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來客叢火飯
(2007-09-28 13:39:34)
下一個
上海小吃(之一)---糍飯團
來源: 江上一郎 於 07-09-28 09:07:52
插隊老友酒姑娘(DUMATINI)叫我寫寫夢的故事,看了她寫的博客文章,提到了弗洛伊德啦,潛意識啦---我就打退堂鼓了。
我俗得很,夢也俗。我的夢都沒深度,和心理學不搭界。春夢,老人家寫出來,羞刹人;還是寫寫夢中的----上海小吃吧?
-------------------------------------------------------------
上世紀70年代最後的秋季,“離國”首次回上海,妹妹大清早,托著小鍋子,買來兩個糍飯團。
她記得那是我做喜歡的上海早點,我心裏當然感激。可是,看著飯團濕汲汲扁塌塌躺在鍋裏,大告不妙。看著妹妹熱心的笑容,我將飯團捧在手裏,還沒吃,兩手沾滿了粘粘的飯粒,妹妹傻笑了:嘿嘿,沒有好糯米,隻有普通的米。。。
在泰國的高級夜總會看歌舞表演,同時用晚餐,他們將糯米飯裝在竹編的小籃子裏,直接用手抓來吃,吃完了,手上和籃子裏,都沒有粘著的飯粒。即使貴族,也和平民一樣,抓飯,一點不原始,原來是我們的糯米不夠好,還有,這米,洗過後過夜,隔水蒸,蒸出來的飯粒粒放光,顆顆相粘,就是不粘手。
那年月,上海還在吃戰備米,碎米,沒啥粘性,連“普通的米”的標準都沒有。新鮮大米(黏米)非常難覓,哪來的好糯米呢,明白原由,吃得滿手滿嘴是飯粒,也一樣興致勃勃啦。。。
香港早點,基本上是以廣式飲茶為主,可是,離開上海之後,我時而在夢中見到兒時愛吃的糍飯團,醒來,口水就在枕邊,好不失落!四處打聽,不負有心,聽說北角天橋旁邊有一家專賣上海早點的小店。於是,我專程搭二十分鍾電車,慕名而去。
除了糍飯團,還有非常正宗的鹹豆漿和甜豆漿。炸油條的大鍋,像上海一樣,放在門口。
老板親自掌管飯團的製作:鋪好濕毛巾,用飯勺將蒸飯(他將蒸籠的飯倒進保暖的木桶)從小木桶裏打在濕毛巾上(老上海要在秤上磅一下,2兩?三兩?),用飯勺的圓底部點一下冷開水,接著用飯勺將飯壓扁,中間放上半根油條,對折,再灑些細沙糖,然後,他捧起濕毛巾,兩手將飯團擠壓成橄欖型,打開毛巾,密密實實的糍飯團,放在小盤子裏—我喜歡捧在手上,自己再壓緊一點,米好,水份適中,像泰國的糯米飯一樣,也不粘手。想起昨晚的夢,對著糍飯團看了一眼,才狠狠地咬下去。。。
香港人有所發明改良,除了甜糍飯團,還有鹹飯團:榨菜絲,鹹菜,肉鬆,芝麻。。。因為沒在我夢中出現過,我一直沒有嚐試。
80年代初,去台灣旅行,朋友開車到永和—專程吃豆漿糍飯早餐,據說是些退伍的江浙老兵開的店,他們的豆漿十分甘香濃鬱,看來,加了不少鄉情吧?
90年代,“永和”豆漿連鎖店開進上海,瘋魔了一陣。上海人心頭高,小點心生意都不做了,外來的新人又學不到老上海的風味,糍飯團非常一般,小攤衛生又不放心,難怪被“永和”搶了生意。但是,糍飯團吸引人,製作過程也不可忽視,看著師傅特別為你製作的過程,也是享受早餐的一部分。在廚房裏的流水線製作,出來的都是冷飯團,而且形狀都改成日本式的竹卷,上下都露餡,那已經不是上海糍飯團了。。。
香港銅鑼灣有一家店,大清早就將幾十份糍飯團堆在門口,塑料紙包著,甜糍飯的糖都化成糖水了,再好的糯米飯不包都不行了。
有的麵包店也放了一排排冷的糍飯團在玻璃櫃裏,成和體統呢?
還是香港北角的那家店值得懷念,每次我夢見糍飯團,為了我枕邊的口水,我都會搭電車去那裏享受美滋滋的十五分鍾,開心大半天。想不到,老板是地道的廣東人,他說是早年逃難到北角的國民黨軍官教他的手藝----50年代,北角叫“小上海”。
有一晚,我又夢見了糍飯團,醒來,又興致勃勃搭電車去北角,沒想到,老板移居國外了。。。
來了美國之後,糍飯團,至今沒在夢中出現過。。。不知為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