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國際戰略觀察:中國軍艦三訪美國背景各不相同

(2007-02-03 20:47:35) 下一個
2006年09月25日 11:09 國際先驅導報

  中美海軍在非傳統安全領域的聯合演習符合中美關係是“安全合作”而非“同盟合作”的現狀

  國際先驅導報聖迭戈特派記者陳勇、記者李慕瑾報道 9月18日上午,美國西海岸的重要軍港聖迭戈驕陽似火,由導彈驅逐艦“青島”號和綜合補給艦“洪澤湖”號組成的中國海軍編隊抵達該地,美國海軍鋪開紅地毯歡迎中國海軍官兵。

  中美海軍將在聖迭戈附近海域舉行海上機動搜救聯合演練。在這之前的9月10日,中國編隊已在夏威夷與美國海軍“鍾雲”號驅逐艦舉行了編隊通信聯合演練,這是中美海軍首次在非傳統安全領域的聯合演習。

  1989年首訪遭遇“挑戰”

  “這是自2001年南海撞機事件後中國戰艦首次訪問美國本土軍港,也是中國軍艦第三次訪問美國。”直接參與前兩次訪問活動的中國海軍少將楊毅告訴《國際先驅導報》。

  楊毅介紹說:“中國軍艦三次訪問美國的背景不盡相同。1989年中國海軍訓練艦‘鄭和’號訪問了美太平洋艦隊總部,那是中國海軍軍艦首次訪美。”時任海軍接待處處長的楊毅回顧說,當時艦上有250名官兵,由時任北海艦隊司令馬新春海軍中將親自率隊。

  據介紹,l989年4月l2日上午,“鄭和艦”駛入美國夏威夷珍珠港,在中心泊位第26區,美國人留下一個剛好等於“鄭和艦”長度的泊位,兩端停滿了各種艦船。他們備下兩艘拖船,打算把“鄭和艦”頂靠上碼頭。教練艦長馮纘樞對美國引水員禮貌地說:“我們自己靠”! 碼頭上,十幾位美國海軍高級將領和數千名美國官兵屏息凝神地注視著第一次走出國門的中國軍艦的表現。在艦長的指揮下,水兵們把龐大的軍艦穩穩當當地靠上碼頭。後來美國媒體報道說:中國軍人以高超的技術和良好的素質,給愛挑剔的美國人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

  “當時,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親自到碼頭迎接,中國艦隊還受到太平洋總部司令的接見,美方並用專機運送中國軍官到華盛頓訪問。這次中美軍艦外交發生在1989年中美關係較好時期,所以受到美方隆重接待。”

  1997年首訪美國本土

  1997年3月,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哈爾濱”號和“珠海”號等先後訪問美國夏威夷和聖迭戈港,這是中國海軍艦艇編隊首次訪問美國本土。楊毅指出,“此次訪問的背景正值中美關係經曆動蕩(1995年美國允許李登輝訪美嚴重動搖了中美關係的基礎)之後,重新恢複,當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傅全有上將應邀訪問美國。同年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訪美,中美就建立加強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製達成協議。”

  兩軍交流進入新階段

  “而今年9月的這次聖迭戈聯合演練是郭伯雄今年7月到訪美國的具體成果之一,這是在中美關係發展進入新階段的背景下,兩軍交流也實現了多渠道的暢通。郭伯雄訪問期間,中美雙方敲定在今年9月舉行海上聯合搜救演習。此後雙方軍事專家就這次演習的具體細節展開研究。今年10月份或11月份,美國艦艇編隊還將回訪中國,將在中國近海舉行一次規模稍大一些的海上搜救演習。”

  楊毅指出:“海軍是和平年代惟一可以越過領土領海對別國進行友好訪問的‘國際軍種’,其進行軍事外交的功能是其他軍種不能代替的。因此,軍艦訪問常常成為兩國、兩軍關係的標誌。是不是首次訪問、訪問的頻度、來訪的是什麽軍艦都有一定的象征意義。”這次出訪的“青島”號導彈驅逐艦,是中國生產的第三代驅逐艦,是海軍應急機動作戰部隊的主力戰艦,曾參與海軍首次環球航行,“洪澤湖”號綜合補給艦也先後多次執行出訪任務。

  從海上撞機到海上聯合搜救

  中美聯合搜救演習是增進兩國、兩軍信任的重要進展,具有特殊的政治意義和戰略意義。是在兩國“海上安全磋商機製”的框架下進行的。

  清華大學國際戰略研究所所長閻學通向《國際先驅導報》指出:“1998年中美正式簽署《關於建立加強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製的協定》,這是兩國間第一個軍事領域信任措施協定。”“冷戰結束初期,美國認為美中原有的共同安全利益不複存在了,於是不再重視與中國的軍事合作。而且由於當時中國沿海型海軍很少能遠離海岸進行活動,所以美國認為沒有必要與中國達成類似海上安全協定。直到1996年春季台海地區的中美軍事對峙使得美國政府重新評價中美軍事合作的重要性。”

  據中美磋商工作小組美國代表團負責人喬治·加爾多裏西上校曾著文披露,自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製1998年啟動以後,兩國代表團一貫優先考慮艦艇相遇問題,而對兩軍飛機間通信聯絡問題沒有進行過細致的討論。到2001年春發生了中美撞機事件,分析人士認為“兩國飛機在緊張的政治環境中彼此貼近飛行,又沒有共同的通信與信號程序”是造成這起事故的原因之一。此後,兩國代表團將軍艦、軍機的通信與信號程序問題都納入了兩國海上安全磋商的範圍。

  國防大學的軍事專家吳曉明向《國際先驅導報》指出,“對於中美兩軍來說,開展傳統領域安全合作時機尚不成熟。當前在非傳統安全領域的聯合演習與美日作戰意義上的聯合演習不能比,但對中美兩軍來說是個突破。中美兩軍的聯絡通信的體係不同,進行通信編隊演練具有很強的象征意義,通信演練也是聯合搜救的組成部分。隨著美國軍事戰略重心從歐洲逐步轉移到亞太地區、以及中國海上軍事力量逐步實現現代化,兩國海上軍事力量近距離活動會越來越多。如果雙方處於嚴重不信任狀態,偶發性事件就會不斷發生,進而影響中美關係大局。而建立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製則有助於雙方海空力量避免發生意外事故、誤解或錯誤判斷。以美蘇為例,在1972年簽署海上安全協定後,兩國間發生海上事件的數量同60年代末相比下降了6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