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
兒子第一次認真看電視是在他一歲半的時候。偶然在朋友家看到了米老鼠和唐老鴨,這對“衣冠禽獸”便深深地吸引了他。以後的日子裏,他還會問及“小耗耗”和“小鴨鴨”。
於是我們為他買了許多迪斯尼卡通片,從這裏他又結識了許多新朋友,比如:Pooh bear、Tiger、Piglet……,這些會說話的小動物就組成了兒子的童話世界。
兒子迷上卡通片後,也就喜歡上了以卡通人物製成的填充玩具,與他們同“吃”、同睡,還會和他們講話。一次我送給兒子一個電動汽車,兒子接過時,大聲說:“hooray”,打開盒子又是一句:“perfect!”,令我和LG驚訝不已,因為我們在家從來都是說中文的。以後的日子裏,兒子時常會說出幾句讓我倆驚喜的英文單字,除了發音準確外,用的場合也非常準確。
兒子看電視非常專注,在他會說台詞的地方,會不失時機地說出來。一次我看到兒子在笑,好奇心起,便放下手中的活計,坐到他身邊。我一直以為兒子隻是看熱鬧,他這麽小,又聽不懂,一定不知道在演什麽。
我故意問他:“兒子,這是在演什麽呀?給媽媽講講好嗎?”
兒子竟講得出乎意料地準確,可見其悟性之高。這可能也是卡通片深受兒童喜愛的原因,孩子的世界沒有國界,沒有語言障礙,也沒有人獸之分。美國迪斯尼公司被評為全球最有創新能力和最受推崇的公司,不是沒有他的道理。
知道兒子喜愛卡通片,我姐姐來看望他時,特地去買卡通片。因為知道我們買了許多迪斯尼的影片,怕買重了,隻有另辟蹊徑,買了一部名為:“The World of Peter Rabbit and Friends”的片子。
兒子甚為高興,影片伊始,先是蝴蝶、綠草,然後便出現了調皮的兔子。兔子早已是兒子的朋友,兒子看得津津有味。一隻小兔偷跑出家,偷吃了農夫的菜,惹惱了農夫。農夫怒氣衝衝地追打這隻小兔,小兔倉皇逃竄,不料竟掉進農夫預設的捕獵網……
我正陪著兒子看得起勁兒,兒子突然“哇”的一聲哭了,嘴裏說著:“我不喜歡這個,我不要看。”
我手忙腳亂地關了電視,哄了良久,才哄安靜。我問道:“寶寶,為什麽哭呀?”
“爺爺抓兔兔,要打兔兔。”三字經有雲:“人之初,性本善”,這大約是對的。人性的玩劣,不都是在人生的道路上慢慢染習的嗎?我被孩子的純真、善良深深地感動了。從此兒子再也沒有碰過那部卡通片。
不久,爺爺、奶奶要從國內來看我們,也許是對那個抓兔子的爺爺印象太深了,兒子堅決反對讓爺爺來。盡管我們一再解釋這個爺爺不是那個壞爺爺,仍是於事無補。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爺爺來了以後,竟是家裏唯一有威懾力之人。也許在兒子心目中,爺爺就真是那個抓兔子的農夫吧。
要是多看愛情片就變成情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