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2009,中國何以依然一枝獨秀?

(2009-01-01 11:35:14) 下一個
2008年,中國與世界同此冷熱。全球化的威力意外的通過美國金融危機得到了再一次的驗證。告別多事之秋的2008,中國是否會迎來浴火重生的2009?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向來被世界冠以“一枝獨秀”的美譽。而這一點不僅僅體現在經濟高增長期間,甚至在全球經濟危機下也是如此。據法國權威雜誌《財經》預測,2009年,傳統G7中,美國、英國、德國、日本、法國、意大利全是負增長,隻有加拿大將是正的0.7%。而中國則將達到8.5%!原因就在於中國的獨特體製和發展階段。

中國在開放的三十年間,無論西方施加多大壓力,一直對金融開放持謹慎態度。從而避免了三次來自國外的危機直接衝擊:八十年代的拉美經濟危機、九十年代的東南亞經濟危機以及現在的全球經濟危機。再度上演了金融不開放反而救了資本市場的吊詭一幕。不僅如此,幾乎每次都成為抵抗危機的重要支柱,做出超越自己國力的貢獻。

其次,由於中國龐大的人口壓力和現行發展階段尚處於工業化中期,中國目前仍然是以實體產業為主的經濟格局。這和西方已經以服務業、金融業為主的第三產業虛擬經濟占主導大相迥異。無論第三產業多麽重要,都是建立在實體產業的基礎之上的。沒有了實體經濟,第三產業也就是緣木求魚了。至於第三產業的瘋狂炒作:樓市、股市、匯市、債券則更是自取毀滅。這也是經濟危機首先發生在西方並重創西方而且複蘇緩慢的重要原因。而危機爆發後,美國的救市資金大多用於肇事和興風作浪的房地產業、投資銀行、保險業,在近萬億的資金中,麵臨破產困境的三大汽車公司—--解決數百萬就業和拉動龐大產業鏈包括鋼鐵、設計、零組件,二手車、汽油、銷售及維修,還有汽車貸款、保險等等--僅獲得區區一百多億。而中國的絕大部分資金則投入到基礎設施等實體經濟上。

第三,與西方國家大多不重儲蓄、甚至借貸消費寅吃卯糧花明天的錢不同,中國一向是量入為出甚至花昨天的錢。因此,當危機來臨之時,西方即使有救市之心,卻也捉襟見肘,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美國僅僅七千億美元的救市方案還得需要臨時發行國債籌措。不過三億人口的美國負債居然高達十一萬億美元!人均三萬六千多美元,而美國人均年收入也不過三萬六千多美元!如果不是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美國也早已破產。現在美國五十個州中有四十四個州由於金融危機而陷入赤字困局,需出售公路和公園等資產來應對。而中國空前規模的四萬億人民幣拉動經濟之舉,與西方相比簡直是閑庭信步,而地方上配套資金更一舉超過十萬億元人民幣。這和美國地方經濟、地方銀行也需要聯邦政府救助形成鮮明對比。而這個差異也鮮明體現在生活於西方的華人中間:經濟危機中由於破產而被掃地出門的群體中幾乎沒有華人。而且從另一個角度講,中國拉動內需更是有著巨大的空間。此外,此次經濟危機的到來,使得全球範圍內包括石油在內的自然資源價格一落千丈。這對於擁有世界第一外匯儲備、正處於高速工業化階段、對世界自然資源有著巨額需求的中國來說,成為逢低吸納的絕佳機會。而且這個時候,不僅產油國會心懷感激,西方也無話可說,無法再給中國扣上“能源威脅論”的帽子。目前,中國石油儲備已經開始提速,國內最大的戰略石油儲備庫新疆鄯善開始注入來自哈薩克斯坦的原油。這不僅保證未來的中國能源安全,也大大降低了今後的經濟增長成本。這種對戰略性資源的投資,也是在金融海嘯下善用外匯儲備的表現。

第四,中國一方麵有著龐大和廉價的勞動力,另一方麵,基礎設施尚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四萬億人民幣投資中,兩萬億是鐵路建設。從而為中國采取類似於當年羅斯福“新政”提供了前提條件。可以說與西方無錢消費(明天的錢都已用盡)、無處消費(政府無處投資、百姓早已飽和)相對,中國想不一枝獨秀都難。2008年臨近年終,一位中國遊客在巴黎機場僅僅是購買了近五萬歐元的法國葡萄酒,居然成為法國媒體熱炒的新聞,法國消費力之弱可見一斑----畢竟五萬歐元在法國和五萬人民幣在中國的購買力相差無幾,中國的媒體可否會炒作一個一次消費五萬元人民幣的新聞?

第五,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的發展模式一向是“危機來臨----改革力度加大----迅速擺脫危機影響”。用中共的話講是一向具有變壞事為好事的能力。西方經濟危機發展至今,中國政府已推出多項突破性的改革措施。10月21日,《農業銀行股份製改革實施總體方案》在國務院獲得原則通過,從而使中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整體改革步入收官之戰。此後,中國政府決定在全國範圍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拉開了這項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稅項的改革大幕。步入12月,國務院決定出台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方案,讓這項研究了十五年之久的改革得以實施。可以說,中國的改革步伐明顯加快。曾經形成的阻力在經濟危機麵前不複存在。而在2009年,中國政府新的突破性改革措施也將接次出台,如關係國計民生、有助拉動內需的新醫改方案、個稅起征點提高方案、大規模提高居民收入的方案等,而對於民營企業“非禁即入”的原則也到了徹底落實的時候了,這一係列重大變革舉措,將把中國的經濟發展提升到一個新的階段,中國經濟也將走向出口、投資和消費三駕馬車拉動的發展格局。

最後,在這次經濟危機中,中國另一個意外收獲是金融話語權。西方一向把自己的模式作為榜樣向全球包括中國推銷甚至強迫采用。然而,堅持金融主權不讓步的中國卻保持了金融業的穩定和健康發展,一向自詡十分強大的西方銀行業卻接而連三的倒下了。這在危機過後重整的世界裏,中國模式的正當性、合理性大大增強。此外,中國在危機中取代日本成為美國最大的債權國,為美國乃至全球經濟的複蘇做出了巨大貢獻,在講究實力的當今世界上,中國的份量和話語權也自然隨之水漲船高。

當然,關於中國的經濟前景,西方也有其他的看法。比如美國部分學者就認為,中國經濟的複蘇要晚於西方。因為中國對於出口過於依賴。而西方複蘇後再轉換成消費能力,再體現到進口方麵,至少需要半年的時間。事實如何,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