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選前密會真相揭密 11/28與宋簽協議12/1馬反悔再約宋

(2007-02-03 20:48:42) 下一個
選前密會真相揭密 11/28與宋簽協議12/1馬反悔再約宋
何博文、黎珍珍、蕭旭岑/調查採訪

選前掀起政壇波瀾的馬宋密會真相揭密!據透露,馬宋確實在選前十一月廿八日分別簽下了選後國親合組政黨聯盟的具體三點共識協議,並敲定馬宋擔任聯盟共同召集人,約定協調明年底立委選舉。但馬稍後頗為反悔,十二月一日深夜主動見宋再談,但雙方未談攏,隔天密會更曝光,國親互信盡失。

是否交換條件一場羅生門

簽字的三項基本共識為:一、為了穩定台灣政局、整合在野力量、開創兩岸和平環境,馬宋承諾加強合作,共同處理未來的挑戰。二、國親正式成立「政黨聯盟」,由馬英九和宋楚瑜擔任「共同召集人」。三、國親將透過政黨聯盟平台,共同處理兩岸議題、國會合作、單一選區立委選舉、二○○八總統大選等議題。其中國親應建立提名機製,尋求立委席次突破三分之二。

據透露,當時雙方幕僚與中間人、楊姓友人等,還希望促成國親一起營造台北市長選舉「尊宋保郝」氣氛,亦即協議簽字後,宋就以到高雄輔選的大動作,讓台北市泛藍選民「心中有譜」。但馬英九堅持選前不能談相關議題,更不能形諸文字,否則會有觸犯選罷法的問題,宋退選就變成雙方不明言的「默契」。

宋核心幕僚、親民黨政策中心主任張顯耀強調,這三項共識不是條件,更和北高選舉無關。至於馬、宋何時簽字,張顯耀僅強調:「十二月一日當晚沒有簽任何字!」泛藍重要人士明確指出雙方在十一月廿八日分別簽字,親民黨人士則說,十二月一日晚間有看到馬宋的簽字,「藍色墨水筆簽的!」

擔心選情馬主動約宋密會

國親重要人士指出,馬宋選前密會,的確是馬比較主動,與國民黨釋放的「宋主動」不吻合,否則如果是馬被動,十二月一日怎會約在宋的「地盤」見麵?據指出,馬願意選前主動見宋,是因為很擔心宋義無反顧搏命一戰,恐導致郝龍斌落選;連戰也一再勸說馬操持黨務,必需懂得協調,避免北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景況重演。

泛藍高層私下透露,十一月廿七日,雙方幕僚擬妥國親政黨聯盟架構,馬宋分別看過後,都表同意,經過一夜的深思熟慮,隔天(廿八日)透過中間人士,馬宋決定簽署協議,但這天馬宋兩人並未見麵,都是透過中間人士與張顯耀居中穿梭。

但據指出,馬宋正式簽下協議後,學法的馬英九回去後,左思右想又覺得不對勁,認為在選前簽承諾,有違背選罷法「搓湯圓仔」的嫌疑。在此一顧慮下,馬英九有些後悔,隻好硬著頭皮去求見宋楚瑜,希望「撤簽」;所以,十二月一日馬宋密會的「真相」,其實是馬反悔後主動再找宋,而非宋邀馬會麵。

宋認被耍而崩盤決退出政壇

但當天馬宋兩人「盧」了近四小時,宋始終沒有鬆口退選,也拒絕撤回國親聯盟的簽字。兩人談到二日淩晨兩點才結束,下午立即被民進黨爆出兩人密會,宋更進一步改打「宋進市政府、馬到總統府」,親民黨高層氣憤地說:「這個約定到十二月二日下午就不算了!因為被惡意曝光!」

對馬宋密會曝光,更傳出有簽字,國民黨內紛紛以「馬被宋玩了」來形容這次經過,更對馬竟在選前簽下協議,感到不可思議。但親民黨反認為是國民黨主動爆料,宋整個過程都是被動,卻被國民黨說成主動,甚至造成宋選情崩盤,宋私下心灰意冷,埋下他斷然決定選後退出政壇的重要因素。

政黨聯盟架構 馬親手剔除連王

黎珍珍、何博文、蕭旭岑/新聞幕後

馬宋選前密會簽約,據了解,是宋核心幕僚張顯耀奔走了大半年,才辛苦促成雙方簽字。過程中政黨聯盟的架構,還曾有好幾個版本,有宋擔任執行長、執行召集人,以及連戰當榮譽總召集人,馬宋當共同主席,王金平是唯一副主席等版本;但最後馬還是親手剔除了連王的角色。

整個聯繫過程,一開始馬、宋都不是很熱衷,主要是張顯耀與馬宋友人「CK楊」、異康董事長楊建綱居間穿梭,並產生了「政黨聯盟」構想。張顯耀日前曾解釋,建議國親共組政黨聯盟,原本是希望處理今年北高選舉等多項選舉合作問題,甚至可以視為未來國親合併前的「磨合期」。連戰五月初在仁愛路辦公室見馬,提出希望協調國親市長人選之意,但馬表示國民黨有黨內提名機製,協調「有困難」,連戰隻好改派核心幕僚徐立德和張顯耀聯繫。

六月間,張顯耀向徐立德提出了「政黨聯盟」的構想,經徐立德轉知,獲得了連戰的認同。馬宋雙方雖然都不排斥,一開始也沒有很積極,但在宋同意下,八月下旬開始,張顯耀開始單獨與馬英九會麵。

張對馬分析,國親無法真蘸獻韉陌Y結有三:一是互信不足,二是無法解決選戰造成的裂痕,三是「有心人士」不願見到國親合作、從中破壞。當時對政黨聯盟之議,馬英九並不反對,認為「可以研究」,必須經過兩黨內部程序通過。張顯耀說,他將研擬提案、修正選罷法和政黨法,讓政黨聯盟也可以提名、推薦候選人。

之後張就委請楊姓友人居間帶話,因楊非政黨中人角色較中立客觀。國親幕僚對聯盟最早的構想是,由馬、宋擔任共同主席,連戰擔任榮譽主席,王金出任唯一的副主席。但這涉及未來聯盟定位,一直沒有定案,十月十四日馬宋在青少年育樂中心見麵時,都還沒有談成。

九月廿二日也曾出現一個版本,就是國親聯盟下設決策委員會,由連、宋、王、馬出任決策委員,但由宋出任「執行主席」,這個版本也未被採納。直到馬涉入特別費風暴,加上連戰的壓力,馬主動表達希望見宋,相關腳步才加快,當時宋還對幕僚說:「他那麼急著見我,也不知是為什麼!」據透露,最後版本是連戰掛名擔任榮譽召集人,馬英九、宋楚瑜、王金平則分任召集人,並以宋承擔最關鍵的「執行召集人」。但馬刻意迴避掉連王兩人,事後也未多作解釋,事後傳出,讓連王頗感意外。宋雖覺不妥,但既然馬堅持,他還是簽了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