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有幸在大會堂現場一睹於丹、易中天的風采。對於於丹講的論語我一次未曾聽過,據說也是非常之火。不過我是衝著易中天去的。不算崇拜,隻是想去看看和聽聽百家講壇以外的易中天是什麽樣,雖然之前也看過王誌的《麵對麵》,但是感覺這次應該和央視錄的節目不同。經過現場的了解知道兩位老師年齡和經曆上是有一定差距的。年齡上易中天應該起碼大過於丹一輪。經曆上於丹自己也說不如易中天豐富。與名人麵對麵,除了欣賞以外,更應該感受他們的人格和學習他們的優點。於丹老師洋洋灑灑談了很多關於《論語》和人生的感悟,好多次精彩之處博得滿堂的掌聲。易中天老師則妙語連珠,博得了的掌聲加笑聲。從中我學到了很多也感悟到了很多,學到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典故和說法,感悟到了兩位性情中人的人格上的魅力和優點。2個多小時一晃而過,正所謂快樂是短暫的。
我對於易中天的了解是從百家講壇開始的,最初好像是2004年開始聽閻崇年老師講《清十二帝疑案》。從此開始喜歡上了百家講壇,隻是播出時間實在太不黃金了。《清十二帝疑案》每周才播出一次,我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看完。非常幸運,中途曾經落下的幾集,居然後來重播了,這樣算是圓滿了。閻老師講課速度適中,語氣抑揚頓挫。他也是在百家講壇紅起來的第一人。後來易中天老師也登場了,第一次露麵講的是《漢代風雲人物》。因為不在周六播出,所以錯過很多。之後就開始品三國了,這下一發不可收拾,好像就在短短的幾天時間內就紅了。批評之聲也隨之而來,有人說他斯文掃地,有人說他把高雅文化庸俗化。當然也有專業人士的批評,有些認為其內容缺乏準確和嚴謹性。我個人認為我們不需要去關注到底是否有炒作的成分,實實在在的是很多人開始關注我們的古典名著,開始關心我們的曆史,這比枯燥的課本學習和傳統的教育模式不知道要好過多少倍。至於“斯文掃地”之類的說法無非是例如講到古代“席地而坐”的典故他用具體的動作來形象表達而已。又不是我們堂堂的易中天教授用動作來演示“以頭搶地耳”吧。至於開的玩笑和打的一些比方無非是貼近了現代人的生活,故而會有那麽多人願意端著飯碗癡癡地聽一位大學教授講曆史,這在以往似乎是不大可能發生的,最多也是孩子們看那些無聊的動畫片。至於學術上是否準確也不必如此叫真兒,曆史的問題本來就在不斷研究,我想應該不會有大是大非的差別吧。如果那些專業人士真是對學問精益求精的話還不如把易教授請去做Seminor,討論,做課題研究都可以;不需要在我們這些老百姓和廣大非專業人士麵前顯示你們的功底,還是做好自己的份內事比較好。並不是我崇拜易中天老師或者說我力挺易教授,隻是現在的人們不知道是怎麽了。記得劉心武先生在百家講壇講揭密紅樓夢的時候也是如此,當然這裏很多是來自於紅學界的專家的批評,這些尚可以理解,因為紅學界就分很多派。就關於《紅樓夢》後四十回的作者問題就有不同的觀點,其中紅學會會長胡德平先生就認為後四十回也出自曹雪芹的手筆。其實說來說去,罵來罵去,爭來爭去;還是當時中國周刊的一句評論說得好:“我們無需關心這些評論和批評是否正確,我們隻是看到了隨著這一係列節目的播出再一次掀起了大家對紅學的關注以及對原著的關注,各大書店的原著銷售量為此增加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