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裸奔的法蘭西

(2008-04-14 04:43:19) 下一個
記得好像是在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裏有這樣一段話:打群架的時候,雙方參加的人數越多,場麵越大,這架就越大不起來。這句顛撲不破的真理在今天的奧運聖火傳遞洛杉磯站又應驗了一把。

聖火傳遞在倫敦站,特別是在巴黎站遭遇到的波折使得舊金山從兩天前就籠罩在一片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氛當中。媒體的惡意炒作使許多人相信在舊金山將出現一場惡鬥,因為地球人都知道美國是各個藏毒組織的總後台。

昨天下午打開電腦,見到有報道說:藏毒總共糾集了約4000人來衝擊火炬。而在美的華人也在短短的幾天時間內也征集了上萬人來保護火炬。最要命的是有報道說頭一天中國大使與舊金山市政府的談判似乎並不成功。舊金山市為了維護其自由城市的形象,將不會像倫敦和巴黎那樣出現警察將搗亂者按倒在地的場麵。這意味著什麽?這意味著支持和反對火炬傳遞的雙方將要打一場14000人的群架。據說雙方到時將上演一出陸海空全麵立體對抗。CNN,CBS,NBC等各大媒體將全程直播。究竟是黑社會老大啊,連打群架都是這樣的大手筆。


然而接下來在聖火接力中所發生的一切似乎並沒有按照CNN的新聞編導和記者們所預想的進程去發展。除了剛開始遇到了點麻煩,後麵的整個過程還是非常順利的。後來才知道原來我們悄悄地改變了傳遞路線(聲東擊西啊)。舊金山的警察在這一天也都劃由中國人來指揮了。然而這一改變不要緊,CNN事先寫好的劇本可就用不上了。這能不讓人頭疼上火嗎?於是,我們就注意到CNN的鏡頭已經對聖火的傳遞已經開始不耐煩了,開始到處找那些不知道跑到哪裏去的藏毒了。主播的聲音也開始變了,什麽失望啦,中國政府的安排啦什麽的。嗬嗬,真是太有意思了,我活了半輩子今天才算真正弄明白:一、原來新聞是可以製造出來的;二、原來搞新聞的目的就是要激化矛盾、製造衝突啊。

還有,舊金山的警察似乎並沒有像傳說的那樣為了自由城市的名譽而袖手旁觀。相反地,在電視畫麵上我們看到他們手裏拎著警棍,對來搗亂的藏毒也不像巴黎的警察那樣客氣,而是毫不客氣的上來就是一頓組合拳。真難想象法國的民眾看了這些鏡頭會有什麽感想(我印象當中,7號那天,至少在我周圍的那些警察手裏的警棍一直就沒有抽出來過)。看來黑社會老大做事的風格就是跟嘍囉們不一樣呀,沒有那些那些扭扭捏捏的造作,更不會去考慮嘍囉們的感受的。不過細想想也是的,畢竟這是在老大自己家裏阿,把老大家裏的壇壇罐罐都打碎了那可就不好了。

我真不知道那幫法國政客們看了奧運火炬接力在舊金山的成功會是個什麽感受,反正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這幫法國佬被涮了!而且是被非常無情地、狠狠地涮了一把。

現在看來,當初黑幫決定要一起收拾中國的時候也是個自打著個自的小算盤的。

英吉利畢竟以前也當過多年的黑社會老大,深知在社會上混給別人麵子就是給自己麵子的道理。他對現在的老大也有足夠的了解,知道他下手對敵人和對手下都一樣狠,所以沒必要拚著老命去和中國對著幹,在旁邊揩了點小油也就收手了。中國也懶得和他多理論,畢竟辦好奧運才是頭等大事。

對英吉利這樣缺乏遠大抱負的人,法蘭西一向是很鄙視的。他一直以為自己是一個有痔青年,總是夢想著有朝一日能把現在的黑社會老大取而代之。可他自己的身子板實在太單薄了,所以過去有好長一段時間他一直向中國頻拋媚眼,希望能借助中國的力量來幫他抗衡黑社會老大。看到中國日子過得越來越好,法蘭西的心裏開始不舒服了:不管怎麽樣,咱也是黑社會的主要馬仔之一啊,你中國不就是一個平頭百姓嘛,竟然敢把日子過得比我們黑社會還要好?這還了得了。所以這次老大發了話,哥幾個要一起動手一定得給中國一點顏色看看。不然我們還能叫黑社會嗎?英吉利那邊下手沒占多大便宜,那是因為他們瘋牛肉吃多了把腦子都鏽住了。我們法蘭西是有腦子的人,怎麽能幹出像英吉利那樣頭腦簡單的人幹出來的事情呢。

於是乎,為了羞辱中國,4月7日那天,法蘭西在全世界麵前脫光了他的衣服,向人們展示他那“人權”的肋條和“民主”的小鳥。然而這一招似乎並沒有達到他預期的效果,除了自我陶醉之外,似乎喝彩的人並不多。不過沒關係,後麵還有黑社會老大呢,老大要是一開脫,中國自然會被羞死的。

然而,不幸得是,黑社會老大是不會按照一個馬仔的思維邏輯去行事的。一看前麵的小弟沒得手,他就意識到中國不是那麽好對付了。於是他立即放開了他那已經搭在自己褲腰帶上的手,馬上向中國拋來一個媚眼。

嗬嗬,可憐的法蘭西,這時候他還是光著身子麵對眾人呢。更要命的是,提上褲子要有比脫下褲子需要更大的勇氣,因為這樣做不僅僅要麵對人們的嘲笑,更要麵對人們的鄙視。這樣的話,他當黑社會老大的夢就會永遠地破滅了。看來,法蘭西已經沒有什麽其它更好的選擇了,隻好硬著頭皮在全世界人民麵前裸奔了。隻是他光著屁股要跑到什麽時候,連他自己也不知道。

唉!這個可憐的孩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