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宋文驄:殲10是以色列“獅”翻版的說法是多麽的可笑!

(2007-02-08 21:34:08) 下一個
專訪宋文驄院士:殲10是以色列“獅”翻版的說法是多麽的可笑

---------------
專訪殲10總設計師宋文驄院士

  
  核心提示:宋文驄院士指出,鴨式布局是我們和國外同步研究的,殲10的外形和氣動布局完全是我們自己搞出來的。其實,熟知中國航空史的人都知道我們有過一款夭折的戰機——殲9,它是世界上首批采用鴨式布局的戰機之一。所以認為殲10是“獅”仿製品的說法是多麽的可笑和淺薄。
  
  “殲10之父”——宋文驄院士(注:宋文驄是殲10的總設計師;楊偉是雙座教練型殲10B的總設計師,並為數字電傳控製係統作出傑出貢獻。)
  
  1986年,56歲的宋文驄被國防科工委任命為國家重點型號飛機總設計師,此後的20多年,他為了我國新型殲擊機的研製殫精竭慮,嘔心瀝血。在他四十多年的航空生涯中,總是不畏艱難,大膽創新,努力搶占航空科技發展的製高點,以滿腔的報國熱情,施展著航空建設的藍圖,讓戰鬥之鷹在藍天中展翅翱翔。
  
  記者:我們知道,您擔任了多款新型飛機的設計總師,當您親自嚴格把關設計生產的飛機在藍天中翱翔的時候,您心裏是什麽樣的感覺呢?
  
  宋文驄:殲-7某改進型、新型飛機兩次首飛時,我的心情是不同的。殲-7某改進型首飛時,我的心情非常緊張,擔心起落架或什麽地方會出現問題,兩眼緊緊盯著飛機不敢移動。新型飛機首飛的時候,心情非常激動但並不緊張。按理說新型飛機采用了新布局、新係統、新成品、新技術等等,難度大得多,但因為我知道我們的方案時先進的,設計是嚴密的,技術是過硬的,元器件、子係統都進行了自上而下的綜合,進行了反複的地麵試驗。
  
  記者:在新機研製過程中您積極地推薦新式氣動布局方案,這有什麽意義嗎?
  
  宋文驄:鴨式布局是我們和國外同步開始研究地,當年搞殲-9型戰機無水平尾翼方案的時候,我們就提出了鴨式無尾布局。60年代,美國開始研究利用脫體渦來增加飛機升力。我們在殲-9戰機上進行了試驗。為了新型戰鬥機的布局方案,我們做了很多試驗,在確定方案前,風洞就吹了上萬次。我國新型戰機的外形設計和氣動布局完全是我們自己搞出來的,沒有借助國外的力量,這一點我覺得很驕傲,很自豪。
  
  我國在1960年代發展的殲9,這是采用鴨式布局的方案。
  
  所以,那些認為殲10是以色列“獅”翻版的說法是多麽的可笑。
  
  記者:我們了解到有一次,新型飛機第一次順利完成了過聲速飛行,大家都沉浸在喜悅之中,但是您卻認為並不理想,決定再對新機進行多方麵的修改,您是否在任何細節上都堅持最好的品質保障呢?
  
  宋文聰:是,我覺得一個龐大的工程不僅要關注整體,更要注意解決每一個局部的關鍵技術問題。作為總設計師,我也要考慮地更深遠些。可能有些人會認為一些模具和零件要報廢,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我們作為飛機的設計者,必須每時每刻都打硬戰,我們交出的必須是一個完整的沒有質疑的答案,這樣才算完成了自己的責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