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兩岸經貿/貿易順差全靠對大陸出口 智庫提醒彌散出口

(2007-02-03 20:47:37) 下一個
兩岸經貿/貿易順差全靠對大陸出口 智庫提醒彌散出口
2006/10/03 09:56
記者曹逸雯/專題報道

根據經濟部國際貿易局最新的兩岸貿易統計顯示,7月份我對中國大陸出口額為54.2億美元,為曆年單月次高紀錄,1至7月貿易順差達213.5億美元,如依照最新的評估,預估我今年貿易順差為203.73億美元,仍完全拜對中國大陸出口所賜,國內智庫分析指出,台商對中國的投資的確帶動台灣出口的成長,但一旦中國出口衰退,台灣勢必會麵臨相當的衝擊,彌散投資及出口市場仍有其必要性。


貿易局統計指出,7月份我自中國大陸進口金額為21.8億美元,是自今年3月份以來連續第5個月創曆年單月新高紀錄,主要是在兩岸產業分工下,電機及其零件、光學產品及其零件進口額大幅增加所致。

7月份我對中國大陸出口額為54.2億美元,為曆年單月次高紀錄,僅略低於去(94)年10月份的54.4億美元,除受惠於全球經濟穩定成長外,主要是因中國大陸已漸成為全球電子產品生產基地,在兩岸電子產業已形成緊密的供給鏈下,持續增加對我集成電路、液晶部件、發光二極管、印刷電路等上遊關鍵性零組件進口,以致我對中國大陸出口仍有不錯表現。

貿易局也表示,今年國際經濟呈穩定擴張走勢,且中國大陸經濟表現仍相對亮麗,我對中國大陸出、進口貿易額雙雙持續成長。今年1至7月我對中國大陸貿易總額為486.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5.7%,占我同期對外貿易總額20.1%,其中出口額為349.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3.6%,占我出口總額27.9%,比重較去年同期衰退0.1個百分點;進口額為136.3億美元,年增率21.2%,占我進口總額11.7%,貿易順差達213.5億美元,也較去年同期成長9.3%。

根據台灣經濟研究院所做的研究顯示,中國經濟快速成長所帶動的強勁需求,的確有助於我國出口增加,不過,台經院助理研究員李慧萍表示,隨著台商投資的時間愈長,投資帶動貿易的效果有逐漸縮小的趨勢。

李慧萍指出,當投資達到一定的程度時,主導台灣至出口值的變量乃是中國出口的情況,也隱含中國強勁的出口,的確有助於我國出口成長,但中國大陸是否可以一直維持高成長的出口?一旦中國出口衰退,台灣勢必會麵臨相當的衝擊。

李慧萍也表示,台商對中國投資的確帶動我出口的成長,對台灣的經濟成長率也有一定的助益,但因投資所帶動的貿易效果會隨時間遞減,必須不斷投資,其所帶動的貿易效果才能持續,但當前台灣對中國依賴的程度已遠高於其他國家,加上兩岸在政治上仍存在許多不確定的因素,若持續維持此種不平衡的投資與出口依賴關係,將會爲我國未來經濟發展帶來許多變量,為了降低這種不確定風險,彌散投資及出口市場,是有必要的。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