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斌的博客

身在海外,人到中年,難免對自己以往的生活的點點滴滴有所感悟和體會,願意寫出來與各位分享。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秋夜

(2007-09-25 01:03:17) 下一個
         “ 月到中秋分外明 ”,“ 每逢佳節倍思親 ”,今年的中秋節又如期而至,雖然隔著閏七月,有姍姍來遲的感覺。 
   
          中秋節永遠是美好的象征: 闔家團圓,把酒言歡,品餅賞月,談地說天,盡享天倫之樂, 其樂融融也。更有一種舊電影中才子佳人曆盡千辛萬苦,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皆大歡喜,花好月圓 — “大結局”的感覺;而中秋夜的場景也令人心向往之:天高雲淡,金秋送爽,柔風拂麵,一輪皓月當空,飲酒,品茶,賞月,談心; 有點 “ 不知今夕是何年 ” 的迷離,有些 “ 今宵酒醒何處 ” 的朦朧, 更有一種 “ 清茗院落溶溶月, 竹影池塘淡淡風 ” 的閑情雅致。 即便是市井小民,在這中秋之夜,也會搖身一變,變成有錢有閑充滿小資情調的張愛玲了。
 
         當然張愛玲看到的是三十年代上海的明月,迷惘而又感傷 - “ 30年前的上海,一個有月亮的晚上……我們也許沒趕上看見30年前的月亮。年輕的人想著30年前的月亮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濕暈,像朵雲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模糊。老年人回憶中的30年前的月亮是歡愉的,比眼前的大、圓、白,然而隔著30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帶點淒涼。” 

         中秋夜總令人感慨萬千, 往事象電影一幕幕在腦海裏重現:- 湧起 “ 少時不識月, 呼作白玉盤 ”的童年記憶, 想起了少年時 “ 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的孤寂,也經曆過青年時 “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的甜蜜,如今人到中年隻剩下 “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的歎息。 如此良辰美景,麵對千古明月在這中秋之夜, 隻感到的是抓不住的絢麗,牽不回的往昔。。。。。。
 
 
         才一回頭,兒時乘風納涼,聽大人年複一年講 “ 嫦娥奔月”, “ 吳剛伐桂 ” 的場景已遠去,今夜嫦娥應該正在月宮中舒廣袖吧? 吳剛也應該捧出桂花酒暢飲達旦吧? “ 今夜明月人盡望”,“ 不知秋思落誰家 ”就不要去管它了。
 
 
         “ 月亮漸漸的升高了”仿佛又走進了朱自清的 “ 荷塘月色” - 這樣想著,猛一回頭,不覺已是自己的樓前,一進家門,妻子還在看韓劇 “ 巴黎戀人”,卻意外傳來劇中的背景音樂 “ 月亮河 ”, 看來結局還是美滿的,在我四十歲的中秋之夜,萬賴俱靜,花好月圓之時,又能聆聽到 “ 月亮河 ”這首感傷,懷舊而又優美的曲子,人生一世,又複何求?

         此文寫於去年的中秋夜,又是一年中秋節,在此祝願文學城論壇的各位,於中秋佳節之際,團圓有團圓的祥和,不團圓有不團圓的思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