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徹底破解李自成政權迅速崩潰之曆史之謎(老軍士)

(2009-02-03 08:20:39) 下一個

出於對農民起義、農民革命的同情,以往國內對李自成大順軍攻入北京一個月後在山海關一戰失利便迅速崩潰持非常惋惜的態度。對於李自成失敗的原因往往歸結為進城後驕傲自滿,脫離群眾,腐化墮落。而認為李自成起義是犯上作亂的封建衛道士們則大罵李自成軍隊是賊寇,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天誅地滅。一些無聊文人則對吳三桂和陳圓圓的故事津津樂道,把李自成的失敗簡單歸結為劉宗敏霸占陳圓圓,吳三桂為紅顏一怒而投清。

近年,網上又有文章說李自成迅速敗亡是因為鼠疫等等。

其實,如果我們把李自成大順政權的失敗放到明末那個改朝換代的大環境中去看,就會對其失敗得出一個更為貼切的認識。一位偉人說的好:我們不但要善於打碎一個舊世界,我們還要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李自成迅速失敗的關鍵就在於:他還沒有為建設一個新世界做好準備,就匆忙打碎了舊世界。

一.明朝的覆滅是曆史的必然

明朝是我國曆史上諸多封建王朝之一,它的曆程與其它朝代一樣,有興起、有守成、有衰敗,最終擺脫不了覆滅的命運。明朝不可能象某些人希望的那樣,千年王八萬年龜似的永遠活下去,然後自己發展出資本主義來,實行工業革命,由朱皇帝宣布君主立憲,引領世界新潮流。

明王朝末期,各種腐朽勢力已經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整個國家體製潰爛,靠王朝本身的機製、力量已經不可能正常調解社會各種矛盾。大量土地兼並到統治階層、地主豪強手中,數量極其巨大的破產農民生活在死亡邊緣。整個王朝已經處於一種無序崩潰的邊緣。任何一個偶發事件都可能導致總崩潰的爆發。至於導致崩潰的是農民起義還是北方少數民族南下,或兩者兼有之則帶有曆史偶然性。

二.三支造反的政治軍事集團

1.滿清政權

明朝末年,首先向明政權造反發難的不是農民起義,而是明朝東北地區的建州女真部落首領努爾哈赤。

明萬曆11年(1583年)5月,努爾哈赤以祖父和父親遺下的甲胄十三副和部眾三十人,“圖侖興兵”,開始了其長達三十多年的統一東北女真各部的戰爭。明萬曆44年,1616年正月初一,努爾哈赤和八旗諸貝勒大臣舉行儀式,尊努爾哈赤為可汗,建立金政權(為與宋朝時的金國區別,史稱“後金”)。1618年他以“七大恨”祭天,起兵伐明。努爾哈赤死後,其子皇太極繼位,1635年改族名為滿洲(簡稱滿族),次年改國號為“清”。

1644年,經努爾哈赤、皇太極幾十年的努力,滿清政權已掃清明朝在遼東除寧遠之外的所有軍事據點,直逼山海關。滿清通過軍事、安撫、聯姻手段收伏漠南蒙古諸部,建立了除滿洲八旗之外的蒙古八旗。通過招降納叛,建立了以操控火器為主的漢軍八旗,收降了一批明朝文臣武將。又通過軍事進剿,迫使向明朝稱臣納貢的朝鮮政權臣服於清。

2.李自成大順政權、張獻忠大西政權

明天啟年間,16273月,陝西白水農民王二率幾百人攻入澄城縣,揭開了席卷西北中原的明末農民大起義的序幕。其後,各路農民起義軍在西北紛紛揭竿而起。

明政權投入大量軍力、財力以軍事鎮壓和政治招撫並用的手段打擊分化各路義軍,早期的農民起義軍有的被招撫(如劉國能),有的被鎮壓(如高迎祥),到1638年底,起義陷入低潮。隻有李自成率殘部在商洛山堅持反明。

1639年中期,接受明政權招撫的張獻忠、羅汝才重新起兵反明。李自成也率輕騎突入河南,重新打起闖王大旗。又經過數年與明軍激烈戰鬥和起義軍內部分分合合、優勝劣汰,各路造反義軍最終匯聚在李自成、張獻忠兩人麾下,其中以李自成的力量最為強大。

