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強敵未滅 永不返川

(2007-02-03 20:47:58) 下一個
送交者: 看看看看 [太守★☆] 於 November 12, 2006 01:32:50

川軍出川時,又名“雙槍將”,說的是一邊打槍,一邊抽煙槍,當時各戰區不要川軍也是為此,當後來川軍戰力令人側目,可見國難當頭,人心當現。
  
四川軍閥打內戰的時候特搞笑,但是川軍出川抗日後的英勇表現簡直不敢讓人相信這就是那支搞笑軍隊。川軍一向是怯於私鬥,勇於公戰。按四川人的說法:大家都是兄弟夥,沒得必要搞得你死我說的,但對外就不一樣了。就是出了名的“外戰內行,內戰外行”。

雖然搞笑,但是仍然應該為他們在抗日戰爭中的英勇表現敬禮!說到川軍,我們這裏老時候有一句民謠說川軍是“山上下來一群猴”。謂其散兵遊勇,亂糟糟也麽哥哥!家鄉河東大陽,為川軍不遠千裏過來抗戰叫聲好。鄧錫侯部出川抗日,給1戰區,不要,給2戰區,還不要,說是形似土匪,抗戰不足,擾民有餘。李宗仁手頭吃緊要了過去,結果在滕縣一舉打出了川軍的威名,川軍的王銘章師名垂青史!在民國政府頒布追認的10大上將裏,王銘章僅次於張自忠,排名第二.豫湘桂會戰時戰死的上將集團軍總司令李家鈺也是川軍.也有人說當年李家鈺、楊森、範紹增、王銘章等諸位將軍在四川當軍閥的時候,都是無惡不作的.王銘章將軍以身殉國後,時人寫了一首詩送給川軍:
  
聞王銘章師長殉國後寫
  
       枉在戰場上混了二十幾年,
       卻無一天你們真正見過敵人的麵。
       現在,真正的敵人一站在跟前,
       你們才第一次明白為什麽要戰。
  
       二十幾年的回憶象一條毒蛇:
       你們流過的血,徒然換來舉國的罵。
       現在你們要把自己的血重新估價,
       “四川”從現在起也要擔起一份“中華”。
  
       門外的世界並不陌生:
       每個老百姓都成了你們的親人。
       二十幾年來從戰爭得來的怨憤,
       現在仍然是給你們泄清。
           
       現在再不用問誰的首領姓劉或姓楊……,
      “百家姓”已給戰火融成了一條心!
       昔日相打的手現在握得緊緊,
       全四川的槍尖隻共支住這一個戰爭!
  
       啊,戰爭!你們是為了戰爭才出川!
       你們在怔戰中生活了二十幾年
       二十幾年的操練,二十幾年的經驗。
       就是為了這個偉大的今天!
  
       布一個背水陣在誓節渡邊,
       築一座血肉的長城保衛津浦線。
       純熟的技術今天要全部施展,
       今天要作一次生平最痛快的戰!
  
       衝!一聲呼嘯,響似沙漠風,
       人之流,勝過峽江之水的洶湧,
       倒了一個,又一個上去補充,
       四川健兒生命的源流沒有止窮!
  
       流血嗎,四川健兒可從不掛念,
       這血的雨將要澆息敵人的凶焰!
       死亡嗎,這是四川健兒的家常便飯,
       四川健兒的英靈還要保衛這江山!
  
       四川健兒今天尋得最偉大的死!
       四川健兒今天給四川留下最光榮的史!
       四川健兒今天給國家做到最緊要的事!
       四川健兒今天給人類寫了最悲壯的詩!
  
       不管我們的戰爭打到十年或八年,
       不管我們的人馬隻剩一萬或八千,
       我們的四川健兒永遠記住這誓言:
       強敵未滅,永不重返四川!

