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
(2007-03-22 09:24:00)
下一個
安安最近好像突然開竅了一樣,會說很多話了。不光中文會說,英文也會說好多。比如“Look at me.”“Don't touch me!”“Are you OK?”“sit down,please!”“I want to go potty.”“Go outside to play.”等等等, 不勝枚舉。我們送她去幼兒園,從來沒教過她哪怕一點點簡單的英文,完全由她自己去捉摸去學。她一周五天每天九個小時在幼兒園,跟著老師和小朋友們,耳朵裏時時刻刻灌進嘰哩哇啦的英文詞句,學不會才怪!
比較起來,安安的英文進步好像要大一些。我算了一下,一周七天一百六十八小時,她有八十四個小時在睡覺,另外四十個小時在幼兒園跟小朋友們玩兒(幼兒園午睡一小時),剩下四十四個小時是清醒地跟我們家人在一起。而我們一家人在一起時說的全是中文(倫倫偶有例外),為什麽我們這講中文的四十四個小時,打不過安安在幼兒園接受英文的那四十個小時,以至於她的英文學得似乎比中文快呢?我想恐怕不是時間多少的問題,而是人數的問題。我們家這幾口人,當然打不過滿到處都是講英文的外人。不過四十四對四十,好歹有量上的“優勢”。我們堅持在家講中文,小孩子就不會一點兒中文都不會。我們要給孩子創造的就是一個自然的雙語環境。
我發現在自然的雙語環境裏長大的孩子,他/她大腦力裏的語言機製很自然地就是“雙軌製”。舉個例講,如果我問安安"What's your name?"她會回答我她的英文名字,而我若馬上問她:“你叫什麽名字?”她會說出她的中文名字。倫倫也是這樣。沒有人教過他們,他們自然地根據外在的語言環境決定自己怎樣張口,完全是下意識的。
我還發現這樣的小孩子是“兩條腿走路”,在認識事物的時候,同時使用兩種語言的思維方式。這讓他們具有一種表達上的優勢,在用一種語言表達不了想說的話的時候,他們能快速地轉換到用另一種語言表達。倫倫小時候,有一次跟我講到Kite,因為前言後語都是中文,加上他“K”音發不準,我一時沒聽清什麽是“開特”,問了幾遍,他也重複了幾遍。最後他不耐煩,喊了一聲:“就是風箏!”我這才明白。其他還有比如複述故事內容,描述一件事等等,或從中文轉英文,或從英文轉中文,不論哪種情況都能轉換自如。當然,很有可能的原因(或者結果?)是,無論哪種語言,這樣的孩子都不會掌握到極致表達得最好。
安安現在處於這種“雙軌製”的初級階段。好比我們中國現在也是處於兩種社會製度雙管齊下的試行階段一樣,問題難免,笑話百出。她會說“媽媽下樓吧,我餓了。”或者“媽媽上樓吧,我困了。”問她下樓用英文怎麽說,她說“go down”,估計她知道“down”是“向下”的意思,但不知道下樓應該是go downstairs。
有一天安安生拉硬扯哭鬧著要我起床,不停地喊“媽媽下床媽媽下床”。我逗她說,你要是告訴我英文怎麽說“下床”我就起來。她先說“get”,停頓了會兒,又接著說 “get down”,“下床”成了“趴下”(get down)。 她隻知道下床是“下”,而不知道要先坐起來才能下,否則就隻能是“滾下”床了。我也沒刻意去糾正她下床應該是get up而不是get down。,怕把她弄糊塗。隻是想,她這樣說,是不是我們常講的“直譯”呀?嗬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