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管製
(2010-06-11 04:11:56)
下一個
清朝的大學士
清朝的大學士官職是沿用明朝之製。清初在盛京(今沈陽)建都後,清太宗皇太極在天聰10年,改文館為內三院,即國史院、秘書院、弘文院,各置大學士一人,此為設立大學士之始。清朝入關後,順治15年改內三院為內閣,始有殿閣大學士。清初的大學士為五品,或以重臣兼領,或賜尚書、侍郎職銜以崇之。
乾隆13年,開始設三殿: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三閣:東閣、文淵閣、體仁閣。每殿閣設大學士一員,正一品,其班位次序不以殿閣為序。從此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大學士都是清朝廷內的重臣擔任,參與軍國要政,可謂位重權高,當時被稱作清朝的宰相。誰若當了武英殿、文華殿或文淵閣等殿閣的大學士,那叫“入閣拜相”。
到了清朝後期,可以說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後,中國麵臨內憂外患,戰事不斷,清朝廷內的軍機處軍機大臣們忙起來。慢慢地,清朝的軍國大事更依重軍機大臣,而大學士往往成了一種榮譽稱號。
總督:總督在清朝為正二品官員,凡加尚書銜者為從一品。按例,總督應由都察院左都禦史開列,以各部侍郎及各省巡撫升任。總督在清代都有兼銜,按雍正元年頒布的製度,凡總督授加尚書銜(兵部)者,例兼都察院右都禦史銜,凡不加尚書銜的總督,則俱加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禦史銜。加銜製度主要是為了使總督有節製兵權和監察權。乾隆十三年又規定,凡大學士兼管總督者(注意:不是兼任,而是兼管,大學士是正一品,加尚書的總督也不過從一品,因此是管總督,按現在的話說就是高配),仍帶原銜。總督亦有兼理其他職務者。在清代,凡不設巡撫的省份,由總督兼管巡撫事(又是一個“管”字),如直隸總督、四川總督等等;還有總督兼管鹽政兩江總督兼管兩淮鹽政,直隸總督兼管長蘆鹽政等。引外,有的總督還有特授的職務,如直隸總督於同治三年加欽差大臣、三口通商事務,授為北洋通商大臣,並統轄天津關稅、山東東海關、奉天牛莊關。
巡撫:巡撫與總督同為封疆大吏,其地位略次於總督。清製,巡撫為從二品官,凡加兵部侍郎銜者為正二品。事實上,清代巡撫兼兵部侍郎銜已成定製,因而幾乎全是正二品,稱之為“部院”。按清代官製,巡撫均開列具題請補,例由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都察院左副都禦史、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及各省布政使升任。巡撫例有兼銜。雍正元年定巡撫加銜製,由侍郎授者,定為兼兵部右侍郎(又是可以管兵權了)、都察院右副都禦史銜(還可以監察權);由學士、副都禦史及卿員、布政使等官升授者,俱加右副都禦史銜;由左僉都禦史或四品京堂、按察使等官升授者,俱加右僉都禦史銜。後來乾隆十四年又定,巡撫除由侍郎授者外,餘俱兼右副都禦史銜,是否加兵部侍郎銜,由皇帝決定。凡不設總督和提督的省份,巡撫多加提督軍務銜,以節製本省綠營,並兼理糧餉事務。
將軍:是駐防旗兵的最高長官,掌管駐防八旗訓練、器械、考核等事宜。清朝共設寧夏、江寧、杭州、荊州、廣州、福州、成都、西安、綏遠城、伊犁、盛京、吉林、黑龍江等13個將軍。將軍官階與加尚書銜的總督同為從一品(注意:是加了尚書銜的總督)。除東北、西北駐防將軍兼管地方軍政外,內地將軍除成都、廣州將軍有節製部分綠營兵丁之權外,其他隻管轄駐防八旗。但若將軍、總督會同奏事時,則由將軍領銜,說明雖然將軍總體上實權小於總督,但地位仍高於總督。
提督:清代初期,提督帶左右都督銜者為正一品,帶都督同知銜者為從一品,帶都督僉事署理都督事者為正二品。乾隆十八年俱省去這些兼銜,定提督為武職從一品官,比巡撫高一級,與加尚書銜的總督官秩相同,是各省綠營兵的最高統率,管理一省軍政,與督、撫並稱為“封疆大吏”。但實際上,提督不但受總督節製,還受巡撫節製。
