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集錦

精心收集奉獻上千部影視(取自網絡,僅限於學習研究用,請下載後24小時刪除)
個人資料
正文

06國內紀錄大片【東】賈樟柯,DVD-RMVB,uploading  

(2007-04-06 13:45:39) 下一個
◎譯  名 東
◎片  名 Dong
◎年  代 2006
◎國  家 中國/中國香港
◎類  別 記錄/劇情
◎語  言 普通話/泰語
◎字  幕 無字幕
◎IMDB評分 6.7/10 (26 votes)
◎IMDB鏈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855784
◎文件格式 XviD + AC3
◎視頻尺寸 592x320 (1.85:1)
◎文件大小 1CD 49 x 15MB
◎片  長 67 Min
◎導  演 賈樟柯 Jia Zhangke
◎主  演 劉小東 Xiaodong Liu ..... Himself



◎簡  介 

2005年,中國奉節。

畫家劉小東前往三峽地區創作油畫《溫床》,十二名拆遷工人成為他寫生的模特,這座有兩千年曆史的城市因三峽工程的建設而即將消逝,畫家也在與模特的相處中被現實征服。

2006年,泰國曼穀。

《溫床》的第二部分在曼穀進行,劉小東請來十二位熱帶女性為她們寫生, 炎熱的城市讓女人們昏昏欲睡,唯有地上的水果鮮豔依舊。畫家因體力的付出而漸感勞累,女人們卻掙開眼合唱一曲歡快的歌。

兩個城市都有河流經過,奔騰向前絕不回頭。

  製作簡介

  2002年年底,劉小東去三峽旅遊,看到正在搬遷的三峽縣城,即萌發了創作的想法。 直到2003年SARS爆發的時候,劉小東創作了第一幅關於三峽的油畫作品——《三峽大移民》(200cm×800cm)。

  2005年下半年,劉小東和賈樟柯相約共赴三峽,分別創作了油畫《溫床》和以劉小東為主角的紀錄片《東》。

  賈樟柯談《東》

  一、為何拍《東》

  拍這個片子首先不是因為三峽,而是小東要去畫畫,於是邀我去拍紀錄片。本來我就好奇他工作狀態是怎樣的,他到那裏是如何展開工作的,他是如何麵對他畫裏的人的。我從來沒有去過三峽,但是第一次看到他關於三峽的畫的時候就特別喜歡。對那個地方也產生了興趣,於是就與他一起去了。這個紀錄片就是圍繞他畫畫這一事件來表達對這個地方的感受的。小東選擇這個地方有他的理由,它正在消失,一切都是變化著的,今天這個人在,明天這個人可能就不在了,他可能就離開了,或者去世了。所有這些都在流動變化著。小東創作的時候基本上是在奔跑,比如說與光線比賽,他選擇畫畫的地方的後麵有一個樓,如果不快畫,陽光很快就被遮擋住了。在工作現場的時候,我逐漸地進入到所謂畫家的世界裏了。

  他讓我感動的不是他選擇三峽這樣一個巨變的地方,而是對生命本身、對人本身的愛。在小東那裏,他所麵對的,是同一個身份的人——搬遷工人。他表達的,是一種隻可以在這個特定人群身上呈現的美感。你會感覺到他心裏裝滿了對自己畫筆下人物的感情。這是這次三峽之行最令我感動的地方。

  二、為何以《東》為片名

  我也算一個美術的發燒友吧,我一直想發現他繪畫世界裏的“秘密”。現在回過頭來看他以前的一些畫,會發現他有一個延續不變的閃光點,那就是每一個畫麵裏的人都有著隻屬於自己的生命之美。用“寫實”啊、“現實主義”啊等等這些詞匯都不能概括他作品的意義。他有著一份最直接的對對象本身和對生命的愛在裏麵,非常自然,非常原始。在今天這樣一個被包裝得失去本色的社會裏是非常難得的。我的紀錄片叫《東》,用的是他名字裏的一個字。也暗喻我們所處的一個位置,一種態度。

  三、為何和劉小東合作

  非常自然就合作了,基礎也就是所謂藝術觀點,所謂對作品的感受相當一致。我電影中的人,都是走在街上的普通人,小東畫裏的人也都是最平凡的普通人。但是他們有他們的美,那是一種人與生俱來的美。為什麽喜歡這些人?麵對這些人應該用怎麽樣的方式去表現他們的生活狀態,這都是我們要想的問題。生活在三峽的人們,經濟、生活條件都比較差。人們依靠那條江生活,搬遷後,以後的生活也許就沒有著落了,但是具體到每一個人,他們會讓我們發現幸福不能完全用錢來衡量。我們接觸一些人,他們生活還是很主動,他們沒有太多的憂鬱、痛苦、彷徨,人家活得也好,掙一塊錢高興,掙兩塊錢也高興,真的挺好。

