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InSF.com

遊子英語 http://www.YouZiEnglish.com
正文

借錢投資地產,三年淨賺40萬美元(加拿大) zt

(2007-11-06 08:45:28) 下一個
初來加國(針對非投資移民)的國人,相信不少有把多餘的錢存在銀行,這是不明智的。因為,在加拿大的銀行利率本來就很低的,而且利息還要交稅。銀行存款實際上是"死錢",很可能利息趕不上物價的增長。使財產負增長。為了避免這種局麵,使財產增值,投資是必要的。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投資可以使財產增長,也可能不成功。因此,要有的精神準備。為了提高成功率,在投資前充分調查是十分必要的。務必多了解投資的種類和風險回報的關係。不要輕信他人,也不要"草木皆兵"。投資可大可小,投資風險有大有小,回報也是有大有小,不過,回報未必是同投資成正比。這要看時機和運氣。

對那些專業的金融專家和企業家來說。他們肯定是有宏大的目標,那些太複雜了,筆者不敢忘言。這裏還是針對一般的打工階層談起。一般來說, 投資的條件是要有一定的資金。資金從積累開始。資金積累要有計劃。平時,有點多餘的錢,盡量不要花掉。最好是從每月的工資中抽一定的比例以備投資用。另外,要準時交各種費用,如信用卡,電話費,上網費等等,建立良好的信用,這是今後能借錢的保證。

我的第一次投資是1999年。拿出自己的多餘積蓄2000加元,購買了顯達的基金。三個月後降了%10,我當機立斷拋出。那次一共虧了200加元。這還算是很運氣的了,那個時候,正好碰上泡沫(2000年開時),很多投資股票、基金的人都虧得一塌糊塗(虧80%以上)。我的一個朋友投資高科技基金沒及時拋出,一下虧了近五萬,眼淚都流了出來。還有一個同行,自己有四萬,在銀行借四萬炒股,股票跌到剩四萬時,她借的立即被銀行收回,自己馬上虧了四萬。

那次之後,我發現自己對金融是那樣的外行。有了那教訓之後,我就慎重多了(說實話,可能有人看來,虧200元不算什麽,但當時,對我來說是很心痛的,那時恐怕餐館都舍不得去一次)。後來,有不少理財遊說我買這買那的,都一概被我拒絕了。主要是感到當時的經濟不太好。不想再投資股票基金一類,故把重點轉移。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一份地產報發現,房屋的價格到了曆史新低,利率也降到曆史新低,而利率還在降。這是絕無僅有的。憑強烈的直覺,感到要是不買房,就對不起老天給你的機會。

可是,買屋的首期是個問題,找遍了親朋好友,肯借的不多,因為他們多數的經濟同我一樣緊張。不過,還是七湊八湊湊了一點。還是不夠,眼看買不成了,關鍵時刻經紀幫了大忙。原因是當時的市場很淡,經紀很想把房賣出,因此,願意千方百計幫我想辦法借錢。而且在他的推動下,銀行的條件也放寬了很多。那次,從本來十幾萬都買不起,發展到最後能買到30幾萬,真是奇跡。投資一年多,一下賺十萬。吃到甜頭,再接再厲,隨後又多買了幾套。在三年的時間裏,竟然賺了超過四十萬。連自己都不敢相信。

在加國,能借錢是很重要的,借得越多就越有信用。越有信用就能借得越多。最關鍵的還是第一次。有了開頭,後麵就比較好辦了。信用是逐步建立起來的。不管是打工的還是做生意的,主要是看(1)你有沒有長期的穩定收入(2)是不是按時償還各種費用和貸款。而你的存款有多少不重要,存款多不等於有信用。有錢,隻能說買汽車買房子等,你可以一次付清。但是不意味著能(向銀行)借到錢。

這幾年的經驗,讓我的感覺是,對於窮人來說,不想永遠打工,想進一步發展的話,就要盡量多資本積累一點資本,敢於借錢,同時,不要過於保守,要有一定的冒險精神(筆者不主張過於冒險,至少不能影響維持生計)。世界上沒有100%的事。投資也有可能失敗。誰都一樣。跌倒爬起來就是了,沒什麽大不了的。要是實在膽子太小,就不要去考慮難度大風險很高的股票一類。可以選一些低風險的投資。比如房地產、某些相對可靠一點互惠基金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