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81)
2009 (109)
2010 (67)
2011 (60)
2012 (46)
2014 (49)
2015 (47)
2018 (45)
2020 (30)
2021 (75)
2022 (58)
2023 (54)
2024 (69)
波倫那(Bologna,也譯作博洛尼亞)是一個被旅遊業者忽略的地方,Rick Steves的書中就隻字未提。我喜歡的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叢書中雖專門介紹,但真正讓我排入行程還是得益於兩位大遊俠的信息。
一是風情版的顧大俠曾在遊記中提及,他因波倫那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建於1088年)慕名而去。
二是我的“神廚”朋友鼎力推薦,說波倫那是意大利美食的發源地。一個遊遍世界吃遍世界的人,已經波瀾不驚了,偶爾為之的稱道,應該是值得一去的。
神廚推薦的美食之旅是一路向西:1)去Bologna 享受正宗意大利美食,特別是Tortellini;2)去Modena 品香醋(Balsamic vinegar);3)去Reggio 啖奶酪;4)去Parma 嚐火腿(Prosciutto)。幾個地方相距不遠,但我實在沒法全部走到,就隻選了波倫那。
波倫那的別名分別是:La Grassa (The Fat)和 La Dotta (The Learned),所以,稱她為美食之都,學府之城應該是貼切的。
從威尼斯坐下午3點的火車,一個半小時就到達波倫那。把行李存在車站後,走15分鍾便可到達老城中心。
1)從車站走向老城
2)從上麵的片片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所有的建築都附設騎樓(Porticoes)。這是波倫那的特色之一。據說把所有的騎樓連起來,可延綿40英裏。
3)古城門
4)老城中心的Maggiore廣場。波倫那不僅過去有著世界最古老的大學,至今也依然是大學城,多個校區共有八萬學生。隨處可見年輕人徜徉在大街小巷。
5)廣場中央的雕像
6)環繞廣場的是幾棟著名的中世紀建築。從左上順時針:
7)The Archiginnasio (希臘語 “first school”的意思)。也在廣場邊上。最早的大學主樓,現在是圖書館。轉一張網上的相片。
現在的大學校園要從廣場往東北走一段。時間緊,就沒有去。
8)波倫那還有一個地標就是傾斜的雙塔。不過除了歪斜,好像沒有其他特色。換句話說,還真的不好看。
既然是奔著美食來的,把廣場周邊大概看看,就直奔美食街。
9)五彩繽紛的蔬果店
10)今天晚上吃什麽?
11)火腿與吊燈爭輝
12)土特產麵疙瘩(Tortellini)
13)街景。拐角的是個有名的肉食奶酪店TAMBURINI。
14)一看這一大店堂好吃的就走不動了。把人家拐角的雕像也拍拍。
15)裏麵的WINE BAR也探頭看看
16)(ZT)拍來拍去還是不如她家網站上的好。轉一張。
17)想到晚上8:30就要離開,那會兒,正式餐館怕是晚餐還沒開場呢。決定就在這個WINE BAR吃吧。
18)喜歡這個墊紙。要了兩張回來做旅行剪貼時用。也順便給她家做個廣告。下酒小菜都便宜而好吃。
時間實在太短,很多地方都沒來得及去。
幸好放了提前量到達車站。出站時覺得波倫那車站很小,等取了行李去找開往佛羅倫薩那趟車,才發現還有新的EXTENSION,上上下下走了好久才到站台。
19)開往佛羅倫薩的列車,商務艙,不過就半小時的車程,享受不到什麽,嗬嗬。看到屏幕上的Firenze S M N (Florence Santa Maria Novella)吧?這個是佛羅倫薩的主火車站。記得有網友提醒佛羅倫薩有兩個車站,不要買錯票。我也再次提醒下。
我覺得波倫那是一個值得住一段時間的地方,幾個小時走馬觀花,已足以感覺她的悠閑輕鬆隨意。我目前一個理想是等50多歲退休後,用幾年時間走遍世界。選擇一個地方(作為BASE)住下來,遊曆周邊,然後再轉移到下一個地方,再遊曆周邊……波倫那就屬於可以考慮為BASE的地方之一。先寫下來給自己MARK一下吧。
20)希望,有一天,地上悠悠閑閑趴著的那個小白白是小米子。
21) “說我嗎?什麽時候帶我去?”
謝謝看貼。祝大家旅行愉快。
我醬油已經不用國內的了,醋看來也要停用才是。
意大利可玩的地方真是太多太多了。
我們以後多交流玩的信息。
晴妹好!你對羅馬的了解讓我望塵莫及啊。
原來禦廚都出於此,美食之都是名不虛傳了。
哈哈,要是住得近,把小米借給小寶抱抱玩玩。:)
我家用的就是你說的那個意大利香醋,牌子出產地都一樣。我現在不敢用國內的鎮江香醋了,燒菜用萬字牌的白醋,蘸料就用的這個香醋,味道很好,不是那麽酸。
伯倫納以前都沒注意過,沒想到既是美食地又有大學府,將來有機會一定要造訪一番。其實像一些名勝地,遊人太多,除了看古跡,旅行的意義已經減了一半了。你說的這種計劃很好,這樣才能發掘出更多不經意間的驚喜。
要是我家丫頭看到最後一張,她肯定伸出她的魔爪,把小米拉出電腦。
問好默默,快樂時光!
確實這樣。國內片麵追求發展,到處建高樓修大路,古風不再,特色不再。從南到北大大小小的城市都長得一樣了,很可惜啊。
歐洲的古建築保護得真好,好像也不需要為了“現代化”而非得把舊的推倒或刷上現代感的漆。看著騎樓和青石板路真親切,可惜中國故鄉的那些騎樓和青石板路都被拆的七七八八,隻剩下些地標附近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