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令世界振驚的中國偵察衛星!

(2007-02-03 20:47:37) 下一個
送交者: 林肯 [☆孝悅上蒼☆] 於 October 02, 2006 01:01:10 已讀 1110次

當今世界,空間科技已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以及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標誌,也是保衛國家安全必不可少的工具。

1957年,蘇聯將人類曆史上第一顆衛星送上太空。從此,空間技術從無到有,飛速發展,日益滲透於經濟、社會生活及國家安全各個領域。

1958年,毛澤東號召“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從此開創了中國的衛星事業。不過,當時衛星的實用價值尚不明朗,最初的衛星計劃更多出於政治目的。

70年代,當美蘇兩國在載人航天以及登月方麵競爭進入白熱化時,鄧小平明智指出,要把力量集中到實用的應用衛星上來。中國自從1970年4月24日發射成功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1號”後,就把研製發展應用衛星作為空間技術發展的主要方針。

到1997年底,中國已發射了自行研製的40顆衛星,其中返回式偵察衛星17顆、氣象衛星3顆、通信廣播衛星8顆、科學技術試驗衛星12顆。空間技術在國防、經濟應用方麵逐步擴大,取得重大效益,在增強國防實力,提高中國國際地位方麵,正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偵察衛星作用大

早在20年前,中國就具備了獨立的載人航天的技術能力,但為集中力量研發應用衛星,中國當時計劃到公元2000年時再完全用自己的力量送第一個中國航天員上天。

中國很早就認識到返回式偵察衛星的重要性。早在1965年製定中國衛星係列規劃時,就把返回式偵察衛星確定為中國衛星發展規劃的一個重點,並於1975年獲得首次飛行試驗和返回成功,成為繼蘇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成功發射返回式衛星的國家。

這一成就重要性在於:從此中國擁有了自己的戰略偵察手段,可以為中國的戰略導彈確定目標,並能監視別國的軍事部署和調動情況,還能檢查中國自己軍事目標的偽裝情況,軍事上的價值無法替代。

在政治上,偵察衛星幫助中國確立了大國地位。當今即使是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尚無這類衛星。(指2000年時)

另一方麵,偵察衛星還有巨大的經濟價值。例如中國偵察衛星對京津唐地區拍攝的衛星照片,經處理分析,為麵積5.5萬平方公裏的區域提供了大量有關水資源、土地利用、森林資源、海岸帶狀況等多種資料,查明了該地區每個縣級單位的耕地、水域、森林、鹽堿地、風沙地、侵蝕地的麵積數字和人均耕地麵積等,而成本卻很低。

偵察衛星的防災抗災能力更是其它手段難以比擬的。例如,在中國軍用偵察衛星照片上,可以清楚地識別一些地質災害地段,從而不再將重要設施建造在這些地段上,避免重大經濟損失。

迄今,中國共研製成功了3個型號的偵察衛星,成功發射了17顆偵察衛星,其中隻有1993年發射的一顆沒有按計劃返回。

中國返回式偵察衛星新突破

中國新型返回式偵察衛星,重3噸多,其中可回收部分有效載荷的重量和容積,分別增加了53%和15%,密封艙容積增加了20.3%。

從1992年到1996年,中國連續成功地發射和回收了3顆第二代偵察衛星。與我國第一代偵察衛星相比,中國第二代衛星的軌道壽命、衛星照片的分辨率、膠片的裝片量,以及膠片的有效利用率都有大幅度增加。

綜合考慮上述因素,該型號衛星一次飛行提供的情報數量要比第一代偵察衛星高出13倍以上,這是巨大的飛躍。

中國第二代偵察衛星的研製成功,使中國偵察衛星技術更加完善。中國第二代偵察衛星不僅本身先進,由於它重量和容積都有很大增長,設計上留有餘地,其公用的服務係統具有很好的適應性,所以它還具備極大的發展潛力。

中國偵察衛星用照相機有新發展

偵察衛星對地偵察效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偵察設備的技術性能,因此各國非常重視偵察設備技術的發展。

中國已在空間光學偵察設備的研製方麵取得舉世矚目成就,不但過去發射上天的17套返回式膠片型空間照相機非常成功,並正在研製多種新類型的空間偵察設備。

中國偵察衛星上的恒星相機是用來精確測定衛星及地麵目標的位置的。目前,中國的恒星相機攝星能力,從最初4等星可測,提高到7等星可測,可測星的數量從 10顆左右提高到近200顆,這是大的進步,它從一個側麵證明中國航天照相機技術達到了一個高水平,顯示中國已經能夠極精確地測定地球上任何一點的位置,可以為戰略武器指示目標。

中國偵察衛星的軍事價值

中國雖然是一個窮國,可也是一個大國,他擁有日本、德國和英國等發達國家不具備的衛星偵察能力。

假如美國企圖軍事幹預中國台灣問題等內政,它會發現,它在全球的軍事調動都在中國偵察衛星的掌握中。對付中國可比對付許多發達國家更難。

在台海危機中,美國航空母艦的位置必然在中國偵察衛星的掌握中。中國擁有大量遠程反艦導彈和潛艇。如果用偵察衛星指揮它們,在近海進行協調一致的飽和攻擊,那麽無論是美國海軍還是台灣海軍都難以抵擋。

中國新型雷達偵察衛星能否“入地三尺”

中國目前在鞏固和提高光學偵察技術的同時,也已開展了雷達對地(海)偵察技術的研究,以實現中國全天時和全天候的空間對地偵察。不久將來,中國雷達偵察衛星投入使用後,中國的衛星偵察將不再受天氣限製。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未來中國新型雷達偵察衛星的探地能力。

熟悉軍事的人士會知道,10年前才投入使用的美國“長曲棍球”雷達偵察衛星具備一定的探地能力。據說它能發現地下5米深度的目標。

中國早就開始了探地雷達的研製,並取得了成功。當然還要費一些資金和氣力,但畢竟最大的難點已經突破。

中國具備探地能力的雷達偵察衛星投入使用將比美國晚10年以上,但它的探地能力將比其前輩--美國“長曲棍球”衛星強。

台灣軍方自以為神秘的佳山地下要塞和其它地下工事,將像玻璃缸中的金魚一樣暴露無遺。

中國有能力應付新一輪“星球大戰”。
正是由於偵察衛星在軍事方麵性能重要,近期美國出現了壟斷航天偵察的企圖。

1997年10月17日,美國進行了一次激光打衛星的試驗。目前美國因技術限製,尚無擊毀別國衛星的能力,但它發射的激光束可對光學偵察衛星的光學部件造成傷害.

中國不會參與空間軍備競賽。但中國在高能激光方麵已具水平,雖然不具備擊毀衛星的能力,但破壞光學偵察衛星的能力還是有的,這將足以威懾別國對中國偵察衛星的幹擾和非法激光攻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