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榮辱與共--記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

(2007-07-03 10:04:20) 下一個

(●作者聶中評,筆名,香港人,博,現於上海工作。簡介表示,希望為建設一個民主自由富強統一的中國出一分力。本文為ETtoday.com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榮辱與共--記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
2007/07/04 00:31
聶中評

不經不覺,香港已經回歸祖國十周年,上海各電視頻道近日集中播放圍繞著香港主題的節目,大小報刊也登滿了香港回歸十年來的各類分析。雖然大陸媒體關於香港的報導繁多,但當中內容未免過於表麵化,對一些深層矛盾和敏感話題或避重就輕,或避而不談,而人物專訪的對象基本是一些持親政府親中央立場的人士,所以這些報導我看起來總有著隔靴搔癢、粉飾太平之感。唯一有點意思的是本期南方周末以「擦邊球」方式講述香港在言論自由和社會製度等領域上比內地優勝之處,總算聊勝於無。

當然,這顆地處南中國的東方之珠在回歸祖國十年後的今日依舊璀璨乃是不爭的事實,單從經濟方麵看,近兩年本地生產總值年均升幅皆超過6%,人均GDP超過21萬港元,而失業率由四年前SARS/非典肆虐後接近9%的水平回落到現在的4.3%,其他亮麗的經濟數據不必一一細列。以一個成熟發達的市場經濟體係有如此非凡成就,誠然是可喜可賀,在安定繁榮的環境下,早年因「九七」或其他原因移居他國的香港人也紛紛回流香港定居工作甚至轉戰大陸,中評便是芸芸之中的一位。

無論是遠走他方的移民或者是一直與香港共同進退的市民,回歸前大多對所謂的九七大限感到徬徨無奈。對於八十年代的香港人來講,回歸祖國意味著由和現時北韓/朝鮮水平差不多的政經體製於一九九七年後接管自己的繁華社會,這難免會對現實的香港人造成信心不穩。況且很多香港人本身是因逃避國共內戰、大躍進、文革等國內動亂而流落到香港的大陸難民,再加上一九八九年「政治風波」的影響,眾多香港人便選擇以腳投票,從而觸發了延綿多年的移民潮。

即使很多政治上的負麵預測都沒有在回歸後實現,香港特別行政區首六年的命運仍然跌宕起伏不斷,其中七百萬市民共同經歷了亞洲金融風暴、經濟衰退、禽流感、人大釋法、科網泡沫、SARS等嚴峻考驗,六年間樓價一瀉千裏,漫長而嚴重的通縮亦奪走了香港的活力生機。經濟衰退的背後主因源於回歸前過高的樓價、物價以及人力成本,港元與美元掛鉤的聯繫匯率機製和高福利政策更令經濟復甦遙遙無期。

另一方麵,在特首董建華「議而不決,決而不行」(朱鎔基語)的差勁管治能力下,種種民怨終於在二○○三年的五十萬人「七一」大遊行中爆發,那時香港的困局彷彿應驗了美國「財富」雜誌於一九九五年「香港之死」的預測。

然而在短短四年間香港從經濟穀底強勁反彈,主要增長動力來自中央政府推出的內地旅客自由行以及更緊密經濟安排(CEPA)等挺港政策,沒有南來的滾滾人流和滔滔資金,恐怕香港現在還是百業蕭條,真不清楚這次回歸十周年紀念可以慶祝什麼。

回想起改革開放以來成千上萬的港商前仆後繼地到珠三角一帶以至全國各地投資設廠,為國家建設立下汗馬功勞之餘亦為自己創造巨大財富,現在反過來由崛起的中國大陸將陷於經濟困境的香港扶起來讓其再度展翅騰飛,真教人感慨萬千。

簡單而言,中國大陸改革開放是香港回歸十年繁榮穩定的保證,沒有中港兩地的優勢互補,所有「香港明天會更好」的祝願隻會流為空談。雖然有人會批評背靠祖國會令香港喪失所謂的經濟自主性,但為何沒有人會質疑紐約背靠美國,倫敦背靠英國有何不妥?要知道在全世界各大經濟體係都向中國市場靠攏的同時,有著天時地利之便的香港更要放眼全國,把握先機。

深受中央關照的香港當然不能就此高枕無憂,其中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就是知識型經濟結構造成低學歷及低技術的市民和新移民就業及增收困難,從而導致貧富懸殊的加劇,特區政府當以適當的教育和人口政策去應付處理。

另一個更棘手的問題就是如何回應香港各界的民主訴求,雖然香港社會多次表現出具備實行全麵民主的先決條件,但以中央的角度來看,現時大中華地區有普選領導人先例的隻有台灣,先是李登輝,後有陳水扁。如果香港日後普選隻會產生李陳之類隻會搞族群分化,地區分離,對抗中央的貨色,那為了香港的福祉不實行普選也罷,因為香港社會禁不起像台灣那般再虛耗十年八年。要是下一任中華民國總統(不論馬謝)能夠對大陸採取更務實更積極的態度,相信中央對香港普選的支持會有所增加。

往更深一層看,即使香港與大陸在經濟上息息相關,畢竟仍受殖民地文化影響的香港市民看著與大陸不同的電視節目,讀著不同的報紙,聽著不同的電台,以及擁有著不同的價值觀。特別是港英政府統治下成長的一代,心裏大都懷著數十年來所建立的香港與大陸對立的優越感,即使在現時經濟環境大好下,要求香港人全麵「人心回歸」仍有一定的難度。近年香港人對中國的歸屬感雖然有所提升,但仍然未達到中央心目中的安全線內,所以中央對香港普選的疑慮是可以理解的,或許隻有時間和大陸的持續開放發展才能平復「我們香港」與「他們大陸」的心靈鴻溝。

縱觀可見的將來,隨著中國政治經濟地位冒起和中港兩地進一步融合,香港與大陸的利益會緊緊扣在一起,儘管香港人會不斷受內地負麵新聞如問題食品、經濟糾紛、治安案件等影響對大陸的觀感,但特區七百萬居民與全中國十三億人民在悄悄中早已榮辱與共,很難置身事外了。

在中港融合的過程中香港會有所謂「內地化」的趨勢,其實這些都不足為懼,皆因大陸早己理性的跳出十年前的民族亢奮,中央及各級政府都逐漸借鑒香港成功的經驗去深化改革開放以及構築和諧社會。相反的是中國大陸正在慢慢的「香港化」,香港人好應該順勢將香港的核心價值如專業敬業的工作態度以及文明法治精神大力宣揚到全國,協助全國人民發展出一個公平、和諧、廉潔、透明、高效和富裕的社會。

今日的香港人已擺脫十年前對前途的迷茫,並開始展望下一個十年以及以後的將來,反之台灣的陳水扁總統和其他深綠人士隻能在民主普選等寥寥可數的議題上做文章攻擊一國兩製。無奈事實勝於雄辯,相對於日益被邊緣化的台灣而言,回歸後的香港還是活力非凡,享譽國際。台灣的諸位何不放下政治成見,以人民福祉為依歸去重新審視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