川軍1937年初夏步行出川北上抗日(從秦嶺出川)。(比起XX黨在軍事失利後又美其名曰為北上抗日的萬裏大潰逃可強得多)很多軍人隻有兩件單衣,一雙草鞋。一路上無有任何補給,但經曆了北方嚴寒的考驗。不得以還搶了閻錫山的軍庫,以補充補給。步行到1938年才到徐州附近。這時南京已經失守。川軍就近參加徐州會戰。當時國軍主力都不願意接納軍紀渙散,素有雙槍將(土槍+煙槍)之稱的川軍。最後李宗仁收留了川軍。川軍未及休整就投入了台兒莊戰役。承擔了正麵阻擊日寇的重大任務。其作戰英勇另各部正規軍刮目相看。

川軍也承受了巨大損失。有一個師,幾乎拚光。當時師長打電話給李宗仁,說給我們川軍留一點種子吧。李宗仁當時知道對日軍的包圍已經快合隴,因而不同意。師長也堅決服從命令,最後全體官兵陣亡。李總仁將軍也說過,沒有王銘章和張自忠,就沒有台兒莊的勝利!

抗戰時川軍還鬧起了"川軍回川保衛大四川"的流言,所謂“川軍回川保衛大四川”這句口號,並不是正式的由誰提出來的,而是在私下不滿的個別川軍張貼的傳單上說的。這不能說是川軍的主張。
    
事情的起因是因為出川抗日的川軍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槍械彈藥人員的整補都不如其它一起作戰的部隊,其中還夾雜著地方實力派(四川軍閥)與蔣中央對於川軍高級將領人事安排的糾葛。補充一點,這個是某次會戰後,陳誠指揮出了點問題,老蔣開軍事會議的時候, 陳推卸責任,說川軍不力,川軍一聽火冒三丈,說老子死了那麽多人,千裏出門保家衛國,犧牲那麽大,武器兵員還得不到有效補充,你幾爺子欺負老子在中央沒後台邁,於是幾個將領商量後,傳單便出來了,老蔣看見後,大為生氣,因為四川是大後方,兵員糧食的主要供應地,這些地方軍隊當真鬧起來,這個抗戰也無法繼續下去了,罵了陳,會議風向馬上轉變了,表揚川軍了,並且優先補充了下川軍武器。

川軍的吃苦耐勞精神可以說是獨步華夏,沒有其他的省份的人的吃苦精神可以比得上川軍。抗日戰爭期間,四川人砸鍋賣鐵以一個省份,承擔了全國百分之三十的供應,和十分之一兵源,不知數字是否有誤,請見識廣博者考證一下。那個報道裏麵有個細節讓我挺感動的,講的是抗戰期間四川一而再再而三的捐款,有很多要飯的都把家底翻空的投錢.抗戰口號也響亮:“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一日誓不返鄉”,“男兒欲報國恩重,死到沙場是善終”。

打仗有輸贏,可不能丟人.國軍第一王牌74軍,共軍第一王牌27軍, 都經曆過無數血戰。都也有勝負,可從來沒有丟人的時候,走到哪裏都是讚譽一片。同樣,川軍的122師在王銘章的領導下,在滕縣全軍犧牲。從嚴格的軍事意義上說,應該是慘敗,因為 3000人的犧牲換來的是日軍僅僅66人的傷亡。可在各種輿論的眼裏,川軍贏得了尊重。考慮到川軍低劣的裝備和低水平的訓練,沒有任何人認為那是丟人的。相反,那是名垂千古!於是有了無川不帶兵的美談。川軍最大的榮譽,應該是抗美援朝。雖然沒有一個部隊是起源於四川的,可四川的犧牲是3萬多人,竟然是犧牲最多的地方省份。在上甘嶺,可以說正是川軍的吃苦精神,把陣地死死的守住讓美軍感到無能為力。

