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毛澤東對十大元帥的評價

(2007-03-18 21:36:54) 下一個
孤獨刀客縱觀中國現代史,毛澤東的識才智慧和馭人之術可謂前無古人,恐怕還要後無來者,這麽說並非對他老人家不敬。馭人術並非隻是帝王之道,皇家專利,領袖也是需要的,這是一種超人的智慧和謀略,在中國這個有著幾千年封建曆史的國度,沒有這種智慧是打不下更坐不穩江山的。  從古到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皇帝輪流坐,明日到我家”是很多人的信條,特別是對和自己一同出生入死打天下的老兄弟,如何駕馭實在是難倒了許多雄主。毛澤東無疑是深諳其道的偉大人物,最會平衡各種矛盾衝突和利益關係,而且看人的眼光非常獨到(文.革以後的事情不算,因為人到晚年肯定要糊塗,影響判斷能力)。 這個問題三言兩語說不清楚,點評一下毛澤東對幾位開國元帥的考語,便知所言不虛。  對朱德――“度量如大海,意誌堅如鋼”。  自從井崗山會師後,朱德就成為了中.共.軍.隊的偶像級的人物,長期任總司令,但更多的是一種象征意義。朱寬和忍讓、純樸謙遜,對這樣一位沒有野心的忠厚長者當然會讚譽有加。  對彭德懷――“誰敢橫刀立馬,惟我彭大將軍”。  老.彭性格剛烈、疾惡如仇,而且有些特立獨行,比較難駕馭,這從幾十年和老.毛磕磕拌拌的合作曆程中就可看出,但打天下絕對需要這樣的勇夫和猛將,就象劉備少不了張飛、李世民必須依仗尉遲敬德一樣。所以在戰爭年代老.毛會如此不吝溢美之詞,當然事實也確實如此,比如,朝鮮戰爭沒人願掛帥,隻能惟我彭大將軍。至於59年廬山會議後毛說老彭的合作與不合作是三七開(我們可愛而又梗直的彭總非頂著說,不對,應是七三開),那是後話了。  對林彪――“他一個娃娃懂什麽?”  這話是在林彪質疑紅軍四渡赤水的戰法、提出究竟是走弓背還是走弓弦更好時說的,與其說是長者對晚輩的訓斥,不如說是師長對後生的循循善誘。在長期的戰爭年代,林多次對毛發難,一句“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議論引來了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宏文,長征途中,林甚至建議由彭德懷出來接替毛澤東的軍事指揮權,受到毛的嚴厲斥責。但愛之深才會責之切,毛始終對其鍾愛有加,識才善用,使林始終是同級別軍事首長中最年輕者,這種時時提攜指點,是日後林彪成為縱橫中國的傑出軍事指揮員的重要條件。   對劉伯承――“四川稱劉伯承是一條龍下凡,江水怎麽會擋得住龍呢?他會把我們帶過去的!”。  在後有數十萬追兵,前有金沙江天險,許多人怕部隊過不了江的情況下,毛澤東風趣地引用了朱德的話。對劉伯承的才幹不用多說。  對賀龍――“賀龍兩把菜刀起家,現在當軍長,帶出了一個軍”。  毛澤東在“三灣改編”中曾舉此例鼓勵起義軍。到陝北後又稱他是紅二方麵軍的旗幟。總得來說毛對賀還是器重的,特別是建國前後。賀龍含冤而死後,毛澤東曾說過:“我看賀龍搞錯了,我要負責”。  對陳毅――“陳毅是個好同誌”。  文革中,一次紅衛兵批鬥陳毅,陳先發製人,掏出紅寶書說,請翻到毛主席語錄第N頁,毛主席教導我們說陳毅是個好同誌。台下一片嘩然都在翻寶書但沒有找到,周總理做證說,確有此話。於是陳毅過關。陳在文革中的境遇相對來說是比較好的,特別是死後,毛親自參加追悼會,眾所周知毛極少參加黨內同誌的追悼會,在其晚年更是絕無僅有。  對羅榮桓――“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  這份身後哀榮,既是對羅的高度評價,也是對廣大政工幹部的肯定。   對徐向前――“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你能回來就好,有雞就有蛋。”  西路軍失敗後,徐向前回延安受到毛澤東的接見,毛澤東說了上述意味深長而又暖人心腹的話。徐在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麵軍分道揚鑣後,與張國燾一同率部南下,最後部隊垮了。後來他說:“西路軍的失敗,長期使我愧悔交加,餘痛在心。”深有“不堪回首”之悔。但毛記住了他在關鍵時刻說的“那有紅軍打紅軍的道理”,因此百般撫慰,這話也是安撫廣大紅四方麵軍的指戰員。可以說毛對四方麵軍的幹部是寬宏的,而且也是重用的,比如對徐向前、李先念等人,表現了一個領袖人物的胸襟。   對聶榮臻――“五台山,前有魯智深,今有聶榮臻,聶榮臻就是新的魯智深。”  聶創建晉察根據地,逐漸把晉察冀根據地建設成為模範根據地。因五台山在根據地內,毛澤東曾有此說。整個解放戰爭時期,毛都在聶的地盤。聶膽大心細,而且追隨毛長征時就任紅一軍團的政委,毛對聶絕對放心,而且長期如此,即便是後來江青欲借城南莊的舊事整聶,毛也力保聶過關。聶長壽善終。  對葉劍英――“呂端大事不糊塗”。  呂端乃北宋重臣,太宗稱他“大事不糊塗”。毛借此評價葉,本意是指長征途中在巴西時,當張國燾意欲解決中央紅軍,葉及時報信,關鍵時刻挽救了紅軍。葉帥睿智和才幹往往體現在黨、軍隊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後來在粉碎江青為首的四人幫又發揮了關鍵作用,就如同漢劉邦的老臣周勃平定呂後餘黨叛亂一樣,拿下欲做當代呂後的江青,協助收拾了毛去世後的政治殘局,毛的這句話真是恰如其分,看似未卜先知,實際是對部下的深刻認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