光之災。



  17、店鋪、家宅前麵對大牆角尖,成45度角相射,形成—尖射煞,主生血光之災

    宅前麵對一座宅牆的角邊,形成—飛刃煞,主宅內人健康差,多病。



  18、公司或家宅正對兩座大廈之間的一長狹窄隙,形成—天斬煞,犯之主多病、體弱,嚴重的會有血光之災。





十二生肖的順序及其來曆





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十二生肖源於何時,今已難於細考。長期以來,不少人將《論衡》視為最早記載十二生肖的文獻。《論衡》是東漢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充的名著。《論衡·物勢》載:“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

禽,犬也。……午,馬也。子,鼠刀。酉,雞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醜,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引文,隻有十一種生肖,所缺者為龍。該書《言毒篇》又說:“辰為龍,巳為

蛇,辰、巳之位在東南。這樣,十二生肖便齊全了,十二地支與十二生肖的配屬如此完整,且與現今相同。



生肖為何取數十二?



《周禮·春官·馮相氏》載:“掌十有二歲,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敘事,以會天位。”時間的分割以十二累進,一紀十二年,一年十二個月,一日十二時辰。《國語·晉語四》載

:“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甚至天子妻妾也有“十二女”之說,《後漢書·荀爽傳》:“故天子娶十二婦,天之數也;諸侯以下各有等差,事之降也。”



近年,在神農架地區發現了漢族創世史詩《黑暗傳》。其中有一個講述幹支來曆的故事:“開天辟地之初,玄黃騎著混沌獸遨遊,遇到女媧。女媧身邊有兩個肉包,大肉包裏有十個男子,小肉包裏有十二個

女子。玄黃說:‘這是天幹革命地支神,來治理乾坤的。’於是,為他們分別取名,配夫妻,成陰陽。男的統稱天幹,女的則為地支。”這一創世神話故事,講幹支,講玄黃神、女媧神,講乾坤陰陽,將幹支

的“身世”推溯得十分久遠。



天乾地刊,古代曆來以天為主、地為從。十天幹又叫十母,對應的十二地支則別稱十二子。漢代蔡邕《月令章句》:“大橈采五行之情,占鬥綱所建,於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幹;作子醜以名月,謂之支

。幹支相配,以成六旬。”大橈是黃帝時代的大臣,這裏的配成六旬,即六十甲子,取了天幹十和地支十二的最小公倍數。幹與支按順序相配合,由甲子乙醜……一直排至癸亥為第六十對,正好幹、支均用最

末一位,再排便是重由甲子開始,這一循環稱為一個甲子。其中,每個天幹出現六次,每個地支出現五次。



十二生肖的產生,有著天文學的背景。在原始時代,先民們體驗著寒暑交替的循環往複。宋代洪皓《鬆漠紀聞》載:“女真舊絕小,正朔所不及,其民皆不知紀年,問則曰‘我見青草幾度矣’,蓋以草一青為

一歲也。”宋代孟珙《蒙韃備錄》也記:“其俗每草青為一歲,有人問其歲,則曰幾草矣。”年又有觀天者發現月亮盈虧周期可以用來丈量歲的長短,發現十二次月圓為一歲,這一發現,是初期曆法最精度的

成果之一,“十二”便視為傳達天意的“天之大數”。天幹需地支為伴,日月相對,天地相對,就非“十二”莫屬了。



子鼠醜牛……戌狗亥豬。天下動物很多,古人為何選擇了這十二種動物為屬相?



清代劉獻《廣陽雜記》引李長卿《鬆霞館贅言》:“子何以屬鼠也?曰:天開於子,不耗則其氣不開。鼠,耗蟲也。於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屬鼠。地辟於醜,而牛則開地之物也,故醜屬牛。人

生於寅,有生則有殺。殺人者,虎也,又寅者,畏也。可畏莫若虎,故寅屬虎。犯者,日出之候。日本離體,而中含太陰玉兔之精,故犯屬兔。辰者,三月之卦,正群龍行雨之時,故辰屬龍。巳者,四月

之卦,於時草茂,而蛇得其所。又,巳時蛇不上道,故屬蛇。午者,陽極而一陰甫生。馬者,至健而不離地,陰類也,故午屬馬。羊齧未時之草而茁,故未屬羊。申時,日落而猿啼,且伸臂也,譬之氣數

,將亂則狂作橫行,故申屬猴。本者,月出之時,月本坎體,而中含水量太陽金雞之精,故本屬雞。於核中,豬則飲食之外無一所知,故亥屬豬。”



另一種說法,十二生肖的選用與排列,是根據動物每天的活動時間確定的。我國至遲從漢代開始,便采用十二地支記錄本一天的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於兩麵三刀個小時,夜晚十一時到淩晨一時是子

時,此時老鼠最為活躍。淩晨一時到三時,是醜時,牛正在反芻。三時到五時,是寅時,此時老虎到處遊蕩覓食,最為凶猛。五時到七時,為犯時,這時太陽尚未升起,月亮還掛在天上,此時玉兔搗藥正

忙。上午七時到九時,為辰時,這正是神龍行雨的好時光。九時到十一時,為巳時,蛇開始活躍起來。上午十一時到下午一時,陽氣正盛,為午時,正是天馬行空的時候。下午一時到三時,是未時,羊在

這時吃草,會長得更壯。下午三時到五時,為申時,這時猴子活躍起來。五時到七時,為酉時,夜幕降臨,雞開始歸窩。晚上七時到九時,為戌時,狗開始守夜。晚上九時到十一時,為亥時,此時萬籟俱

寂,豬正在鼾睡。



關於十二生肖的排列,還有各種傳說,這類故事,或似開心解悶的笑談,或似貶惡揚善的寓言,文學成分較濃。但是,生肖座次的排定,決非一朝一夕,也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最初未必就是一次提名

十二種,也許隻有四五個,也許曾有過超額的局麵,後來優勝劣汰,定額定員並定位了,一直傳至今日。



十二生肖來曆的童話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人們說:“我們要選十二種動物作為人的生肖,一年一種動物。”天下的動物有多少呀?怎麽個選法呢?這樣吧,定好一個日子,這一天,動物們來報名

,就選先到的十二種動物為十二生肖。



貓和老鼠是鄰居,又是好朋友,它們都想去報名。貓說:“咱們得一早起來去報名,可是我愛睡懶覺,怎麽辦呢?”老鼠說:“別著急,別著急,你盡管睡你的大覺,我一醒來,就去叫你,咱們一塊兒去。”

貓聽了很高興,說:“你真是我的好朋友,謝謝你了。”



到了報名那天早晨,老鼠早就醒來了,可是它光想到自己的事,把好朋友貓的事給忘了。就自己去報名了。

結果,老鼠被選上了。貓呢?貓因為睡懶覺,起床太遲了,等它趕到時,十二種動物已被選定了。

貓沒有被選上,就生老鼠的氣,怪老鼠沒有叫它,從這以後,貓見了老鼠就要吃它,老鼠就隻好拚命地逃。現在還是這樣。



十二生肖的順序是: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怎麽讓小小的老鼠排在第一名呢?這裏也有個故事。



報名那天,老鼠起得很早,牛也起得很早。它們在路上碰到了。牛個頭大,邁的步子也大,老鼠個頭小,邁得步子也小,老鼠跑得上氣不接下氣,才剛剛跟上牛。老鼠心裏想:路還遠著呢,我快跑不動了

,這可怎麽辦?



它腦子一動,想出個主意來,就對牛說:“牛兄弟,牛兄弟,我來給你唱個歌。”牛說:“好啊,你唱吧---咦,你怎麽不唱呀?”老鼠說:“我在唱哩,你怎麽沒聽見?哦,我的嗓們太細了,你沒聽見。

這樣吧,讓我騎在你的脖子上,唱起歌來,你就聽見了。”牛說:“行羅,行羅!”老鼠就沿著牛腿子一直爬上了牛脖子,讓牛馱著它走,可舒服了。



它搖頭晃腦的,真的唱起歌來:牛兄弟,牛兄弟,過小河,爬山坡,駕,駕,快點兒羅!

