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4)
2010 (35)
2011 (35)
2013 (1)
2015 (41)
福州,說起來是我的故鄉。但是不知何故,從未得到我家兄弟姐妹的認可。旁人問起是否福州人,我家兄妹總說:“我爸是福州人。”答案精準,卻答非所問。
年幼時,老爸曾試圖樹立愛家鄉,愛福州的思想,可惜家裏小孩都是在外地長大,加上當年的福建是窮鄉僻壤,老爸教育收效甚微。除了我,其他兩個均是外地人,不會聽來不會說。而我則是典型的“兩三聲”,一張口,就被笑,讓我想起魯迅說的“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 被笑多了,就發誓不說福州話,現在淪落個會聽不會說,還不如我的廈門話。
在福州上了中學,多少有些福州的印記,比如傻讀書,循規蹈矩,喜歡胡亂寫點東西等等。初上大學,被人從口音裏認出福州人,很是羞愧,發誓去掉福州口音。現在的口音不倫不類,時而京腔,時而廈門腔,就是沒有福州腔,多少有些自喜。
工作後,因父母在福州,逢年過節回去,看的是父母,對於故鄉則沒有多少認知和感情。說起福州的小吃,除了魚丸肉燕,我家兄妹一無所知。原因很簡單——福州人趨之若鶩的蝦油,讓我們家的孩子避之不及。親戚逢年過節請客,兄弟姐妹恨不得捂著鼻子上陣,更不用說街頭榕樹下的小吃了。當時就納悶,閩菜據說是紹興菜的傳承,為什麽跟紹菜相差甚遠,香的沒香,臭的更臭,根本不一路。好在老媽是正宗的紹興人,每回從親戚家回來,就得讓老媽辛苦一下,補一頓正餐。
小時候的福州,算是省會,倒是淳樸。記得初中時,老媽帶我在福州。那時經濟困難,為了保證我長身體,老媽隔三差五起早到附近的一個副食店,買一份半個巴掌大的小肉排,6毛錢,中午放學後,老媽再炒一份青菜,就是一份營養好吃的午飯。肉排酥軟,甜甜的醬香,很能下飯。老媽每次都看著我吃完,難得自己咬一口。有次老媽回來,說肉排漲價2毛錢,讓她很是緊張。現在想起那個醬香的排骨,懷念的同時,不禁哽咽,那麽難的日子,真的是少年不知愁。曾經重回舊地,老鋪子早已無影無蹤,但是醬香的兩根肉排還曆曆在目。
初中的時候,不很用功,又加上不會說福州話,總感覺自己曲高和寡,多少有些孤獨。第一年,經常獨自放學回家。家的隔壁是福建省工藝美術商店,我沒事總要進去轉一圈,延遲聽老媽嘮叨的時間。記得有次對一個木雕寶塔感了興趣,經常 在櫥窗前晃悠。研究久了,也有了成果,不久我的作文上了學校的範文榜。我媽那時經常說我不務正業,看來不務正業也有歪打正著的時候。
初中的時候,跟老媽的關係極差。盡管功課還行,母親當時隻認激將法,每天都要數落我,因此你來我往的爭吵是常事。心情不好的時候,我長篇大論,把我媽說哭。心情好的時候,就望著窗外挺拔的白玉蘭樹發呆,對於我媽的嘮叨不與評論。看著看著,就發現對麵樓上一個粗矮的男生經常對著自己練啞鈴。於是,青色的幻想合著白玉蘭的幽香就成了我的少年記憶。而秋天時,街上燒榆樹落葉的味道,則更讓我難以望懷。一次在他鄉的樹叢中聞到熟悉的味道,青青的歲月又重現,老師同學和不知名的男孩……
閩江過福州,因此每年端午前後雨水豐厚,岸邊總要發大水,碰上月圓大潮,被淹的房子無數。高中的時候,父親調到福州,家人團圓,在閩江的小島中洲上安家。平時上學,我總要穿過濕漉漉的石頭巷子,走過解放大橋,再拾級上蒼山。遇到端午大水,涉水上學就不是稀奇事。我喜歡發大水,因為能夠彰顯我的“英雄氣概”。但是如果水不深不潛,沒個腳踝,就不好玩,因為老師同學都不會察覺我涉水上學的英雄事跡。發水齊腰深,也不好,畢竟黃黃的泥漿水沒了腰深,走路吃力不說,出了水,還要迎著眾人的目光找個幹淨的公廁換衣服,弄不好,書包都要濕。最喜歡的就是發水淹了一樓,我可以乘船出去,到學校後收到的包圍和關注極大地滿足了我的虛榮心,全然不顧大水過後,大人清掃的痛苦。
上了高中後,漸漸有了真正的朋友。盡管父親管束嚴,不上課時,也跟著同學滿倉山地亂轉。當時的蒼山,胡同小巷在榕樹遮天蔽日的影子裏,彎彎曲曲,上上下下。騎車在大榕樹的胡須下,別有一番情趣。
我從小就有老師緣,到了高中也不例外。班主任方老師是個心細的書呆子。他每天騎車從台江到蒼山腳下,鎖了車,再三步並兩步地拾階到學校。我們幾乎每天都碰頭,不是上學就是放學。那些走不完的石階,記錄著我與方老師的青春對話。所以青春的夢想,就是霧蒙蒙的蒼山,濕漉漉的石階,與霧裏傳來的方老師急促的腳步聲。
老實說,我不是特別喜歡福州,但是當時的蒼山卻是我心中的美麗地方,大概是因為有著我狂妄的青春幻想吧。
多年之後回去,福州各地,樓房林立,榕樹倒是有,卻隻有碗口粗。鬱鬱蔥蔥的蒼山早已不見蹤影,山頭削平了,街道拉直了,我決定不再回去, 卻還是想念遮天蔽日榕樹,醬香的肉排,和泛著露水的石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