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柏楊手稿請留步

(2007-02-03 20:48:27) 下一個
2006.11.16  中國時報
柏楊手稿請留步
中時小社論


文建會為月琴家陳達出專書,並舉辦紀念音樂會,這是美事。

可是,同時,柏楊與陳映真的大批個人文物,卻正流向北京的中國現代文學館,這就是憾事了。


日前,有些綠營立委質疑國科會補助太多有關中國議題的研究,並口出惡言「做中國研究是個鳥蛋!」或許就是這種氛圍,導致柏楊與陳映真決定把手稿捐給「中國現代文學館」吧!

這些年來,「本土」的定義越來越狹窄,排它性越來越強。「本土」本就包含南島、中國、日本與美國等元素,但綠營刻意「去中國化」,結果把「本土」與「中國」搞得水火不容。

其實,就如同「川味牛肉麵」是百分之百的本土,餘光中、李敖、柏楊、陳映真……等人的作品,都是這塊土地所孕育出來的,當然也都是「本土」。可惜,現在卻隻有陳芳明等少數綠營中人抱持上述觀點。大部分泛綠政客都以意識形態,甚至血緣來判斷是否「本土」。

當「本土」被綠營神聖化,並拿來做政治鬥爭工具時,在泛藍人士眼中,「本土」也就汙名化了。

陳映真是「統派」、柏楊是「中國人」,對「做中國研究是個鳥蛋」的人而言,都不夠「本土」。但是,他們的作品卻是這一代台灣人民的共同記憶,也改變了台灣!

不管是統、是獨,隻要是在這塊土地創作出來的作品,就已在這裡紮根。這些手稿流落北京,都是台灣的損失。文建會再加把勁挽留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