牛一聽,樂了,撒開四條腿使勁跑,跑到報名的地方一看,誰也沒來,高興得昂昂地叫起來:“我是第一名,我是第一名!”牛還沒吧話說完,老鼠從牛脖子上一蹦,蹦到地上,吱溜一躥,躥到牛前麵去了



結果是老鼠得了第一名,牛得了第二名,所以,在十二生肖裏,小小的老鼠給排在最前麵了。



十二生肖的典籍記載



我國自帝舜時代就開始使用天幹十個符號和地支十二個符號相配合的“幹支紀年法”。以動物紀年的方法最初起源於我國古代西、北部從事遊牧的少數民族中。《唐書》載:“黠戛斯國以十二物紀年,如歲在

寅,則曰虎年。”清代著名考據學家趙翼在《陔餘叢考》中考證雲:“益北狄俗初無所謂子、醜、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類分紀歲時,至漢時呼韓邪(單於)款塞人居五原,與齊民相雜,浸

尋流傳於中國,遂相沿不廢耳。”



十二生肖最早見於世界上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詩經·小雅·車攻》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馬。”又見於《禮記·月令·季冬》:“出土牛,以送寒氣。”十二生肖之說,究竟產生於何時?有史料雲:它

最晚應形成於漢代。其依據是東漢王充《論衡·物勢篇》雲:“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又雲:“午,馬也。子,鼠也。酉,雞也。……申,猴也。”共提出十一種生肖名。加上東漢

趙曄《吳越春秋》中有“吳在辰,其位龍。”恰好補上了“辰龍”,而成全了十二生肖。可見在東漢十二生肖已經形成。至於十二生肖的使用,至少在南北朝時代就已經出現。北史《宇文護傳》記載了宇文護

的母親寫給他的一封信,內容是:“昔在武川鎮生汝兄弟,大者屬鼠,次者屬兔,汝身屬蛇。”由此可見當時民間已普遍使用十二生肖記錄人的生年了。



但是,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即1975年12月間,在湖北雲夢睡虎地第11號秦墓的出土文物中,發現了上千支竹簡。其中《日出·盜者》清楚地記載著用生肖占卜盜賊相貌特征的文字。這一奇跡的出現,證

明了在春秋戰國時代就使用十二生肖了。因為第十一號秦墓,據考證葬於始皇帝三十年,即公元前217年。有人說:我們的祖先用生肖紀年,遠在秦始皇稱帝之前就開始了,而且具體地指出“始於夏,流傳

於商周。”但如何引證,恐尚待史學和文物學者進一步探究了。



我國古代南北朝不僅使用十二生肖紀年,而且出現了沈炯創作的《十二屬詩》:



鼠跡生塵案,牛羊暮下來。

虎嘯坐空穀,兔月向窗開。

龍陰遠青翠,蛇柳近徘徊。

馬蘭方遠摘,羊負始春栽。

猴栗羞芳果,雞砧引清懷。

狗其懷屋外,豬蠡窗悠哉。



這首詩在首字按序嵌入了十二生肖名,且突出了每種動物的生性特點,起到畫龍點睛之作用。



明朝大學者胡儼撰寫的十二生肖詩,不僅依次嵌入生肖名,而且一名一典,頗有情趣。詩雲:



鼷鼠飲河河不幹,牛女長年相見難。

赤手南山縛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

驪龍有珠常不睡,畫蛇添足適為累。

老馬何曾有角生,羝羊觸藩徒忿嚏。

莫笑楚人冠沐猴,祝雞空自老林邱。

舞陽屠狗沛中市,平津放豕海東頭。



首句“鼷鼠”即水鼠。二句的“牛女”即民間牛郎織女的傳說。五句的“驪龍”是龍的一個種類,其頦下有寶珠一顆,故謂之驪龍。八句的“羝羊”即公羊,“觸藩”指羊角觸籬笆。十一句的“舞陽”指漢高祖劉邦

封名將樊噲為舞陽侯,他曾在江蘇沛縣以宰狗為生。最後一句是指漢武帝丞相公孫弘,當年曾在東海放過豬。





複姓的來曆





複姓的來曆有以下幾種情況。



1、由封邑而來。例如令狐氏,《百家姓》中記述為:周朝時有個叫魏顆的人屢立戰功,受封於令狐邑,後人遂以令狐為姓;又如段幹氏,老子裔孫李宗受封於段幹,其後人遂以段幹為姓;此外還有梁丘、

上官、羊舌、鍾離等複姓,都屬於這種情況。



2、因居住地而來。例如東郭氏,周朝時齊國公族大夫有居住在國都臨淄東郭的,後人遂以東郭為姓;又如閭丘、南門、西門、南宮、濮陽等複姓,也因居住地而來。



3、由官名、王父之字、爵係、族係而來。例如司馬、司空、司寇、司徒、太史、即墨、亓官司、巫馬、樂正、左丘等複姓都是由官名得來;公羊、子陽等複姓由王父之字而來;公孫、仲孫等複姓由爵係而

來;叔孫等複姓由族係而來。



4、司馬遷因為李陵案而受宮刑,他的兩個獨生子司馬臨與司馬觀怕被株連,就改名換姓,隱居鄉裏。兄弟倆名取司馬中的一個字,哥哥在馬字左邊加兩點,改姓馮;弟弟在司字左邊加一豎,改姓同。又如

歐陽有的簡化為姓歐,有的簡化為姓陽。鍾離簡化為鍾,公孫簡化為孫等。





樂正,周朝時樂官之長稱為樂正,他的後代以官名為姓氏,稱為樂正氏。



壤駟,來源不可考。春秋時期孔子有弟子名壤駟赤,秦國人。



公良,春秋時期陳國公子良的後代稱為公良氏。



拓跋,本為少數民族鮮卑族的部落名稱。368年,拓跋部人拓跋矽建立北魏。此後,拓跋氏。



拓跋宏,即北魏孝文帝,鮮卑族,政治家。他即位時年僅五歲,23歲開始親政。親政後,他將都城由平城(今山西大同)遷往洛陽,全麵改革鮮卑舊俗,推動鮮卑族漢化。並嚴懲圖謀抗拒的守舊貴族。這

些改革措施加強了北魏政權的封建化,促進了民族融合。



夾穀,曆史上少數民族有“加古”部落,後來訛傳為音近詞 “夾穀”。夾穀部落人以部落名稱為姓氏。



宰父,來源不可考。孔子有弟子名宰父黑,可能是宰父氏的起源。



鍾離源出於嬴姓。周朝時伯益的後人被封在鍾離國。春秋時期,鍾離國被楚國滅掉,國人就稱為鍾離氏。



鍾離春,相傳為戰國時期齊國無鹽(今山東東平東)人,相貌極醜,的歲還沒嫁出去。後自請見齊宣王,向齊宣王陳述齊國之危難,宣王認為有理,采納了她的意見,並立她為王後。



宇文,鮮卑族有個部落首領有一次打獵時拾到一塊玉璽,上麵刻著“皇帝璽”的字樣。他認為這是上天賜給自己的名號,於是就自稱“字文氏”(當地人稱天為字,稱君為文。字文就是天子的意思)。東晉時

,字文氏進據中原,逐漸成為漢族人的姓氏。字文邕,即北周武帝,他在位期間,禁止佛道兩教,使寺院占有的大量人口問國家納稅服役;還多次下詔釋免奴婢雜戶,製定懲治貪汙條例,並統一權衡度量

,北周因而國力大增。後將齊滅掉,擁有黃河流域和長江上遊,為後來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長孫,北魏的建立者拓跋矽的曾祖父名叫拓跋鬱律,拓跋鬱律有兩個兒子,大的叫沙莫雄,小的叫什翼犍。什翼犍就是拓跋矽的祖父。北魏建立後,拓跋矽認為大伯沙莫雄的大兒子嵩是曾祖父的長孫,就

