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學城網友
wayofflying郎鹹平和宋鴻兵們的盲點就在於他們隻看到了經濟問題,隻看到了經濟危機,而沒有看到背後的政治危機和軍事危機。因為經濟是一切社會問題的核心....政治服從於經濟利益.....而軍事又是政治的延伸....完善產業鏈條以便增加利潤,其實就是要在全球範圍內改變財富對比.....對於中國這樣的舉動,西方不可能不作出相應的動作進行製止,這裏麵的動作恐怕更多地會是政治和軍事層麵上的.....
產業鏈條建設的問題不是什麽新問題,早在19世紀末,世界級的市場形成的時候,各國就一直對完善自身產業鏈條非常重視....(引用論據)所謂什麽產業鏈條6+1的問題其實可以簡化為2+1的問題,“1”就是製造,而“2”就是“原材料產地”和“工業品傾銷市場”。
中央不見得沒有注意到產業鏈條的建設問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已經數次重點講到產業鏈條建設的重要性...(引述論據)
但是產業鏈條的核心問題,其實就在於對上遊原材料產地和下遊產品傾銷市場的控製,這個問題本身根本不是僅僅依靠經濟手段就能解決的,不然的話兩次世界大戰就不會爆發.....(引述世界大戰的曆史起因)...
因此要徹底解決產業鏈條的問題,恐怕主要入手點並不在於經濟層麵,而在於政治甚至幹脆就是軍事層麵.....其中建立一支強大的全球投送力量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全球主要的能源和原材料產地都在亞非拉...而要建立一支強大的全球投送力量就必須先進行郎鹹平所一直嘲笑和非議的單純的產業升級...(引述論據)這不僅僅是出於對經濟發展模式的考慮,更是出於戰爭準備的需要。因為這是獲取強大先進的戰爭機器的前提... 在沒有做好這些準備之前,一切對所謂產業鏈條問題地解決辦法都是隔靴撓癢.....
目前中國對產業鏈條中原材料和產品銷售環節之外的部分的調整,至多算得上是微調,因為不論你把利潤分配的份額朝著自己有利的方向怎麽調,華爾街總是可以通過抬高原材料和能源價格以及對你的產品征收高額傾銷稅等手段再調回來,隻要美國還控製著世界主要的能源、原材料產地以及海上航線。而掌握產業升級、掌握產品設計、改善物流等等郎鹹平提到的鏈條環節對經濟危機的緩解能力是很有限的,效力頂多持續8~9年的時間,8~9年後所有的矛盾最終還是會集中指向最根本的因素——原材料產地和工業產品傾銷地以及海上航線,結局必然是一場超限戰,而且其爆發是不為人的意誌所轉移的。就像毛澤東所說:好比凹凸鏡,向著炎炎烈日,百倍千倍的光度聚合到一點上,白熱化了、冒煙了,不能不燃燒了!(回顧一下1930年的世界經濟形勢,再回顧一下二戰爆發的時間表,就可以明白我的說法不全是信口雌黃)
中央知道中國還沒有做好迎接超限戰的準備,所以幹脆不提控製原材料市場和工業產品傾銷地的事情.....而並非是隻有郎鹹平看到了,中央沒看到....
相似的思想我已經在《中國複興的難關尚未真正到來》一文中表達過了。
===================================================================
中國崛起的難關尚未到來
中華複興的實質是要取得平等分享世界資源權利。比如說排碳,美國人均排多少碳,中國人均就要排多少,美國要人均消費多少石油,中國人均就要消費多少石油,類推到所有其他資源。西方總是反對中國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是因為目前西方以15%的人口消耗著世界75%的資源和利潤。中國要保持像目前這樣遠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的發展速度,解決之道隻有兩個,讓西方人人均消費人降下來,否則中國人就升上去。而如果中國人均跟西方一樣,那麽就意味著西方必須從目前的資源份額和利潤蛋糕裏麵拿出一多半來給中國。不管西方不願意降下來, 還是阻止中國升上去, 這就阻止賦予中國平等的權利. 中國人就是要平等權利,這種要求是客觀的和剛性的,不會因為僅僅是西方簡單的拒絕就停止,而西方的拒絕也是堅決的,最終所有人都要為此付出足夠的代價。
參照一戰、二戰、冷戰的曆史,這個平等權利的獲得不可能是單憑“和平發展”就能做到的。因為無論對於哪個民族而言,推進和維護自身的能源、利潤和原材料消費份額都是有廣泛的民意基礎的內在要求,不是冷靜和理性就可以阻止的。
十六大指出:“本世紀頭20年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為實現生產力發展的跨越提供了可能...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為中國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良好的體製保障。”
總之一句話,這段時間是中國快速完成產業升級,建立技術創新製度,實現科技經濟文化等方麵趕上發達國家水平的“重要關口”。“關口”二字的言外之意,似乎是說隻要順利渡過了這個機遇期,解決其他的困難都會水到渠成。
真的麽?
