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空軍首次使用國產發動機完成戰機高原駐訓,結束長期依靠進口發動機上高原曆史!

(2017-12-31 22:54:27) 下一個

長期以來,中國空軍隻有裝備AL-31F係列發動機的殲-10A、殲-11A等戰機,輪流上青藏高原等高海拔地區駐訓的局麵終於扭轉。近日,央視報道奪得“金頭盔-2017”大賽空戰優勝單位“天鷹杯”的北部戰區原空1師部隊時,該部隊飛行員透露重要信息:該部采用國產太行發動機的國產重型殲-11B戰機,已經完成了高原駐訓!這一報道,也終結了長期以來,國產太行發動機(渦扇-10係列)無法保證戰機在高原起降的不力論調。

  飛行員羅威背後就是采用國產太行發動機的殲-11B三代重型戰鬥機。

  眾所周知,高海拔地區空氣稀薄,氣壓比正常海拔地區要低很多。數據顯示,我國西部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地區大氣壓低於600毫米汞柱,而正常海拔地區數值為700多毫米汞柱。而且高海拔地區晝夜溫差極大,其他氣象條件也比正常海拔地區惡劣得多。這些地理環境特性,使得飛機發動機在高海拔地區推力會有一定幅度下降,而且啟動性能也會受較大影響,容易點火失敗。因此,要求戰鬥機發動機不但啟動性能要好,關鍵是要有較大的剩餘推力,否則,就難以在高原機場起降。

  從2009年開始,中國空軍三代戰鬥機才首次實現在青藏高原駐訓,當時派出的戰鬥機是原裝進口蘇-27(國內代號“殲-11”)。而且,首先派雙發動機戰機,而不是單發動機戰機上高原,就是考慮到萬一出現發動機停車現象,雙發戰機保險係數更高。

  2012年8月,中國空軍殲-11A戰機掛載實彈巡航西部高原。

  到了2010年秋季,首個裝備殲-10戰機的原成空航空兵某團數架戰機,也降落在海拔3500米高原某機場。這些殲-10戰機在駐訓期間先後在海拔3500米、3800餘米的兩座機場進行了起降和飛行訓練。而從殲-10直到殲-10C戰機,采用的也仍是引進的AL-31F發動機。

  其實中國空軍三代機最早出現在青藏高原是2000年。因為空軍工程大學在這一年突破性的研究出了AL-31F發動機高原啟動超溫控製方法,針對性的增加了發動機高原工作模式。通過加裝可拆卸套件,提高AL-31F臨時渦輪燃燒前溫度,在不影響發動機性能的同時,明顯改善了AL-31F發動機的高原啟動性能。所以這年6月,兩架殲11戰機使用加裝套件的AL-31F發動機在海拔3500米的一座高原機場順利起飛。

  2011年9月,青藏高原一機場,出現在這裏的戰機、軍機都采用的是進口發動機。

  2000年已實現加裝發動機高原啟動套件的殲-11戰機實地首飛,2009年才實現高原駐訓。可想而知,要解決戰機在高原地區的起降、訓練、保障等問題有多艱難。但是,中國空軍於1998年啟動,到2000年取得突破的發動機高原應用研究,仍然取得了曆史性突破。並且在這一研究中獲得的寶貴經驗、數據等,也被延續到了國產軍用渦扇發動機上。

  不過,由於國產太行發動機定型之後的磨合期、成熟期拉得過長,所以直到2014年9月,好消息才傳來。中航工業試飛中心當時宣布,在青海省成功完成了國內首次殲擊機高原起降性能試飛任務,當時試飛是兩型發動機裝機狀態的首次高原試驗。

  全部采用國產太行係列發動機的殲-11D、殲-16進行高原試飛。

  可以推測,當時裝機的兩型發動機,應該分別是殲-11B戰機使用的渦扇-10A,和殲-16戰機使用的渦扇-10B。這一次從首次試飛到戰機正式駐訓高原之間,沒有像此前殲-11/殲-11A戰機那樣,等上9年。按照本文開頭原空1師飛行員羅威的說法,該部隊殲-11B戰機至少是在12月,或者以前完成了高原駐訓,與首次試驗之間隻隔了3年左右。

  雖然原空1師部隊最早接裝的一批殲-11B戰機,使用的仍是進口AL-31F發動機。但該部隨後裝備的均為使用太行發動機的殲-11B戰機,且雙座型殲-11BS戰機一直使用的是太行發動機。而且從去年開始,該部已陸續換裝采用太行發動機,且換裝了無源相控陣雷達的殲-11B最新改進型戰機

  原空1師較早批次的殲-11B戰機。

  本次央視報道中,原空1師部隊殲-11B戰機采用的國產太行發動機。

  因此,也隻有讓采用國產發動機的殲-11B戰機上青藏高原駐訓,才值得原空1師部隊特別拿出來在央視報道中進行宣傳。在太行發動機徹底實現在我國高海拔地區常態化使用後,裝備該係列發動機的殲-11B三代戰機、殲-16三代半多用途戰機,也就可以長期部署青藏高原等地區。這必將大大增強中國空軍的高原訓練、作戰能力,也極大提高我國高原地區的空防能力。

  而在未來,已經成功換裝太行係列渦扇-10B發動機首飛的殲-20隱形戰機,相信也會更多地出現在我國青藏高原等高海拔地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