賜嵩為“長孫”氏。嵩的後代也就一直以長孫為目己的姓氏。



長孫皇後,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後。她曾協助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奪取政權。李世民即位後,她常勸其提倡節儉,重視法製,信用賢臣,深得唐太宗的敬重。她還從封建倫理觀出發,編寫了《女則》

10卷。



慕容,慕容本是鮮卑族的一個部落名稱。三國時期,鮮卑族首領莫護跋在棘城以北(今河北昌黎縣境內)建立國家。據說當時北方漢人流行一種叫“步搖”的帽子,莫護跋很喜歡,也戴了一頂。鮮卑人見他

這模樣,都叫他“步搖”。在當地方言中,“步搖”的讀音與“慕容”很相近,所以“步搖”後來就訛傳成“慕容”。莫護跋的子孫後來幹脆就把慕容氏作為自己部落的名稱。東晉時,慕容正式成為姓氏。



鮮於源出於子姓。商紂王有叔叔被封在箕,人稱箕子。箕子十分賢明,他勸紂王實行仁政。紂王不但不聽,還把箕子關了起來。周武王滅商以後,把箕子放了出來,還向他請教治國安邦之道,並想封箕子

為官。箕子不願做周朝的臣民,便自己到遼東一帶建立了朝鮮國。箕子的子孫中有個叫仲的,被封在於,他把國名和封地合在一起作為姓氏,稱為鮮於氏。



鮮於樞,元朝書法家、詩人,大都人。他能詩文,精於楷、行、草書,尤其以草書聞名。他善於懸腕作書,筆力勁健,有《漁父詞》、《透光古鏡歌》等墨跡。



閭丘有兩個來源。春秋時齊國有大夫名叫閭丘嬰,他的後代稱為閭丘氏;此外,春秋時邾國有地名閭丘,住在那裏的人有以地名為姓氏的。



太叔有兩個來源。春秋時,衛文公有兒子名叫太叔儀,他的後代就是太叔氏;另外,春秋時鄭莊公封弟弟段在京,人稱京城太叔,他的後代也有姓太叔的。



申屠,西周未年,周幽王荒淫無道,他得了美女褒姒以後,就改立褒姒所生的兒子伯服為太子,將原先王後申後和太子宜臼廢掉了。申後的父親申侯知道後,非常生氣,就聯合曾國和遊牧民族犬戎一起攻

打周幽王。周幽王見情況緊急,趕緊令人點起烽火向各路諸侯求援。可是,幽王從前為了逗樂褒姒,玩過幾次“烽火戲諸侯”的把戲,因此這次烽火燃起,諸侯們以為幽王又在逗樂,都沒去搭理他。沒有各

路諸侯的支援,幽王和伯服很快就被犬戎殺死了。申侯等人傭立宜臼為王,即周平王。周平王封申侯的小兒子在屠(今陝西合陽縣東).申侯小兒子的後人在自己的姓氏後麵又加上祖先封地的地名一~一

屠,稱為申屠氏。



申屠嘉,西漢大臣,梁人。他為人廉直,早年追隨劉邦,漢文帝時任丞相。當時太中大夫鄧通極受文帝寵幸,行為倨傲,申屠嘉準備誅殺鄧通,後文帝親自說情,方才作罷。



公孫,周朝製度規定,各諸侯國國君一般立正妻所生的長子為太子,其他兒子就稱為公子。公子的兒子被稱為公孫。公子和公孫統稱為公族子弟。有不少公孫的後代就以公孫為自己的姓氏。



公孫大娘,唐朝舞蹈家。她善於舞劍器舞和渾脫舞結合的劍器渾脫。杜甫曾觀看她和她的弟子的劍舞,並作《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詩,極讚公孫大娘的劍舞驚心動魄,雄妙神奇;又據說大書法家張

旭觀看了她的舞蹈後,得其神韻,草書寫得更加絕妙了。



軒轅,相傳黃帝號軒轅氏,他的後代中有以軒轅為姓氏的。



令狐, 令狐源出於魏氏。晉國大將魏顆有一次率軍與秦國軍隊交戰,魏顆與秦國勇將杜回遭遇。魏顆不是杜回的對手,隻好且戰且退。杜口眼看就要追殺上來,卻被一位老人用茅草繩絆倒在地,魏顆趕緊

口身將杜口捉住,最後將秦軍打敗。原來這位老人是魏顆父親的寵妾祖姬的父親,當牛魏父去世時,魏顆堅持不讓祖姬為父親陪葬,而讓她改嫁他人。祖姬的父親這次是特意來報答魏顆的救女之恩的。魏

顆立下這次戰功後,晉景公把令狐(今山西臨猗縣西)作為獎賞封給他。魏顆的兒子後來就以父親封地的地名為姓氏,稱為令狐氏。



令狐楚,唐朝大臣、詩人,宜州華原人。他擔任過中書待郎、尚書、仆射等官職,政績卓著。他還常與名詩人白居易、劉禹錫唱和,李商隱也出自他的門下,但他本人所作的好詩並不多。



萬俟是鮮卑族的部落名稱。



東晉時,萬俟部落隨拓跋氏進入中原,萬俟部落的人稱為萬俟氏。



萬俟占,南宋奸臣,開封陽武人。他承秦檜之意彈劾嶽飛,並編造假罪名置嶽飛父子和張憲於死地;後又與秦檜爭權,被罷黜。秦檜死後,他重任宰相,繼續推行投降政策。

司馬是古代官名,掌管天下軍事。相傳帝少吳時就設置有司馬一職。司馬氏就是擔任過司馬一職的人的後代。



司馬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父親司馬談死後,他繼任父職,為太史令。後因得罪了漢武帝而入獄,受腐刑。出獄後,他發奮著書,撰寫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即後世所

稱的《史記》。《史記》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期間3000多年的曆史,語言生動,人物性格刻畫鮮明,是史傳文學的典範。



司馬光,北宋大臣,史學家,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屬山西)人。他反對王安石變法,是守舊派的領袖。他編撰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鑒》,記載了上起周朝,下至南北朝1300多年的曆史,以供統治者借鑒





上官,源出於羋姓。戰國時期,楚國公族子弟靳尚擔任上官大夫,他的後代有以他的官名為姓氏的,稱為上官氏。



上官儀,唐朝詩人,陝州陝縣(今屬河南)人。他的詩多是應製奉和的作品,風格婉媚工整,適合官廷需要,士大夫紛紛仿效,人稱“上官體”。上官儀還將六朝以來詩歌中的對仗方法進行了歸納,這對律

詩的形成很有影響。



歐陽,根據《姓氏考略》記載:“越王無疆之次子封於烏程歐餘山之陽,後有歐氏、歐陽氏、歐侯氏,望出平陽。”



由此可見歐氏和歐陽氏都是越王無疆的第二房子孫,而越王無疆則是2400多年前越王勾踐的七世孫。如果追溯上去,歐氏和歐陽氏的曆史不隻2400多年,還可以追溯到夏朝。越王勾踐的祖先出自姬姓,公

元前2079年(距今4072年)即位的夏少康的庶子封於會稽,到了越王無疆,被楚所滅,封於烏程歐餘山之陽,為歐陽亭侯,他的子孫因而姓“歐”或“歐陽”。



歐陽詢,唐朝書法家,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其書學王羲之父子,風俗勁險刻厲,在平正中見險絕,自成一體,人稱“歐體”,為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



歐陽修,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吉水人。他主張文章應“明道”、“致用”,反對宋初以來追求靡麗文風的傾向,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他的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史學上也

很有成就,曾與人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



夏侯, 源出於姒姓。西周時,杞國是夏禹後代的封國。公元前445年,楚國滅杞。杞簡公的弟弟佗逃往魯國。魯悼公因為佗是夏禹的後代,祖先又被封過侯爵,就稱他為夏侯氏。佗的後代便以夏侯為自己

家庭的姓氏。



夏侯勝,西漢今文尚書學“大夏侯學”的開創者,東平(今屬山東)人。他少年時跟從夏侯始昌學習《尚書》,稱“大夏侯”,常以陰陽災異推論時政得失,曾受詔為《尚書》、《論語》作注疏。



