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重要的是自己
(2007-02-03 20:47:36)
下一個
(●作者竹本口木子,雙碩士。當前住於香港中環。簡介說他是台灣出生的中華民國國民,當前是在世界各地打工的台勞。正文為ETtoday.com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2日/重要的是自己
2006/10/02 00:35
竹本口木子
民主社會中,突顯的是個人的意誌,每當有人說媒體是亂源,這句話就說明了這個人很容易受他人影響。在中國很好做生意,為什麽呢?因為大家都是看廣告買東西的,也不管這個東西好不好用、需不需要。
舉個例吧,像腦白金這樣的產品,成本不到幾塊錢,一盒卻要賣幾百元,但逢年過節的時候,幾乎人手一袋拿回家送人,這就是廣告效應。
民主的過程,簡單地說,其實就是一個從見山是山,到見山不是山,再到見山是山的過程。
從以前你很相信某位候選人,無條件支持他,突然發現他並不是這麽的好,後來在選擇候選人時,就會變得比較有條件、比較會選擇了。
投票也是一樣,在這麽多的競選廣告中,要怎麽選出一個真正適合的人呢?當然就是要靠「自己」的判斷了。
人是很寂寞的動物,所以常常需要拿一堆群眾名詞來保護自己,證明自己不是孤獨的。例如說,像某演藝圈大哥,就說犯了一個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其實就是隻有他一個人犯錯。
像枱麵上的政客,最常說的就是自己做的事是為了全台灣2300萬同胞,其實就是為了他自己,況且現在好像已經不到2300萬了吧?
動不動就把全世界、全民掛在口中的人,其實是說明了他自己是個很沒自信的人。
我倒認為,我的想法就是代表我自己,不論施明德今天有沒有站出來,我本來就是反對貪腐的,隻不過他今天站出來了,目標變明顯了而已。
所以在討論施明德的私德好不好、他應不應該反省,其實沒有什麽意義,因為我並不是為了施明德才反貪的。
會為了別人而改變自己立場的人,當然有,但是會愈來愈少,因為這些人其實才是亂源。
論壇中有另一篇文章有一段話是挺有意思的,「把全部2300萬人,減掉倒扁的幾十萬,再減掉挺扁的幾十萬,請問還有多少人,還有多少安安靜靜不吵不鬧的人活在台灣?」
雖然我認為大部分人是希望平平靜靜的過日子,可是我並不能代表那些人,我隻知道我的立場是怎麽樣的,那就夠了。
言論自由的目的並不在於說服他人,而是把自己的意誌自由的發表出來,但是誰在聽?那就各憑本事了。小孩子用哭的來引起大人的注意,成人呢?有的用聲嘶力竭,有的做秀搞笑,有的搞悲情,有的拚命投稿等等。
這就是「傾聽」為什麽重要的根本原因,為什麽有人對權力這麽樣的重視?因為他們在沒有了權位了以後,沒人會聽他說話,所以他們要緊抱著不放,這樣才有人願意聽他講話。
在歐美國家,為了找人「傾聽」我講話,一堆人花了大把鈔票跟心理醫師約時間,就是如此。
人為了證明自己不是孤單的,常會做許多笨事,一窩蜂去做某件事就是個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