16433月,李自成在襄陽建立政權,稱新順王。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國,國號大順。

1644年初,張獻忠率軍由荊州入四川。同年10月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

三.襄陽決策,李自成敗亡的根源

1641年後,羅汝才、革左五營等幾支主要的農民起義軍先後歸附李自成。李自成軍在河南先後與明軍主力進行了五大戰役和三次圍攻開封的作戰,殲滅了明政權在北方的絕大部分主力部隊,聲威大振。勢力也得到了很大發展。成為眾望所歸的推翻明朝的核心力量。

1642年底,李自成再次擊敗明悍將左良玉,占領襄樊。隨後便在襄陽著手建立自己的各級政權。

1643年夏,李自成在襄陽召集將領們研究下一步的作戰行動。會上有三種意見:

1 先攻河北,直取北京;

2 東取南京,截斷糧道,圍困明朝政府;

3 顧君恩的建議:先取關中,以此為根據地,建立政權,補充兵力,然後進擊山西,再取北京。

李自成采納了君恩的主張。這就是著名的襄陽決策。

這個決策是導致後來李自成迅速敗亡的根源。

當時,經過中原大戰,明朝在北方已沒有能夠直接威脅李自成的軍事力量,根本無力對李自成采取任何軍事“進剿”行動。所以,李自成得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自己能夠掌握主動的發展壯大時期。李自成應該充分利用這個機會建立新政,鞏固政權,整頓軍隊,積蓄力量,讓民眾修養生息,得到新政的實惠,同時壓縮明朝的生存空間。而當時能夠使李自成達到上述目標的地方隻有以南京為中心的江南地區。

在明代,江南是魚米之鄉,明朝政府的糧源、財源之地。而且是明末農民起義風暴沒有波及到的地方,沒有受到戰亂破壞,正是李自成政權修養生息的最好去處。李自成占領南京,還可截斷明政府北方各省的糧道,使明朝政府陷入困境。

取南京,將殘破的北方各省留給明朝政府,又使明朝政府處於與滿清作戰的第一線,使其內外交困,不能自拔。而李自成則處於進可奪取全國政權,退可割據自保的兩全地位。

當然,取南京也有不足,那就是不能馬上推翻明朝政權,要晚幾年當皇帝。

君恩提出的、李自成采納的襄陽決策包含兩方麵內容:其一,李自成政權將以關中為根據地,在西安建都;其二,在關中補充兵力後,由山西進兵北京,推翻明朝。

這個決策有三個致命缺陷:

1.當時,河南由於災荒連年和李自成與官軍的數次大戰,已經殘破不堪,無力供養龐大的軍隊、政權機構和戰爭支出。陝西除關中平原外,氣候寒冷,土地貧瘠,天災不斷,是明末農民大起義的發源地,而且自唐末以後,就再也不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這裏建都作為根據地根本不適宜。

2.這個決策根本就沒有考慮花時間和精力去建立鞏固的根據地。李自成在164210月,於河南郟縣擊敗孫傳庭,取得郟城戰役勝利後,由於河南殘破,養不起軍隊,便率軍南下湖廣,年底占領襄樊。在襄樊才駐幾個月,便又要移師河南,挺進關中,北進山西,直下北京。這還是沒有擺脫流寇的傳統,中央政權隨著軍隊到處跑。

3.這個決策根本沒有考慮滿清政權的問題。拿下北京後,李自成大軍便處於與滿清對峙的第一線了。明朝沒有軍隊能威脅你李自成,滿洲八旗可不是吃素的。但襄陽決策根本就沒有考慮到與滿清軍隊作戰的問題。

襄陽決策歸根結底是中國農民那種故土難離、衣錦還鄉的傳統思想的反映,也是封建社會政治人物登基坐龍椅、過皇帝癮的傳統思維的反映。

當時,李自成由於已經打垮了明朝北方的大部分精銳部隊,所以對以左良玉為首的明朝殘餘軍事力量根本沒放在眼裏(左良玉多次敗在他手下),認為隻要打下北京,明朝的其它地區都可以通過傳檄而定方法解決。

