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哥斯大黎加的美麗與哀愁

(2007-06-08 17:07:38) 下一個
Posted on 2007-06-09 05:57 黃清龍 
一九八八年暑假﹐我隨行政院記者團訪問中美洲邦交國﹐哥斯大黎加是其中的一站﹐也是最叫我回味的國家。如今台、哥斷交﹐這個﹁美麗﹂的國家成為台灣外交上的﹁哀愁﹂﹐不禁又勾起我對它的種種回憶。
 
哥斯大黎加麵積隻有5.1萬平方公裏﹐人口四百多萬﹐其中94%是白人。由於氣候溫和,土地肥沃,農業發達﹐人民生活水準很高,教育普及,又擁有悠久穩定的民主體製﹐因此夙有﹁中美洲瑞士﹂的美譽。自1948年內戰結束後﹐哥國就解散軍隊,並在1949年列入憲法﹐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不設軍隊的國家。哥國沒有陸軍、海軍和空軍﹐卻是野生動物的樂園﹐當地就有這麼一項說法:食葉之蟻是我們的陸軍,金剛鸚鵡代表了空軍,而鯨魚則取代了艦艇。多可愛的國家啊!
 
在深厚的和平民主傳統下﹐民主已經成為哥國人民生活的一部份。記得當年我們到訪時﹐曾聽我國駐哥大使邵學錕說過﹐哥國政要包括總統、副總統在內﹐假日提著菜籃陪太太上菜市場﹐是很稀鬆平常的事。如此生動的故事﹐讓我們這些剛從解嚴不久的台灣遠道而來的媒體記者不禁對它多生出幾分敬意。
 
這個國家堪稱﹁小而美﹂。由於環境優美、物價低廉﹐很早就成為歐美人士退休養老的樂土。在飛往聖荷西的飛機上曾遇到一位德國人﹐他是一名工程師﹐大半輩子在幾大洲跑來跑去﹐現在老了決定落腳在哥斯大黎加。他講了一個地名﹐好像是個山穀﹐是許多歐美老人士養老的聚集地﹐但時間太久﹐已記不清楚那是什麼地方。
 
哥國人口絕大多數是西班牙後裔﹐建築風格也很有西班牙特色。在首都聖荷西,傳統西班牙式建築與現代建築交錯而立,極具異國風味。市內綠樹成蔭,街道依山而建,兩旁羅列了許多西班牙式的別墅小洋房,家家戶戶的庭院裡茶花和玫瑰花爭妍綻放。尤其叫人無法不為之眼睛一亮的﹐是每棟房子都有自己的特色﹐門麵、窗台幾乎都不一樣﹐即使隻是牆壁油漆上的顏色變換﹐也讓人看得很舒服﹐不像當年台灣的公寓建築﹐幾乎都是一個醜樣。詢問後方知﹐原來當地政府有規定﹐左右鄰居的房子不能蓋得一模一樣﹐﹁好奇怪的規定啊!﹂我們不禁感到納悶﹐然而這卻是民宅各具特色的﹁祕密﹂。
 
當時我們住在聖荷西的假日飯店。有天傍晚正要外出用餐﹐突然聽到飯店外的小公園人聲喧譁﹐拉丁音樂震天價響。原來當天哥國足球隊和古巴比賽﹐要爭奪世界杯參賽權。一開始是有人帶著大型收音機在公園聽比賽﹐漸漸地聚集的人越來越多﹐等到我們晚宴結束回到飯店﹐竟然已經聚集了近千人。突然一陣歡聲雷動﹐原來收音機傳來哥國以一比○打敗古巴﹐大家簡直樂翻了﹐現場載歌載舞﹐拉丁人的浪漫天性表露無遺﹐他們的樂天也讓我們這些台北人羨慕不已。
 
還有一天是到北部濱大西洋岸的利蒙港Limon﹐我們乘著巴士從首都沿著新開的公路往北走﹐那條公路是台灣出資由榮工處興建的。拜會過後﹐我們到海邊稍作休息﹐看到男女老少就在海邊戲水﹐有些年輕人還隨著收音機的音樂跳起舞來。當天並不是假日﹐卻有那麼多人在海邊遊玩﹐新聞參事張秀實跟我們講了一個當地人流傳的笑話﹐也某種程度地反映了他們的價值觀:
 
