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和,天不利,施明德倒扁必定失敗
(2007-02-03 20:47:19)
下一個
http://gb.ettoday.com.tw:6060/2006/09/13/142-1989734.htm
(●作者高達宏,碩畢,商,當前旅居美國。正文為ETtoday.com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照片為替換照。※高達宏特區)
摘要:
--現實裏,馬英九一句話勝過施明德百萬雄兵,沒有馬英九的力挺,施明德倒扁就不可能成功。施明德得罪馬英九,排除國民黨,是百萬人倒扁必定失敗的最重要原因。馬英九說:「我是致意非靜坐。」,這應該是最好的注釋。
一--得罪馬英九,排除國民黨:
二--大雨澆熄了火熱的政治情緒:
叁--創意變成創傷:
四--民盟趁機撈錢:
正文:
聲勢浩大的施明德百萬人倒扁終於啟動,對於這個政治活動筆者並不看好,甚至認為施明德將會難以收場,因為有太多的因素讓這個活動注定會失敗。
活動仍在進行中,筆者的預估是否正確,將來可以證實。
一--得罪馬英九,排除國民黨:
施明德百萬人倒扁成敗最重要的關鍵在於藍營聲勢最高的馬英九的態度為何。
在藍營中,馬英九和國民黨是實力最大的明星和政黨,擁有最堅強--最眾多的藍營群眾,任何反扁的重大政治活動沒有馬英九和國民黨的背書和支持,就不可能成行。
施明德當然知道,沒有藍營的支撐,百萬人連基本的陣勢都排不出來,但是,施明德的算盤卻是要利用藍營的群眾,卻要排除馬英九和國民黨,所以百萬人倒扁一開始,施明德就先對馬英九嗆聲指其是「飼料雞」,隨後又嗆聲馬英九隻想當總統,並且公開宣稱排除政黨參與。
這種做法連一般人都難以忍受,馬英九當然也不可能不生成反感。
馬英九始終對施明德百萬人倒扁保持著距離,除了有戒心之外,對施明德的反感才是真正原因。
此外,排除國民黨,使國民黨立院黨團止步,等於是將最大的民意代表團體得以參與的機製去除,使馬英九也得以藉著施明德的口,明令國民黨黨員隻能以個人身分參與。
現實裏,馬英九一句話勝過施明德百萬雄兵,沒有馬英九的力挺,施明德倒扁就不可能成功。
施明德得罪馬英九,排除國民黨,是百萬人倒扁必定失敗的最重要原因。
馬英九說:「我是致意非靜坐。」,這應該是最好的注釋。
二--大雨澆熄了火熱的政治情緒:
天公不做美,就在施明德百萬人倒扁啟動的關鍵時刻,竟然下起了滂沱的大雨。
反扁媒體報道著,「「我們要倒扁!」,滂沱大雨,沒人退卻」,「無畏大雨,施明德傍晚繞行納斯卡線」,「紅火倒扁寫曆史」,並且聲稱有叁十萬人湧入參與。
真正的事實卻是,第一天警方估計有九萬五千人,第二天最高一萬二千五百人,然後落至八千五百人;第一天,現場過夜的人約一千人。
接著是,快訊,雨勢太大,中止下午叁點繞行納斯卡線。
在大雨中,倒扁群眾的火熱逐漸地冷卻,整個活動呈現了無奈的停滯。
這連續的大雨對群眾發生了絕大的影響,降低了參與的熱忱與破壞了現場的氣氛。
雖然活動還有很多天,然而一開頭沒有帶起氣勢,後續的力道就大打折扣。
人氣難以凝聚,氣氛難以升揚,連續的大雨是施明德百萬人倒扁注定失敗的第二大因素。
天不予我,這不是施明德和籌辦人的錯失,隻能說運氣不好。
叁--創意變成創傷:
就此次活動的本身而言,最大的傷害是來自於創意的過度運用。
創意可以增加活動的活力,但是太多的創意卻讓人在眼花撩亂中,模糊了活動的本質與主軸。
紅衣服讓一些人反感,納思卡線讓人看不懂,超重音喇叭讓民眾心神不寧,太多的東西,無法消化,群眾隻能沒有知覺的聽號令行事。
然後在這些創意中,引發了內訌。
賀德芬被公開開除發言人的職務,對整個活動造成了相當大的傷害。
為什麽要向媒體聲揚,公開的開除賀德芬呢?
是創意者的驕傲自大,還是,容不下「反紅色」的反共政治思想呢?
創意變成創傷,團結出現了裂縫,整個百萬人倒扁活動的氣勢立刻嚴重受阻。
這雖然看起來像是個小波浪,但是,殺傷力卻是相當的強勁。
四--民盟趁機撈錢:
民盟在這次百萬人活動中,趁機拿出募款箱,向民眾募款,民眾在倒扁的熱忱中,踴躍捐輸。
在媒體報道之後,很多捐錢的人才知道募款的是民盟。
民盟張亞中表示,將公布明細。
這雖然和施明德倒扁無關,但是由於施明德以前所未有的「百元承諾金」來發動百萬人倒扁,收募的金額高達上億元,所以民盟的作為所生成的負麵作用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