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深度分析打擊美國航母有多難!

(2018-05-06 01:25:02) 下一個

[轉帖]深度分析摧毀美國的航空母艦有多難?



    


    1.航母的最牛之處以及不可替代性。

    首先要明白幾個前提:

    (1)航母是用於遠洋作戰,而不是家門口作戰。

    (2)現代海戰的原則是以空製海。麵對飛機,軍艦是完全劣勢,哪怕你防空能力再強。

    (3) 航母的一個重要運用原則是——進攻是最好的防禦。

    (4)地球是圓的——意味著80km外就會處於地平線以下,你看不見任何東西。那裏也是雷達盲區。

    關於第二點可能需要稍微解釋下

    為什麽飛機vs軍艦是飛機占優。因為飛機在速度和機動力上有巨大的優勢。這首先帶來了極大的主動權,飛機可以選擇進攻和撤退,可以躲避,而軍艦相對於飛機那幾乎為0的速度可以認為隻能原地挨打。在能量(動能和勢能,也就是高度和速度)上優勢,使得飛機在進攻的武器方麵也具有極大優勢,一個顯著體現就是空射反艦導彈的射程大大高於艦空導彈。現代的反艦導彈如YJ83射程達到240km,3M54E1的射程更達到了300km,而現代的艦空導彈,比如標準SM2,射程隻有137km,即使最新的增程版也隻有190km的射程。(因為飛機發射的導彈擁有更大初速,擁有初始高度可以滑翔,去攻擊的僅僅是一個隻有幾十km時速的大型目標。而相反軍艦發射的對空導彈則需要從0開始加速,需要自己爬升,而且要攻擊一個速度幾百km/h甚至上千km/h的高速小目標,自然更困難,需要耗費更多的燃料)

    所以現代戰機可以輕易的在軍艦的對空火力圈外發射導彈,自身完全不用擔心受到攻擊,軍艦隻能被動攔截這些來襲導彈。一波打擊完了這些飛機可以從容的回去重新裝彈再來一次,而軍艦的攔截總有失手的時候。明白了這些前提,就明白了航母的不可替代性——航母是在遠洋作戰時你能找到的唯一機場。在大洋上海戰,如果你擁有航母,那麽你就擁有了以空製海的重大優勢。

    其實優勢還不僅僅是這麽一點。從最開始的探測和偵查就開始擁有巨大優勢了。現代軍艦上的雷達,哪怕強大如宙斯盾係統的SPY-1,對海麵目標的探測也隻有幾十公裏。原因就在於上麵說的地平線外的盲區。

    雷達通視距離公式:D=4.12*(sqrt(h1)+sqrt(h2))

    其中D是雷達的探測距離(km),h1是敵方高度(m),h2是我方雷達高度(m)。可見,要想探測的遠,就得把我方的雷達擺得更高。所以為什麽現代戰艦在重心允許的情況下都盡量把雷達放得更高,有些甚至直接把雷達放在桅杆頂上。就是為了盡可能增大對低空以及海麵目標的探測距離。

    但是軍艦的高度畢竟是有限的,撐死把雷達放一百米高了不得了。這顯然還是遠遠不夠的。那麽終極解決辦法是什麽呢——對,將雷達搬上飛機。這就是預警機。有了預警機,雷達可以輕易提高到幾千米甚至萬米的高度,這樣對低空和海麵目標的探測能力就有了數量級的提高。

    這也就是航母帶來的另一個巨大優勢——航母可以搭載預警機,特別是飛得高看得遠的固定翼預警機。這就在戰場信息掌控能力上有了飛躍性的提升。而對於沒有航母的水麵編隊,在麵對航母編隊時,就處於極大的劣勢中。想要破除這種劣勢,隻有兩種辦法:

    1.依托海岸(PLA海軍過去十幾年來就這麽過來的)。

    2.自己也有航母。

    關於上述第3點也要解釋下

    很多人以為航母的最大作用是提升我方編隊的防禦能力,特別是對空防禦能力。可以靠戰機來防禦戰機,免得處於劣勢。這的確是航母的一個作用,但並不是最重要的。航母的終極防禦來自於進攻。俗話說,最好的防禦就是把對方消滅在有能力還擊之前。 隻是一般的軍艦很難有這樣的能力。而航母恰恰擁有先敵發現、先敵進攻的能力。航母上的預警機可以讓航母的感知範圍大大增加,而航母上的攻擊機則可以讓航母的攻擊半徑大大增加。從戰機上發出的導彈顯然比直接從軍艦上發出的導彈能攻擊更遠的目標。

    上圖是美俄雙方艦隊打擊能力的對比。

    俄羅斯雖然擁有航母庫茲涅佐夫號,但其思路仍然停留在以海製海的時代,上麵的戰機主要用於防空,而對海攻擊靠的是庫茲涅佐夫上那12枚巨大的SS-N-19花崗岩巡航導彈導彈。在這種情況下,其實庫茲涅佐夫號和基洛夫巡洋艦沒有太大差別。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擁有了預警機或遠程偵察機的支援、擁有了巨大變態的花崗岩導彈,俄羅斯艦隊也隻能做到600km外發起攻擊。