產業升級、建立技術創新製度,科技經濟文化水平趕上發達國家這一工作不是最困難的。這是中國內部的事情,中國共產黨自己把製度理順了,外人無法插手,中國的發展態勢自然有保證。
完成這個工作,隻能說是實現了現代化,算不上是真正複興。現代化對於複興來說是必要的物質基礎,但是並不等於後者。複興更重要的一麵是掌握國際規則製定權,包括所有國際貿易中商品的定價權。之所以必須包括定價權,是因為定價權決定了國際財富分配,具體點說就是決定了能源、原材料和利潤的分配,同時還決定了金融主導權甚至國際輿論的主導權。如果一個國家隻實現了現代化,而沒有國際規則製定權,那麽複興所取得的成果就沒有製度保證,也不可能保持,隨時可能被真正的國際規則掌握者所攫取。中東、拉美、日本、東南亞的很多國家都提供了現實的例子。反過來說,隻有掌握了國際定價權,才能掌握資源和利潤流向,從而為人民生活的提高奠定基礎。縱觀真正的世界大國,譬如西班牙、英國、美國等等,可以認識到:隻有掌握了國際規則製定權以後的複興,才是真正的穩定持久的複興,才是真正的複興。
如果中國以為僅僅靠單純追求成為發達國家就能實現崛起的話,那麽10年後中國將發現自己麵臨跟今天的日本、俄羅斯、沙特和巴西等國相似的困境,即發達了但是沒有崛起,富強了但是仍然遭受國際秩序的盤剝,甚至越富強遭受的各方麵的(能源、金融)盤剝越嚴重。這是因為舊的秩序是西方列強通過二戰和冷戰建立的,這個秩序建立在對全球能源和原材料及其運輸航線的牢固控製的基礎之上,是被以英美為核心的西方主導並且為西方服務的,其他的國家民族都是西方主宰的對象。
西方為了維持住自己的生活水平,減少後起國家對目前這種大大有利於他們的分配格局的衝擊,必然要動用當今的國際秩序強製性的壓製別國的發展,把別國辛辛苦苦努力賺到的利潤再重新榨取回去,防止資源和利潤分配份額向有利於其他國家的方向滑移。
壓榨的手段就是以美元為基礎的各種期貨結算,包括石油、礦石、天然氣和其他各種能源原材料等,和商品的定價,包括所有工業製成品。被壓榨的具體表現就是中國會發現自己求購的商品一律價格奇貴,出售的產品一律價格極低,哪怕是高端工業製成品也是如此。而中國為了掌握原材料和能源產地的種種努力總會遭到看不見的勢力的強力幹預而不能生效,同時,中國會遭受一波又一波的寡頭勢力來自安全層麵、金融層麵、國際標準層麵、國際製度層麵的種種衝擊,沒完沒了,沒有任何安全保證。(這樣的衝擊其實現在已經開始了,7.5事件、08年的房地產和股市,大飛機的適航證還有碳排放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另外,西方的文化影視娛樂會充斥如何擊敗後起國家的故事。
這個秩序不改變,中國就無法掌握商品定價權,掌握不了金融主導權,掌握不了利潤走向,自然也就掌握不了發展權,其他的所謂文化主導權更是無從談起。中國隻能作為超級打工仔的身份,跟日本東南亞一樣經曆“失落的XX年”,然後最終被其他的後起的發展中國家取代,永遠成不了全球的老板。
這樣的秩序顯然已經無法通過經濟和政治手段來解決,政治的延伸是軍事,當國家集團之間的利益衝突在政治層麵上無法緩和的時候,必然通過戰爭來解決。一旦中國跟西方國家發生衝突,關鍵時刻,西方國家之間由於彼此製度、人種和信仰上的相似性,以及即存的製度(北大西洋公約)的有效性,可以迅速團結起來組成軍事集團一致對付中國。由於中國自身掌握的資源的有限性,在海外也沒有軍事基地,中國未必能對付得了整個西方。這就是亨廷頓宣揚“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的原因,也是很多西方人宣稱“中國類似於二戰後的德國,正走上納粹道路”的原因,還是中國國內的親美派總是居高臨下的警告中國人“搞民族主義是玩火自焚”的原因。
也許有人會說,以上言論充斥冷戰思想,現在全球都搞市場經濟,意識形態之爭已經過時。
麵對以上言論,我倒要反問這麽幾個問題:
1,民族國家之間的大規模衝突,包括冷戰、一戰和二戰,真的都是因為意識形態引發的麽?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英德衝突中,英國和德國意識形態的不同在哪裏?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和蘇聯結為盟友,他們的意識形態難道彼此相同?
2,意識形態趨同了,真的就可以消滅冷戰,甚至徹底消滅戰爭麽?
二戰前的曆史告訴我們,一戰和二戰的爆發原因根本與意識形態無關。冷戰後的20
年曆史更是告訴我們,冷戰從來沒有結束,戰爭時刻都在進行。盡管劃分陣營的方式可
以多種多樣,譬如宗教信仰(十字軍東征)、意識形態(冷戰)、人種(殖民戰爭)等
等,但是陣營的劃分是一定會出現的。根本原因就是全球資源和利潤(尤其是利潤)的
絕對有限性與人類需求增長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
15年後,中國的產業升級將基本完成,僅僅依靠提高技術能力,提高產品品質,改善服務來增加利潤還有完善產業鏈條的做法到那個時候將基本上不再奏效。財富分配將集中反映在對原材料、能源和商品定價權的掌握上,而全球資源和利潤的分配,將不再是經濟問題,而是全球的規則指定權,標準指定權,商品定價權這樣的依靠政治軍事手段才能解決的問題,是國家集團對抗的問題。到那個時候,中國崛起的難關才會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