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新央視將成亞洲最大 將增至60個頻道收入500億

(2007-02-03 20:47:44) 下一個
2006-10-08 08:24:11 華西都市報

 核心提示:央視新台址已建設快一年半了,新台址建成後,央視將從現在的12個頻道,增加為60個頻道。60個頻道一年的廣告收入至少在500億人民幣以上。
  
  離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還有20多個月了,為北京奧運會提供電視轉播服務的中央電視台新台址———電視文化中心,修建得怎樣了?這個造價50億的龐然大物,竣工後將成為北京的標誌性建築,屆時,央視將從現在的12個頻道,增加為60個頻道,成為亞洲最大的“電視航空母艦”。自2005年4月28日正式開工,央視新台址已建設快一年半了,昨日,記者來到了北京東三環央視新台址工地進行了一番探秘。
  
  新台址:50億天價造央視“航母”
  
  雖然是國慶大假,但工人們並沒有休息。寬大的建設工地上,到處是機器聲轟鳴,各種類型的高聳的大吊車,轟隆隆運送水泥、鋼材的載重車,在這裏來回穿梭,一派繁忙。2008年,央視肩負著奧運全球轉播的重任,目前,中央電視台所在的老地址早已經超負荷運作,根本無法承擔這一重任。目前央視12個頻道上百個欄目,全都擠在老址的大樓內製作,已不堪重負。無奈之下,許多欄目隻好在外租房做節目,如《夢想中囯》、《藝術人生》以及《開心辭典》等。兩年後,新台址全部完工,將成為亞洲最大的“電視航空母艦”,從現在12個頻道增加到60個頻道,各個頻道的節目24小時滾動播出,節目內容豐富多彩。而新台址建成後,60個頻道一年的廣告收入至少在500億人民幣以上,有著巨大的“造血功能”。
  
  為了準時完成工程建設,新台址幾乎每天24小時不間斷地施工。在一個大工棚宣傳欄下,一幅央視新台址效果圖特別吸引人。記者走過去一看,央視新台址宏偉氣派,整個大廈設計新穎特別、極富創造力,據悉,這是由荷蘭著名設計師庫哈斯花了兩年時間設計的。
  
  建設者:四川工人占了一大半
  
  在現場,記者見到了江油三建公司的沈師傅,他介紹,江油三建公司從中囯建築工程總公司成功競得了央視新台址的部分工程,所以,在這裏工作的有一大半是四川人,其中大多是江油、平武、三台的工人。沈師傅負責部分監工,他帶領記者在工地上轉了一大圈,一邊看,一邊介紹。
  
  沈師傅說,中央電視台新台址是去年4月28日開工的,這段工程是為2008年奧運會提供電視轉播專門服務的,工程整體計劃2007年6月部分交付使用,2007年底全部竣工,2008年5月投入使用。而央視主樓預計將於2009年底竣工,2010年10月,央視所有欄目人員都將從現址搬過來。
  
  沈師傅介紹,央視新台址總建築麵積10餘萬平方米,CCTV大樓分別由51層、高234米和44層、高194米的兩棟塔樓組成,並有14層的懸臂結構連接,主要由五星級豪華酒店和中央電視台電視文化中心組成。具有行政管理、新聞製播和節目製作等技術功能。該工程開工一年多來,將衝擊“長城杯”金獎、魯班金像獎、北京文明施工樣板工地獎以及“國家科技進步獎”。“如果央視新台址工程能獲得這麽多大獎,四川工人功不可沒!”沈師傅自豪地說。
  
  一個月能掙1800元
  
  22歲的四川小夥仆娃,在已封頂的電視文化中心主樓下,正用小拖車向工地運沙子。單純、憨厚的仆娃,說一口綿陽話,幹活兒很賣力,臉上帶著歡快的笑容。
  
  聽說是《華西都市報》的記者,仆娃特別興奮,竟停下活來,擺起了“龍門陣”。仆娃說:“我去年高中畢業便通過親戚介紹,從三台縣農村到這裏打工來了!在這個上千人的建設工地上,我們四川民工至少有五六百個,有泥瓦匠、有砌磚工,天天在這裏為央視的新台址揮汗如雨辛勤工作。幹活苦是苦,但能掙錢!幹得好,一個月能掙1800元,甚至2000多元,扣除生活費300元,一個月能存上1400多元呢!”
  
  仆娃說:“因為我們幹的是奧運工程,施工質量要求非常嚴,磚工、土工這麽簡單的活兒,如果稍微有一點差錯,監理都會下令全部返工。有時大熱天,氣溫高達三十七八攝氏度,也要堅持按進度施工。不過,再苦再累,我都高興。以後完工後,回四川了,從電視上看到新的中央電視台,我會驕傲地給認識的所有人說,這個大家夥是我建的哦!”說到這兒,仆娃憨厚地笑了……


中央電視台新台址電視文化中心( TVCC)效果圖


中央電視台主樓效果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