由於李自成軍隊長期在內地與明朝官軍作戰,對滿清政權及其野心不甚了解,對於八旗軍的戰鬥力也沒有切身體驗,所以,當時忽略了滿洲八旗的威脅,雖然情有可原,但確是一個重大缺憾。

從襄陽決策可以看出,李自成不是帝王之才,輔佐他的智囊團隊也沒有蕭何、張良、劉伯溫那樣的人物。

比起李自成,張獻忠就更差一個層次了,他最多就是個割據稱王的料。

四.李自成打下北京,推翻明朝

16439月,李自成在河南汝州打敗明朝兵部尚書孫傳庭的軍隊。10月初,李自成破潼關,擊斃孫傳庭。1011,占領西安。隨即,李自成分兵三路,很快就占領了陝西、甘肅、青海的廣大地區。

1644年春節,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宣布建國,改西安為西京,國號大順,年號永昌。

緊接著,在16442月,李自成率大軍渡黃河進入山西。大順軍兵分兩路,李自成率軍經大同、宣化向北京進發,劉宗敏率軍經固關、真定、保定北上。李自成一路勢如破竹,隻在寧武關遭遇頑強抵抗,但很快被大順軍擊敗。315,李自成破居庸關,17日,與劉宗敏會師北京城下。

317,大順軍開始向北京城發起進攻。至18日夜,攻破內城。19日淩晨,明崇禎皇帝在景山上吊自殺,明朝統治宣告結束。

1644319中午,李自成率軍由德勝門進入北京,入紫禁城。

五.滿清政權向關內進軍

李自成攻破北京後,滿清統治者立刻感覺到這是一個天賜良機,當時皇太極已死,由其幼子福臨繼位,其弟多爾袞攝政。多爾袞立即集結軍隊,迅速向關內進發。

滿清政權早已看透明朝腐朽沒落,必然滅亡,早有入主中原之意。隻不過他們原先隻想恢複原金國統治區域就行了,並沒有打算統一全中國。為了實現入主中原的野心,清統治者做了許多準備工作。

鬆山之戰,明薊遼總督洪承疇戰敗被俘,絕食以求速死。皇太極為了收降洪承疇做了大量的工作,甚至讓他最寵愛的福晉博爾濟吉特氏(即孝莊皇太後)前去勸說洪承疇。洪承疇投降後,皇太極對他恩禮有加。許多滿洲貴族對此很不理解,皇太極解釋說,我們進入中原,就象一個人在黑夜裏走路,根本辨不清方向。洪承疇就是一個給我們照路的燈籠。

明朝悍將祖大壽,一直與滿清為敵,對滿清多次降而複叛。鬆山之戰,明軍全線戰敗,祖大壽再次投降,皇太極為了籠絡明朝遼東地方實力派,對祖大壽依然十分寬待,祖大壽感恩,再沒有複叛。滿清還通過他與鎮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聯係(祖大壽是吳三桂的舅舅)。

皇太極還曾親自致書吳三桂勸其歸順滿清。

洪承疇與李自成打過仗,了解其情況。滿清統治者在洪承疇等人的幫助下,正一步步向其既定目標邁進,而李自成對此卻渾然不知。

六.李自成政權進京後的作為

進入北京後,李自成及其部下??其它地方可以傳檄而定。許多人開始忘乎所以。

劉宗敏等人已經開始了花天酒地的生活。牛金星則八抬大轎遍訪同鄉,大宴賓朋,儼然太平宰相模樣。

按照既定政策,大順政權對明朝官吏富戶,按其等級規定銀兩數目,勒令其輸銀助餉。違者施以重刑。李自成在北京還成立了一個專門負責此事的機構,由劉宗敏負責追贓助餉。前後共得銀七千萬兩。

根據一些史學家的研究,李自成當時並不打算在北京建都,而是依然按照襄陽決策在西安建都。李自成攻入北京主要是為了推翻明朝統治,為其稱帝掃清道路。另外也是為了籌集更多的銀餉,以供西安建都之用(陝西太窮)。

所以,李自成集團在北京的所做所為可以用八個字來形容:誌得意滿、不思進取!

