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鳳凰周刊文章公然稱:軍改軍政分離就是要像經濟改革一樣,去掉姓社姓資的標簽!

(2015-12-18 09:50:33) 下一個

http://news.ifeng.com/a/20151218/46729581_0.shtml

軍改之難的根源

如今已在中共軍隊內密切推進的軍隊管理體係,在過去很多年來並非沒有納入專家學者和高層的視野,而是眾多人士都陷入一個奇妙的觀念漩渦不能自拔。

軍隊建設專家稱,構建現代軍事力量體係,一個十分尖銳的問題是敢不敢在領導指揮體製上“猛切一刀”,把軍政軍令係統相對分離出來。對於軍政軍令分離問題,長期以來,中共軍隊理論學家的認識常常是把它與社會政治體製聯係起來的。以為軍政、軍令分離體製是資本主義國家多黨製、軍隊非黨化、非政治化的產物。軍人不問政治,是這種體製的鮮明特征。

而美國著名學者亨廷頓和簡諾維茨的研究更為這種擔憂加了一把火,這兩位學者在考察軍隊與國家關係時,認為實行文官治軍是資本主義國家防止軍人擅權的一個重要製度。軍人隻負責打仗,不過問政治。“軍人隻是政治家手中那杆長槍上的子彈,扣動扳機的手不在將軍們那裏。”

但也有中共軍內學者認為,文官治軍這種製度與軍政、軍令的分離沒有絕對必然的聯係,文官治軍解決的是軍隊和國家的關係問題,而軍政軍令分離解決的是軍隊平時建設和戰時指揮互相關係的問題。兩者有一定的聯係,但並不是一回事。

“回顧我軍曆次體製編製改革,為什麽在政令和軍令分離問題上,大家諱莫如深,不敢越雷池半步?根子就是這個問題沒搞清楚。似乎一觸及這個問題就是崇洋媚外,就是否定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上述學者稱,中共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體製絕對不會出現有人擔憂的情況。長期的軍政軍令不分,特別是長期的和平環境條件下,各級黨委和軍官的注意力大量轉移到平時的建設和管理上,指揮權力層層上收、指揮效率越來越低下,部隊打仗的功能嚴重弱化。

這位學者總結稱,可以說,目前軍政軍令合一的體製,指揮效率與管理控製兩難取舍,已經成為黨對軍隊絕對領導一個很難解開的死結。從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上看,地方推行的黨政分開、政企分開,雖然尚不夠徹底,但確實解決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問題。

“對市場經濟我們已經去掉姓社姓資的標簽,對軍政軍令分離我們也需要去掉姓社姓資的標簽。適度的軍政軍令分離,既能提高指揮效率,又能防止軍人擅權,還能實現軍令係統與軍政係統的相互監督,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中央軍改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許其亮,在2013年發表的《堅定不移推進國防和軍隊改革》一文曾指出,要按照調整職能、理順關係、優化機構、提高效能的思路,優化軍委總部領導機關職能配置和機構設置,完善各軍兵種領導管理體製,健全新型作戰力量領導體製,加強信息化建設集中統管。

這表明,中央軍事最高決策層那時已然采納了這種革故鼎新式軍隊變革。盡管中共軍隊進行的體製編製改革,是麵向未來的力量重組,但也是利益關係的重大調整。改革往往會觸及部門利益、個人利益以及軍地之間的利益關係,在決策和實施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來自各方麵的阻力,造成改革困難重重,難以進行到底。

鄧小平在1980年3月召開的中央軍委常委擴大會議上表示:軍隊改革特別是軍隊體製改革,必須“要搞革命的辦法。用改良的辦法,根本行不通。”與其他改革事項不同的是,軍隊體製編製改革在方法上要采用革命的辦法,形成體係設計、自上而下的改革發展路徑。

中共軍隊現在敢於對軍隊領導指揮體製進行大刀闊斧式改革,得益於現任領導人習近平有很強的政治領導力,敢下定改革決心,有勇於承受各種可能的反對意見的魄力和意誌。

俄軍在推進改革中,普京堅定支持幾任文職國防部長推行改革舉措,為此不惜將抵製改革的總參謀長克瓦什寧、巴魯耶夫斯基和空軍總司令澤林等高級將領撤職。如俄軍事專家所指出的,“俄軍‘新麵貌’改革是在國家政治領導人的堅定決心基礎上展開的。”相反,如果得不到最高統帥的堅定支持,如果缺乏立斷立行的勇氣魄力,如果拿不出超出常規的斷然舉措,那麽,軍隊體製編製改革常常是無果而終。

