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台灣在「認同」上「獨立」了

(2007-02-03 20:47:41) 下一個
(●作者maichala,女,北市,碩,教職。正文為ETtoday.com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照片為替換照。)

台灣在「認同」上「獨立」了
2006/10/07 00:15
maichala

這一個月,被「倒扁」活動搞得很無趣的媒體,突然出現了幾個有趣的新聞,讓人眼睛一亮,這幾個新聞都跟「認同」有關。


第一則:匈牙利的合唱大賽主辦單位,不準台灣代表掛中華民國的國旗,拿出了一麵綠旗,此旗的設計是兩邊有兩條綠色條紋,中間一個綠色的台灣地圖,參賽的台灣代表不知該如何是好,詢問台灣駐當地的外交單位,也沒人知道這麵旗是那--來的,(請引用烏龍! 綠旗當我國旗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oct/3/today-p14.htm)

第二則新聞,隻有短短的一段訪問,來自台灣的王建民,在美國的大聯盟棒球場發光,連續19勝時,有家台灣的有線電視台,訪問到一位美國觀眾,記者問:「你知道王建民來自那--?(Do you know where Wang is from?)」,觀眾回答: 「知道,來自美麗島嶼福爾摩沙(Yeah, the beautiful island of Formosa.)」此段訪問是以英文進行,然後台灣的記者又很高明地將人家的回答說成:「大家都知道王建民來自台灣」。

這兩則聞,不斷出現一個很重要的主題,那就是「認同(identity)」,當然,如果是台灣人,沒有經曆過「認同混淆」,簡直是不可能。一開始,教科書上都教導我們:「我們都是炎黃子孫」,因此「我們都是中華民國人」,因此「我們都是中國人」。

但是長大出國候,我們才發現,原來還有一個稱呼,叫做「台灣人(Taiwanese)」,Chinese在英國人的耳--,代表的是「所有的東亞人,包括了中國、日本、南朝鮮、台灣等地的居民」,而我的東歐朋友則弄不清楚,一個自稱來自台灣的人,為何會是說中文 (Chinese),吃中華料理(Chinese food),說實在的,真的很難解釋,而來自中國的朋友則說:「你們說的話,跟我們真的很不一樣!」本來就是,我們用的是繁體中文,他們用簡體中文,所有的用詞都大不相同,簡直比英式英文和美式英文的差別還大。

特別是文化上,要解釋為何要包紅包給新婚夫婦時,就會冒出一句:「We Chinese….」可是明明就不是Chinese,困惱了好一陣,最後終於改成 Taiwanese culture(台灣文化),這就好像是一個分裂的人格,提到自己來自何方時,我們可以說:「I’m from Taiwan(我來自台灣)」,可是提到文化常規或是生活習慣時,好像不用 Chinese,解決不了問題,可是真的是如此嗎?

當聽到那位美國觀眾說出:The Beautiful Island of Formorsa時,突然覺得:「Why not?」,連一位外國朋友都這麽有自信地說出「王建民就是來自福爾摩沙這個美麗的島嶼」,我們也可以有自信的說出:「沒錯,我們跟王建民一樣,來自於福爾摩沙這個美麗的島嶼」,沒什麽好困擾的,反正台灣對世界各地的人民而言,就是跟中國不一樣的地方。

中國在世界各地打壓台灣,不讓我們掛中華民國國旗,更好,我們就讓主辦單位拿出一麵它們認同的國旗,這對身處此地的人的「認同」,不會生成太大影響,因為我們「認同」的不是那一麵旗子,我們內心「認同」的是「我們想要拿出一麵跟中國不一樣的旗子」,不管是「中華民國國旗」,或是「奧會會旗」,或是主辦單位不知從何處拿來的綠旗,我們都能感受到世界已經知道「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是個「獨立於中國之外的一個個體」;也不論老外如何稱呼這塊土地:「台灣」、「福爾摩沙」、「中華民國」,這些名字都跟「中國」不一樣,沒想到,這些稱呼,其實,就是外國人對台灣的「認同」,他們從沒混淆過,他們知道,「台灣人」跟「中國人」是來自不同國度的人,沒想到,台灣就這樣悄悄地在外國人心中的「認同」上「獨立」了!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