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葉

拾一片紅葉珍藏,留一抹歲月回味.
正文

國畫賞析(一) 墨竹 宋 文同

(2009-02-20 14:52:11) 下一個
同事的書架上有一本台北故宮博物館典藏的書籍,借來翻看。看到這幅《墨竹》,不由凝視了很久。畫中的竹子氣勢灑脫不羈,似有千鈞力隱藏在唰唰摩擦的竹葉中。竹竿屈了又伸,竹葉密匝張放。令觀者好像竹還未看了清楚,但是心裏已有了被震懾的感應。

再仔細觀看畫法,每片竹葉均是一筆畫成,或淡或濃,忽隱忽現。如此爐火純青的畫技,加上畫家的蔚然於胸的氣韻,筆下的竹子才會如此生動。

想到喜歡繪畫,不如今天開始開辦賞析欄目,一點一滴來積攢見過的珍寶,做為閑暇的閑趣。







墨竹  宋   文同

轉載一

文同(1018-1079年),北宋畫家。字與可,自號笑笑先生、錦江道人,世稱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鹽亭東)人。操韻高潔,能詩文,擅書畫,尤長於畫竹。後人稱他為“文湖州”。

《墨竹圖》乃其代表作,絹本水墨,縱113.6厘米,橫105.4厘米。畫一枝低垂而又“S”形倔曲向上的墨竹。用凝重圓渾的中鋒畫竿,節與節雖斷而意連;小枝用筆迅疾堅挺,左右顧盼;竹葉則八麵出鋒,揮灑自如,濃淡相間,在葉尾折轉處提筆露白,以示向背之勢,聚散無定,疏密有致,顯示了作者深厚的功力。文同似乎偏愛畫這種紆竹。相傳他50歲後,疾病纏身,仕途失意,心情鬱悶時常畫紆竹,“為垂岩所軋”,“屈已以自保,生意愈艱 ”,但又掙紮向上,其實這正是他自身的寫照。

====================================

轉載二

本幅寫垂崖竹一枝。竿如勁弓滿引,欲屈還伸。葉似怒劍橫施,將吞驟吐。筆力渾厚,氣勢驚人。董其昌所謂“文湖州一派,勁挺有骨者是也”。竹節互抱,密如接棒,不加鉤筆,皆與後世畫家異趣。

====================================

轉載三

這幅《墨竹圖》,絹本,無款,寫垂竹一枝,出枝彎曲,密葉紛披,折旋向背,蓊鬱喜人。枝葉多用濃墨,新枝嫩葉,漬以淡墨,撇葉鋒長而毫芒不露,葉尾拖筆布白,熟練地運用了行、草書法的用筆。在章法方麵,講求突出氣勢,雖隻作一枝複垂,但它的奔放形跡,則顯示了竹子“劍拔十尋”的鋒芒。全圖筆墨爽適,動合矩度,生動地表現了竹子臨風擎雨的神韻,不愧為墨竹傑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