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如何避免偏見
選自《邁向一億美元的旅程第四年 2021貝版投資總結》
隨著投資的深入和人生閱曆的增長,就不得不去思考財富和投資的一些本質問題。
有些信息需要去拜訪古老的哲學家們,所以今年有幸讀了培根的《新工具》這本書,它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為什麽投資的時候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我們不同的人在觀察同樣的經濟活動時為什麽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如何得到正確的認知? 如何摒棄那些錯誤的認知? 因為正確的認知可以給我們帶來豐厚的回報,錯誤的認知會讓我們的投資遭受巨大的損失。可以從培根的《新工具》的這本書裏找到一些答案。培根說我們錯誤的認知來自於4種假象。
第一種假象叫做種族假象。我們總是用自洽邏輯的方式去理解這個世界,可是問題在於世界本身並不是按照簡單邏輯運行的。
種族假象就表現為部分群體對某些事情有偏見,比如生活在德州的人就會認為德州更好,生活在加州的人就會認為加州更好。如果人們都是客觀理性的,那麽當你隨機從德州人群中抽取出一部分人和加州人群中抽取出一部分人,他們作出的結論應該是相等的。可惜我們觀察到的現象明顯不是這樣。如果你發現自己是一個固執的認為德州更好或者加州更好的人,那麽你可能就是一個容易產生種族偏見的人。
在投資領域中,種族假象給我們帶來非常大的傷害,比如當你持有某種股票的時候,你就主觀的認為這個股票更好。當你從事某一個行業的時候,關注到這個行業的一些細節問題,你就會主觀的認為這個行業沒有什麽希望,比如做自動駕駛的人就會認為自動駕駛是做不出來的,生產傳統汽車的人在10年前就認為電動汽車隻是一個玩笑。一個生活在美國的人會更加相信不受控製的自由主義經濟會給世界帶來繁榮。而另外一個在極權世界裏長大的孩子會相信政府的適當幹預對經濟是有利的。
第二種假象叫做洞穴假象。就是我們個體存在對世界的認知偏差。
在投資領域最常見的洞穴假象就是個人情感帶來的,對外部世界認知的偏差,比如樂觀的人偏好認為市場會進入牛市,而悲觀的人往往會覺得熊市一直要來。觀察最近的預測,2008年因次貸危機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徐蕾教授,他從2008年後,似乎永遠在說房地產要進入熊市。
投資人如有要避免洞穴假象,就要仔細的審慎自己,看看自己的個人經曆或者性格,是不是給自己做出的決定帶來偏差。
如果你不能控製自己的情緒,控製自己的恐懼、貪婪。你就會不斷掉到洞穴假象中去。雖然現代社會要求我們每個人必須投資,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投資的。你要了解自己對自己的情緒的把控力,如果不適合,幹脆交給別人去處理投資。
第三種假象是市場假象。培根在這裏指的是不同語義上交流帶來的困難。這點我們在理解權威的時候,經常會發生這樣的現象。就是我們從字麵意義理解別人說的話的內容,可是當事人說話的內容本並不是我們想理解的那樣。
比如天天看好中國A股,鼓吹要大量買進A股的美國投資人吉姆.羅傑斯。過了很多年,大家才發現他原來從來就沒有買過A股。很多時候,大咖和領袖說的話,需要從字麵的背後去理解。不能從自己主觀臆斷地想象他們的思路和你一樣。
第四種假象是劇場假象。這種假象對投資人其實是最傷害的。
我們人的認知本能喜歡用一套尋找底層邏輯的方法去解釋複雜的世界,比如股票漲了,我們會試圖尋找到底什麽原因導致股票上漲,再比如發生了通貨膨脹,我們會試圖解釋通貨膨脹造成的原因是什麽,出現輸入性通脹,上遊通脹等捕風捉影的概念。然後這個時候就會有一些權威跳出來,義正言辭的告訴你,他們發明了哪些理論,可以解釋新的現象,預測未來。比如最近的就是new monetary theory,再比如我們投資比特幣的人就想創建新的金融係統,認為傳統的金融係統是邪惡和evil的,需要推翻重建。但是忘了,也許在去中心化作為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金融係統,可能比傳統係統更加邪惡。
這樣的事情在人類曆史上一遍又一遍的發生,馬克思主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今天頭腦清醒的人看馬克思主義會覺得這是一個漏洞百出的荒謬學說。事實上我們試圖認知的世界可能就是混亂的,複雜的,沒有係統的理論能夠解釋的,可能就是一個加一個黑天鵝事件聯係在一起的隨機現象。我再舉一個例子,就是我今年花了很多的精力去研究比特幣逃頂問題,其實也是中了劇場偏見的圈套。逃頂隻是隨機現象,沒有理論可以解釋,然而這不符合我們的思維習慣,我們需要編造出一套完整的邏輯體係,才善罷甘休。事實上當我們好不容易建造起一套完整的邏輯體係之後,在實踐麵前會碰到頭破血流,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無數的大咖名流發明的言之鑿鑿的理論,在現實麵前都很快被打臉。比如當年的long term capital事件。
世界是複雜的,我們的認知是膚淺的。你又會傾向用自己假象的劇情,去收集對你有利的證據,而忽略那些對你不利的。如果你是過度自信的,用膚淺的認知指導投資,就會虧的血本無歸。比如,曾經有多少人用古典經濟學中,價格圍繞成本上下波動的原理,用房子的建造成本,去預測房價的。
人是不可能不被假象蒙蔽的。聰明的人是知道世界充滿了虛假的幻想。你隻要看看大家對未來預測的準確性,你就大約知道,90%的時候,信息和理論可能都是極其不全麵或者錯誤的。小心謹慎地對自己的每個結論提出質疑,並不輕易下結論,更不會賭上身家性命去驗證某個理論和權威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