諸葛,夏朝時,伯益的後代被封為葛伯。葛怕的封國滅亡後,葛氏有一支遷往山東諸城,稱為諸葛氏。另外,西漢初年,漢文帝封陳勝起義軍大將葛嬰的孫子為諸縣侯,葛嬰的子孫後來也以諸葛為姓氏。





諸葛亮,三國時期蜀國政治家、軍事家,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他協助劉備聯孫抗曹,占領荊州和益州,建立蜀漢政權。劉禪繼位後,他主持一國軍政,勵精圖治,賞罰嚴明,並改善和西南少數民

族的關係,推動了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曾五次北伐攻魏,爭奪中原,後病死在軍中。在民間,“諸葛亮”成為“智慧”的代名詞。



聞人,春秋時期,魯國有個叫少正卯的大夫,學識淵博,能言善辯。他與孔子同時講學,好幾次都把孔子的學生吸引過去。少正卯由於名聲很大,因此在魯國被稱為”聞人”,即名氣很大的人。少正卯的子

孫後來就以祖先的這一綽號為姓氏,稱為聞人氏。



東方,西漢漢武帝時,有個文學家叫東方朔。相傳東方朔本姓張,因為他出生時東方天剛亮,所以名叫東方朔。東方朔為人機智詼諧,敢於向皇帝直言,所提的意見往往能切中時弊,因而漢武帝比較信任

他。民間有關東方朔的傳說故事很多。東方朔的後人一直將“東方”這一姓氏沿續下來。



赫連,原為匈奴族姓氏。漢代匈奴單於因為娶漢朝宗室女為妻,其子孫後來就改姓劉。西晉時,匈奴單於子孫赫連氏。



皇甫源出於子姓。西周後期,宋戴公有個兒子叫公子充石,字皇父。皇父的孫子以祖父字為姓氏,稱為皇父氏。古代”父”與”甫”同音通用,因此西漢時皇父鸞把皇父改為皇甫,稱為皇甫氏。



皇甫謐,魏晉間醫學家,安定朝那(今甘肅平涼西北)人。早年學儒,中年因患風痹疾,便開始鑽研醫學,寫下《甲乙經》。該書闡述經絡理論,明確穴位名稱和位置,總結了晉以前的針灸學成就。

/>


尉遲,北魏鮮卑族有尉遲部落,族人以部落名稱為姓氏,稱為尉遲氏。

尉遲恭,唐朝初年大將,朔州善陽(今山西朔縣)人。他積極參與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之變”.協助李世民奪取了帝位。後任涇州道行軍總管、襄州都督等職。



公羊氏。

公羊高,戰國時期齊國人,相傳是子夏的弟子,撰舊題(春秋公羊傳),專門闡釋《春秋》,為儒家經典著作之一。該書最初僅是口頭流傳,到漢初才成書。



澹台春秋時期,孔子有個弟子名叫澹台滅明,字子羽。據說澹台滅明相貌極醜,但品行卻十分端正。孔子發現他的優點後說:“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澹台滅明的後代就是澹台氏。



公冶,春秋時魯國季氏有族人叫季冶,字公冶,他的子孫便以公冶為姓氏。

公冶長,孔子的學生和女婿,魯國人(另一說為齊國人),相傳懂得鳥語。



宗政, “宗政”也作“宗正”。宗正是秦漢時期的官名,專管皇帝親屬的有關事宜,自秦始皇時開始設置。漢朝時。高祖劉邦有個本家親戚擔任宗正這一官職,後改姓為宗正。



濮陽,濮陽為地名,在今河南濮陽縣,當地人有以地名為姓氏的,稱為濮陽氏。



淳於,春秋時期有淳於國,淳於國的人後來稱為淳於氏。淳於堤縈,西漢名醫淳於意之女。臨淄人。漢文帝時,淳於意因罪即將下獄受刑,淳於堤縈上書給文帝,說為了不讓父親受刑,自己願做官家的奴

婢以贖父刑。文帝很受感動。不久就下令廢除肉刑。



單於,曆史上匈奴族的最高首領稱為“單於”,他們的後代中有以“單於”為姓氏的。



司徒先秦曆代都設司徒這一官職,掌管國家的行政事務。有的司徒後代就把官職作為自己的姓氏,稱為司徒氏。

司空是古代的一個官名,相傳帝少昊時就已設置,專管水利土木工程建設。據說大禹就擔任過帝堯時的司空。春秋時期,晉國的土也擔任過司空,他們的後代都有姓司空的。

司空曙,唐朝詩人,廣平(今河北永年東南)人,他擅長寫五言律詩,內容多為送別酬答和羈旅漂泊,為“大曆十才子”之一。



顓孫,周朝時,陳國公子顓孫在魯國做官,他的後代便以顓孫為姓氏。

顓孫師,即子張,孔子的弟子。



端木,春秋時期,孔子的名弟中有個叫端木賜的,即子貢,以能言善辯而著稱。他的後代就是端木氏。

巫馬,周朝時設有“巫馬”這一官職,掌管病馬的治療和休養等事。擔任這一官職的人己家族的姓氏了。



公西氏源出於春秋時期魯國季孫氏,是季孫氏的一個分支。孔子的弟子中有不少是公西氏,其中最著名的是公西赤,以知禮儀而著稱。



漆雕氏相傳為周朝時吳國的開國君主太伯的後代。另外春秋時期的魯國也有不少漆雕氏。孔子的弟子中就有漆雕開。漆雕氏後來大多簡稱為漆氏。



樂正,周朝時樂官之長稱為樂正,他的後代以官名為姓氏,稱為樂正氏。



東郭源出於薑姓。郭是古代城池的外城。春秋時期,齊桓公有子孫住在齊都臨淄外城的東門一帶,被稱為東郭大夫,其後代就是東郭氏。



南門,周朝時居住在城池南門的人常以南門為姓氏。此外,負責看守南門的官員的後代也有稱為南門氏的。



呼延,呼延本是古代匈奴族一個部落的名稱,東晉時,呼延部落進入中原,並以呼延為姓氏。

呼延讚,北宋名將,並州太原人。他雖然立了不少戰功,卻從不以功勞要求升遷。還常說自己元以報國,願意死在殺敵戰場上以報效國家。他平生仰慕尉遲恭,自稱“小尉遲”。



東門源出於姬姓。春秋時期魯莊公的庶子公子遂居住在東門,號東門襄仲,他的後代稱為東門氏。



西門本為地名。春秋時期,齊國和鄭國都有公族大夫住在西門,稱為西門氏。

西門豹,戰國時期魏國大夫。他在擔任邱城令時,大膽破除迷信,鑿渠引水,改良土壤,使昔日荒蕪的鄴城變得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





關於親戚的稱謂





古代將凡血緣相近的同姓本族和異性外族都稱作親屬。



具體稱謂如下:



祖(王父、祖父)父之父。祖母、王母、父之母。(曾祖父、母)祖之父、母。(高祖父、母)曾祖之父、母。(上五世即從本位起,上及父、祖、曾祖、高祖)。



曾孫 孫之子。



玄孫 曾孫之子。



來孫 玄孫之子。(下五世指從本位起,下主立孫)



