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 名 我想吃掉你/我吃定你/你是我的蕾絲邊(台)
◎片 名 You Will Be Mine
◎年 代 2009
◎國 家 法國
◎類 別 劇情/音樂
◎語 言 法語
◎字 幕 英文
◎IMDB評分 6.6/10
◎IMDB鏈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783530
◎文件格式 XviD + MP3
◎視頻尺寸 624 x 336
◎文件大小 1CD 50 x 15MB
◎片 長 96 Min
◎導 演 索菲·拉盧瓦 Sophie Laloy
◎主 演 伊希爾·勒·貝斯柯 Isild Le Besco ....Emma
約翰·利伯歐 Johan Libéreau ....Sami
愛迪絲·斯考博 Edith Scob ....Mademoiselle Lainé
朱迪斯·戴維斯 Judith Davis ....Marie
Fabienne Babe ....Odile, la mère de Marie
Marc Chapiteau ....Hervé, le père de Marie
Christian Bouillette ....Le directeur du Conservatoire
Alain Beigel ....Yves
Brigitte Engerer ....Elle-même (archive footage)
Cécile Laloy ....Lucie
Ondine Desfosses ....Maud
Lucie Bourdeu ....Chloé
Julien Pabion ....Déménageur
Elodie Soulier ....Pauline
Erwan Larcher ....Guillaume
Damien Sabatier ....Damien
Matthias Van Khache ....Etudiant fac
Catherine Tartarin ....La présidente du jury
Victoria Shereshevskaya ....Doublure mains Marie
Jean-Charles Dumay ....Vice-président du jury
Antoine De la Morinière ....Membre du jury
Yoann Tardivelle Erchoff ....Organiste
丹尼斯·門諾切特 Denis Menochet ....Copain Yves
Olivier Guillerminet ....Pianiste club jazz
Morgan Perez ....Pompier 1
Arnaud Appréderis ....Pompier 2
◎簡 介
劇情
少女瑪麗和少婦艾瑪互相吸引,兩人越愛越混亂,關係一發不可收拾。當一段彼此吸引的感情演變成致命的愛,還有誰能全身而退?
為你穿上,那襲鮮紅洋裝;為你獻上,最後一首《死公主的孔雀舞曲》。你的笑容宛如火焰,將我吞噬在寂寞的鍵聲中兀自旋轉。為何讓我得到你的人,卻不給我你的心?
外型亮眼的瑪麗即將進音樂學院主修鋼琴演奏,為了省下通勤時間練琴,她離開鄉下搬到裏昂兒時朋友艾瑪的公寓。多年不見,念醫學院的艾瑪展現出成熟女人的韻味與自信,讓瑪麗驚訝不已;艾瑪則暗自對瑪麗的少女形象深深著迷。兩人互相照顧、分享生活,一切似乎充滿美好。直到一日瑪麗在舞會上受到男人騷擾,艾瑪奮勇解圍,給予溫暖安慰,所有的愛欲情結,瞬間引爆!艾瑪亟欲征服瑪麗,想將她占為己有,瑪麗雖然試圖抗拒,卻發現自己對艾瑪有一股說不上來的情愫,迷惘的她隻好徘徊在男人的懷抱,尋求短暫的慰藉,艾瑪見狀妒心狂燒,情緒失控!
兩人越愛越混亂,關係一發不可收拾。當一段彼此吸引的感情演變成致命的愛,還有誰能全身而退?
幕後製作
關於片名
影片法文片名為Je te mangerais”,意為“我想吃掉你”,在時態上屬於條件式(le conditionnel)。條件式是種表達事實的語式,用以表示在一定條件下可能發生的動作;也可表示想像、期望或假設的動作。故法文片名除了表達‘我吃掉你’外,更有‘我(期望)吃掉你’的意思,隻因說這話的人,現在可能達不到這件事;而中文片名想傳達的正是這種期望和假設。
“蕾絲邊”是外來語lesbian”的音譯,而lesbian此字源自希臘的“蕾絲坡島”(Lesbos),據稱該島西元前7世紀的女詩人莎芙(Sappho),曾在詩作傾訴自己對其他女子的愛慕,隨著故事流傳,“蕾絲坡島人”(lesbian)漸漸成為女同誌的代名詞。
假定我們是電影中的主人翁,不知道從何表達自己迫切的心意,而《我想吃掉你》,就像平常我們有不敢坦承的情形出現時,就會想用輕鬆的口吻坦白自己不敢啟齒的事。這是一句婉轉的剖白,也是一句隱諱卻直接、認真的告白。中文譯名的用法和態度,正呼應原文所采用的條件式語法。對主角來說,找到自己所要的愛,或許真的是件難以達到的事。
關於演員
朱迪斯·戴維斯(Judith Davis )飾 瑪麗
外型甜美的朱迪斯·戴維斯,全身上下散發著純真般的性感,彷似從印象派畫作中走出的少女,是法國新一代實力派亮眼新星。當年她於巴黎索邦大學(La Sorbonne)修得哲學碩士之後,便決定轉換跑道當演員,在2003年到2005之間,先後進入克勞德馬蒂厄演員技藝學校(Ecole Claude Mathieu)接受演員訓練,並到比利時的法蘭德斯Tg Stan實習戲劇製作。2005年開始參與Tg Stan《L Avantage du doute》的演出,跨出成為演員的第一步,2006年跟著四處巡回,演技越趨精進,這些經驗帶給她極大的幫助。
