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老工程師怒揭沈飛成飛40年恩怨 (轉)!

(2016-11-22 08:01:04) 下一個

http://3g.china.com/act/11132797_30047344.html?


為什麽老摔飛機?老工程師怒揭沈飛成飛40年恩怨 
2016-11-22 15:07:53  何榕生 

大家總說中國航空不行,你可知道沈陽那幫人多會運作上層關係搞鬥爭沈陽那幫人,包括沈飛集團、601研究所、黎明發動機廠等。
個個都是政治鬥爭的高手,個個都是運作上層關係搞鬥爭的人才。其他廠爭奪資源根本爭奪不過。
就是沈陽那幫院士搞不出成績出來。
中國航空行業,從民國時期繼承來的人才,主要在江西洪都。
江西洪都雖然集中了大部分民國時期的航空人才精英(例如陸孝彭這種天才),但是因為出身不正,很多人家庭成分不好,飽受排擠。雖然搞出了強五這種奇跡,依然被無情地邊緣化,被排擠。
強五有多奇跡呢,作為一款五十年代設計的對地攻擊機,竟然一直到九十年代引進俄羅斯的S27之前,是中國唯一能超音速飛行的飛機。以至於中國和蘇聯坦克海對抗的方案,就是用強五這個對地攻擊機攜帶核彈進行打擊。
好在這些人雖然家庭成分不好,但是因為是軍工廠,所以文革中隻批鬥了非常短的時間就被保護起來了,沒有吃苦。
新中國的航空事業,主要是從蘇聯援助的156個項目中起家的。蘇聯手把手地把自己在航空方麵的大部分技能都教給了中國人。
蘇聯援助的最大的航空集團就在沈陽,包括生產廠沈飛、設計所601所、黎明發動機廠等。
這些人精通政治鬥爭,精通整人,除了仿製蘇聯飛機外,啥也幹不了。
蘇聯人一撤走,仿製了一大半的殲七就此歇菜,自己竟然再也搞不出來像樣的殲七了(後來的殲七是成飛搞出來的)。
在建設沈陽這個飛機大基地的時候,抽調了一批民國時期的航空精英去支援。結果等建好後這些人就被整慘了,還不如呆在洪都安全。
最有名的就是黃誌千、徐舜壽兩位民國大師。黃誌千的技術更強,徐舜壽更擅長和解放後這些根正苗紅的人打交道。
徐舜壽、張桂聯等一批海歸專家在反右的時候慘遭迫害,最後一些人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作為中間人的徐舜壽倒黴之後,這些民國出身的海歸精英馬上就統統完蛋,被排擠到一邊去。黃誌千後來飛機失事而死。
沈陽這幫人在解放後,因為研發不出來什麽東西,長期以生產殲六為生,生產了可能有幾千架吧。
改革開放後國家勒緊褲腰帶,但是沒勒沈陽這幫人的,把殲八的任務給他們了。
結果他們隻是把蘇聯人的飛機拉長拉大,然後搞出了一個天天出事掉飛機的東西,還使勁吹噓,並以此產生了一大堆院士。
殲八經常出事,但每次出了事故,沈飛就把責任推卸到飛行員頭上。有一次被坑害的人是馬曉天。馬曉天差點摔死在事故中,結果拚死飛回來後,沈飛把所有責任推到他頭上,他差點被扒掉軍裝複員。好在他是紅二代,有人保他,才仔細檢查原因,發現責任在飛機身上,他才沒被趕走(現在他是空軍司令)。
因為沈飛不給力,國家最後隻能勒緊褲腰帶,從蘇聯和俄羅斯進口Su27,讓沈飛和601接著仿製。
後來國家的材料技術進步了,上級要沈飛用新型複合材料替換鋁材,結果沈飛搞出的新飛機不能保持平衡,隻好用鉛塊配重。上級要搞數字化取代模擬信號,結果沈飛搞的數字化係統導致天天顫抖。
最後國家沒辦法了,隻好再從俄羅斯進口Su30,甚至打算進口Su35來給沈飛和601仿製。
在三線建設時期,從沈飛要分流一些人到大西南的成都開分店,那些當紅的人自然不願意離家遠去,最後一堆被排擠、被邊緣化乃至被打擊迫害的人被踢出沈飛和601。
然後就有了成都的成飛和611所。
這些被踢出去的邊緣化的人,雖然不擅長政治鬥爭,不擅長上層運作,不擅長整人,但是業務上則精得多。