世父(伯父)父之兄。



叔父 父之弟。



世母(伯母)世父之妻。



叔母(嬸)叔父之妻。



姑(姑母)父之姊妹。



姑父 姑之夫。



從祖祖父(伯祖父、叔祖父)父之伯叔。



從祖祖母(伯祖母、叔祖母)父之伯母、叔母。



從祖父(堂伯、堂叔)父之從兄弟。



從祖母(堂伯母、堂叔母)從祖父之妻。



族曾祖父(族曾王父)祖父的伯叔。



族曾王母祖父的伯叔之妻子。



族祖父(族祖王父)族曾祖父之子。



族父族祖父之子。



族兄弟族父之子。



嫂兄之妻。



弟婦弟之婦。



從子(侄)兄弟之子。



從女(侄女)兄弟之女。



從孫兄弟之孫。



甥(外甥)姊妹之子。



私姊妹之夫。



女婿(子婿、婿)女之夫。



中表(姑表)父之姊妹之子女。



外祖父(外王父)母之父。



外祖母(外王母)母之母。



外曾王父外祖父之父。



外曾王母外祖父之母。



舅(舅父)母之兄弟。



舅母(妗子)舅之妻。



從母(姨母、姨)母之姊妹。



姨父姨母之夫。



中表(姨表)姨之子女。



從母兄弟、從母姊妹(姑表兄弟姊妹、姨表兄弟姊妹)母之兄弟姊妹的子女。



外舅(嶽父、嶽丈、丈人、泰山、嶽翁)妻之父。



外姑(嶽母、丈母、泰水)妻之母。



姨(姨子)妻之姊妹。



妻侄妻之兄弟之子。



舅(嫜、公)夫之父。



姑(婆)夫之母。



姑嫜、舅姑 即夫之父母(俗稱公婆)。



伯叔(大伯、大叔子)夫之兄弟。



小姑子夫之妹。



娣婦夫之弟婦。



姒姆夫之嫂。



娣姒、妯娌古之弟婦與嫂的簡稱。



婭、連襟(襟兄、襟弟)、兩喬兩婿互稱。





春節的由來與傳說





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穀的生長周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穀熟也:。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曆,以月亮圓缺的周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

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至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但古時的正月初一被稱為“元旦”,直到中國近代辛亥革命勝利後,

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順應農時和便於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曆,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曆,以公曆的元月一日為元旦,農曆的正月初一稱春節。



1949年9月27日,新中國成立,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曆紀元,把公曆的元月一日定為元旦,俗稱陽曆年;農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後,因而把農曆

正月初一定為“春節”,俗稱陰曆年。



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

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鬱的民族特色。



春節傳說之一:熬年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裏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曆,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凶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凶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

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嚐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

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裏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

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

傳至今。



春節傳說之二:萬年創建曆法說



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於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

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回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複一

遍。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為天氣風雲的不測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後,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

,築起日晷台和漏壺亭。並希望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曆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曆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一首詩: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複始從頭來。

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知道萬年創建曆法已成,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複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據說這就是春節的

來曆。

冬去春來,年複一年,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製定出了準確的太陽曆,當他把太陽曆呈奉給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麵銀須。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曆命名為“萬年曆”,封萬

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說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



春節傳說之三:貼春聯和門神



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這是有史為證的。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裏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

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鬱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鬱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鬱壘。於是民

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幹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征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

來年福運的美好心願。



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

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鍾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裏拿著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

準備同敢於上門來的鬼魅戰鬥。由於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唐朝以後,除了以往的神荼、鬱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於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於門旁鎮守,第二

天夜裏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了。其後,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春節的由來



據介紹,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凶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

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隻見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銀須飄逸,目若朗星。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

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隻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 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驚目

細看,見他鶴發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隻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裏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

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隻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裏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隻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裏一堆未燃盡的

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臘燭還發著餘光……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裏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春聯的來曆





春聯,起源於桃符。"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誌》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鬱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所

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說:"春聯者,即桃符也。"



五代時,西蜀的宮廷裏,有人在桃符上提寫聯語。據《宋史、蜀世家》說:後蜀主孟昶令學士章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我國的第一副春聯。直到宋

代,春聯仍稱"桃符"。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幢幢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



明代,桃符才改稱"春聯"。明代陳雲瞻《簪雲樓雜話》中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幅帝微行時出現。"朱元璋不僅親自微服出城,觀賞笑樂,他

還親自題春聯。他經過一戶人家,見門上不曾貼春聯,便去詢問,知道這是一家閹豬的,還未請人代寫。朱元璋就特地為那閹豬人寫了"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的春聯。聯意貼切、幽默。經明

太祖這一提倡,此後春聯便沿習成為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春聯亦名“門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名。



春聯是怎麽來的呢?《山海經》裏有這麽一則故事。傳說東海裏有座風景秀麗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裏的大桃樹,樹頂有一隻金雞,日出報曉。這棵桃樹的東北一端,有一概拱形的

枝幹,樹梢一直彎下來,挨到地麵,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門。朔山住著各種妖魔鬼怪,要出門就得經過這扇鬼門。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間作祟,派了兩個神將去把守,一個叫神荼,一個叫鬱壘。這兩個神的

名字有特別的念法,神荼要念“伸舒”,鬱壘要念“鬱律”。兩員神將專門監察鬼怪的行為。發現哪個鬼怪為非作歹,便用草繩捆起來送去喂老虎。此後,從這個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說。於是,那時候

,人們每逢過年,便用兩塊桃木刻上神荼、鬱壘的像或寫上他倆的名字,掛在門的兩邊,叫做桃符,以示驅災壓邪。



唐以後逐漸改為尉遲恭、秦叔寶。傳說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殺死兄弟,逼迫父親唐高祖李淵退位當太上皇,自己登上皇位。此後因魏徵夢斬涇河老龍,每夜好像聽見寢官外有鬼往屋裏扔磚瓦,

奇呼怪叫。唐太宗無奈,把這件事告訴了群臣。唐開國功臣大將秦叔寶自告奮勇願意到宮門口守夜驅鬼,另一位開國功巨大將尉遲恭也願意陪伴守夜。當晚兩人全身披戴盔甲,手執武器,在寢宮門口守了

一夜。唐太宗果然睡了個好覺,接連幾天,唐太宗身體逐漸康複,不忍心再讓兩位大將持續守夜,於是便命人將兩位大將的威武形象畫下來,把畫像貼在門上。此事傳播開來,尉遲恭和秦叔寶漸漸被奉為

門神。



由桃符演變成春聯,據說是在五代時候,五代十國中的後蜀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的除夕。令學士辛寅遜在桃符版上寫兩句吉語獻歲,他不中意辛學士的作品,以其詞不工,就自己提筆寫下:



新年納餘慶

嘉節號長春



這便是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此後,文人學士把題春聯視為雅事,題春聯風氣便逐漸流傳開來。到了宋代,春節貼春聯已成為一種士族習俗。王安石《元日》詩“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可

說明這一點,在宋人筆記中,也記載了文人喜歡書寫春聯的風氣。如張邦基《墨莊漫錄》述蘇東坡在黃州,於近歲除時,訪王文甫,見其方治桃符,遂戲書一聯於其上雲:“門大要容千騎入,堂深不覺百男

歡。“元代初年,著名書畫家趙鬆雪一次過揚州迎月樓,主人求趙鬆雪為其春聯,趙鬆雪題曰:“春風閬苑三千客,明月揚州第一樓。”春聯的內容與酒樓非發,主人大喜,以紫金壺奉酬。像趙鬆雪寫的這種

春聯已被當作交際的禮品來看待了。



據說春聯真正普及於民間,用紅紙書,而成為年俗之一,是明代以後的事。在陳雲瞻的《簪雲樓雜記》上記載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時,有一年的除夕前日,匆然心血來潮,命令公卿士庶,門上一定要貼

出春聯,表示一番新氣象。第二天,他微服出巡,到民間觀賞各家的春聯,以為娛樂。在巡遊了一段路後,他忽然發現有一家沒貼春聯,便遺侍從去查問究竟。原來那家主人是閹豬的,既不識字,也不會

寫,年前事忙,尚未請人代筆。太祖聽後,叫人取來文房四寶,欣然揮毫道 :“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信手拈來,語氣不凡。侍從捧著對聯,交給了閹豬人家。後來閹豬主人獲悉是皇上禦筆

親製的對聯,便裝裱起來,掛在中堂,視為家寶,每日燒香敬奉。據說,春聯兩字的正式命名,就始於明太祖朱元璋。從那時起,春聯在廣大農村鄉鎮廣泛流行,並在後芤一直盛行不衰。一般人家最常用

的春聯有“爆竹一聲除舊歲,桃符萬戶迎新年”,“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門迎春夏秋冬福,戶納東西南北財”等等,家家戶戶年前貼春聯,把春節點綴得春意盎然,喜氣洋洋。