尚書是人一品,侍郎是從二品。
巡撫與總督在職掌上劃分,一般是總督統管軍事,巡撫則總理民事。但在實際上,總督亦綜理民事,而巡撫亦有管理一省軍務之責,而且都有自己的直屬武裝力量(督標、撫標)。尤其是巡撫加提督銜,即節製全省軍隊。在不設或不駐總督的省份,由巡撫署考會題、校閱防剿、充武鄉試主考官,兼理軍民政務,與總督並無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同一品級的官職中,除文武不同外,還有地方官和京官的區別,這一點在文職官職上(特別是中層職務上)表現的尤為明顯。一般地方到中央要降兩級甚至三級,隻降一級或是不降的話就算是高升了。而且在清代,武職品級定的普遍偏高,如總兵為正二品(跟督撫都相差無幾),一個省少則二三人,多則六七人,而其實際管轄的範圍與道(道台為正四品)差不多,一般為幾個府州。不過話又說回來,武職品級偏高隻能說明在武職係統內的待遇,而其實際地位與待遇並不能與文職同品級的官員相比。
大學士都是正一品的,包括協辦在內。隻是在班位上有所區別,一般從高至低的順序是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體仁閣、東閣、協辦,通常的晉升次序是協辦—東閣—體仁閣—武英殿—文華殿—保和殿。大學士似乎比尚書這些官職來得穩定,當上大學士以後,除了晉升以外,除非犯錯誤被革職外,一般都是當到退休的。所以晉升大學士來得似乎不是那麽容易,因為除非前麵的人退休或死去或革職,後麵的人就升不上去。
至於太師、太傅、太保至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這些銜,由於清朝基本上不設太子(除康熙朝的廢太子胤礽外),因此,這些都成了加銜,以提高某些人的待遇。因為越往高的職位越是有限,所以必須以這些品級不低的虛銜來提高一些有突出功績或是在某些崗位上任勞任怨勤勤懇懇工作的人的待遇。
六部一院(理藩院)的尚書在級別上都是平級的,與大學士一樣,隻是在班位上有所區別。六部一院所涉及事務的繁簡和重要性不同,實權上自然會有所差別,因此在大家心中形成差別。一般以吏部為首,然後是兵、禮、刑、戶部,最後是工部,所以由工部尚書升任其它部尚書就被視為升官。而理藩院由於在清代的特殊地位,所有官缺都是八旗或蒙古王公擔任,因此不能與六部比較。
清朝不設宰相一職,因此入值軍機處被視同明代時的入閣,軍機大臣也成了大家心目中的宰相。軍機大臣的來源主要是從大學士、尚書、侍郎、王公大臣等人中選擇,但並不是所有的大學士、尚書、侍郎都能成為軍機大臣。軍機大臣也有滿、漢兩個領班,以滿領班軍機大臣為首。
最後再借用一下網上已發得濫的清代官員的品級:
正一品:
文職京官:太師、太傅、太保、殿閣大學士
文職外官:無
武職京官: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大臣
武職外官:無
從一品:
文職京官: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協辦大學士、各部院尚書、都察院左右督禦史
文職外官:無
武職京官: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內大臣
武職外官:將軍、都統、提督
正二品:
文職京官: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內務府總管
文職外官:各省總督
武職京官:左右翼前鋒營統領、八旗護軍統領、鑾儀使
武職外官:副都統、總兵
從二品
文職京官: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
文職外官:巡撫、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職京官:散佚大臣
武職外官:副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