他們先是把殲七仿製成功,然後又通過中美蜜月的機會學習了美國的全套業務流程(學的主要不是技術,而是工作組織方式、業務流程,以及電腦CAD輔助設計技術),然後通過和巴基斯坦的合作搞出了梟龍(靠著巴基斯坦給的3億美元,成都這幫人終於有錢發工資了,本來連總工程師都要下班後賣麵條謀生的,而且巴基斯坦還給了一架完整的F16給成飛研究),然後又自己研發出來了殲10。
結果殲10搞出來後,因為運作不過沈陽,差點胎死腹中。
好在386去成都視察,四川地方官設法讓386去了一趟成飛,成飛找了最好的試飛員給386表演。386大讚,然後給了撥款,成飛這才出頭。
解放軍空軍要搞四代機殲20。
成飛這幫人成功中標,令中航工業總公司非常不滿。
在沈飛的運作下,中航工業總公司強行下令成飛把飛機後半機身分包給沈飛,中航工業老總林左鳴美其名曰叫做“打破競爭”。
這就是為什麽殲20後半機身隱身性能很差。現在所有對殲20的詬病,都集中在後半機身。
為了給沈飛吃偏食,中航工業總公司集中全公司各個分公司的錢,給沈飛另起爐灶搞一款四代機。結果研究到現在,也沒見研究出什麽成果來。
因為成飛對親兒子沈飛構成了競爭,中航工業很不爽。中航工業決定打擊成飛。
政策之一就是把601和611的總工程師都調到北京來,然後把雙方的副總工程師對調到對方當總工程師。
成飛總設計師楊偉
負責殲20的楊偉,因此被調到北京來坐冷板凳,換一個沈陽調來的人來負責殲20項目。
結果空軍震怒,直接插手國企事務,說你們的人事調動我無權幹涉,但是這個殲20項目必須是楊偉負責,否則我就不給項目款。
最後在空軍的壓力下,楊偉繼續呆在成都,擔任殲20項目的負責人。
蘇聯援助的中國航空的第二大基地在西安的閻良,這主要是搞轟炸機的。
改革開放後,閻良的西飛搞出來了飛豹殲擊轟炸機。
結果好像也是因為動了沈飛的奶酪(影響了沈飛仿製Su30的生意),沈飛通過上層運作,不許再搞飛豹的後續升級版本了。
然後搞了一半的飛豹2.0就胎死腹中,傳說中的隱身飛豹也不了了之了。
西安的紅旗發動機廠研發出了ws10航空發動機,
結果沈陽的黎明廠通過上層運作,把ws10航空發動機的後續工作無償調撥到了黎明廠,把那些設計圖紙都從西安統統拖去了沈陽。
結果他們連摘桃子都摘不好。
不知道是西安紅旗廠偷偷留了一手,還是沈陽黎明廠學藝不精吃不透圖紙,反正ws10後來事故不斷,經常飛著飛著就噴零件出來,出了很多次事故。好在俄羅斯的飛機都是雙發動機,壞了一個還有一個。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大型基地在貴州安順平壩的大山溝裏,這就是三線建設時期搞的貴航。
位置在深山裏,遠離交通線,甚至遠離縣城。
當年是抽調各個廠的精英去的,但因為在貴州,吸引不到人才,現在愈發衰落,已經成為成飛的小弟了。
因為天高皇帝遠,這個廠的關係戶很多,當年和日本人合資搞雲雀小汽車,領導把關係戶都塞進合資廠,結果把合資廠都搞得快倒閉了。
另外,在漢中還有一個陝飛,是搞預警機的,應該是西飛的小弟。
除此之外,在哈爾濱有一個搞直升機的哈飛,是蘇聯援建的。
三線建設時期又在景德鎮搞了一個搞直升機的昌飛。
影帝建設天津濱海新區,要搞一個大的直升機公司,把這兩個徹底降為代工廠。這兩個企業堅決抵製,江西省分管工業的副省長到昌飛演講,說頭可斷、血可流、官位可以丟,但是企業決不能丟。後來怎麽進展我就不知道了。

中國早期航空三大天才人物,陸孝彭、黃誌千、徐舜壽陸孝彭窩在洪都,被徹底邊緣化,雖然搞出了強五但是不得重用,但好在人身安全。
徐舜壽被打為右派,慘遭迫害,最後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黃誌千在徐舜壽被迫害後也被踢出核心,被邊緣化了。
