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以國家認同回應寫作醫院院長之邀

(2007-02-03 20:48:50) 下一個
事由>
院長來信曰:立場不同,觀點互異,都可以發表。倒是別人也針鋒相對,我就會製止,怕流於意識型態。至於時間是最後裁判,將來如何,看就明白了。我是冷眼看政治受益者,囂張猖狂的權貴,下場會是什麼?好像時間快到了。

信中內文:
台灣的腐化,青年學子暮氣,有人說快要亡國敗家,也有人認為沒那麼嚴重,事實上一個上昇,一個沈淪,誰主沈浮,就看兩岸最近十年競爭結果。

共產中國和自由中國,是帝國主義霸淩,日本軍國侵略造成長期內戰,造成分裂。儘管製度思想兩極,終有海晏河清之日。我們正在急起直追,麵對改革陣痛期,必須堅忍度過。

同時,反省民族分裂,一方麵自己不爭氣,其次是物產豐饒引來狼子野心,貧窮落後,落後就必然挨打,國家民族也是被恣意掠奪之後,元氣大傷。

台灣要好,對岸也要民主富強,沒有親痛仇快的空間,但看共登繁榮富強彼岸。中國歷史亂,台灣無法置身事外。燈塔作用,示範引導,民心所嚮。此乃吾人心胸,不想獨善其身。
院長951214

---------------------------------------------------------------

台長回應:

承蒙寫作醫院院長的來信,當下不知所為何事,在開啟電郵之後豁然一笑,一是開心能承得院長的青睞,二是笑自己才疏學湥?M可關公麵前耍大刀。我自認為博學多忘記,觸類不旁通,隻是插插花,跑跑龍套的普通人。不過,隻要是有識之士都不甘寂寞咧!寧可鳴叫而死,不願沉靜而終,隻希望為社會盡一份立言的力量就可以了。

院長的陳述觀點是很宏大,縱貫了歷史、教育、文化、政治等議題,但在下並非這些領域的專業學者,故隻能以主觀意識融以合理化的單方麵意見,以免造成意識形勢的突顯,而使得隻問立場,不問是非的對立觀感在讀者的內心激發出現。

(以下均為個人主觀,以自我的觀點為立場,有偏見之處請多包涵。)

---------------------------------------------------------------

我認為台灣已經是個多元化價值觀的社會,從戒嚴開放以來,民主法製的進程有如跳躍式的躍進,使得台灣民主自由化的成果,遙遙領先於對岸的共產中國。但是在強大中國的政治打壓下,台灣的政治也跟著受到牽製,為此還衍生了統獨議題,所產生族群對立的省籍情結。

我認為國家今天會有那麼多的紛紛擾擾,最大的根源在於國家認同的問題難以解決。基於中國文化的情感,基於中華民國的偏安政治,不合時宜的憲法無法與時漸進,政黨惡鬥爭功諉過,武力攻台的危機始終沒有解決。在內外各種強大壓力的交迫下,台灣人民很難形成一個主體意識,來肯定自己所生長在這塊土地的認同感。因為,大多數人背負著我是外省人、還是台灣人?我是中國人或是台灣人的角色定位不明。

先看龍應台在哈佛費正清中心演講時,回答關於「祖國」的問題:
龍應台回答:「我對(祖國)的看法和定義從來沒有改變。對我而言,中國代表的是我的文化、我的傳統,在這點上它永遠是我的祖國。然而,若將中國以一個政權或國家(state)的形式來給予定義,也就是現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我的答案就可以很清楚的說:它絕對不是我的祖國。」

是的,在龍應台說出這麼一段關係到自我認同與國家定位的想法,在我讀國中開始就一直思索這個問題,後來在今天這一年多前,我終於也給了自己一個完整的答案。

「我是台灣人,但我接受中國文化的洗禮,也不排斥外國人說我是中國人,但如果要我說是哪裡人,我會說我是(台灣人)。」這跟龍應台後來所提出的國家認同應該是相去不遠,隻是我並不反對自稱中國人,但如上所說的,我所堅持的國家認同在於政權上的認知。

我當然承受中華民國政府的事實,隻是我更認同國家的稱號叫做(台灣)。或許這種以台灣為主體意識的認同,會給予他人政治上的解讀,以將我歸納於其所指的立場。的確,在台灣的國家認同上,正因為中華民國實體政權的存在事實,還有台灣主體意識的排他性,加上中國文化的教育情感交錯下,真的會讓人分不清楚自己究竟是何種身份,何種族群的定位。雖然我們都是拿中華民國的身分證,但是護照卻是有(台灣)一詞。

如果統一與獨立的議題能夠讓我選擇,我會選擇中國統一的選項,但是統一的前提仍然如龍應台所指稱的,以政權為定義的話,我說民主政權才是我要的選擇。中國對台灣的打壓無所不用其極,對於台海問題對外統稱是中國內政問題,不容易外人幹涉。除了要求四不一沒有的承諾外,仍不放棄使用武力犯台的選擇,更聲稱台灣政府是麻煩製造者,有心人士企圖阻撓祖國的統一大業,諡槿?袊?嗣竦墓珨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