由於李自成集團上上下下對形勢的錯誤判斷,使他們對滿清八旗這個正在向他們日益靠近的威脅渾然不知。當然,也就沒有采取任何措施去加以防範。

不但沒有防範,由於李自成、劉宗敏的荒唐,還幫助滿清打開了入關的門戶――山海關。

七.吳三桂、陳圓圓、山海關

在李自成向北京進軍時,明崇禎皇帝命令駐守寧遠、山海關的總兵官吳三桂率軍勤王。吳三桂放棄了寧遠,但一直到李自成攻破北京,他也沒有率大軍離開山海關。

吳三桂手中掌握著明朝碩果僅存的一支戰鬥力較強的軍隊,約5萬人。

由於在與明軍的長期作戰中,死在李自成手下的明朝總督、巡撫、總兵許許多多,被殲滅的明朝軍隊不計其數,這其中也包括1635年在真寧被殲滅的由總兵曹文詔率領的關寧鐵騎,所以,李自成、劉宗敏等人對吳三桂等明朝殘餘的軍事力量並未放在眼裏。所以,進京後,李自成並未把解決吳三桂問題放在頭等位置。

但是,李自成對吳三桂也不是什麽工作都沒做,他派明朝降將唐通前去勸降,還讓在北京的吳三桂父親吳襄寫信勸說,許以高官厚祿,讓吳三桂率軍歸順。

吳三桂很快同意投靠李自成,他把山海關交給換防的唐通,率領自己的部屬前往北京朝見新君。但是,326,吳軍行至河北玉田,意外的事情發生了。從北京傳來消息,吳三桂的愛妾、名妓陳圓圓被劉宗敏霸占,劉宗敏還將他父親吳襄拘捕追餉。

聽到這個消息,吳三桂立即停止進京行動。陳圓圓被霸占給了他兩個明確信息(當然都與愛情無關):

1.李自成等人絕非順應天命的新君,成不了大事。

2.他吳三桂在李自成心目中根本沒有地位。

崇禎帝已死,大明已亡,當此改朝換代之際,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適,吳三桂在李自成、劉宗敏的幫助下,完成了他人生中這一次艱難的選擇,這次選擇改變了他的命運,也改變了中國曆史。

吳三桂立即率軍回師山海關,擊敗了換防的唐通軍,重新占領了山海關。吳三桂決定投靠滿清,派人去向滿清求援。

八.山海關之戰

得到吳三桂反叛的消息,413日晨,李自成、劉宗敏親率10萬大軍向山海關進發平叛。但由於己方有錯在先,李自成仍想招降吳三桂。吳三桂一麵假意與李自成談判,拖延時日,以便做好戰鬥部署,一麵派人催促滿清速發援兵。

清軍原先準備從薊縣、密雲破邊牆入關,接到吳三桂的求援後,立即改變行軍路線,改向山海關急進。

李自成由於中了吳三桂的緩兵之計,行軍拖延了時日,420才抵達山海關。此時,吳三桂已做好戰鬥部署。421日上午,山海關戰役開始。經一晝夜激戰,至22日上午,吳三桂軍已招架不住。吳三桂見情況危急,親自帶領部分兵馬和當地鄉紳衝出關門(大順軍已包圍山海關),請清軍立即參戰。多爾袞統率的清軍此時已在一片石打敗了唐通的圍關部隊,進至離關城僅二裏的威遠台觀戰。吳三桂領親信等到多爾袞麵前稱臣迎降,多爾袞讓吳三桂立即回關準備接應,同時下令清軍從南水門、北水門、關中門三路進關。

清兵進關後,借大風揚塵從容布陣,隨多爾袞一聲令下,清軍呼嘯出擊,萬馬奔騰,飛矢如雨。大順軍雖拚死抵抗,但強弱易形,兵員同吳三桂軍已鏖戰一晝夜,麵對以逸待勞的清軍很快就被擊敗,陣容大亂,劉宗敏負傷。李自成立馬小崗阜上見敗局已定,下令急速撤退。大順軍戰死及自相踐踏而死者數萬人。退至永平府時,李自成將吳襄處斬。26日,回到北京,又殺吳三桂家屬三十四口。而吳三桂卻在山海關戰役剛剛結束就率領關遼軍民剃發降清,由多爾袞封為平西王。