過年吃餃子的來曆與傳說





餃子是一種曆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據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記載那時已有形如月牙稱為“餛飩”的食品,和現在的餃子形狀基本類似。到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據推測,那時的餃子煮熟以後,不是撈出來單獨吃,而是

和湯一起盛在碗裏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這種吃法在我國的一些地區仍然流行,如河南、陝西等地的人吃餃子,要在湯裏放些香菜、蔥花、蝦皮、韭菜等小料。



大約到了唐代,餃子已經變得和現在的餃子一模一樣,而且是撈出來放在盤子裏單獨吃。



宋代稱餃子為“角兒”,它是後世“餃子”一詞的詞源。這種寫法,在其後的元、明、清及民國間仍可見到。



元朝稱餃子為“扁食”。明朝萬曆年間沈榜的《宛署雜記》記載:“元旦拜年……作匾食”。劉若愚的《酌中誌》載:“初一日正旦節……吃水果點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

”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語。



清朝時,出現了諸如“餃兒”、“水點心”、“煮餑餑”等有關餃子的新的稱謂。餃子名稱的增多,說明其流傳的地域在不斷擴大。



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

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過年吃餃子有很多傳說,一說是為了紀念盤古氏開天辟地,結束了混狀態,二是取其與“渾囤”的諧音,意為“糧食滿囤”。另外,民間還流傳吃餃子的民俗語與女媧造人有關。女媧摶土造成人時,由於天寒

地凍,黃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凍掉,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媧在人的耳朵上紮一個小眼,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在黃土人的嘴裏咬著,這樣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為了紀念女媧的功績,就

包起餃子來,用麵捏成人耳朵的形狀,內包有餡(線),用嘴咬吃。



餃子成為春節不可缺少的節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二是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裏,以寄托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裏。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



有些地區的人家在吃餃子的同時,還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餅,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鮮菜。象征三陽開泰。台灣人吃魚團、肉團和發菜,象征團圓發財。



餃子因所包的餡和製作方法不同而種類繁多。即使同是一種水餃,亦有不同的吃法:內蒙古和黑龍江的達斡爾人要把餃子放在粉絲肉湯中煮。然後連湯帶餃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區將餃子和麵條放在一

起煮,名日"金線穿元寶"。



餃子這一節目佳肴在給人們帶來年節歡樂的同時,已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完整版年俗





簡單地說有:



祭灶 掃塵 貼春聯、門神 年畫 倒貼“福”字 除夕夜 年夜飯(團年飯) 祭祖 守歲 回娘家 初六送窮 接財神 紅包(壓歲錢) 新年贈橘 新年放爆竹 拜年 迎春





具體地說有:



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灶] [掃塵] [吃灶糖]



我國的春節一般是從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揭開序幕的,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在二十五日舉行祭灶儀式。舉行過祭灶後

,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到除夕的這段時間,民間稱之為“迎春日”。



臘月二十五:[接玉皇][趕亂歲][照田蠶][千燈節]



?? 送灶神上天後至除夕才迎回,其間人間無神管轄,百無禁忌,民間多嫁娶,被稱為“趕亂歲”。亂歲是民眾為自己設計的調節社會生活的特定時段。歲末年終,人們有了閑暇與積蓄,對於平時難得有精

力操辦大事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好時機。



臘月二十七/二十八:[洗 浴]



?? 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臘月二十六洗浴為“洗福祿”。



臘月二十九:[小除夕] [過趕年]



??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臘月三十:除夕: [貼門神][貼春聯][守歲][吃年夜飯][放爆竹][祭祖][給壓歲錢]



??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

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正月初一:[拜年][開門炮仗][占歲][貼畫雞][聚財]



?? 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中國不同的曆史時期曾根據自己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更改正月

初一的時間。



正月初二:[祭財神][財神的傳說]



??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

。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



正月初三:[燒門神紙][穀子生日][小年朝]



?? 小年朝,即天慶節。宋代宮廷節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傳有天書下降人間,真宗下詔書,定正月初三日為天慶節,官員等休假五日。後來稱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相同。







正月初五:[祭財神][路頭神][送窮][開市]



??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北方叫“煮餑餑”。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新嫁娘在這日歸寧。一說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

,否則本年內遇事破敗。



正月初七:[人日][攤煎餅][吃七寶羹]



?? 傳說女蝸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因是人日,所以在古代這日還

有不行刑的風俗。



正月初八:[穀日][順星]



?? 民間以正月初八為眾星下界之日,製小燈燃而祭之,稱為順星,也稱“祭星”、“接星”。又傳說初八是穀子的生日。這天天氣晴朗,則主這一天稻穀豐收,天陰則年歉。



正月初十:[石頭生日][賀老鼠嫁女][新年十日歌]



?? 舊時民間在正月舉行的祀鼠活動,亦稱“老鼠嫁女”“老鼠娶親”。具體日期因地而異,有正月初七、有正月十七,有正月二十五,不少地區是正月初十。各地祀鼠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正月十五:[元宵節][送孩兒燈][迎紫姑][走百病][偷菜節][巴烏節]



?? 元宵節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因曆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

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



立春風俗:[東郊迎春][春帖子][春牛][咬春]



?? 立春日迎春,是中華先民於立春日進行的一項重要活動。在周代,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回來之後,要賞賜群臣,布德和令以施惠兆民。使之成為後來世世代代的

全民的迎春活動。





本命年VS紅色





人逢本命年對紅顏色特別鍾愛。本命年的紅色講究應該是源於中國漢民族傳統文化對於紅色的崇拜。在漢族的舊式婚禮中,紅花轎、紅色穿戴的新娘、紅燈籠、紅地毯、紅蠟燭,一片紅光籠罩。在古代,

軍隊打了勝仗,要派專人手執紅旗報捷,學子們考取了功名要披紅戴花,京劇中紅色臉譜隻有忠勇之神關雲長才有權享用。漢民族把紅色視為喜慶、成功、忠勇和正義的象征,尤其認為紅色有驅邪護身的

作用。因此在大年三十,人們便早早地穿上紅色內衣,或係上紅色腰帶,有的隨身佩帶的飾物也用紅絲繩係掛,來迎接自己的本命年。認為這樣才能趨吉避凶,消災免禍。



“本命”禁忌,在民間有著廣泛的影響,在南北民俗中,都有在本命年掛紅避邪躲災的傳統。因此人們每逢本命年對紅色就特別鍾愛。本命年的紅色講究應該是源於中國漢民族傳統文化對於紅色的崇拜。紅

色辟邪,紅色吉祥,這種觀念早在原始社會就已經存在,紅色是太陽的顏色,是血的顏色,是火的顏色。隨著時代的變遷,這種尚紅思想卻沒有變,新年貼紅對聯,漢族的舊式婚禮中新婚的紅嫁衣、紅蓋

頭、紅蠟燭、新科的紅榜等等,不論何時何地,人們都要用紅色來增添喜慶。漢民族把紅色視為喜慶、成功、忠勇和正義的象征,尤其認為紅色有驅邪護身的作用。因此在大年三十,人們便早早地穿上紅

色內衣,或係上紅色腰帶,有的隨身佩帶的飾物也用紅絲繩係掛,來迎接自己的本命年。認為這樣才能趨吉避凶,消災免禍。這些為本命年辟邪的紅色什物就是什麽常說的“本命紅”。



人逢本命年還有拜祭“本命神”的風俗,以求延壽。本命神的說法來源於道教。道教吸收民間流行的“本命”說法,提出“本命星”、“本命年”“本命日”的理論。凡本人的出生年在六十甲子幹支之年,叫本命。

元辰,也叫本命年。作為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自然與天幹、地支、十二生肖有著天然的親和關係。對於本命神,有的地方叫“本命守命星君”,有的叫“本命元辰”,統稱為六十甲子神。以甲子年為首

,六十年內不同年份出生的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本命神。如民族英雄嶽飛生於公元一一零三年,夏曆癸未年,他的本命星君為“癸未太歲魏仁二大將軍”。按照道教說法,修真煉性須致力於本命元辰,本