改革正逢良機

縱觀曆史,破除部隊的和平積習,根本出路在於從製度設計出發,形成以實戰化為改革指向的軍隊建設發展新常態,確保部隊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同時也要看到,相對和平的環境為推進實戰化的軍事改革提供了必要條件。

因為軍事改革往往涉及體製編製、規模結構、政策製度等根本性的問題,改革本身具有很大的風險和挑戰,軍隊的戰鬥力可能會因為改革而暫時下降。為確保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大規模、深層次的軍事改革往往在一個較為寬鬆、穩定的和平環境中進行。這樣可以遵循軍事發展的普遍規律,可以更為從容、長遠地籌劃設計軍事改革。所以說,和平時期往往是推動軍隊建設獲得大發展、大進步的最佳時期,但這種軍事改革必須以實戰化為基本指向。

如20世紀20年代末,蘇聯軍事家敏銳地覺察到新型武器裝備和新兵種建設麵臨重大飛躍,蘇聯應不失時機地實施軍事改革以追趕這一潮流。當時蘇聯紅軍的參謀長圖哈切夫斯基向最高軍事領導部門提出建議,認為應在社會主義建設取得成就和最新技術因素的基礎上,全麵改組武裝力量。 

1931年,在擬定和修改國家軍事建設計劃過程中,蘇聯最高層充分吸收改革派將領的意見,推動旨在贏得戰爭的軍事改革,圖被調任中央軍事機關,擔任副國防人民委員兼紅軍裝備部長,負責主持軍隊的技術改裝和改革工作。一批支持實戰化改革的軍隊領導幹部得到提拔重用,蘇聯的軍事改革得以推進。從當時參觀蘇軍演習的西方國家軍事專家的評論中可以看出,這場軍事改革確實給蘇軍帶來了嶄新的氣象。

2006年以來,美軍對其現行領導指揮進一步調整職能、精簡機構,在總部層級,國防部精簡約50個將軍崗位和150個高級文職崗位。新型作戰力量得到加強,繼網絡司令部正式組建後,各軍種也組建了相應指揮機構和作戰部隊。國防大學研究外軍的一名專家對《鳳凰周刊》記者表示,美軍現在實行全域戰略布防,軍隊編成模式完全按照作戰需要,隨時轉化、變化、更新。

中國國力的發展也給軍改提供了必要的外部環境和充分的物質條件。有軍事專家認為,中國國際和周邊安全形勢總體穩定可控,2014年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60萬億元大關,財政收入超過14萬億元,這為推進實戰化軍事改革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外部環境和雄厚的財力支撐。

“不管在何種背景下發起的軍事改革運動,都有一個最佳的窗口期,一旦改革窗口期過去,就會失去發展的機遇。”全軍上下對改革期望很高、呼聲很大,實戰化的軍改具有極為有利的社會環境。在《實戰化的軍事改革》一書中,多位軍內專家都持有相同觀點。

與以往曆次由單一部門牽頭的軍改不同,目前軍內推行的這次軍改方案,由中央軍委深改組統籌指導,全軍全局論證,自上而下,統籌兼顧,科學合理。軍委深改組下設改革辦,改革辦下又分設二十餘小組,參與軍改論證的是由全軍抽調的精兵強將。據參與軍改的一位軍事專家透露,軍改方案全部由各方背靠背編製而成,多個小組不跑風透氣,各種編成的方案提交深改組領導小組統籌綜合,之後才最終定稿。現定稿的軍改方案原本計劃2014年草案論證,年底公布方案,但軍改千頭萬緒,事涉多方利益盤整,延宕至今年年初。今年的計劃是在6月底拿出方案,完成論證,卻也無果,又推遲半年。至國內外諸多大事完美收官,軍改綜合方案才終於出籠,獲領導層麵權衡審定。軍改方案的插曲,可見其推進之不易,變革之艱難。

“沒有十全十美的方案,隻有相對合適的方案。改革就是摸著石頭過河,隻要不犯顛覆性失誤,改革方案就不必過於追求完美,否則有可能錯失改革良機。”上述軍事專家表示,要認清根本不存在完美無缺的方案設計,也沒有讓所有人都滿意的政策製度。“現在我軍改革正處於一個前所未有的曆史機遇期,同時也要看到改革窗口期不是無限的,必須抓住機遇,實現彎道超車,才能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軍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