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官員請表現點風骨吧
(2007-02-03 20:48:37)
下一個
財經官員請表現點風骨吧
中時社論
在封測龍頭日月光宣布被凱雷集團收購之後,台灣竟然掀起兩種極端的詮釋。一方麵,企業界與經濟部都對台灣的經濟情勢感到悲觀,認為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諸多限製綁死了台灣企業的布局。另一方麵,卻也有人說這種「販賣金雞母」的交易是凸顯台灣的價值。台灣經濟現在已經走到了最為關鍵的十字路口,若也是在往「自殘」的方向發展,那麼後果就十分嚴重了。
渣打、凱雷收購竹商銀與日月光,是一種「外資併台商」的標準模式。雙方一個願賣一個願買,表示台商評估再繼續經營無利可圖,而外資卻認為接手營叱錆M商機。因此,這優勢與劣勢之間的歧異,就在於外資外商的後續作為不必受台灣政府的管轄,但台商卻受到政府法令的限製而束手束腳。簡言之,「不被台灣政府管」已經逐漸成為台灣企業售予外商的利基。這麼明顯的事實、這麼諷刺的場景,政府官員如果還不能警惕,那就真的如仁寶公司總經理所說,是「麻木不仁」了。
其實竹商銀與日月光被收購,隻是台灣經濟發展困境的冰山一角。杖綰瓿灱瘓F創辦人施振榮先生所述,這種將台灣績優廠商售予外資的交易形同將台灣企業連根拔起;如果兩岸政策再不更張,一旦骨牌效應發生,後果將不堪設想。竹商銀與日月光原本業績不惡,業主將他們打包出售給國外買家,就像是台灣賣掉了會生金蛋的金雞母一樣。問題是:當台灣的金雞母一個個出售,我們究竟還剩下什麼?像日月光、聯電這樣的金雞母,都是政府、台灣企業家、員工花了幾十年時間培養出來的。台灣在李登輝執政後期開始推動戒急用忍的政策,台灣的產業優勢乃逐漸產生改變。但當時中國經濟尚處於起飛初期,戒急用忍政策對台灣的影響尚屬輕微。然而到了二○○○年民進黨執政之後,中國大陸市場日益看好,台灣政府的經貿鎖國政策,就逐漸的嚐到苦果。
過去六年中,台灣的國內投資平均成長率僅為一%,但在民進黨執政之前的五年(一九九五至一九九九)則為六.四%,相差六倍多。投資支出代表國內人民「養金雞」的飼料;當台灣投資探底時,表示台灣產業未來隻剩一些病雞弱雞。再以民進黨執政前後數年的其他重要經濟數據相比,其結果也是類似:台灣每人GNP成長由三.四%掉到二.○%,而失業率則由二.五%攀升到四.三%;這種滿堂紅的經濟成績單,基本教義派的護法還有什麼顏麵在媒體前炫耀?台商說政府「麻木不仁」,又哪裡有半句假話。企業家憂心未來養金雞的環境不再,而陳總統與基本教義派卻還對出售金雞母的短暫股價溢金沾沾自喜;短視愚昧至此,真是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
既然台灣經貿政策乏善可陳已如前述,那麼我們的財經官員該不該負起責任呢?日前,經濟部長陳瑞隆表態支持四○%大陸投資上限鬆綁,其說法與陳水扁總統的發言南轅北轍。照理說,政務官是要為他所主張的政策負責;當其政策理念與院長或總統不合時,就應該辭職負責─這才是責任民主的真諦。但遺憾的是,當今台灣的財經部會首長,似乎早就淪喪了做政務官最基本的責任風骨。
坦白說,陳瑞隆先生敢為四○%明白表態已經不簡單了。相對而言,我們對於職司經濟政策規畫的經建會主委胡勝正的判斷與態度就感到不解。兩年前,胡主委在總統府簡報二次金改,啟動了限時限家的胡亂併購風潮,弄得台灣金融秩序紊亂、家族財團坐大、公營行庫快速被特權低價吞食,台灣在WEF相關排名隨後亦大幅下降。現在,金融亂象如此不堪,經建會主委有沒有責任要負呢?對於兩岸經貿限製,企業界早已怨聲載道;他們隱忍了多年,一直到扭轉無望才轉而拋售、下市、偷跑。如今,台灣經濟問題已經嚴重至斯,高官們難道都不需要對政策失當負任何責任?
最後,我們提一則歷史故事,提醒財經政務官員當為當守的分際。《左傳》上記載,齊國太史伯書寫「崔杼弒其君」之史實,遭篡位的崔杼怒斬;其後繼之太史仲、太史叔做相同的記載也被殺,接續之太史季等人依然堅持秉書,才讓弒君之史流傳下來。史官之於史實,就是這樣的負責!今天是民主時代,政務官對政策負責其實不必遭殺身之禍,隻要拂袖引退,就足以留下齊國太史的名聲。
一位政務官拂袖而去也許無濟於事,但是兩位、三位財經官員秉持專業判斷對政策負責、對台灣經濟負責,就有可能撼動基本教義派的愚癡,扭轉當前的頹勢。相反的,如果部會首長都隻知道戀棧迎合總統與院長不符專業的「國策」,卻完全不敢提出自己的見解與主張,那就完全沒有做政務官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