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過新年

(2007-02-16 13:25:36) 下一個

  

 

新年又到了,記得小時候,新年才過去,又盼新年的到來,因為新年裏有許多的令孩子們快樂和難忘的印象。

 

多養雞鵝迎新年

無雞無鵝怎過年?城裏人過新年用的家禽是購買的,但農村人是靠飼養的。年關在即,到了農曆十一月,家家戶戶都開始飼養過新年用的雞鵝,也有人養洋鴨過新年的,但不多見,若是水鴨,是決不能當過新年用的,是牠們還沒有供奉祖先和天神的資格。到了十二月,池塘裏、房前屋後的空地上,舉目皆是雞鵝。窮人孩子早當家,每天早上幫著媽媽切菜喂鵝,把牠們趕到池塘去,傍晚又把牠們趕回家,看著牠一天天長大,多麽開心,人們的快樂和希望全都寄托在這些可愛的家禽身上了。

 

接菩薩拜菩薩

鄉間有一間廟堂,到了除夕前廿六或廿七左右,可到附近的大廟中把菩薩接回來,供在本鄉廟裏。快手的可接到人們認為最靈的菩薩,如玉皇、觀音或華光等都好,慢手的隻能捧著幾個神力較差的回來了。

在我的記憶中,接菩薩的隊伍幾乎全是年輕人,使用小鼓、嗩吶等樂器,用永遠不變的一個曲調和旋律,興高彩烈地把菩薩捧回來。那是神的隊伍,隻得遠遠地站著,以虔誠又驚怕的目光望著隊伍遠去。

到了正月初二,一大早吃了開年飯,人們有互相拜年的走親戚家和進廟拜神的,大人們都忙得不可開交。

神的威力真大,能吸引那麽多的崇拜者,其實神的創造者是神之父母,論理是比神的威力大,但人們卻沒工夫思考這問題了。我小時候,看著人們川流不息的提著祭品進廟來,我也跟著母親入廟拜神來了,一進門就看到左邊有一隻腳上縛滿筷子的泥馬。可怕,那是神馬。進到裏麵,那些菩薩總是目不轉睛的盯住我,更覺可怕,幸好,在廟裏並不費時太久,祭事完畢,放了一排小炮竹就離開了。

有菩薩的存在,人們就有希望,有追求,有幻想,有寄托,這代表著人們信仰的一部分,也是組成中華文化的一部分。而後來呢?我長大以後,再也見不到菩薩們的身影了,隻留給我一段兒時的回憶。

 

 放鞭炮拾鞭炮

放鞭炮和拾鞭炮是孩子們樂不可支的開心事了。家裏拜祭天神及祖先時,當然是要放鞭炮了,這份好差使當然責無旁貸的是晚輩了,還有對門的人家,因沒壯丁在家,隻好邀我這頑童幫忙了,我還能不助人為樂麽?

從除夕晚到正月初二,鞭炮之聲不絕於耳。富裕人家的鞭炮特別響,孩子們尋聲而去,哪裏有炮竹聲,哪裏就有孩子的笑聲。大家搶拾別人門前還沒有爆響過的鞭炮,才一會兒工夫,你將會滿載而歸了。記住,在別人門前千萬別說:沒有!一個也沒有!這樣說別人聽了是不高興的。在新年裏,女孩子喜歡新衣,男孩子喜歡鞭炮,做父母的常常為了讓孩子開心,也就特別買一些鞭炮給孩子解散了逐個逐個的鳴放。新年到了,炮竹聲增添了新年的熱烈氣氛,也增添了兒童無窮的樂趣。在兒童心中,沒有炮竹聲就沒有新年了。

 

看瑞獅動棍棒

龍和獅是象征吉祥。聽說龍是天上神龍,能護佑世人;獅是萬獸之王,所過之地,邪神鬼怪都遠而避之。有的地區習俗是舞龍,而我們鄉間的習俗是舞獅的,從新年初二開始,哪個村子接了國技團的帖子,哪個村子就有一場熱鬧的舞獅表演了。那時候大人和小孩的文娛生活內容十分枯燥狹窄。隻要聞到獅鼓之聲,就是不遠的鄰村也要去赴熱鬧。男女老少,團團圍成一大圈,水泄不通,後來者必須自搬凳子來,高高地站在別人的後麵。表演者拳腳生風,刀光劍影照人,使觀者目不轉睛。我輩小孩們看過後,回家把棍棒搬出,與鄰舍孩子衝拳飛腿,舞劍耍棍,隨時大可表演一番沙場大廝殺。

新年舞獅是傳統的習俗,是一種能提高人體健康質素的武術活動。近數十年,中國人帶著祖國的文化播向了全世界,使中國文化逐漸融入了西方社會。就舊金山和屋侖,教授南北功夫的武館,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所以我們華僑在海外過新年,也常常聞到鑼鼓聲和看到舞獅,雖然沒法跟在家時過新年的熱鬧場麵相比,至少也給塘人街增添不少新年的氣氛。

 

今非昔比。大半個世紀前的新年,是屬於那個年代的人的新年,到了現在,由於人類生活改善了,風俗的表現方式也隨著改變了,盡管千變萬化,形式不斷更新,但人們依然是沿著原有的傳統的軌跡前進。小時候,新年到外婆家去,外婆隻給我一串六個或九個的銅錢,可我現在也有外孫了,每年都來見外公一次,做外公的又怎能給孫子們幾個銅錢算了呢。

昔日過新年,需特別為過新年而飼養一批家禽,一年中最豐盛的就是除夕的團圓飯了,窮孩子也隻好盼了一年才在過新年時大大方方理直氣壯吃雞大腿。聽說現在鄉下人過新年大不相同了,有些人不想在家大動幹戈,弄得滿堂雞毛血腥,怎麽辦才好。一為享受,懶得自己動手了;二是為了炫耀自己的寬綽,除一家大小,再邀幾位朋友,到附近墟鎮的酒樓,幹淨利落、暢暢快快吃團圓飯。

新人新時代新生活新方式,人們跟隨時代在前進,然而,我呢?每當新年來了,總是常常懷念起小時候的新年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