徐州會戰,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 1929年到1930蔣馮閻大戰中原,中央軍和地方軍打得一塌糊塗,此後,中央軍與地方軍也是貌合神離,各有算盤。但是在徐州會戰之際,中央軍、西北軍、東北軍、廣西部隊、雲南部隊、川軍、山東部隊、江蘇保安隊這些部隊在七八年前彼此還是兵刃相見互相殺個你死我活的,而在麵對凶惡的倭寇時,這些部隊卻能捐棄前嫌無私無我空前合作空前團結,皆中國熱血漢子。

此中,值得一說的是川軍。川軍,曆來就是兩條槍,一支步槍,一支煙槍,軍紀鬆弛,最不為人待見。

而這支不為人待見的部隊,在民族危亡之際,也顯熱血漢子本色。

孫震的22集團軍本是成都部隊,原有6個師,1937年9月1日,孫震帶領41、45兩個軍4個師的人馬出川支援華北作戰,他們是穿著單衣出發,沿川陝大道徒步行軍1400餘公裏,走了50多天,到山西時已是冰天雪地的寒冬了,還沒有領到棉衣,甚至連一張山西地圖都沒有,就在陽泉和日軍打了起來,這一仗打了 10天,死傷慘重。

我在《一寸河山一寸血》裏看到一個年輕川軍犧牲後的照片,讓人十分心酸,他腳上穿的是草鞋,身上是用草繩係著的兩件單衣禦寒。川軍在陽泉打散後,補給不繼,糧草缺乏,他們在無奈之下,沿途遇有晉軍的軍械庫就自己破門而入進行補給,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這孫子就發火了,把川軍趕出山西,而後川軍又跑到第一戰區程潛的地盤,向他申請補給,程長官TNND也不肯給,可能都是覺得川軍哪裏能打什麽仗,成天抽大煙的也跑到這裏來湊熱鬧了。

白崇禧見此,就問第五戰區的司令長官李宗仁要不要川軍,當時人手單薄的李宗仁就說:“當年諸葛亮草船借箭,連草人都管用,他們(川軍)總比草人強吧!”走投無路的川軍第22集團軍就到了李長官的手下來效命疆場。

22 集團軍滿懷感激的來到山東奉命進駐津浦路北段,和孫桐萱部並肩作戰,他們作戰英勇,讓日軍在徐州會戰初期吃了不少苦頭。川軍的英勇更出人意料,其 122師長王銘章在滕縣中彈受傷自殺,其部自參謀長以下1800人戰死,受傷300餘人,受傷的川軍不願被日寇俘虜,就相擁引爆手榴彈而亡。

另外如西北軍,死守台兒莊莊寨內的池峰城31師激戰7天7夜,傷亡慘重,再打下去就要全軍覆滅了,他向第二集團軍司令孫連仲請示希望轉移陣地,其實孫連仲的整個第二集團軍傷亡已過七成,孫向李宗仁電請示可否暫時退守運河南岸好讓西北軍留下一點種子。李宗仁知道湯恩伯的援軍將到,讓孫連仲一定要堅持到拂曉,說這是命令。孫連仲回答:“好吧,長官,我絕對服從,整個軍團打完為止。”而池峰城聽到孫傳來的消息後,也下令炸掉後撤的便橋,背水一戰,與台兒莊共存亡。正在台兒莊苦戰之際,在外圍打運動戰的湯恩伯的20集團軍,有效切斷日軍後路形成反包圍,最後終有台兒莊大捷。

我軍在台兒莊血戰100天,打了自抗戰以來結結實實的一次勝仗,此役,日軍自稱傷亡11918人,我軍統計為殲敵24000人。但不管怎麽樣,“皇軍無敵”的牛皮口袋被中國軍人用熱血戳穿了一個大大的洞。

此後,中國軍人還要麵對如此規模的20次會戰、麵對1000次南口那樣的火拚、麵對38000次盧溝橋那樣的戰鬥,也正是有這樣同仇敵愾的軍隊和抗戰領導者,中國人才沒有變成亡國奴,雖然日本人燒殺搶掠無所不用其極,但它卻沒有讓這個在當時看似羸弱的民族屈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