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教改「士大夫觀念」

(2007-02-03 20:47:45) 下一個
(●作者邏輯,大學教授,高雄市人。正文為ETtoday.com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邏輯教授特區)

教改「士大夫觀念」
2006/10/09 00:06
邏輯

中國古代「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士大夫觀念』,轉換成現代『工具主義』的語言,就成為『增強國家競爭力』的『政治口號』;『增強國家競爭力』的口號,再轉換成『教育口號』,就成為『追求卓越』的借口;『追求卓越』的口號一提出來,就成為『升學主義』排山倒海的口實了,…,以此類推,名堂多得不得了,但是骨子裏總是離不開中國常規『士大夫觀念』的範疇,或是用現代的白話來說,就是『菁英主義』在作祟。李遠哲提倡教改的最大阻力,就是化身為現在『菁英主義』的中國常規『士大夫觀念』,讓許多曾經在柏楊先生所謂的『醬缸文化』裏頭浸泡過的『學人』,變得終身又腐又臭,甚至去了美國,留了洋,還是改不了虛偽與傲慢,始終以『士大夫』、『菁英』自鳴得意。


其中最顯著的例子之一,就是網友葛壽農先生,他曾經是哥倫比亞大學工程科學博士,卻會認為「升學主義」並不壞,更引伸其義說:「 中國人自古即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概念,所以「升學主義」根生蒂固,不可動搖,「升學主義」在任何華人社會都是主流,就是在美國,華人聚集的校區,課後補習的風氣也一樣盛行。其實「升學」是社會為孩童安排的標準學習進程,不撤消「升學」,「升學主義」便沒有錯,教改反對「升學主義」,明顯自我矛盾,一早就注定失敗。再者,在此知識經濟的年代,華人的「升學主義」其實是個優勢,美國人羨慕得不得了。」葛壽農先生人就在美國,竟然會情不自禁地說這席話,實在是令人費解,唯一可以理解的是,他曾經在台灣的『醬缸文化』裏頭浸泡過,所以他的『士大夫觀念』牢不可破。

我在美國念書的時候曾經研究過台灣留學生的『葛壽農現象』,發現這種現象與『橘逾淮為枳現象』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大凡能出國留學的學生,在台灣就曾經是一群『自命不凡』的『菁英』份子,去了美國之後,發現『努力用功』得到好成績,拿到獎學金,取得高學位,查找好工作,好像從始至終都是靠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理念在指導他們走向成功之路的,所以他們都會念念不忘中國老祖先的偉大思想,終至像網友葛壽農先生那樣讚歎:「在此知識經濟的年代,華人的「升學主義」其實是個優勢,美國人羨慕得不得了。」這種『戀鄉情節』,長的會延續兩到叁代,至少也會和網友葛壽農先生一樣,終身不忘『祖國偉大的教育』。可悲的是,真如葛壽農先生所說,有很多台灣留學生都以為『美國人羨慕得不得了』,其實『美國人』根本就很清楚,中國人拚命讀書,目的隻是取得高學位,查找好工作,可以移民美國,表麵上好像真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骨子裏卻隻是為了討好美國主子,求人家收容自己的『奴性』所使然而已。

我曾經調查過,台灣的學生對『追求卓越』與「升學主義」的看法,發現『考場能手』絕少反對『追求卓越』與「升學主義」的,例如在中學階段,建中、北一女,雄中、雄女的學生都認為「升學主義」沒有什麽不好,對於『追求卓越』更是人人磨刀或或;在大學階段,台大、清大、政大、台師大的學生,也大多一樣認為「升學主義」沒有什麽不好,對於『追求卓越』則是人人自以為『卓越非凡』。我有一位晚輩,在台大一個不怎麽熱門的係讀書,後來他弟弟參加聯招,可以上台大另一個不怎麽熱門的科係,也可以選擇中正大學一個很熱門的科係,在做選擇的時候,弟弟問哥哥的意見,哥哥大吼一聲說:「中正那種草地學校讀什麽讀!」弟弟立刻決定選擇讀台大,如今兄弟叁人都已經台大畢業了,也不管讀的結果如何,他們兄弟叁人以及他們的父母仍然以兄弟叁人都能畢業於『台大』為榮,也都還在鼓吹「升學主義」沒有什麽不好,更振振有辭地在宣揚『能上台大』就是『追求卓越』。去年這家的大哥去美國波失頓大學念博士班了,放假回來,還是『台大人』的架式,不知他要是能上哈佛大學博士班會是個什麽樣子?

今天看到定居於美國加州的工程師冬瓜先生寫的《回『李遠哲承認教改失敗後,全民要檢討!』》一文,坦白說,我看不出他要說什麽,隻能把他歸類為『葛壽農現象』的另一例。倒是看到網友不肖生先生寫的《省籍問題其實是階級問題》一文發人深省,他說:「小生首先以為,台灣人潛意識裏有『低人一等』的想法…。」,這是很深刻的自白,值得尊敬,因為這句話的反麵就是:「小生首先以為,外省人潛意識裏有「高人一等』的想法…。」大概感同身受,『編按』也說:「我有位非常要好的朋友…突然冒出一句:「我覺得外省人很奇怪,有的就算不是很有錢,感受就是比較高貴,像你就有一種貴族氣,不像我們南部鄉下的。」『追求卓越』與「升學主義」不就是從這種勞力與勞心之別開始濫觴,蔓延滋長出『貴氣』與『俗氣』所造成的族群之分、階級之類的『士大夫觀念』和『菁英主義』的嗎?

我在讀研究所碩士班的時候,有位當過大使的教授一直以為我是外省人,為了避免他在我麵前批評太多本省人,造成未來師生之間相處的尷尬,我特地稟告老師我是本省人,他非常驚訝地用英語和我說:「How can a Taiwanese have so beautiful a complexion?」聽他這麽一說,我才醒悟到,外省人和本省人有『貴氣』與『俗氣』的外表誤解。後來我帶女朋友一起去看另外一位當過部長的教授,他以為我的女朋友和我一樣是本省人,就跟我說:「現在的台灣女孩也很漂亮了,你看她的兩隻小腿都是直的了,讀過書的女孩子氣質就是不一樣。」我跟老師報告說我的女朋友是外省人,老師就很駭異地和師母說:「我就和你說過,隻要讀書,外省人和本省人就分不出來了。」看到德高望重的教授都不能免俗,能不醒悟族群之分、階級之類都是常規『士大夫觀念』和『菁英主義』在作祟嗎?

公平地說,現在台灣的『士大夫觀念』和『菁英主義』是淡了很多,可見得李遠哲的教改還是有些成果,相信再過一兩代,當外省人和本省人的分別消失之後,『追求卓越』與「升學主義」的膚淺口號也會慢慢消失。但是,想到我那十指纖纖『貴氣』十足的嶽母,和我那胼手胝足『俗氣』百分百的老媽,真想不透到底是上帝不公平,還是人類自己在作賤自己。曆經幾十年的教育生涯,雖然回首上一代人的恩怨正慢慢走入曆史,但是當下還看得到我們這一代人的餘怨在沸騰,放眼未來,我深信若要我們的下一代能夠真正享受民主的生活,「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士大夫觀念』必須鏟除,『工具主義』『增強國家競爭力』的『政治口號』必須檢討,『追求卓越』與「升學主義」的畸形教育心態比須改革,否則代代惡性循環,台灣的社會將永無寧日,因為無人能逃脫『眾生共業』的命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