山海關之戰,大順軍參戰兵馬大約近十萬人(也有說是6萬);吳三桂的關、遼兵合計約為五萬;多爾袞所統滿、蒙、漢軍隊大約為七八萬人。自然,在三支軍隊中清軍戰鬥力最強;吳三桂部是原明朝官軍中的精銳;大順軍是自1641年迅速擴展起來的隊伍,大部分兵員素質不如清方,但是,他們是一股新興勢力,紀律嚴明,富於朝氣,不像明朝官軍那樣腐敗。集結在北京地區的大順軍擊破吳三桂部明軍是綽綽有餘的。而介於順、清之間的吳三桂部則具有舉足輕重之勢:降順則李自成的兵力約為來犯之清兵一倍,而且山海關要隘不致拱手讓敵,即便在同清軍作戰中局部失利,大順政權可征調的增援兵力較清方要大得多;吳三桂叛投清方,雙方兵力對比和態勢就顛倒過來,清、吳聯軍在數量上也占了優勢。由於大順政權在政治、軍事上的一係列失策,導致其在山海關戰役失敗。

九.李自成政權的瓦解

山海關戰役是明清之際直接影響全國局勢發展的一場關鍵性戰役,對於推翻明朝後究竟是由大順朝廷還是大清朝廷統治全國關係重大。戰役的結果是清勝順敗,李自成等大順軍領導人目光短淺,戰略和策略上犯了一係列重大錯誤,最終自釀苦酒。

山海關戰役的意義在於:1、大順政權即將退出曆史舞台;2、滿清統治者夢寐以求的入主中原邁出了關鍵的一步;3、以吳三桂為首在漢族官紳中迅速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擁清力量。

由於在山海關戰敗的大順軍是李自成統率進京的全部精銳部隊,李自成匆忙之間已不可能組織起對吳三桂和滿清進一步進攻的有效抵抗,430,李自成率殘部撤出北京。很快北京、河北、山東等地易手。

這時,李自成沒有一個鞏固的根據地的惡果顯現出來了。傳檄而定的基礎是你必須有一支不可戰勝的軍事力量,別人都打不過你。現在,你被打敗了,潰逃了,你坐不了天下了,對不起,我就沒必要擁護你了。於是,各地紛紛反叛、獨立。李自成政權頃刻間土崩瓦解,李自成退到關中,依然沒有擋住滿清和吳三桂的軍事進攻,此時,大順政權事實上已經又變成了到處流竄的流寇。

16454月下旬,李自成在湖北九宮山遭遇當地民團襲擊,被殺(也有說,李自成出家當了和尚)。李自成政權至此退出曆史舞台。

十.李自成的失敗並不是由於腐化墮落

李自成大軍進京後,雖也有部分將領花天酒地,但短短二十多天,李自成大軍就已經腐化得不能作戰了,這是不可能的。所以,說李自成敗於腐化是把問題簡單化了。

李自成推翻明朝後迅速失敗,具體原因可以有千條萬條,但根本原因隻有一條:李自成不是帝王之才,沒有得天下的本事。他不是朱元璋,不是劉邦,更不是李世民。他在政權建設,軍隊建設,建國方略方麵根本就沒有什麽能拿的上台麵的東西。輔佐他的牛金星、宋獻策之流更是不入流的政客。在軍隊將領方麵,也沒有象李靖、李世績、徐達、常遇春那樣的帥才。所以,李自成得不了天下,最多能象五代的朱溫、李克用那樣,成為割據一方的地方勢力。

李自成失敗得太快太慘,令人歎息!但他的迅速敗亡和滿清迅速擊敗各地割據勢力統一中國,也使明朝滅亡後中國沒有再發生兩晉南北朝那樣的幾百年戰亂,或漢末三國、唐末五代十國百年的戰亂,也沒有再來一次宋、金、西夏分疆裂土式的割據共處。否則,現在的中國有多大的疆域都是個疑問!

從這點來看,李自成的迅速敗亡也未嚐不是好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