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號外:中國已成世界領導人朝聖“外交麥加”

(2007-02-03 20:47:49) 下一個
更多精彩內容不容錯過,請看中華必亮劍博客http://newworld.blog.china.com/

北京緊鑼密鼓籌辦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暨第三屆部長級會議”即將粉墨登場。中國當局對於峰會的重視程度非比尋常,官方媒體近來從各個角度報導了論壇的消息,其中關於準備工作的各種環節更可以用“巨細彌遺”來形容。

  這場中國最盛大的外國首腦會議,共有非洲大陸48個國家的眾多首腦參加。中非論壇和峰會可能耗錢費力,但是從外交和政治成本計算,卻遠比單打獨鬥的雙邊外交更有國際影響力和宣傳效果,更符合成本效益。

  就在中非北京峰會召開之前的10月31日,中國和東南亞10國的領袖在廣西首府南寧舉辦了“中國—東盟(亞細安)建立對話關係15周年紀念峰會”;中國總理溫家寶也與菲律賓總統阿羅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等亞細安領導人為第三屆中國—東盟博覽會開幕剪彩。

  就在南寧峰會不到半年前,中國也成功地在6月的上海舉辦了第五屆“上海合作組織峰會”,除了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內的上合組織6國元首,伊朗總統內賈德也以觀察國元首身份出席,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

  一年內在國內主辦三大峰會,雲集的各國元首超過50名,中國成為世界領導人朝聖的“外交麥加”,已經不再是危言聳聽之說。

  這三大峰會的共同特點都是以中國作東,集體邀請某特定區域的領導人來訪。這種一個對一群的外交運作方式,不但代表了中國實力被認可,以及其國際影響力的提升,也為中國日後以對話夥伴身份介入該地區的事務奠定了基礎。

  東南亞在經貿上越來越依賴中國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中亞諸國在安全問題上也希望能仰仗中國來平衡俄羅斯和美國,而距離中國那麽遙遠的非洲諸國居然也集體成為北京的座上賓,足以顯示中國的外交布局和眼光再不能從“韜光養晦”的單一角度來檢視。

  另一個值得留意的現象是三大峰會的國家幾乎都是發展中國家,除了經濟建設處於起步或略有小成的階段,政治發展也都不是成熟的歐美式民主政體。它們或因為經濟上羨慕中國的成就,或因為外交上與發達國家的接觸經驗而對中國有“感同身受”的親近之情,作為一個集體,形式上難道不讓人聯想起1950年代不結盟運動尋找集體代言人的曆史?

  無論主觀上北京的外交“集團戰略”是否有這個意圖,客觀上中國發展模式(一黨統治下的市場開放)至今的成功經驗,讓第三世界發現了另一種可能。

  最近美國國家安全專家提出了“民主同盟”的外交戰略,其核心思考包括人權超越主權,同盟可以對違反普世人道價值(如種族屠殺、人為饑荒)的國家進行軍事幹預。

  雖然這還隻是規劃板上的藍圖,“民主同盟”的構思無疑對未來的國際關係有著深遠的意義。從這個角度看,中國外交的“集團戰略”,長遠而言則恰好是北京累積抗衡“民主同盟”構思的國際關係本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