中期兩大支柱,宋文驄、陳一堅
宋文驄被排擠出沈陽,踢到成都。
陳一堅被排擠出沈陽,踢到閻良。
成飛和611所打敗沈飛和601所,中標空軍的殲20,結果上級領導馬上給成飛小鞋穿,馬上要收拾成飛的領導,好在空軍震怒,把楊偉等人保下來了。
中航工業強行把殲20的後段躋身分包給沈飛,成為殲20最大的敗筆。
西安的紅旗發動機廠研發出了ws10航空發動機,結果沈陽的黎明廠通過上層運作,把ws10航空發動機的後續工作無償調撥到了黎明廠,把那些設計圖紙都從西安統統拖去了沈陽。
現在大大要搞大國企,要搞統一的大發動機廠。
我很擔心成都、西安、貴州等地的人,在官場鬥爭上競爭不過沈陽的人。
過去是分家過,沈陽的那幫根正苗紅的人不能直接插手其他企業的內部事務。
現在合成一家,就可以肆無忌憚地鬥爭、整人了。
太令人吃驚了:沈飛和成飛40年對比結果,差距如此之大沈飛(簡稱六O一所)
成立於1961年,是新中國組建最早的飛機設計研究所,主要從事戰鬥機的總體設計與研究工作。
1、到2011年,50年來隻出產了J-8型殲擊機,而且從J-8原型一直改到J-8ⅡF,結果也沒人要(說得是出口)。
2、有人還說,出產了J-11/su-27,可那畢竟是人家毛子的貨,沈飛山寨了不說,還不付專利費,搞得人家毛子特別上火。再說了,那也跟設計無關啊,仿製應該是112廠呀,跟601所無關呀。
3、J-15艦載機,是最讓海軍頭疼的東西,等沈飛吧,瓦良格都快海試了,他還沒弄懂折疊翼;跟毛子買吧,人家的生產線早關了,結果是江南造船廠的航母都不敢鋪設龍骨,怕一個空殼等飛機呀。
總結起來,沈飛50年來就搞了個J-8型殲擊機,一直在吃顧湧芬院士的舊飯,炒毛子的殘根。
再看看人家成飛吧
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又叫六一一所,建於1970年,是根據國家軍機發展的需要,從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分離而成的,建所之初全所隻有幾百人,現有職工近1800人。中國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是從事飛機設計研究的多學科、高科技的綜合性研究所,擁有雄厚的技術、人才實力和精良的設備。
1、建所後接受的第一項任務就是研製一架高空高速殲擊機。該項目從1970年開始論證,後來由於受某些環境影響,指標變動很大。1975年正式立項時戰技指標已更改了6次,幾乎是一年一變。在五上五下的激烈變動中,研究所的科技人員艱難地從方案論證、詳細初步設計、凍結技術狀態,一直幹到準備發生產圖。但是,由於當時沒有合適的動力,沒有能適合高空高速、耐高溫的主體材料,該型號無法投入生產,不得不轉為課題研究。盡管如此,這項工作對研究所的發展,以及後來對國家重點型號的研製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2、殲-7型戰鬥機及其各種改型,包括I型、Ⅱ型、Ⅲ型、ⅢA型、B型、M型、E型、G型、P型、PG型。現在,殲-7型戰鬥機是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目前裝備規模最大的戰鬥機之一。該機依靠本身所具有的飛行性能好、輕小靈活、低成本、高效率率和使用維護簡單等技術特點,在中國海、空軍戰鬥機裝備係統中一直占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殲-7已於2006年停產。而且實現了整機出口,參與國際競爭。
3、梟龍/FC—1飛機
4、殲-10戰機
5、J-20第四代隱形戰鬥機
