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說張藝謀, 陳凱歌, 馮小剛, 這幫現在隻熱衷於 " 大成本 ", " 大製作 ", " 大片 ", 又想賺 "大錢" 的所謂第五代 "大導演" 和我是哥兒們, 打小一塊兒看電影長大, 探討電影的精髓, 你一定會嗤之以鼻, 年齡還差一截, 怎麽會和你 " 青梅竹馬 ", 別逗了!
如果我說王小帥, 賈樟柯, 陸川, 這幫現在還停留在 " 小成本", " 小製作 ", " 小片 ", 或許賠 "小錢" 的第六代 "大導演" 和我是同學, 也許你會將信將疑, 年齡差不多, 還真說不準!
話還得從頭說起, 六十年代中期, 中國已經曆了 " 大躍進 " 和三年自然災害, 民不聊生, 據統計單單餓死的人就上千萬。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依然對立著, 而社會主義陣營內部也起了內訌 - 先有 " 匈牙利和波蘭事件 ", 後有 " 中蘇論戰 " , 中國已感到外困內患的雙重壓迫, 尤其是外困更為嚴重: 東有美蔣騷擾, 南方越戰升級, 西邊中印衝突不斷, 北鄰蘇聯屯兵百萬, 似乎中國籠罩在戰爭的陰影之中, 所以我們小時候經常看到的 " 備戰備荒為人民 " 的標語也不足為奇了。自稱是引蛇出洞的 " 陽謀家 " 毛澤東同誌才高八鬥, 熟讀史書, 應該不會不知道象刀子般刻進中國記憶的, 北宋帝國覆滅的 " 靖康之恥 " 吧 ? 以史為鑒, 居安思危, 得出 " 蘇修亡我之心不死 " 的重要結論。
共產黨是靠遊擊戰術起家, 它的整體思路難免受到這種戰術思想的左右:城市大部分都在沿海地區, 易遭空襲, 戰時如何城市防空, 疏散城市人口, 保障生產? 黨中央英明偉大, 一聲令下, 近五百萬人口, 無數個家庭隨著自己的工廠離開故土來到西部貧瘠的山區, 開始了三線建設, 而這些人的命運被徹底改變了。
" 到農村去, 到邊疆去,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於是我的父母和王小帥的父母於一九六六從上海來到了人稱 : " 天無三日晴, 地無三尺平, 人無三分銀 " 的貴州省貴陽市, 開荒建廠, 開始了他們新的生命, 那時王小帥應該剛剛降臨人世吧。
小時候工廠就是我們的一切, 有托兒所, 幼兒園, 醫院和學校; 學校還分小學部, 初中部和高中部. 水電煤也由工廠免費供應, 當然這裏的煤是指真正用來燒的煤, 那時還沒有煤氣. 房子是那種最老式的工房, 一般都是四層樓麵, 每一層樓住七八戶人家, 每一戶一至三間, 每兩戶合用一間灶間, 每層樓中間安裝著七八個水龍頭算是公用場所, 沒有衛生設備, 所以每天清晨都可以看到每家每戶拎著馬桶爭先恐後去倒的壯觀景象。
當然印象最深的還是工廠不定期播放的露天電影, 就象歌詞所描述的:
我家樓下的空地是一個電影院
在夏天的夜晚它不再出現
如今的孩子們已不懂得從前
那時候的人們陶醉過的世界
.....
城市裏再沒有露天電影院
我再也看不到銀幕的反麵
你是不是還在做那時的遊戲
看著電影的時候已看不見星星
看過 <<青紅>> 嗎? 王小帥導演的, 好象還得了58屆嘎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裏麵也有看露天電影的場景, 有很多人在看銀幕的反麵. 王小帥其實比我大一歲, 比我高一年級, 都就讀於那個工廠的子弟學校, 看得出來和我一樣, 他對那段時光記憶深刻, 而<<青紅>>就是以貴州為背景, 獻給象他父母一樣所有三線工作者。
最後希望王小帥拍出更打動人心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