命年或平常年份禮拜本命元辰,會消災獲福,成為一種習俗流傳至今。



關於“本命年”的說法,不是漢民族所獨有的,其實在我國一些少數民族中也有類似的說法。按藏族舊的說法,每人均有凶日和吉日,這是按生辰算出來的。人們主為,藏曆的每一個地支終了,第二個地支

了於始時是一個“朵”(意為坎,即凶年)所以每個人的13歲、25歲、37歲(以此類推)那年忌諱出門和同生生接觸,隻宜多念經多放布施,才能避免災難降臨。而對於我國的契丹少數民族來說,過“本命年”

這一習俗最初是契丹人慶祝始生的一種風俗。在遼代,過“本命年”又稱再生禮或複誕禮,因遼代時已經用12生肖紀年,每12年生肖輪回一次,到了屬於每人出生生肖這—年,就要舉行儀式紀念自己的始生

,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



總的來說,本命年是福是禍或者是與大多數人認為的那樣:本命年順著一順百順,鴻運當頭,勢不可當;背著到處是關口,滿眼皆門坎,黴運到家的說法,目前還尚無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本命年是凶

年的這種說法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但在本命年,人們是常常會遇到很多不遂心的事,或者做一些荒唐事,這讓人覺得很蹊蹺,這種“本命”現象在民俗研究中還是一個空白。故往往過本命年的人們就很

擔心自己這一年的運勢,想用什麽辦法越過這道檻是大多數人的本命年最大的事。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每逢年關將至時,商家就充分利用人們趨吉避凶的心理特點,大力宣傳“本命年”商品——比如什麽紅

內衣、紅內褲等等,抓住商機賺大錢。如今的本命年已和我國傳統其它的一些習俗一樣,失去了其固有的意義,淪為了商家宣傳的一種喙頭。而我們大多數人則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而從

眾於這種潮流,或者當它是一種新的時尚“本命年”穿紅衣服、係紅腰帶也不單純是為了“辟邪”,它成了一種流行的時尚。






金豬年 土豬年



在60年當中,隻有一個“金豬年”,上一個“金豬年”在1971年的“辛亥年”,下一個“金豬年”應在2031年的“辛亥年”,而即將來臨的豬年是“丁亥年”,這一年出生的人屬於“土豬”。



中國古代曆法是用幹支紀年,到了南北朝時期,找了12種動物,把12個地支一一貼上了標簽,叫作“十二生肖”。“幹支紀年”又和“五行”相通。所謂“五行”指的是天上的5顆行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

、土星。古代天文學家製定了“六十甲子別五行圖”,使每一年對應一顆行星。60年一循環。如“甲子”“乙醜”對應金星,這兩年出生的人屬於“金鼠”“金牛”。



這樣推算下來1971年春節後出生農曆年份為辛亥年,為“金豬”;1983年春節後的農曆年份為癸亥,出生的人為“水豬”;1995年逢乙亥年,出生的人為“火豬”;2007年逢丁亥年,出生的人為“土豬”;

2019年逢己亥年,出生的人為“木豬”;2031年又逢丁亥年,出生的人屬“金豬”。因此生一個“金豬娃”要再等24年。



民間傳說,“金豬娃”的命運會一生幸福、長命百歲,這純粹是一種迷信,況且金星上的物質成分與地球差不多,並沒有大量的黃金,“金星”並不代表“財富”。





過年的臉隨著歲月在改變





記憶中的年



同樣是傳統的春節,但不同的年代賦予了春節不同的快樂方式。



70年代 置辦年貨、寫春聯



對將記憶停留在上世紀70年代的人而言,那時的春節像一張黑白照片,雖然色彩簡單,但讓人回味無窮。



進入臘月,過年的氣氛就被排隊置辦年貨的人們攪起來了。排隊置辦年貨累,有時排了大半天,貨沒了,第二天還得重新排。那時候窮,大人小孩都渴望過年穿新衣服、吃上肉食。家裏買到了布匹,就意

味著新衣服到手了;買上了肉蛋麵,就意味著豐盛的團年飯上桌了。接下來讓人快樂的事情就是寫春聯,然後將紅底黑字的春聯貼在自家房門兩側,把對來年的期待與祝福彰顯出來。還要掃塵,把屋子打

掃得幹幹淨淨;過年的時候要四處串門走親戚,小孩拿紅包,大人跟小孩一起扯響簧,“抽牛牛”、放鞭炮……那個樂啊,天天都覺得是陽光明媚。



80年代 灌香腸、趕時髦



走出色彩單一的70年代後,80年代的春節變得更加豐富。



進入臘月,各家各戶開始灌香腸、熏臘肉。一家子坐在街沿下,灌的灌、掛的掛,窄小的街道兩旁垂著一串又一串的香腸,小孩在街上跑來跑去,年的氣氛就這樣給烘托出來了。



人們已經不僅僅在乎吃的東西,精神的食糧開始豐富。春節聯歡晚會成為不可缺少的新年大餐,一家人聚在一起看節目,其樂融融。



好多新鮮東西吸引著人們的眼光,令喜愛追趕時髦的年輕人目不暇接。漸漸富起來的人們開始注重起過年穿什麽,春節穿新衣是80年代非常明顯的特點,成都人開始走出黑灰藍服裝的包裹,西服、夾克、

牛仔、羊絨衫、防寒服、皮大衣流動成一股彩色的風。另外,還要給家裏添置些家用電器,如冰箱、彩電、洗衣機等電器開始進入大多數市民的家庭。



90年代 喝酒打牌人喊累



90年代是加快發展的年代,生活好了,節奏快了,過年便忙碌起來,很多傳統的東西正在被丟棄。成都民俗專家馮水木說,城內鞭炮“禁放”、電子玩具取代響簧、“抽牛牛”、滾鐵環等,春節聯歡晚會不再

是大家最值得期待的東西,成年人開始邁入新的休閑時代。



今年50歲的市民邱先生說,串門拜年的習俗依然存在,不過大家坐下來就是打牌,平時食物的豐盛已經讓人不再期待飯桌上的團年飯,親朋好友之間的飯局多,但更多的是喝不完的酒,很多人一天到晚仿

佛都是醉醺醺的。一個春節過完,由於應酬多、喝酒多、打牌多,整個人幾乎都快累趴了。從這個時候開始,人們開始懷念簡單純樸而又快樂的過去。





不知咋過年



過春節他們感到煩惱



“現在的春節已沒有往年的氣氛,有的人可能到了這天已經沒有了感覺,就當平常的日子。”跟市民朱江聊起這個話題,他對春節有說不盡的煩惱。



“昨天剛剛到銀行換了一百張十元麵值的新鈔,用來對付朋友的小孩子;但直到現在我還沒想好春節怎麽過。”朱江神色恍惚,29歲的他去年除夕在網吧裏泡了整整一夜,對付著過了新年。今年呢?



逛街?每個周末都在逛街,春節再逛街太沒意思。看書?家裏的書早翻了個遍。看電影?現如今哪還有什麽大片值得期待。上網?呆在家裏陪爸媽看春晚?還是打牌?……種種過年方式被朱江一一否定,他

最新的決定是:向領導申請過年值7天班。



朱江的朋友吳灝的煩惱還要多得多,“以前過春節感覺是熱鬧團圓,現在春節期間逛街,發現成都清靜了許多,好多人都出外旅遊,車也少了,城市空蕩蕩的,無比寂寞。”吳灝說。還有,在除夕夜發送短

信也是吳灝近年來必做的功課,結果自然是勞心勞力。“群發?怎麽可能!別人會認為你不誠懇,新年送個祝福,你還能用別人構思的段子群發出去糊弄領導、客戶、親戚、朋友?”



類似的擔憂不勝枚舉。比如有人害怕春節團年的酒宴,有人掰著指頭計算春節可能產生的高額花銷,更多人對“年味漸淡”感到無所適從的惶恐。在采訪中幾乎所有人都表示出對上個世紀春節的懷念。朱江

就鬱悶地發現:從前過年煩惱的是怎麽讓媽媽多給點錢去買鞭炮,即便沒有鞭炮和玩具,三姑六婆堂姐表弟一大家人,今年在這家團年,明年到那家吃飯,熱鬧溫馨得讓你巴不得天天都是大年三十。可現

在呢?



