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接納安倍訪華是很有意思的決策

(2007-02-03 20:47:44) 下一個
2006-10-07 20:45:51
我們這麽快就接納安倍,是明智還是愚蠢?平心而論,這是一步險棋,但我仍然認為在安倍稍一示出所謂“善意”就予以接納,對日本和中國而言都是凶兆,但我仍然讚同政府這樣做,為什麽呢?請各位聽我的一點感想。

首先,我認為這表明中國政府終於放棄了試圖改變日本的努力,對日本的良好的不切實際的幻想終於徹底從中國的領導層中消失幹淨,眾所周知,自抗日戰爭結束已來,中國的曆任領袖出於馬克思主義的階級觀,總是一分為二的來看待日本,將日本人在戰爭中表現出來的貪婪、殘暴、刻毒,統統推到所謂的“一小撮”上麵,而以為與自己有著相同相貎的日本“人民”,便以為如自己一樣天使般純潔,羔羊般無辜,還宣揚“一衣帶水”的所謂“深情”,事實證明這沒有籠絡住別人,而隻是麻痹了自己。

我並非對毛主席、周總理所開創的中日邦交表達不敬,事實上,在毛主席和周總理的時代,甚至於鄧小平的時代,日本在偉人巨大的人格力量之下,的確表現出了一定的溫良和恭敬。而中國也的確從中獲益匪淺。有很多人對老一輩放棄找日本索賠感到痛心,但請你想想,以日本人的這副無賴嘴臉,你找他索賠他會給嗎?他賠得起嗎?就象慰安婦問題一樣,還不是賴過幾十年然後說已過追溯期。而這還隻是他隻需要拔一毛就可以賠付的。

老一輩由於曆史的原因和當時國際環境的原因對日本采取高姿態,隻談友好,同時由於放棄索賠而在道德上處於極大的優勢地位,這也就使得在此一時期,日本無法出現極端的右翼占據統治地位以推行對中敵視政策。事實上,直到89年動亂之時,西方紛紛叫嚷製裁,隻有日本不敢指責中國,這除了巨大的經濟利益之外,對日本巨大的道德優勢也是一重要原因,但這種政策隨著老一輩的故去而無法適應新的現實。因為日本人由於其固有的突破島嶼的侵略性格,以及小國島民寸利必爭的心態而無法自持。長期對中國的領先地位突然受到挑戰,也令日本人感到巨大的恐慌,而中國的道德領域的優勢地位又限製了日本在中國麵前的發揮他的優勢。所以日本一直叫著要擺脫這種弱勢心態。

可惜的是,日本要擺脫這種心態的時機實在不妙,他麵對的是試圖再次崛起為東亞第一強國的中國,他采用的愚蠢的方式更是容易激怒中國。本來,日本如果堅持日中友好,利用他的鈕帶作用,使中美兩國合作維持東亞乃至世界的穩定,他會成為兩邊都不可或缺的夥伴,即使沒有常任理事國的地位,也可以發揮超越一般常任理事國的作用,甚至成為東西方文化交融的典範,可惜的是,他恰恰選擇了一條走不通的路,他試圖抱緊美國的粗腿來擔任東亞的警長,同時試圖將美國的道德權威引為已用。不錯,一度,美國的道德權威通行於東亞和世界,但可惜的是,2000年之後,美國的道德權威日漸顯出其醜陋的本質,如今不僅在第三世界已經破產,就連在老盟友中也引起了巨大的反感。他試圖引起美國和中國的衝突來火中取粟,試圖用美國的力量來壓製中國並為自己爭得更大的生存空間,不錯,美國強大無比,投靠過去的確是最明顯,也最容易的選擇,但作出了選擇也就意味著不再有選擇。問題是,這種選擇是以美中開戰為前題的,如果美中遲遲不開戰,這種選擇就顯得愚蠢了。

小泉初上台時,他選擇緊跟美國似乎是最好的選擇,可六年過去了,美中遲遲沒有開戰,甚至關係比起小布什剛上台時不知道好了多少倍,這時,他的選擇就顯得荒謬和愚蠢了。

如今情況已經變了,時代已經變了,美國和中國都感到雙方交手的代價太大,即使開戰,也最好將戰爭限製在某一範圍,看了半天地圖,除了日本列島,我實在看不出別的地方可能開戰,日本從美國有朝一日的可能的幫手變成了中美如果開戰都必將首先占據的目標,日本將成為戰場而不是旁觀者,日本島恐怕將要沉沒吧。當然,日本人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於是安倍要緩和一下中日關係,但問題是,他骨子裏是什麽貨色大家都看清了,說什麽給其它國家帶來了巨大痛苦是真心的嗎?即使中國人最後把日本首相弄到宣誓不再參拜那個神社,又有什麽用呢?日本首相仍是右翼,仍然每天都去他心中的神社參拜一千次。阻止日本首相參拜的目的在於遲滯日本軍國主義再起的時間,而不可能根除它,邀請一個稍表達自己“善意”的日本首相來訪,是表達我們的一種“善意”,是做給世人看的,讓大家看看我們是多麽寬宏大量,看來我們的政治家終於也明白什麽叫“做秀”,美國主子已經對日本人有疑心了,所以日本人慌忙“秀”給美國人看,而中國人也在“秀”給所有人看看中國人對日本人的要求並不高,可日本人明年又去參拜呢?沒錯,這表明我善良,我受了騙。當然,吃這種小虧實際上是賺的,正是因為亞洲人對日本的反感使得美國人對日本產生了猜疑,這種猜疑到一定的時候必然轉變為覺醒,美國人終將意識到日本軍國主義複蘇對世界和平構成真正的威脅,回想起先輩為何與日本作殊死搏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