一位美國富商﹐一輩子奮鬥有成之後﹐晚年來到哥國長住。有一天他到海邊﹐看到許多年輕人無所事事、玩耍戲水﹐這位富商出於熱心﹐就找了一個年輕人告誡他說:﹁你這麼年輕﹐應該要去工作﹐不應在這裡遊蕩。﹂年輕人問他該做什麼事﹐他說:﹁你可以去捕魚啊。﹂年輕人問:﹁捕了魚之後呢?﹂富商說:﹁捕了魚你就可以改善生活。﹂年輕人又問:﹁然後呢?﹂富商很有耐心地說:﹁你就可以存錢﹐然後去買一艘船。﹂年輕人繼續問:﹁那然後呢?﹂富商說:﹁有了船﹐就就可以賺很多錢。﹁年輕人又問:﹁有了錢之後呢?﹂富商說:﹁有了錢﹐等你老了﹐你就可以像我這樣常常來海邊渡假了!﹂這時候隻見年輕人打個嗬欠說:﹁可是我現在就已經可以常常來海邊渡假啦!﹂
 
值得一提的還有海龜國家公園﹐在幾乎未受破壞的雨林間,有大小水路交織﹐也是各種野生動物如猴子、鳥類、食蟻獸、美洲豹、鱷魚的棲息地﹐據說電影﹁第一滴血續集---越南篇﹂就是在此地拍攝的。園內還有大西洋綠蠵龜產卵保護區,綠蠵龜產卵期約在7至9月間,旅客可在手電筒不幹擾的情況下觀賞其生態。 我們搭乘小型渡船經過﹐記得同行的還有中央社記者丁遠超、正聲廣播公司李建榮等人﹐到了出海口﹐丁遠超下水遊泳﹐險些溺水﹐幸好隻是虛驚一場。
 
當然遊山玩水隻是附帶的﹐記者團主要任務是要拜會當時的哥國總統阿裏亞斯﹐此前在薩爾瓦多及宏都拉斯﹐我們都拜會過總統。當時哥國總統府正在改建﹐因此我們是到外交部晉見阿裏亞斯的。
 
阿裏亞斯少有大誌﹐在獲得英國埃塞克斯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後即進入政壇﹐一九八五年﹐年僅46歲的他首度參選總統就一舉獲勝。上任一年後,他就因為推動中美洲地區達成和平協議而獲得1987年諾貝爾和平獎。
 
對於拜會這樣一位諾貝爾級的外國元首﹐我們的態度是嚴謹的﹐事前特別做了﹁功課﹂。原來在阿裏亞斯就任總統之前,哥斯大黎加的多個鄰國普遍局勢動蕩,內戰衝突不斷。經過阿裏亞斯的努力斡旋,由尼加拉瓜、薩爾瓦多、哥斯大黎加、瓜地馬拉和宏都拉斯五國總統組成的中美洲五國首腦會議1987年得以召開。在這次會議上,阿裏亞斯提出了“中美洲和平計劃”,促成五國簽署了著名的《中美洲建立穩定和持久和平的程式》協議。這項協議的簽署,為最終解決中美洲地區的衝突奠定基礎﹐因此1987年阿裏亞斯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走筆至此﹐大家應不難想見阿裏亞斯決定與台灣斷交﹐轉而與中國建交的主客觀因素。首先﹐哥國是一個擁有高度國際參與傳統的民主國家﹐其國內不武裝的體製全依憑國際機構及組織之保證。因此,哥斯大黎加在聯合國、美洲國家組織、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及其他國際組織及機構扮演積極之角色。自阿裏亞斯去年再度當選總統之後﹐哥國即極力爭取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而這需要中國的支持。
 
其次﹐是經濟上的因素。阿裏亞斯6日在記者會上明確表示,哥國為了吸引外資,有必要加強與中國關係。他指出,中國是舉世最成功的新興經濟體,很快就會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哥國企盼加強與中國的經貿關係,吸引投資人」。阿裏亞斯表示,「台灣向來十分慷慨」,他感謝台方63年間展現的團結合作,但﹁中國是我們不能再忽略的事實﹂﹐念及哥國百姓福祉,不得不做此決定。
 
從哥國的國家利益來看﹐阿裏亞斯決定﹁棄台就中﹂﹐應該說是符合理性的。換做陳水扁總統來當哥國總統﹐恐怕也不得不這麼做。這是中國經濟崛起之後﹐藉著大國外交的影響力﹐以一手政治、一手經濟封殺台灣國際空間的又一例證。形勢比人強﹐台灣失去這樣好的一個邦交國固足痛惜﹐但能夠與哥國維持六十三年的邦交也已很不容易了。如今應該檢討的是﹐在兩岸政經實力此消彼長下﹐我們的外交除了硬碰、硬闖之外﹐是否還能有零合以外的新思惟。

引用:http://blog.chinatimes.com/noa/archive/2007/06/09/172637.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