    下半部分是美國的尼米茲號航母,依托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攻擊機攜帶魚叉導彈,則可以從1000km外發起進攻。這已經比俄羅斯艦隊多出了足足400km。400km對於一個艦隊而言,是一個極其遙遠的距離,你即使30節航速狂飆,對方原地等你,也需要7個多小時。這已經足夠美軍編隊發起n次打擊了。這還是擁有重型遠程超音速導彈的俄羅斯艦隊,對於其它的艦隊則更不用談了,你根本沒有能力把航母納入你的火力攻擊範圍。

    所以為什麽說航母那麽牛逼?答案就很明確了,航母可以讓你獲得遠超對方的探測能力、遠超對方的攻擊範圍,還可以獲得以空製海的絕對優勢。

    至於用一堆導彈來打航母,前提條件是你先有機會把這些導彈發射出去才行。而航母是不可能給你這種機會的。即使用最強的SS-N-19花崗岩導彈,你也必須在距離航母600km處才能發射,而航母在一千公裏外就可以把你的導彈發射平台消滅掉。

    2.如何打航母

    癱瘓一個航母戰鬥群需要耗費極大的軍事資源,世界上隻有少數幾個國家具有這種能力,比如中俄,但是即使這些國家,也必須調集相當大量的軍事資源才能做到這一點,是極其吃力的。

    很多人討論打航母的時候,首先就會想到各種武器,比如潛艇導彈之類。其實,這些都是最次要的細枝末節。打航母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如何發現並定位航母?有些人會說了,航母那麽大,又不隱身,簡直就是最容易被發現的軍艦了。其實恰恰相反,距離是最好的隱身手段。所以航母恰恰是隱身性能最好的艦艇。

    上麵也有過解釋,航母可以控製方圓千公裏麵積的海域。任何進入航母攻擊圈的地方艦艇或飛機都會被首先消滅。所以在茫茫大洋,航母戰鬥群就像一個黑洞。對於敵人來說,他隻看到自己派出去的飛機或艦艇一個個消失了,而對方的核心在哪裏是完全摸不著頭腦。最好的情況也是隻能知道一個大概方向,但具體航母戰鬥群在哪裏,有多遠,都不知道。

    上述還是最簡單的情況,事實上航母戰鬥群可以采用更多的方式來隱蔽自己——它們可以靜默,可以規避,可以迷惑敵方。因為航母在戰場信息的掌控方麵擁有不對稱優勢,所以戰術的選擇擁有極大主動權。

    美國海軍在1982年舉行了代號為“NORPAC 82”的秘密軍事演習。演習的課題是對蘇聯本土進行攻擊。美國海軍航母編隊利用各種隱蔽手段,一直把航母編隊推進到了預定的打擊區域內也沒有被蘇聯的軍事力量發現(庫葉島附近)。所以,很多人天真的以為 “航母目標大,容易被發現” ,這是一個極大的誤解。

    可見,想要打擊航母,你連最起碼的前提——發現並定位航母,都很難做到。而即使你發現了航母,想要突破它方圓上千公裏的火力圈,也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

    有人可能會提到潛艇或者衛星。就在這裏稍微對這兩種探測方式做以分析。潛艇的確可以比較安全的進入航母的1000km攻擊圈。不同的介質中的探測能力是天壤之別。普通的雷達(短波、超短波、微波)根本無法穿透海水。水下的探測主要靠聲納。聲納的探測距離一般在幾十km級別。也就是說對於潛艇,能感知到的也就方圓幾十km的小區域,在茫茫大洋要撞到航母也是非常困難的,至少需要向一個方向派出幾十艘潛艇才能做到足夠的密度,否則隻能瞎貓碰死耗子。而且航母編隊自身也會有1~2艘潛艇,探測是相互的,等你發現對方的時候對方也會發現你。你這艘潛艇恐怕還沒來得及上浮通報位置(水下潛艇是很難與艦艇通訊的,因為無線電波難以穿透海水),航母值班的反潛機就已經飛到你頭上了。

    至於衛星,現在許多人將其萬能化了,其實衛星也有很多局限的。衛星比較容易收到雲層等的影響,而且對假目標的識別力也不足,容易被幹擾等等。而且衛星的軌道有高低,要精確監控海洋上艦艇的位置,必須用低軌道衛星才行(高軌道能接收的信號強度隻有至低軌道的幾千分之一)。但低軌道衛星能監控的麵積就小很多(越高看得越遠),而且有效偵查時間很短(很快就會飛掠過要偵查的區域,等繞一圈再回來時就晚了),水麵艦艇隻要避開它的運行軌道即可躲開衛星的監視。除非你發射大量衛星遍布整個大洋,這就不是一般國家能承受得起的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