現在朱江不缺錢;但是自從他10年前上大學開始,那些遠房親戚就很少再一起坐在團年飯桌上,春節由此顯得冷清寡淡,也讓朱江對春節的態度從期待演變到無所謂。實際上持這種態度的人不少,記者在

調查中發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把春節當作“五一”、“十一”之外的又一個黃金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這個時候旅遊、購物……





想怎樣過年



9種方式渴望顛覆傳統



進入2000年以後,越來越多新生事物反而讓人們對春節的感覺趨於平淡。通訊的發達讓人們不再喜歡動手寫春聯,祝福的方式改為互發短信;社會分工的愈加細化讓家庭不再動手灌香腸,專門的商販灌好

後直接送貨上門;不必自己推磨做湯圓粉,超市內買一袋可以夠全家吃上幾天;大人孩子也不必動手做響簧、“牛牛”,到商場逛一圈,就發現有玩不完的玩具。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大家覺得春節失去了很多樂趣。人們將失去樂趣的春節也歸於傳統,這時候,大家渴望顛覆已經無趣的傳統。



方式1 換一個地方換一種心情

臨近春節,辦公室裏關於“春節到哪裏旅遊”的話題愈發熱烈。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與往年不同的是,人們越來越傾向於度假式的旅行。



方式2 用派對拒絕平庸春節

有人說:“21世紀的時尚男女是派對動物”。新年將至,“派對動物”的神經又被高高挑起,形形色色的派對也正在被醞釀成型,他們希望過一個“拒絕平庸的春節”。昨天記者了解到,一個車友會正在組織汽

車派對;一群喜歡漢服的年輕人正在準備春節要在文殊坊組織一次漢服派對;一個以QQ聯絡起來的群體擬在春節期間開展一次回歸鄉野的“草根派對”……



方式3 淘寶族的“血拚”狂想曲

有這樣一群成都人,他們正瞄準年終打折時期,準備“血拚”到底,趁著春節的幾天假期搜索各類物品。這批“淘寶族”的目標不僅僅盯在成都,他們希望借到外地旅行的機會拓展“淘寶”路線。



方式4 享受流汗的快感

利用春節假日抓緊健身越來越成為趨勢,越來越成為主流。記者從成都各大健身場所了解到,這段時間的健身卡正辦得“瘋狂”, 有人說,健身房裏不僅能鍛煉身體,享受流汗的快感,而且對緩解壓力和焦

慮情緒也相當有效。



方式5 什麽也不做什麽也不想

還有一種最簡單的不得不說,那就是睡覺、睡覺、再睡覺。假期溺愛自己的方式是關掉手機和電腦,拔掉電話線和門鈴線,什麽也不做、什麽也不想地蒙頭大睡。不管外麵是熱是冷,也不管天黑還是天亮

,鑽進被窩開始冬眠。



方式6 假期正是充電時

還有一些人卻抓緊了假期的一分一秒參加各種培訓為自己充電。記者了解到,白領們在假期參加的培訓以外語和計算機培訓為主,還有一些提高職業素質方麵的充電。



方式7 做一條快樂的“書蟲”

越來越多的人非常享受在春節假期將自己埋在書堆的感覺。平日的工作和生活將時間擠得滿滿的,哪還有多少時間用來讀一本好書,喝一壺好茶?於是,在就業壓力和工作壓力大的情況下,他們選擇了在

假日讓自己做一條快樂的“書蟲”。



方式8 泡在網上哪兒也不去

當網絡越來越多地“浸淫”我們日常生活的時候,連春節這樣的傳統節日都難以和網絡劃清界限。在網上群發賀卡、短信拜年,網購,聊天,泡論壇,玩遊戲,聽歌,看電影……網上應有盡有,生活完全網絡

化讓一群網蟲可以足不出戶。



方式9 在幫人中找到更多快樂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時下越來越多的人會利用節假日做義工。因為參與義工活動已被認為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一種找到精神滿足的快樂方式。





關於過年的調查



根據成都精金鷹市場研究公司昨日進行的調查,在200位受訪市民中,37%的人選擇在春節期間走訪親友;34%選擇外出旅遊;19.5%選擇在家休息,陪伴家人;5.5%選擇逛廟會;還有8人無任何安排。其

中僅有33.5%的人很期待春節來臨,且以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為主。——非常明顯,隨著城市生活節奏加快和物質精神生活的日漸豐富,春節已不再像過去那樣有吸引力;而過節方式的多樣化和選擇的自由度

變大,也讓傳統意義上“闔家團圓”的春節難以在現代都市生活中再現。



調查顯示,在被訪者理想的過年方式中,外出旅遊占29.5%;在家休息陪伴家人占38.5%;走訪親戚占25%,逛廟會占7%。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外出旅遊過年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一部分人認為春節是個“辛

苦的節日”,寧願在家休息,陪伴家人。



此次被訪者中,37%選擇走訪親友;34%選擇外出旅遊;19.5%選擇在家休息,陪伴家人;5.5%選擇逛廟會;4%的人無任何安排。



被訪者認為最有“年”味的春節是在80年代初。



在此次調查的被訪者中僅有33.5%的人很期待春節的來臨,且以未成年和老年為主。











初五為什麽叫“破五”   



正月初五,民間習慣稱為“破五”,是春節後的一個重要節日。傳說薑太公封老婆為窮神,並令她“見破即歸”,人們為了避窮神,於是把這天稱為為“破五”。  



還有一個略為不同的傳說是,大年三十人們請神時,把髒神——薑太公的老婆給忘了。於是她氣不過,便找彌勒佛鬧事。彌勒佛滿臉堆笑,就是不答腔。這髒神氣得捶胸頓足,七竅生煙。眼看事情要鬧大了

,彌勒佛才開口說:“這樣吧!今天是初五,讓人們再為你放幾個炮,包一次餃子,破費一次吧!”——這就是“破五”的來曆。  



“破五”吃餃子,承載了人們期盼吉利、幸福的寓意。清晨起,家家戶戶放鞭炮,尤其放“二踢腳”被稱作“崩窮”,把“晦氣”、“窮氣”從家中崩走。老人們忌諱這一天串親訪友,也不準串門,說是走親會把晦

氣帶到別人家。又有人說,這一天是財神的生日,戶戶放鞭炮吃餃子迎財神。不管何種講究,“破五”吃餃子,寄托著人們的新春期盼,那就是在新的一年裏,不辭勞苦勤勤懇懇便能過上好日子。  

/>


民俗專家說,“破五”吃餃子一般有兩層意思,第一是初五是牛日,休息四天以後破土動工,預示著咱們春耕即將開始了;另一層意思是初一到初四,一般是吃素的地方多,初五開始可以破素吃葷了。  





老北京有講究,“破五”吃餃子的肉餡兒,一定要是自己去剁的,菜餡兒也要自己去剁,這樣的話,就是預示著來年一切都很順利。把不順的東西都剁沒有了。“破五”的餃子講究餡兒是一個肉丸的。餃子的

形狀是扁圓的,它和古代象征財富的元寶的樣子很相似。一家人團圓吃“破五”餃子,那麽就寓意著在新的一年裏頭,可以增加財富,可以過上更好的日子。

  

“破五” 天津人稱正月初五為“破五”。這一天,家家戶戶吃餃子。菜板要剁得叮咚山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餃子褶要擔得嚴嚴實實,謂捏“小人”嘴。由此可見,天津人對所謂有“小人”仇視

到深惡痛絕的程度。家家戶戶剁“小人”,“小人”又指誰呢?恐怕很難說清楚。在人們心目中的“小人”,形象的說指戲劇舞台上勾著白臉、心懷鬼胎、行為不軌的醜角兒。人們把不順心的事歸結到“小人”的身

上,除舊“小人”,才有大吉大利,順順當當。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災的意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