在劇場活躍的同時,朱迪斯的名聲迅速在業界擴展開來。為求更多元的表現,2006年便往電視圈發展,演出了不少著名的電視電影,如改編自法國著名作家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 1850~1893)的作品《茉莉小鎮》和《Aux Champs》,深獲好評,越來越多的觀眾認識了朱迪斯。接著2007年,茱蒂終於向大銀幕叩關,出演勞倫·布東納(Laurent Boutonnat)導演的《鄉巴佬雅克》(Jacquou le croquant),表現備受矚目。
《我想吃掉你》是她的第二部電影,更是她首次挑大梁演出。在片中,朱迪斯飾演情欲仍在探索階段的瑪麗,精采賦予角色血肉,矛盾迷惘的性格演來曆曆在目,深具大將之風。
伊希爾·勒·貝斯柯 Isild Le Besco 飾 艾瑪
1982年出生於法國巴黎,歐亞混血的伊希爾·勒·貝斯柯,顧盼間總帶著一抹神秘的特質。伊希爾的父親有越南血統,阿爾及利亞裔的母親凱薩琳·貝勒侯吉雅(Catherine Belkhodja)在法國也是個演員。伊希爾的姊姊馬宜雯(Mawenn Le Besco)更是知名的女星導演,曾演出《第五元素》裏唱歌劇的藍色外星人,和知名虐殺片《顫栗》,也導過《原諒我》和《Le bal des actrices》等廣受好評的影片。
伊希爾深受家人影響,從小浸濡在劇院與片廠的環境,很早便在戲劇上展露天份。1990年,年僅八歲的伊希爾跟著姊姊馬宜雯一起參與了法蘭西斯·希羅德(Francis Girod)的《Lacenaire》,這是她第一次接觸電影。經過數年的努力,伊希爾在舞台劇、電視與電影中的表現皆受到正麵肯定,終於在2000年的時候因演出伯努瓦·雅克(Benoit Jacquot)導演的《薩德侯爵》受到影壇矚目;接著以《Les filles ne savent pas nager》獲得2000年波爾多國際女性影展最佳女演員、隔年獲得法國Etoiles d Or獎最佳女新人;2001年以《薩德侯爵》贏得盧米埃獎最佳年輕女演員;2004年《A tout de suite》入圍坎城競賽;2005年以《Backstage》獲得塞薩洛尼基影展最佳女演員;2006年以《L intouchable》一舉奪下威尼斯影展最佳新人。才華洋溢的伊希爾更進而涉足編導,於2003年拍攝了《兒童半價》(Demi- Tarif),2005年拍了紀錄片《Le marais》, 2007年一次交出兩部作品《Charly》和《Enfances》,成果備受肯定。
在《我想吃掉你》中,伊希爾飾演成熟獨立的醫學生艾瑪,然而寂寞卻讓她異常脆弱,被瑪麗的一顰一笑牽動著,詮釋深刻動人,表現令人難忘。
關於導演
索菲·拉盧瓦(Sophie Laloy)自小和父母、三姐妹一同在法國的歐裏亞克(Aurillac)度過,很早便開始接觸鋼琴和古典舞蹈,整個童年與青少年時期都在音樂的環境下成長,之後更進入裏昂音樂學院深造。然而當她重複著每天6小時的練琴時刻,終於深深地體認到,這不是她真正想做的事。於是她帶著自己的音樂學養,轉換跑道至影視製作領域,於1992年進入最負盛名的法國高等電影學院La fémis就讀,經過3年的鑽研和訓練,畢業後隨即投入電視、電影和紀錄片的聲音工程,專業備受肯定。另外她也曾以演員的身分在《我們快樂的日子》(Nos vies heureuses)、《海邊》(Bord de mer)等片演出,2000年的時候更首度身兼編、導、演三個角色,創作短片《D\'amour et d\'eau fra?che》。
《我想吃掉你》是索菲·拉盧瓦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初試啼聲便展現出豐厚的音樂背景,並將女性之間的細微情感描繪得淋漓盡致。
電影配樂
巴哈:D小調協奏曲,BWV 974(依馬切羅的雙簧管協奏曲改編)
Bach - Concerto en R? mineur, BWV 974: Adagio (dapres Marcello)
這首唯美寂寞的BWV974,出自巴哈為獨奏古鋼琴而作的16首協奏曲(16 Concertos for Solo Clavichord BWV 972-987)其中之一,這16首均根據其他作曲家的作品改編,旋律極為優美動聽,廣受歡迎。
拉威爾《死公主的孔雀舞曲》
Ravel - Pavane pour une infante defunte
《死公主的孔雀舞曲》是法國著名印象派作曲家拉威爾(Joseph-Maurice Ravel, 1862~1918)的經典作品。拉威爾的音樂風格以細膩豐富的情感著稱,被視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作品在音樂史上舉足輕重。根據 SACEM(法國音樂作曲人及編曲人協會)統計,拉威爾擁有的忠實粉絲更甚其他音樂家,至今仍是最受歡迎的法國作曲家。
唯美沉寂的《死公主的孔雀舞曲》創作於1989年,當年拉威爾還是巴黎音樂學院的學生。他的靈感來自羅浮宮裏麵一幅公主肖像畫;另一說則是源於西班牙教會的葬禮習俗(在下葬死者前,在祭壇靈柩前,莊重地跳一次孔雀舞)。這首典雅卻飄著淡淡憂傷的樂曲,廣受世人歡迎,成為聚會沙龍中最常被演奏的曲目之一。
part1, http://www.megaupload.com/?d=05HE779E
part2, http://www.megaupload.com/?d=HPNY4M39
part3, http://www.megaupload.com/?d=0SC1FEVW
part4, http://www.megaupload.com/?d=XLLQA4MA
part5, http://www.megaupload.com/?d=RNHBKION
part6, http://www.megaupload.com/?d=CTDJSMF5
part7, http://www.megaupload.com/?d=212OSZJX
part8, http://www.megaupload.com/?d=L05WR8PU
sub: http://www.megaupload.com/?d=WGDP3ES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