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差距 稀釋倒扁能量
(2007-02-03 20:47:18)
下一個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6091200317,00.html
邱莉莉/台南市(市議員)
凱道倒扁靜坐啟動之後,施明德及其陣營對於現場沒有出現過去群眾邉討T見的遊覽車隊,似乎感到相當自豪,認為是真實民意的展現,但換個角度來看,這卻也代表著靜坐的能量並未強烈到足可在全島發散、感染,時日一久,所謂圍城,極可能變成僅剩「台北人」相互取暖。
兩千年總統選舉後,台灣的選票版圖大致呈現北藍南綠,外界對於到底是否存在著「南方政治」現象有過熱烈討論,這次各家針對府前靜坐認同度的民調,多針對年齡、政黨屬性等項目進行差異分析,不過地域性的差別顯然被忽略了。
倒扁人士拚命在台北搞創意,南部則由民進黨公職帶頭在每個縣市舉辦柔性反製活動,傳播學的「沉默螺旋」效應慢慢浮現,那股迫使人順從強勢意見的環境壓力,讓要求扁提早下台的議題開始有區域對抗的味道;南部組頭不敢開倒扁盤、已表態反扁的台南某大學研究所長被迫必須宣布辭去靜坐的副總指揮角色,當持台北觀點的政治分析者對「咖啡座」取代「檳榔攤v的現象感到驚喜,認為是群眾邉右淮笸黃啤⒅挾a階級覺醒的同時,其實也間接反映出這場活動的侷限範圍。
府院黨因應施明德小組擬定「讓出台北、鞏固南部」的策略顯然是有效且正確的,南部人不一定全然挺扁,但由於民風、性情及人情,對於採取過激手段的政治訴求,向來都會持保留態度。民進黨政府是以南部為執政命脈的政權,施明德的靜坐活動,不懂得如何寄希望於南部人民,盡提出些朱元璋、高華德之類的政治符號,根本是不切實際,當然難獲共鳴。