  我們整個攝製組回來以後,很很多人非常懷念在三峽時的感覺。找到最初始的快樂,這個過程最重要。比如將來這個片子發行如何,多少人喜歡它,能在多大範圍裏傳播,我不會最在意。因為主要的快樂已經過去,就像生孩子,一個生命你很珍惜,你看著他自己長大很高興,但是最初的愛情,生產過程是最懷念的。我回來以後,發現自己變得很穩健,覺得生活其實對你夠好的了!

  劉小東談《東》

  一、為何畫三峽

  我總是害怕——自己覺得好像成了點事兒,然後就變得嬌氣起來。所以我總是願意往下麵跑一跑,讓自己變得不重要一點,不那麽自以為是一點。藝術家隻有跟當地的生活發生某種關聯,創作出來的東西才可能更新鮮,更有力量。假如不去三峽,我也許會去其他類似的地方。在北京被很多人關注著,身為畫家,自己感覺還有點用,展覽、采訪、出書……而當我麵對三峽,麵對那些即將被淹沒的小縣城時,你會感覺自己一點兒用都沒有,虛榮的東西沒有一點意義。這個時候你就會重新思考許多問題。如果藝術總是被當成神聖殿堂裏麵的供品一樣被奉著,那人就會變得空虛。而在三峽那裏,藝術品還沒有一個床墊值錢呢!還不比一個床墊對人家更有用呢!我們改變不了任何事情,對人家形成不了任何影響。我想把自己往低處降一降,不要把自己太當回事了。我幾次去三峽創作,表達的無一不是我對三峽人命運的關注和感受,而不僅僅是對現實的描繪和記錄。

  二、與賈樟柯合作的感受

  我覺得從事影視藝術的人都比較有趣。他們的思路普遍很活躍,總是會有一些新奇而且生動的想法,所以我喜歡和他們在一起。但是真正去拍電影實在是太辛苦了。賈樟柯拍電影從早上5點一直拍到淩晨3點。他確實是太喜歡這個職業了,換了是我早就崩潰了。因為他要處理的不僅僅是藝術的問題,有太多的主意需要他來決斷。

  賈樟柯與紀錄片

  2006年紀錄片《東》入圍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地平線單元競賽片

  2005年出任法國真實電影節評委

  出任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評委

  2002年 紀錄片《公共場所》獲法國馬賽國際紀錄片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紀錄片《狗的狀況》入選嘎納電影節導演雙周

  賈樟柯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2000年 《站台》第5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正式競賽片-最佳亞洲電影獎

  2004年 《世界》第6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正式競賽片

  2006年 《東》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地平線單元競賽片

  劉小東與電影

  1992年出演王小帥的首部電影《冬春的日子》

  1992年擔任張元的電影《北京雜種》的美術指導

  1995年他的畫作《兒子》取材於張元的同名電影

  2000年他的畫作《自古英雄出少年》取材自王小帥的電影《十七歲的單車》

  2004年他與王小帥一起在賈樟柯的電影《世界》中客串兩個新富人物

  2006年紀錄片《東》

  賈樟柯:

  出生於1970年,山西省汾陽人。1997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文學係,從1995年起開始電影編導工作,現居北京。法國《電影手冊》評論他的首部長片《小武》擺脫了中國電影的常規,是標誌著中國電影複興與活力的影片。德電影評論家烏利希·格雷格爾稱他為“亞洲電影閃電般耀眼的希望之光”。賈樟柯還參與了大量的國際文化活動,成為當今亞洲最為活躍的電影導演之一。

  2004年獲法蘭西共和國文學藝術騎士勳章。

  主要作品:

  小武(1998,107分鍾,故事片)

  站台(2000,193分鍾/154分鍾,故事片)

  公共場所(2001,31分鍾,紀錄片)

  狗的狀況(2001,5分鍾,紀錄片)

  任逍遙(2002,113分鍾,故事片)

  世界(2004,108分鍾,故事片)




part1, http://www.uploading.com/en/files/UWKG4BTF/dong.part1.rar.html
part2, http://www.uploading.com/en/files/DELHYT2G/dong.part2.rar.html
part3, http://www.uploading.com/en/files/W7KPUQ4G/dong.part3.rar.html



更多影視請到我的博客http://blog.wenxuecity.com/myindex.php?blogID=23007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