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一個月之間兩放厥詞,美國協防台灣示意圖!

(2007-02-03 20:48:40) 下一個
中華博客 adaofu2

2006-12-01 11:27:50
一個月之間兩放厥詞,美國協防台灣示意圖!

2006年10月25日,美國國務卿賴斯在結束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對朝鮮危機的討論後,在華盛頓智庫傳統基金會針對朝鮮問題發表演說:“我們一向是非常清楚,美國的台海政策是基於一中、三份公報,以及《台灣關係法》,也就是協助台灣防衛自己,我總是對中國這樣說,這些東西是三位一體,這三樣東西不可分割開來。”

也是一個月多幾天的時間,11月28日,美國候任國防部長蓋茨在一份上任證詞中表示,美國必須在軍事上做好準備,一旦中國大陸以武力攻打台灣,隨時能對其進行抵禦。綜合台媒報道,蓋茨指出,美國應該對中國龐大的軍事發展引起足夠的重視,他在證詞中說道,“我們應該維持抵抗中國大陸使用武力進攻台灣的能力,以及要有能力協助台灣進行防衛。”

美國高官在一個月之間兩放“厥詞”,公然為台獨分子撐腰打氣,這是非常嚴重的政治事件,這是我們絕不能容許的!我們不僅要在政治上予以回擊,同時必須對美國可能的軍事冒險保持足夠的警惕、作好充分的準備。

兩位美國高官都齜牙咧嘴的叫囂“協防”台灣,那麽,美軍回采取什麽方式協防呢?1996年的美國航母危機實際作出了演示。

1996年3月23日,台灣舉行總統大選,台灣局勢再度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在其後的一段時間,美國 “獨立”號航空母艦戰鬥群與“尼米茲”號航空母艦戰鬥群,在台灣以東海麵集結,替李登輝撐腰打氣,對中國進行武力恐嚇。

1996年的航母危機實際也是美軍一次實戰演練,其陣型是2個航母戰鬥群分別列陣於台北、高雄以東的海域,這實際是美航母戰鬥群幹涉台海的最佳陣型。

筆者沒有合適的地圖,隻有拚剪民用地圖標標注:
1號位置就是美國航母戰鬥群列陣的區域,在1996年是兩艘,到2008年也可能是4艘;
2號位置也可能是美國航母列陣區域,從印度洋方向馳援的美國航母可能在此列陣。

這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布陣。說到守,有如下特點:
第一、 扼台灣南北兩端出洋水道的要衝,隨時可以對穿越島鏈的海上編隊予以打擊。
琉球群島間的水道,和巴士海峽、巴林塘海峽是我海軍必經的出洋通道,扼守兩水道,實際就封閉了我海軍出洋作戰的通道。
琉球群島間的水道最寬300多公裏,其中衝繩島上有美軍2個空軍基地,先島諸島有3個機場,這樣,硫球群島間的海麵水道可以被來自台灣、日本和美國航母三個方向的空中打擊封閉;如果美國在水道外部署1-2艘核動力攻擊潛艇,輔助以日本的各型“潮”級常規潛艇、岸基聲納陣列、岸基反潛機及艦載反潛機,水下也將成我潛艇的死胡同。
巴士海峽水道最寬400動公裏,也可以被來自台灣的岸基航空兵、1號和2號位置的艦載機以及事先設伏的美國核動力攻擊潛艇所封閉。
在此局麵下,我海軍無論是水上編隊還是水下潛艇,欲圖出擊美國航母戰鬥群將非常困難。

第二、 依靠島鏈屏蔽我空中打擊
我空軍如果想打擊美航母戰鬥群,必須穿越島鏈的空中和地麵攔截,最起碼難以秘密穿越島鏈上空,這樣美航母戰鬥群可以多獲得十幾分鍾的預警時間。尤其是衝繩島上一旦部署F22A“猛禽”,我空軍穿越硫球群島上空幾乎成為不可能。

第三、 美航母戰鬥群擁有極大的機動空間
一旦我海空力量突破島鏈封鎖,美航母戰鬥群可以采取“以走製敵”的方法且戰且走,以躲避我打擊鋒芒;而我海空力量遠距離出擊,一旦一擊不中,必然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從攻的角度看:
第一、 護衛台灣最可能被登陸的要害區域。
台北、高雄是台灣的核心城市、要害地區,從現在各方推測看很可能是我兩棲攻擊鋒芒所向。
美國航母戰鬥群的艦載可以充分參與對我兩棲編隊的攻擊,水麵艦艇和核潛艇也可以突然穿越島鏈對我實施側擊。

第二、 艦載機可在台灣島本身的防空火力圈內與海峽上空及海麵上的目標交戰。
如果采取海峽正麵強突的戰法,比如先攻澎湖、再攻台島,美艦載機可以依托台灣的防空火力圈、防空預警體係,對我海空目標實施打擊。由於受到台灣本身空防體係的支持、庇護,美艦載機的攻擊效能和自身安全將大幅提高。

第三、並不排除美軍依托島鏈對我沿海地區實施遠程打擊的可能。

歸納起來,美軍是占據了有利陣地,可以對我在開闊、暴露正麵攻擊的力量實施有效阻擊。

據現在中美雙方的常規實力判斷,我認為美軍深入島鏈內布陣的可能性是不大的。實際上美軍離我大陸海岸線越近對我越有利,但美軍沒有那麽傻。
2000年5月台海局勢再度緊張,美國海軍第七艦隊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莫比爾灣號於5月19日由北向南穿越了台灣海峽。這既反應了美國支持台獨的態度,也表明了其謹慎的考慮。

因此,一旦雙方開戰,以往設想中的海空大編隊聯合飽和攻擊實際是不可能的,以潛艇襲擾美航母實際也是困難重重。賴斯和蓋茨“黑白雙煞”之所以敢肆無忌憚,也是有實力的撐腰的。

和美國玩,真是需要大本錢、大智慧,更需要大勇氣、大和諧!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