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兩岸經貿/西進是產業分工?還是市占率遭替換?

(2007-02-03 20:47:37) 下一個
兩岸經貿/西進是產業分工?還是市占率遭替換?
2006/10/03 09:39
記者曹逸雯/專題報道

根據兩岸貿易情勢分析,在兩岸產業分工,兩岸電子產業已形成緊密的供給鏈,不過,台灣在各主要進口市場占有率呈現下降趨勢,中國大陸產品替換我國產品的比例逐漸增加,國內智庫提醒,隨著近幾年信息電子業赴中國大陸投資規模與比重持續增加,台灣高工藝人力產品被替換的比例逐漸擴大,相當值得密切注意。


根據台灣經濟研究院所進行的「赴中國投資對台灣出口貿易影響」研究報告顯示,近年來,台灣與中國大陸在世界各主要市場的占有率出現「我消彼長」的趨勢,在美國市場方麵,台灣產品占有率從1999年的3.43%,下滑至2005年的2.08%;在日本市場的占有率也從1999年的4.13%,減少至2005年的3.50%。

不過,反觀對岸的中國大陸,在美國市場的占有率則從1999年的7.98%,上升至2005年的14.57%,在日本市場的占有率也從1999年的13.82%,大幅擴增至去年的21.03%。

台經院助理研究員李慧萍表示,兩岸當前的產業分工關係為,台灣著重於上遊原料及零組件產業,中國大陸則屬原料加工型的工業,由台灣出口原料或零組件到中國大陸,利用當地廉價的生產成本,大量出口到歐、美、日等市場,我國對中國大陸的出口絕對值雖有增加,但在中國進口市場的占有率卻沒有大幅波動,大致維持在11~12%之間。

李慧萍指出,過去中國在各主要市場替換我國的產品都是工藝密集度較低的產品,但隨著台商對中國大陸投資結構與動機的轉變,被替換產業的比例也開始有了變化。2000年以前我國被中國替換比例較高的產業都是以常規產業為主 ,但到了2001年後,隨著電子電器產業大舉在中國投資(尤其是筆記型計算機與消費性電子產業),中國替換我國信息電子產業比例逐漸增加。

李慧萍並指出,隨著兩岸分工類型的改變,以及產業移至中國大陸後,引進所需的生產工藝與管理知識,產銷經驗的積累以及規模的擴大,中國在國際市場上開始有能力與台灣產品競爭,以往我們都認為中國大陸對我國的高工藝產品應不致構成競爭的威脅,但隨著近幾年信息電子業赴中國大陸投資規模與比重持續增加,也造成國內高工藝人力產品被替換的比例逐漸擴大,甚至超過中、低工藝的被替換比例,這種現象值得密切注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