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1625)
2022 (1666)
2023 (1783)
2024 (1103)
《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是中國文學上四大閃光的著作,作為一個文化人,這四本書是不能不讀的。
但是有人卻說,這些書並不適合人生中所有的年齡段讀,為此還總結出了一句俗語,即: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
仔細想想,這句話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三國演義裏麵充滿了爾虞我詐,蘊含了各種陰謀陽謀,人年紀大時,閱曆豐富,經曆豐富,再看三國的話,就會變得更為奸詐。
水滸傳裏麵的場麵血腥,動不動就是一聲吼,一言不合就要人性命,年輕人正值血氣方剛的年紀,看這樣的書,隻會讓性格更加衝動。
西遊記裏麵講述的師徒四人放棄了人世間該有的私欲,曆經艱難險阻,舍棄一切,遁入了空門,男人是家裏的頂梁柱,如果也拋棄了雜念、私欲,那麽家庭也就散了。
紅樓夢裏麵兒女情長你儂我儂,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本書整體是個悲劇,女人本就心思細膩,容易多想,看了裏麵的悲情,難免會讓人變得悲觀,從而影響愛情觀。
當然,說是這般說,能不能被書籍裏麵的內容影響,還是要看個人的定性,畢竟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在書中也能找尋到屬於自己的感覺。
水滸這本書還真不建議青少年去讀,因為書中除了血腥暴力外,還涉及了很多兩性的文字,這對於懵懂的青少年可是影響很大的,比如說書中潘金蓮的故事,就屬於少兒不宜的章節。
不過對於成年人來首,品讀潘金蓮的故事,倒成為了一種消遣,有些心細的小夥伴會發現,武鬆殺嫂子潘金蓮的時候,卻撕開了她的衣服,這究竟是為何?
還請耐心繼續往下看,看完之後,我想您也會不得不誇武鬆聰明。
潘金蓮被迫嫁給武大郎
潘金蓮家境貧寒,在很小的時候,便被父母賣到了當地一個大戶人家當侍女,古代的侍女日子並不好過,受盡主人家的使喚不說,有時候還會受到虐待,如果有姿色的話,被主人家收入房中,小日子倒會過得輕鬆些。
很顯然,潘金蓮就是一個大美人,在她20歲的時候,已經成為了清河縣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正是由於這般姿色,潘金蓮自然也被男主人給惦記上了。
可是這時候的潘金蓮涉世未深,她根本不懂得生活的艱難,她的女主人性格極其不好,根本不容許夫君和侍女產生感情,這就讓潘金蓮的生活陷入到了兩難的境地。
頗有脾氣的潘金蓮麵對男主人一而再再而三地調戲,和懼怕被女主人責罰,便選擇了將此事告知女主人,女主人倒也不客氣,直接給夫君發布了警告通牒。
男主人很生氣,眼瞅著近在跟前的大美人卻沒機會享受,為了報複潘金蓮的不順從,便直接將她許配給了當地身材矮小、麵貌醜陋、家境不好的武大郎。
武大郎以賣炊餅為生,由於相貌的關係,時常被身邊的人嘲笑,當一位大美人送到他跟前的時候,整個人都樂開了花,隻是他沒有想到,日後會被這女子要了性命。
潘金蓮嫁給武大郎之後,自然很委屈,每每看到武大郎便說不出的厭惡,而當她看到武大郎的親弟弟武鬆的時候,倒是覺得頗為愉快,畢竟武鬆高大威猛,她內心裏時常覺得自己的夫君就該是這樣的人。
潘金蓮勾搭西門慶
每當武大郎出門賣炊餅的時候,潘金蓮就很輕鬆,還時常找機會接觸武鬆,可是她沒有想到武鬆太正直,麵對她的投懷送抱,根本無動於衷,還言辭激烈提醒潘金蓮要自重。
麵對武鬆這般,潘金蓮害怕他會將此事告訴武大郎,便惡人先告狀,說武鬆對自己有非分之想,武大郎很信任武鬆,他自然不相信潘金蓮。
但武鬆聽聞之後,卻覺得這事有嘴說不清,便找個借口離開了家,這樣一來,潘金蓮又抑鬱了,總是趴在窗子上打發無聊的時光。
有那麽一次,她撐窗戶的竹竿不小心卻掉了下去,正好砸到了在下麵路過的西門慶,西門慶是個浪蕩公子,看著貌美如花的潘金蓮,一顆心都快跳了出來。
為了得到潘金蓮,他去了潘金蓮的鄰居王婆家裏尋求幫助,在重金的誘惑下,王婆為潘金蓮和西門慶搭上了線,兩人很快如膠似漆。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潘金蓮和西門慶的關係很快成為了鄰居們熱議的話題,後來鄆哥看不下去,便將此事告訴了武大郎。
武大郎很生氣,在鄆哥的幫助下,當場撞破了潘金蓮和西門慶的勾當,誰知卻被西門慶打成了重傷。
武鬆撕扯潘金蓮的衣服
潘金蓮看著躺在床上的武大郎,便向王婆尋求如何解決,結果在西門慶的唆使下,他們三人合謀毒殺了武大郎。
在外麵闖蕩許久的武鬆回到家中,卻發現了自己的哥哥莫名其妙去世了,便暗中追查真相,最終查到了哥哥被害的真相。
武鬆不能忍,他決定為哥哥報仇,但當他對潘金蓮下殺手之前,卻先撕破了潘金蓮的衣服,然後才取了她的性命。
對於這點,很多人表示不解,覺得武鬆的正值都是裝出來的,要不然報仇就報仇,還非要撕破衣服作甚?
其實,武鬆這般做並不是為了羞辱潘金蓮,而是為了減輕自己的罪責。
當時宋朝有著很完善的刑法,故意殺人是要償命的,而鬥毆殺人的刑法則相對較輕,武鬆撕扯潘金蓮的衣服,就是為了要製造打鬥的假象,以此來承擔鬥毆殺人的責罰。
而對於西門慶來說,麵對武鬆的報仇,自然也不會束手就擒,最終經過搏鬥之後,被武鬆要了性命。
這樣一來,武鬆連殺這些人之後,都屬於鬥毆殺人的範疇了,而不是屬於故意殺人了。
而後來朝廷對於武鬆的處罰也證實了這點,並沒有讓武鬆來償命,而僅僅是將他發配到邊關。
如果武鬆沒有撕扯潘金蓮的衣服,那麽就會被判處償命的處罰,武鬆即便報了仇也得人頭落地,這自然不是武鬆想要的結局。
由此所見,武鬆作為《水滸傳》重筆勾勒的人物,他並不隻是一位莽漢,而是有著大智慧的英雄人物。
參考資料:《水滸傳》、《宋史》等。(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