總結起來,成飛在40年的時間裏發展5款戰鬥機,殲擊機研製的“國家隊”的稱號是當之無愧的,更可貴的是,他們已經適應了市場經濟,能夠主動參與國際競爭,不像沈飛“等、靠、要”的計劃經濟思想,而且建立和培養了一大批中青年骨幹。以至於611所前所長楊偉無不自豪的宣稱:611所現在是國內最好的飛機設計研究所。引得某些人懷恨在心,一力要把楊偉架空,掉到中行去當副總。聽說幸虧空軍幹預,才得以繼續擔任四代機的總師。
要是殲-15交給成飛的話,估計早就能下蛋了。
2009年初611與601都有重大職務調動,楊偉不再擔任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所長職務,轉任中航工業副總工程師;改由季曉光任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所長。孫聰不再擔任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所長職務,也轉任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改由趙民任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所長。
季曉光原本擔任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副所長,趙民原本擔任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副所長,為什麽要把這兩所高層互換扶正呢?大家自己意會吧!
而楊偉與孫聰新職務主要工作之一,據說就是負責天朝上國空軍選定的下一代戰機型號。話說-------從某些人的角度看:這楊偉已經拿到四代機那麽重大的項目了,卻還要使一些手段去壞別人的事情,可說是惹了眾怒。積極爭取更多的項目和資金是好事,但不該搶艦載機項目的,簡直是把飯勺都伸到別人的鍋盆甚至碗盤裏了,難不成想讓別人連口稀飯都沒得喝嗎?!有些事不要做的太絕!這次兩所所長上調,兩所副所長交換扶正,人家601所的孫聰毫無遲疑的二話沒說就到北京報到去了。可是611這邊呢?!現在的情形卻是--601所前任副所長季曉光奉調到了成都要接任611所所長,晃到現在已經過了多久了,楊偉就是不肯讓出辦公室,聽說還放出話來:「我楊偉的辦公室就是在這裏,不在北京」。在某些人的眼裏:這楊偉的態度、行為,真是不識相、惡劣至極!
可是若換個角度設身處地去感受,去從楊偉的立場看問題---------楊偉隻不過是個喜歡做事的人,骨子裏有天生自信與不服輸韌勁,渴望在挑戰各種疑難問題中不斷鍛煉,渴望不斷的超越自我,喜歡和611所一群年輕人一起努力拚搏不斷的創造奇跡。做事情也喜歡卯著一股勁,堅持去完成,不管多辛苦,多難,都不會選擇放棄。楊偉擔任611所長期間締造出亮麗的成績,結出豐碩的成果,敢情這年頭出成績求上進還是錯了?!四代機項目我們611可是完全憑實力贏來的呀!想再爭奪別的項目也是要憑我們的真本事去競爭!我何錯之有???即使我楊偉話說得難聽一點,讓某所的人下不了台,但也不應該因為這個就要設計把我楊偉架空、把我調離原崗位-把我調離“我熱愛的本職工作”吧?!孫聰是顧誦芬的嫡係高足,在中航上頭有人,200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候選人名單裏還有他孫聰的名字呢!他孫聰是真的高升了,前途無量,自然是會屁顛屁顛的直赴北京去了!可我呢?那是明升暗降啊!這世道還有公平嗎?
(責任編輯:周健 CM02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